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伯记查经》 17、不变的抉择
经文:伯廿三、廿四章
这两章是约伯的话,在前一章,以利法指控约伯许多罪行,然而约伯却似乎并不理会他,他只是在诉说自己内心的愿望和矛盾。
一、约伯愿在上帝面前辩白(1~7)
伯廿三1~7 约伯回答说:“如今我的哀告还算为悖逆;我的责罚比我的唉哼还重。惟愿我能知道在哪里可以寻见上帝,能到他的台前;我就在他面前将我的案件陈明,满口辩白。我必知道他回答我的话语,明白他向我所说的话。他岂用大能与我争辩吗?必不这样!他必理会我。在他那里,正直人可以与他辩论;这样,我必永远脱离那审判我的。
在这一段话中,约伯表达了要寻求上帝的愿望。因为他仍旧被朋友定为有罪,所以他希望可以进到上帝面前,就像一个蒙受冤屈的人不辞辛劳,不计后果要前往更高一级的长官那里上诉一样,他也希望可以亲自面见上帝,向这位至高的审判官陈明自己的冤屈,为自己争取公正的审判。
约伯有这样的愿望,说明他依旧坚信上帝的公义。
约伯说:“在上帝那里,正直人可以与祂辩论。”“与祂辩论”就是“为自己作无罪的辩护。由此来看,约伯所认识的上帝与以利法三人的话语中所传达的上帝是有不同的。在以利法三人的话语中,常常暗示自己对上帝的敬虔与畏惧,他们说自己多么敬畏上帝,多么惧怕犯罪,又说上帝是怎样怎样严厉报应犯罪的人,又劝勉约伯不要申辩,只要沉默、悔改认罪等等,这些活,看似没有什么问题,实际上却暗示了上帝的苛刻,使人听了感觉似乎上帝对人是缺乏忍耐,没有耐心听人申诉的。而在约伯看来,上帝却不是这样,他认为上帝不是苛刻的。他说上帝是允许人为自己申辩,祂对人有着非常的忍耐,会给人有足够的时间来为自己辩护,然后,会做出最公正的审判。所以,约伯愿望能够来到上帝面前为自己辩白,他相信,上帝在听过他的申辩之后,必会为他平反,宣告他无罪。
亲爱的朋友们,各位热爱上帝的公义的家人们,在我们的认识里,上帝是怎样的上帝呢?祂是否是苛刻的呢?祂究竟是向以利法他们所暗示的一样,对人缺乏忍耐,还是像约伯所说的,祂会对人显出非常的耐心呢?
我们看当年亚当和夏娃犯罪之后,他们躲避上帝,上帝却呼唤他们。上帝虽然知道他们会相互推卸责任,但还是耐心听完他们的解释,然后才做出判罚。后来该隐杀害亚伯后,上帝把他招来受审,祂也是先听完了该隐的解释,然后才对他做出最后的审判。先知约拿不愿顺从上帝去尼尼微传道,不顺服本就是罪,然而,上帝却没有责备他,也没有放弃他,而是对他显出了非常的耐心,用许多的忍耐引导他明白自己的心。
所以,我们的上帝不是苛刻的,他对人有非常的忍耐和宽容。祂给恶人悔改的机会,也给正直人辨明冤屈。
二、约伯见不到上帝(8~12)
伯廿三8~12只是我往前行,他不在那里;往后退,也不能见他。他在左边行事,我却不能看见;在右边隐藏,我也不能见他。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路,他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我脚追随他的步履,我谨守他的道,并不偏离。他嘴唇的命令我未曾背弃;我看中他口中的言语,过于我需要的饮食。
到了这一段,约伯讲到了一个无奈的事实,那就是他无法见到上帝。他渴望能够亲自在上帝面前辨明冤屈,却苦苦找不到前往上帝那里的道路。“我往前行,他不在那里。”不是上帝不再那里,而是上帝在那里,约伯却无法看到祂。“我往后退,不能见祂。祂在左边,我不能看见;在右边,我也不能看见。”前、后、左、右,四面八方,上帝都在那里,可是,无论是哪一个方向,约伯都无法看见上帝。这是一件很矛盾的事,却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不能逃避的事实。
上帝无所不在,但人却不能看见上帝;上帝能够知道人的一切,但人却不能知道上帝;上帝与人非常相近,就在人的前后左右,人却不能靠近上帝;上帝是又真又活的上帝,但对于人而言,上帝却是隐藏的。所以,在面见上帝这件事情上,掌握主动权的,是上帝,而不是我们。只有上帝乐意叫人看见,主动向人显现的时候,人才能看见祂,不然,人就断不能来到上帝的面前。
当年,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后,祂曾多次向门徒显现。门徒多次亲眼看见祂,是因为祂主动显现在门徒面前,门徒才得以看见。所以,向人显现是上帝自己的主权,人没有能力寻见上帝,除上帝自己以外,谁也不能将人带到上帝面前。
紧接着,约伯表态,虽然他没有能够面见上帝,虽然他因此而很失落,但是,他并不会因此就放弃走上帝的道路。因为他知道,虽然自己不能见到上帝,但是上帝却在关注着他。所以他说:“然而祂知道我所行的路。”他把自己所受的苦难和不能在上帝面前辩白看做是上帝的试炼,他表态愿意接受这个试炼,并且会始终追随真理的脚步,看重真理过于自己的生命。
苦难到底是什么?受了冤屈,上帝却没有第一时间给予辩护又是为了什么?有人说,苦难是上帝的对罪人的惩罚;有人说,苦难是上帝爱的管教;有人说,苦难是伪装的祝福;有人说,苦难有助于在真理上的长进;还有人说,苦难是上帝的试炼。
苦难到底是什么,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苦难的奥秘之深,是我们所不能完全理解的;苦难的知识极广,是我们所不能限定的。上帝对各人有不同的旨意,因此各人对苦难也会有不同的体验。受过苦的人会比那些没有受过苦的人更懂得安慰人,但他对苦难的体验却不一定就会成为别人受苦的体验。也就是说,我所受过的苦使我得着了我的生命所需要的益处,但这个益处却不一定就是上帝叫你们受苦的目的。我受过的苦或许能帮助我安慰你们,但上帝要你们在苦难中得着怎样的益处,还需要你们自己去探索,去体验。朋友们说约伯的苦难是上帝对他的惩罚,是上帝对他的爱的管教,所以他们劝约伯速速悔改。然而,约伯却认为自己的苦难纯粹是属于上帝的试炼,无关乎罪。朋友们的话没有给约伯带来安慰,反而加增了他的愁苦,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经验来理解约伯的苦难,把自己对苦难的体验强加给约伯,却不知上帝使约伯受苦的目的并不是他们所以为的惩罚或管教。
三、约伯不能改变上帝的抉择(13~17)
伯廿三13~17 只是他心志已定,谁能使他转意呢?他心里所愿的,就行出来。他向我所定的,就必作成;这类的事他还有许多。所以我在他面前惊惶,我思念这事,便惧怕他。上帝使我丧胆,全能者使我惊惶。我的恐惧,不是因为黑暗,也不是因为幽暗蒙蔽我的脸。
“祂心志已定,谁能使祂转意呢?”意思是:上帝已经做了抉择,没有人能够使祂更改。上帝是独一的,没有谁可以影响上帝的决定。上帝既定了旨意,那就必要成就;祂向人所定的事,他就必要作成。恶人不能拦阻上帝,正直人也不能使上帝的旨意动摇。就如当年,以色列人还在埃及作奴隶的时候,上帝要将他们从埃及地领出来,埃及法老尽全国之力终究不能抵挡上帝。以色列人在上帝的带领下出埃及,过红海,走旷野,进迦南,没有一件事不成就的。王国时代的时候,东方的尼尼微人罪恶甚大,上帝怜悯他们,不愿看见他们灭亡,就差遣先知约拿去向他们传道,叫他们悔改。约拿不肯听从,他上了去往他施的船,躲避上帝的呼召。上帝没有放弃,也没有另召他人,而在狂风巨浪中领约拿回转,耐心引导他去往尼尼微。主耶稣在世上的时候,他呼召门徒说:“跟从我来!”那门徒拒绝说:“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主耶稣并没有因为他的拒绝而更改他的呼召,他肯定地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上帝的道。”
上帝的旨意的不能更改的。我们不能,约伯也不能。上帝是否要与约伯相见,或者什么时候面对面听他辩白,这个主动权是在与上帝。上帝既然决定了暂时不与约伯见面,那么,不管约伯怎样劳苦寻找,他也不能见到上帝;上帝既然要将这些灾祸降与他,那么,不管他怎样完全、正直,他也不能因此而更改上帝的旨意。人的正直不是更改上帝旨意的条件,这是约伯早已认识到的。
约伯因此而感到恐惧。“我的恐惧,不是因为黑暗……”“黑暗”指人生中充满苦难。约伯心里满是恐惧惊惶,但不是因为他的人生充满了苦难,而是因为想到了上帝不可动摇的抉择。以利法在想到上帝的公义的时候,就恐惧、站兢,百骨打战,而约伯在想到上帝独一的心志、无可动摇的意旨时,也是满心恐惧、惊惶。他们的恐惧都是因为心中对上帝的敬畏。
四、约伯陈述恶人的猖獗(廿四章)
伯廿四1 全能者既定期罚恶,为何不使认识他的人看见那日子呢?
上帝的抉择,约伯动摇不了。上帝命定要使约伯受苦,约伯不能改变;上帝要在所定的日子惩罚恶人,约伯也不能改变。以利法三人说,恶人风光是短暂的,因为上帝要速速审判恶人。恶人作恶而速遭报应,这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事。然而,事实上,在上帝的旨意中,祂已经为审判定了日期。约伯也相信上帝会审判恶人,但约伯却注意到一个事实,那就是——许多正直人未必能在活着的时候看到上帝的罚恶的日子。即使在人看来,恶人已经十分猖獗,非常有必要速速降罚了,却仍旧要等候那所定的日期,而不能使日期提前,因为这是上帝所定的旨意。
接下来,约伯就细数恶人的罪恶。
1、恶人把穷苦人逼上绝路(2~8)
伯廿四2~8有人挪移地界,抢夺群畜而牧养。他们拉去孤儿的驴,强取寡妇的牛为当头。他们使穷人离开正道,世上的贫民尽都隐藏。这些贫穷人如同野驴出到旷野,殷勤寻找食物。他们靠着野地给儿女糊口,收割别人田间的禾稼,摘取恶人余剩的葡萄;终夜赤身无衣,天气寒冷毫无遮盖,在山上被大雨淋湿,因没有避身之处就挨近磐石。
“挪移地界”“抢夺群畜”就是非法侵占别人的产业。
恶人用诡诈的手段非法侵占了穷人的产业,霸占别人的财产牲畜,那在世上没有依靠的弱势群体,如孤儿、寡妇、穷人、贫民,受他们的压迫,甚至不敢走正常谋生的奥卢,他们需要处处躲着他们,生怕被他们碰上,又被欺压、抢夺。他们已经所剩无几,食物没有了,衣服没有了,房屋也没有了,只能去捡别人田里掉下的麦穗,到野地里寻找草根充饥。天寒地冻,没有衣物御寒;大雨滂沱,没有瓦片遮顶,只能住在旷野,躲在大石头底下,或者在阴暗潮湿的山洞中寻找栖身之地。
2、恶人逼 -/迫穷苦人成为廉价劳工(9~12)
伯廿四9~11 又有人从母怀中抢夺孤儿,强取穷人的衣服为当头,使人赤身无衣,到处流行,且因饥饿扛抬禾捆。在那些人的围墙内造油、榨酒,自己还口渴。
“从母怀中抢夺孤儿”就是用诡诈的手段强抢寡妇的儿子归自己为奴隶。在列王记中有记载,有先知去世了,留下孤儿寡妇,债主上门要强取寡妇的儿子作为奴隶来抵债。寡妇去哀求先知以利沙,以利沙行神迹帮助寡妇还债,寡妇的两个儿子才免遭为奴的命运。
恶人抢夺寡妇的儿子为奴,又把穷人仅有的衣物夺取,使穷人一无所有。为了活命,穷人不得不将自己卖给恶人,作他们的奴隶,无偿为他们劳作,扛抬禾捆,造油、榨酒。
3、恶人猖狂,又因得保全,越发有恃无恐(12~23)
伯廿四12~23 在多民的城内有人唉哼,受伤的人哀号;上帝却不理会那恶人的愚妄。又有人背弃光明,不认识光明的道,不住在光明的路上。杀人的黎明起来,杀害困苦穷乏人,夜间又作盗贼。奸夫等候黄昏,说:“必无眼能见我”,就把脸蒙蔽。盗贼黑夜挖窟窿,白日躲藏,并不认识光明,他们看早晨如幽暗,因为他们晓得幽暗的惊骇。这些恶人犹如浮萍快快飘去,他们所得的份在世上被咒诅;他们不得再走葡萄园的路。干旱炎热消没雪水,阴间也如此消没犯罪之辈。怀他的母要忘记他,虫子要吃他,觉得甘甜。他不再被人记念;不义的人必如树折断。他恶待不怀孕、不生养的妇人,不善待寡妇。然而善待用能力保全有势力的人,那性命难保的人仍然兴起。上帝使他们安稳,他们就有所倚靠;上帝的眼目也看顾他们的道路。
穷人因受恶人的压迫而痛苦哀号,他们却看不到上帝的介入,上帝似乎并不理会这些事情。因此,恶人就更加猖獗,肆无忌惮。他们越发地杀害、偷盗、奸淫。然而,纵使他们因恶行被世人所唾弃,人们怨恨,咒诅他们,然而,上帝依旧保全他们,使他们安稳。只因所定的日期还没有到。
最后,约伯说:“他们被高举,不过片时就没有了。他们降为卑,被除灭,与众人一样,又如谷穗被割。若不是这样,谁能证实我是说谎的,将我的言语驳为虚空呢?”(伯廿四24~25)约伯相信上帝的审判一顶会来到,因为这是上帝的旨意。上帝的旨意是不能更改的。上帝叫他受苦的旨意不能更改,上帝审判恶人的旨意的也不能更改。从人的角度来说,我们当然都愿意看到恶人遭到“现世报”,因为在我们看来,人若作恶就马上受报,恶人就不会那么猖狂,贫穷人也会少受一些苦难。但,真的是这样吗?或许是,或许又不是。毕竟这只是我们自以为的想法,不是上帝的启示,而我们对于人性的罪恶又认识得很少很少。
不管怎么说,上帝定期罚恶,这才是上帝的旨意。在上帝那里,审判有定时,复兴有定时。我们不必试图动摇上帝的旨意,也不必去猜想“现世报”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只需凭着信心等侯上帝所定的时候。
TAG:约伯记 申辩 约伯 正直人
【作者简介】
黎弟兄:雅博网编辑。广西桂平市人,2011年参加神学培训,毕业后进入服事。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