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伯2:11-13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各种难题,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地过一生。许多弟兄姊妹都是带着各样的难处来到教会,希望能够从牧者那里得到安慰、指引和帮助。因此,教牧辅导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牧者需要学习如何辅导遇到难处的弟兄姊妹。本文从约伯三个朋友的经历来看教牧辅导需要留意的几个原则:
一、及时探访
及时探访身患疾病或遭遇难处的弟兄姊妹是教牧辅导的首要工作。正如约伯的三个朋友一听说约伯遭了灾就来看他,为他悲伤,安慰他。这就是一种及时探访。约伯丧失了全部的家产和儿女,又全身长了毒疮,痛苦不堪,迫切需要有人来探望,给予他辅导和安慰。《箴言》17章17节说:“朋友乃时常亲爱;弟兄为患难而生。”约伯的三个朋友可以说都是他的好朋友、好兄弟,因为他们能够在约伯最落难的时刻一起来探望他,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相比之下,“约伯的弟兄姐妹和以先所认识的人”都是在约伯从苦境转回并得到了上帝加倍的祝福以后才来探访他,在他家里一同吃饭。我们不禁要问,当约伯遭难时,约伯的兄弟姐妹和以先认识的人都到哪里去了?那个时候他们为何不来看望约伯、安慰约伯呢?可见探访工作必须要像约伯的三个朋友那样及时,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二、真情陪伴
真情陪伴身患疾病或遭遇患难的弟兄姊妹是从事教牧辅导工作的重要方面。正如约伯的三个朋友听说约伯遭遇灾难、身患疾病就一起前来陪伴他、安慰他,他们远远地举目观看,认不出约伯来,就放声大哭,各人撕裂外袍,把尘土向天扬起来,落在自己的头上。他们就同他七天七夜坐在地上。在古代,人们通过撕裂外袍,把尘土向天扬起来,落在自己的头上来表明他们的悲痛与难过,例如押沙龙的妹妹他玛和以斯帖的叔叔末底改在遭难时都曾有过类似的举动。“七”在圣经中是一个完全数。约伯的三个朋友“七天七夜”陪伴约伯,与约伯共患难,表达了他们最强烈的悲痛。《创世记》50章10节告诉我们,约瑟为他父亲哀哭七十七天。所以,约伯的三个朋友同约伯七天七夜坐在地上,这是他们对约伯所能表示出的最大同情,也是对约伯的一种真情陪伴。约伯的三个朋友完全做到了与约伯共情,与哀哭的人同哭。
三、无言安慰
面对受苦受难的人,单单用言语去安慰常常显得苍白无力。因为我们往往并不知道其苦难背后真正的原因和实情,所以言语的安慰与辅导未必能够切合实际、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相反,“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的安慰与理解或许更能安慰受伤的心灵。约伯的三个朋友一开始来安慰与辅导约伯时做到了这一点。他们“一个人也不向他说句话.因为他极其痛苦”。希伯来文“安慰”一词的含义是“对心说话”,含义深远。当一个人伤痛的时候,他一定不喜欢听人说教,他需要时间让心灵的波动慢慢恢复平静,需要时间让创伤愈合。这时候,再佳美的语言也变成了啰唆,讲一番大道理也未必有用。伤痛的人需要的是另一种语言——心语。无言的心语更能安慰一颗受伤的心。
以上这三点是约伯的三个朋友在安慰和辅导约伯时所做的好的方面。如果他们在满了七天七夜的真情陪伴和无言安慰以后就离开约伯而去,反倒是很好的,他们对约伯也真正起到了安慰与辅导的作用。可是,接下来第四点却是我们要从约伯的三个朋友身上引以为戒,不可效法的。
四、不下论断
满了七天七夜的哀悼,这时约伯开口说话诅咒自己的生日,表明自己不如不生,生不如死,痛不欲生,从而引出了圣经中最动人的篇章之一:约伯和他三个朋友之间围绕约伯受苦问题的三轮辩论。
约伯的三个朋友代表了犹太传统的智慧观和古代流行的报应神学。它教导人们,义人会得到上帝的赏赐,而恶人会受到上帝的惩罚。一般来说,这种因果律和善恶报应是对的,圣经也告诉我们:“不要自欺,上帝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但是,约伯的三个朋友却将因果颠倒,倒果为因,妄下结论,宣称:一切受苦遭难的人一定是恶人,而那些表面上蒙福的人一定是善人。因此,约伯的三个朋友推测约伯既然遭遇大难、濒临灭亡,所以他绝不会是一个无辜之人,他必定犯了大罪。并且他们认为只要他认罪悔改,就可以复兴,所以他们异口同声地劝约伯认罪悔改,离恶向善。这一论断让约伯无法接受,也无法让约伯本已受伤的心灵得到安慰与帮助。约伯反驳三个朋友的观点,他指出有时候“强盗的帐棚兴旺,惹上帝的人稳固,上帝多将财物送到他们手中”。他发现有时候恶人飞黄腾达,多子多福,寿终正寝,不遭灾祸。在今生今世,善人不一定会有善报,恶人也不一定会有恶报。所以,面对受苦受难之人,我们不要像约伯的三个朋友那样妄下论断,给人定罪,让人雪上加霜。这样不但起不到安慰和辅导的作用,反倒增加人的痛苦。正如约伯对他的朋友们所说:“你们安慰人,反叫人愁烦。”“你们是编造谎言的,都是无用的医生。惟愿你们全然不作声,这就算为你们的智慧。”“你们对答的话中既都错谬,怎么徒然安慰我呢?”
总之,我们在安慰、帮助和辅导受苦遭难的弟兄姊妹时要及时探访、雪中送炭;要真情陪伴、无言安慰;不能不明就里、妄下论断。约伯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的遭遇往往是很复杂的,背后的原因常常是我们无法知道和了解的。因此,我们对人要有爱心,不要随便下结论、给人定罪,否则上帝将会像对待约伯的三个朋友那样来对待我们。
(作者系浙江神学院教师)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