
《约伯记查经》19、约伯的指教
经文:伯廿七章
这一章分为三段。
一、约伯的起誓(1~6)
伯廿七1~6 约伯接着说:“上帝夺去我的理,全能者使我心中愁苦。我指着永生的上帝起誓:(我的生命尚在我里面,上帝所赐呼吸之气仍在我的鼻孔内。)我的嘴绝不说非义之言;我的舌头也不说诡诈之语。我断不以你们为是,我至死必不以自己为不正。我持定我的义,必不放松;在世的日子,我心必不责备我。”
“夺去”在这里是指置之一旁,或置之不顾。“理”指权益,或法律的权利。“愁苦”就是忧愁痛苦。约伯无辜受难,又因受苦而被世人定为有罪;他向上帝呼求,盼望能得到公平的审断,证明自己的无辜,然而却没有见到上帝的回应。约伯觉得这是上帝将他的权益弃而不顾了。在他看来,他没有犯罪作恶,他是一个正直人,他理应有权利得到公正的审断。但上帝似乎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至少到目前,他还未见到上帝站出来为他证明。因此,他心里就更加痛苦了。
“指着永生的上帝起誓”这是起誓的方式。在誓言中提说上帝的名,就表明若是起假誓或誓言与事实不符,就必招咒诅。
第3节的意思是说,在有生之年必遵守这誓言。这一节加了括号,表明这既不是起誓的方式,也不是誓言的内容,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是起誓的状态。“生命”“呼吸之气”二者也可作见解和理智。也就是说,约伯表态,自己的起誓并非是在冲动、失去理智之下起的。他很清楚自己说了什么,并确定只要自己还活在这世上,就必遵守这誓言。
第4节是誓言的内容,“非义”原为虚假,“诡诈”指撒谎。这个誓言中隐含有假定的语气。所以,他的意思是:我说的绝对没有虚假的话,如果有,我甘愿受咒诅。
第5、6节的“你们”指以利法三人。这两节的意思是:不管你们说什么,也不管你们怎样严厉地批评、责备我,我都不会认同你们的话,我这一生都不会否认自己的纯正。
约伯心里愁苦,他已经作了很多努力,甚至表达了要与上帝面对面辩白的愿望,但依旧被朋友们定为有罪,所以,最后他只能以誓言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无辜。起誓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他在誓言中表明自己并不说慌,他没有隐瞒自己的罪恶,因为他本没有作恶。他态度十分坚决。他表明,有生之年都会持守自己的纯正,绝不认同朋友们的指控。
在这里,我们要说说关于起誓的教导,旧约律法书有话说:
利十九12 不可指着我的名起假誓,亵渎你上帝的名。我是耶和华。
民三十2 人若向耶和华许愿或起誓,要约束自己,就不可食言,必要按口中所出的一切话行。
从这两节经文来看,律法书上是反对起假誓和背弃誓言的。指着上帝的名起假誓,那就是在利用上帝,是亵渎了上帝的名;而背弃誓言同样也是得罪上帝。所以,到了新约,主耶稣来在世上的时候,祂就教导我们说:“什么誓都不可起。不可指着天起誓,因为天是上帝的座位;不可指着地起誓,因为地是上帝的脚凳;也不可指着耶路撒冷起誓,因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又不可指着你的头起誓,因为你不能使一根头发变黑变白了。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太五34~37)
主耶稣认为,律法虽然不反对起誓,起誓却不是上帝所喜悦的。祂说“什么誓都不可起”,就是说,不管是假誓也好,是真誓也好;是指着上帝起誓也好,是指着自己起誓也好,还是指着别的什么事物起誓也好,上帝都不喜悦。
起假誓是利用上帝,亵渎上帝的名,这固然是干犯上帝的。起了誓却不遵守,不管是故意的不遵守,还是被迫不能遵守,同样也是干犯了上帝。“你不能使一根头发变黑变白了”,这一句话指出了我们人类的软弱。有许多的事是我们做不到的;有许多的誓言我们当时以为能守,后来却遵守不了的。所以,我们不要起誓,免得后来因不能遵守而得罪上帝。
约伯说:我持定我的纯正,至死都不会放松。他有这样的心愿,当然是可敬佩的。但我们也当知道,圣经告诉我们:人若离了主,什么也不能做。我们不是靠着自己持守,乃是靠着上帝;若不是靠着上帝的灵,谁也不能做正直的人。我们如今能够持守纯正,不过是因为上帝的保守和所遇见的试探不够大罢了。
主耶稣说:你们的话,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不要多说,也不必多说。因为这是信心的体现。是完全相信上帝的公义,是完全相信上帝在掌权,是完全将自己交在上帝的手中。要知道,说是,也好,说不是,也好,不是对人说的,也不是要为自己证明什么,而是在以最真实的,毫无遮掩的自己来面对上帝。所以,任世界怎样论断,我们只求在上帝面前没有虚慌;我们也不求世界的认同,只愿以最真实的自己与上帝相交。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信心。
所以,什么誓都不可起,因为起誓就是信心软弱的表现。哪怕你的誓言说得多么的慷慨激昂,在信心上依旧是软弱了。约伯为何起誓呢?就是因为信心软弱了,他以为上帝将他弃而不顾,他在患难和冤屈中丧失了对上帝的公义的绝对信心。所以,他才要起誓。他既不愿等待上帝为他证明,为他申冤辨屈,就想要倚靠誓言来表明自己的纯正。
所以,我们什么誓都不要起。心若受感,就当照着心里的感动去行;心里若有软弱,也当照样告诉上帝;心中喜乐,就赞美;心里疲惫,就承认;软弱了,就祈求加力量;刚强了,就起来侍奉。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不要找理由,也不用多说什么。总之,我们总要以最真实的自己来面对上帝。
二、约伯的咒诅(7~10)
伯廿七7~10 愿我的仇敌如恶人一样,愿那起来攻击我的,如不义之人一般。不敬虔的人虽然得利,上帝夺取其命的时候,还有什么指望呢?患难临到他,上帝岂能听他的呼求?他岂以全能者为乐,随时求告上帝呢?
这里的“仇敌”和“攻击我的”指的是以利法三人,他们的身份是约伯的朋友,但他们却始终都在定约伯有罪。他们以自己的那一套并不成熟的理论来看待约伯,使得约伯更加受苦,所以,在约伯看来,他们虽是朋友,但却如同仇敌。
“得利”可译作以强暴获利。在这里可理解为占据优势,或占据上风。
约伯发愿,希望这些攻击他的人像那些不义之人一样遭受患难,这样就可以显出他们的错谬来。朋友们的理论因为是出于传统的观念,被世人所推崇,所接受,所以他们占据了优势,占据了上风,但是当上帝起来审断的时候,这一切的优势就没有意义了。因为上帝的话就是最真实有效的证据。在真理上,不是看谁的理论更具传统,被更多人推崇、接受,就更具权威,而是看谁的话是出于上帝的教导,符合上帝的启示。所以,在上帝的真光还未显明的时候,那些所谓的传统的、被许多人所接受的理论似乎更具权威,更占优势;当上帝的真光显明的时候,这一切的优势就都没有意义了,因为上帝的真光会把他们所有的错误都显明出来。就如同恶人以强暴获利,靠手中的权势获取许多好处,当上帝的怒气一发,他们就什么指望都没有了。
上帝起来审判不义之人的时候,他们一切的暴力都没有意义,所获的一切利益也没有什么指望了,那错谬的理论也是如此。当上帝的真理显明的时候,这些理论也不再有用处,他们也不能再对这些理论抱有什么指望。上帝不听恶人的呼求,也不为错误的理论做辩护。
三、约伯的指教(11~23)
伯廿七11~23 上帝的作为,我要指教你们,全能者所行的,我也不隐瞒。你们自己也都见过,为何全然变为虚妄呢?上帝为恶人所定的份,强暴人从全能者所得的报乃是这样:倘或他的儿女增多,还是被刀所杀,他的子孙必不得饱食。他所遗留的人必死而埋葬,他的寡妇也不哀哭。他虽积蓄银子如沙尘,预备衣服如泥土,他只管预备,义人却要穿上;他的银子,无辜的人要分取。他建造房屋如虫作窝,又如守望者所搭的棚。他虽富足躺卧,却不得收殓,转眼之间就不在了。惊恐如波涛将他追上,暴风在夜间将他刮去。东风把他飘去,又刮他离开本处。上帝要向他射箭,并不留情。他恨不得逃脱上帝的手。人要向他拍掌,并要发叱声,使他离开本处。
到了这一段,约伯向朋友们讲说上帝的作为。“作为”原为“手”,即上帝的能力。约伯所讲的其实也是朋友们所知道的,然而,他们虽然知道,却仍旧不以公平公正来看待约伯的患难,这就显得他们只有理论,却并不真正明白上帝的公义,所以约伯说他们是“全然变为虚妄”了。
第13节是约伯所指教的内容的引述,意思是:恶人在上帝那里所得到的。圣经告诉我们:无论善人、恶人,上帝都鉴察。且鉴察而施报。所以,不是不信上帝,所行的就与上帝无关。人若行上帝所看为善的事,从上帝那里所得的赏赐就是生命平安。人若行上帝眼中看为恶的事,同样,在上帝那里也会收到报应,这报应就是死。
接下来,约伯就讲到了恶人从上帝那里所得到的具体的报应。
首先就是,子孙不得饱食,儿女被刀剑所杀。
第14、15节,儿女增多,子孙兴旺,这当然是好事,是祝福。然而,对于恶人而言,这些也不是福分。“增多”与“还是被杀”这就表明,即使看起来很有福分,实际上,仍旧是受咒诅的。儿女的增多、子孙兴旺并不代表他就是有福的人,他也不会因为儿女增多、子孙兴旺而改变被上帝咒诅的事实。因为这是上帝为恶人所定的分,是恶人在上帝那里必然要承受的报应。除非他悔改得饶恕,否则就断不能从这咒诅中被释放出来。
第16~18节,“沙尘”“泥土”在这里不是指丰富,而是指腐坏。“守望者所搭的棚”指农民在收割使所搭建的临时草棚,这种草棚只具临时作用,等到收割结束,它就会被丢弃。说明恶人的所建造的房屋再豪华,也只是暂时的。积蓄金银,说明他有多余的财产;预备衣服,说明他有多余的衣物,因为所预备的往往都是穿不到的。恶人靠诡诈的手段肥己,获得大量的金银衣物,又建造豪华的房屋,但在上帝那里,所得到的依旧只有咒诅,没有祝福。靠罪恶与诡诈获得的财物都是充满咒诅的,就如同当年的亚干一样。当年以色列人进入耶利哥的时候,上帝吩咐要将所得的金银归于上帝,又要将耶利哥人的衣物焚烧,亚干却不听上帝的吩咐,偷偷将许多金银和衣物据为己有。后来,他和凡属他的人都被上帝剪除。所以,恶人,不管他有多少的财富,都不能使他的咒诅变为祝福。
第19~21节,“他虽富足躺卧……就不在了。”不在了,就是不得记念。躺卧,就是离世。也就是说,恶人,哪怕他到死都富足,没有灾难,但他仍旧不会得到上帝的记念。他在上帝那里得到的是弃绝,所以他转眼之间就不在了。他死了,就是永远灭亡了。上帝记念义人,赐给他们永生。而给恶人所预备的就是弃绝,让他们在黑暗中灭亡,永远沉沦。而这种灭亡不是人死如灯灭,而有惊恐和暴风等着他,他将永远活在恐惧与风暴之中。
第22、23节,上帝要向他射箭,不留情面。即上帝要像战士一样,视恶人如仇敌,张弓搭箭,射杀他们。这是上帝的忿怒。恶人为何会惊恐?因为上帝向他们发怒,攻击他们,他们恨不得逃脱,却总不得逃脱。人也要向他拍掌,嗤笑他们。他们得不到上帝的饶恕,也得不到世人的怜悯。
总的来说,约伯的指教所说的就是:对于恶人,哪怕他是儿孙满堂,富足有余,甚至无灾而死,但他们依旧不是有福的人。因为他们在上帝面前的是恶人。恶人在上帝那里,不得祝福只得咒诅,这个事实是不会被改变的。
我们不认识上帝的时候,以为长寿,富贵,多子多孙,无疾而终就是有福。但如今认识了上帝,就知道,这些只是福的表象,而并非福的本身。就好像花朵是树木生命的表象,而不是树木生命的根本。树的生命在其根,福的根本在于人内在的生命。人的内在生命若是在基督里,那人就是有福的。人的生命若不在基督里,那么他就不是有福的,而是受咒诅的。树木的根若是毁坏,它的生命也就没有了。生命若是没有了,那么,很快,它的花就要凋谢,叶子就要掉落,枝干也要枯干。人的福分也是一样。
所以,人是在基督里,他就是有福的。他在世若享长寿,富贵,多子多孙,寿终正寝,那他就是福上加福了;但他在世若没有这些,反而还多受患难,他也仍旧是有福的人,只因他是活在基督里的人。反之,人若是作恶,不在基督里活着,那么他就是被咒诅的。不管他在世是富贵还是贫穷,是长寿还是短暂,是健壮还是衰弱,他都是被咒诅的。因为这是上帝为恶人所定的粪,是恶人在上帝那里所必然要承受的。
所以,看一个人是否真的有福,不是看他在世是否长寿、富贵、多子多孙、有灾无灾,而是看他在上帝面前是善是恶。
TAG:约伯记 起誓 指教
【作者简介】
黎弟兄:雅博网编辑。广西桂平市人,2011年参加神学培训,毕业后进入服事。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