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记查经》11、恶人的劬劳
经文:伯十五章
从这一章开始是第二轮的对话,还是由提幔人以利法开头。这一章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1~16节,主要是责备约伯刚硬顽梗,第二部分是17~35节,是讲述恶人的劬劳与痛苦,目的是劝勉约伯停止无用的辩论,认罪、悔改。
一、以利法责备约伯(伯十五1~16)
1·1~6节:提幔人以利法回答说:“智慧人岂可用虚空的知识回答,用东风充满肚腹呢?他岂可用无益的话和无济于事的言语理论呢?你是废弃敬畏的意,在上帝面前阻止敬虔的心。你的罪孽指教你的口,你选用诡诈人的舌头。你自己的口定你有罪,并非是我;你自己的嘴见证你的不是……”
“虚空”在《吕振中译本》里是“虚空的风”,意思就是虚无,虽有响声,却没有内容,没有意义。
“东风”与虚空同义,愿意为热风、狂风,这风炙热而疾劲;意在指责约伯的发言完全就是在发脾气,毫无理智。
“无济于事”就是没有作用,不能解决问题。
以利法责备约伯,说约伯的话就是无稽之谈,都是虚空、无用的,完全就是在发脾气、闹情绪,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他是被自己的情绪控制。在以利法看来,任由自己的情绪发泄,说无用的言语,并不是智者所为;这既是对上帝的不敬,更显出了自己愚昧和罪孽。
人确实不应该被情绪所控,因为人在情绪中是缺乏理智的;在情绪的影响下,人往往会忽略许多重要因素,因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约伯以为他的受苦是因为上帝将他看作了仇敌,但是他并未作恶,也从未与上帝反对,所以他要与上帝辩论。这就是错误的判断。约伯因受苦而软弱、灰心,情绪低落,他不能更深地去思考上帝的公义和上帝的智慧,所以就错误地以为上帝看他为仇敌了。
当然,清醒的人也未必都能事事作出正确的判断,因为,当人对所判断的对象缺乏足够的认识的时候,自然也是会判断错误的。以利法三人是理智的,他们却始终认为约伯是有罪孽,所以才招致上帝以患难惩罚他。但约伯是敬畏上帝,远离诸恶的完全人,这是有上帝作见证的。所以,这判断显然是错误的。之所以判断错误,就是因为他们对上帝的公义和人生的患难缺乏足够的认识。
以利法说,约伯的话是无用的,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但是他却没有意识到,他的话和他的做法对于约伯的患难和痛苦同样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当人处在极度的软弱和痛苦中的时候,他需要的是属灵的安慰和扶持,而不是一味的责备和否定。他心里的痛苦若得不到医治,哪怕他因受了责备而不再发声,他心里的痛苦也不会消除。他只会越发压抑,越发痛苦,却不能刚强起来。
被情绪所控不是智慧人的表现,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哪怕是智者也会有软弱、痛苦的时候,因为智者终究也还是人。再者,智慧人也不能解答所有的问题——对上帝,对宇宙,对人生,我们都所知甚少;所以,在不懂的事情上承认自己不懂,也是一种智慧。曾有一位姊妹来找牧师倾诉,她说:“牧师啊,为什么上帝要让我遇到这么多的患难?是要惩罚我吗?可是我已经悔改了,难道主还不赦免我吗?是要试炼我吗?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失去了所有,难道还不能停止试炼吗?”牧师不知道怎样回答,于是就和那姊妹一起跪下,祷告上帝说:“主啊,你对这姊妹的旨意究竟如何,我们不晓得,但我知道你的旨意本是美好。求你向她显出你的慈爱,安慰她的忧伤,加添她的信心和力量,使她可以靠你刚强,等候你的救恩临到。”
以利法对于约伯的患难所知甚少,却不肯承认自己不懂,反而是一味地指责约伯,给约伯定罪。显然,他这样的做法也不是一个智慧人的该有的表现。
2·7~10节:你岂是头一个被生的人吗?你受造在诸山之先吗?你曾听见上帝的密旨吗?你还将智慧独自得尽吗?你知道什么是我们不知道的呢?你明白什么是我们不明白的呢?我们这里有白发的和年纪老迈的,比你父亲还老。
“头一个被生的人”意思是最古老的人,但不是指亚当,而是指最有智慧的人。
“密旨”指只有少数被选中的人才知道的秘密的谕旨。“上帝的密旨”即在上帝的秘密圣会中领受到的,别人不知道的特别的启示。
“独自得尽”就是独归自己。
“比你父亲还老”即比约伯的父亲的年纪还要大。当然,其所指的不只是年龄,也是暗指资历和追求智慧的时长。
在这一段中,以利法连续质问约伯,目的是要叫约伯认识到自己的狂傲。他想让约伯意识到,他和他们一样,都是凡人,并不是传说中的上古最有智慧的人。那人曾在上帝的圣会中得知了上帝奥秘的计划,那计划是世人所不知道的,独有他晓得。但约伯和他们一样,并没有什么过于他们之处。他们领受启示的方式是一样的,所领受的真理的内容也是一样的,惟独不同的是,他们当中有年纪老迈的长者,那长者的年纪甚至比约伯的父亲还老。
在智慧人中,通常年纪越大的人越有智慧,因为他们在智慧的寻求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或许在以利法三人中,有人在约伯还未出生以前就已经在追求智慧了。他们在上帝的法则中认识智慧,在先辈们的传讲中领受智慧,在对世间万事万物的观察中窥见智慧,也在自己的人生的经历中积累智慧。虔诚的老年人对智慧投入了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索与积累,自然应该要比年轻人更有智慧。
以利法认为约伯之所以不接受他们对他劝勉的话,是因为他觉得他比他们更有智慧。而约伯也确实对他们说过:“我也有聪明,与你们一样,并非不及你们。你们所说的,谁不知道呢?”(伯十二3)(当然,约伯并非是想表达自己比他们更有智慧,而是在说他们的理论缺乏深度。)以利法认为这是约伯的狂傲,毕竟约伯年纪尚轻,他对智慧所投入的时间远不及他们。
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当然就理应懂得越多,但有些智慧并不是大量的投入时间就能够有所突破的。有些时候,认识智慧需要有特别的经历和特殊的启示,就如约伯的苦难。以利法三人虽然年长,但对苦难的认识依旧只是停留在罪的层面,并没有什么突破;约伯虽然也不知道公义的上帝为何要让义人受苦,但他的受苦却让他认识到,原来罪并非是苦难的唯一原因,也让他认识到,原来自己对上帝的公义的理解是那么的狭隘。他的受苦让他在苦难的智慧和公义的真理上都有了更多的突破,所以,到后来他赞美上帝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
从“风闻”到“看见”就是智慧的突破。
所以,有时候人还是要经历苦难的,因为苦难就是寻求智慧的特别的经历,也是上帝向人启示真理的特殊方式。
3·11~16节:上帝用温和的话安慰你,你以为小吗?你的心为何将你逼去?你的眼为何冒出火星?使你的灵反对上帝?也任你的口发这言语。人是什么,竟算未洁净呢?妇人所生的是什么,竟算为义呢?上帝不信靠祂的众圣者,在祂眼前天也不洁净;何况那污秽可憎、喝罪孽如水的世人呢?
“冒出火星”就是发怒。
“反对”在《吕振中译本》中是针对。
在以利法看来,约伯的话就是在针对上帝发脾气,他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因为我们毕竟是人,是生活在污秽之地的世人。他再次重申先前的观点——在上帝面前,没有人是义人。就是天也不洁净,人就更是不洁净了。
以利法认定上帝是至圣洁的,世人则是污秽的,这当然是确实的。但我们要思考的是,我们这些污秽的世人如何才能面对圣洁的上帝?如前面几讲所说,即使我们已经尽了一切的努力,但仍旧不能成为圣洁,如此,我们该如何去亲近上帝?当我们落在苦难中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寻求祂的拯救?
其实这一切的答案都是在基督里。也就是要回到上帝为我们所预备的救恩当中,因为其中有上帝的赦免。当年,大卫被押沙龙追杀的时候,有许多人议论他,说他得不着上帝的帮助。为什么呢?因为他曾经在乌利亚的事件作了大恶,得罪了上帝。怎么办呢?如今他落在苦难中,有许多人来要寻索他的性命,但他曾是个罪人,实在行过大恶得罪耶和华。上帝是圣洁的,犯过罪的他还能来到上帝面前求拯救吗?在这种情况下,大卫说:“但耶和华是我四围的盾牌,是我的荣耀,又是叫我抬起头来的。”(诗三1~3)“叫我抬起头”就是赦免的意思,是君主对臣仆的赦免。所以,大卫想起了上帝赦免的应许,他就坦然无惧来到上帝的面前,求上帝的拯救。
圣经告诉我们说,我们因耶稣基督的血,得以坦然来到上帝的面前。因为耶稣已经为赎罪,使我们得着了赦免。
但上帝的赦免不是基督受难之后才有的,而是上帝在创世以前就已经为我们预备了。所以,从上古的时候,上帝就显出了丰富的赦免之恩。祂赦免了亚当,用皮衣遮盖他的罪孽;赦免了挪亚,用方舟拯救他的性命;赦免了亚伯拉罕,赐给他后裔和流奶与蜜之地;赦免了罗得,将他从毁灭的火焰中拯救出来……
上帝就是爱,是满有恩慈,满有怜悯,乐意饶恕人的上帝。只是约伯没有想起来,所以他因被朋友定罪,就心中苦脑,满是忧愁。以利法也没有想起来,所以,对约伯只是一味地责备和定罪。
二、恶人的劬劳痛苦(伯十五17~35)
到了17~19节,以利法从对约伯的责备转而要求约伯听他的教导,他说他所教导的话是他所看见的,是历世历代从列祖那里传留下来的。他申明这些教导都是炼净的真理,并没有被外玷污、参杂。
他所教导的是什么呢?就是恶人要承受许多的痛苦。
1·20~24节:恶人一生之日劬劳痛苦,强暴人一生的年数也是如此。惊吓的声音常在他耳中,在平时抢夺的必临到他那里。他不信自己能从黑暗中转回;他被刀剑等候。他漂流在外求食,说:‘哪里有食物呢?’他知道黑暗的日子在他手边预备好了。急难困苦叫他害怕,而且胜了他,好像君王预备上阵一样。
以利法认为,恶人的命运就是一生都活会在劬劳痛苦之中。“劬劳”意思是辛苦劳累,在我们中国的古文中,通常是用来形容父母养育儿女的劳苦。这样,恶人一生劬劳是为养育儿女吗?当然不是。是为什么呢?是为满足心里的贪婪和欲望。如诗七14所说:试看恶人因奸恶而劬劳,所怀的是毒害,所生的是虚假。
·25~28节:他伸手攻击上帝,以骄傲攻击全能者,挺着颈项,用盾牌的后凸面向全能者直闯;是因为他的脸蒙上脂油,腰积成肥肉。他曾住在荒凉城邑,无人居住将成乱堆的房屋。
“脸蒙上脂油,腰积成肥肉”指他们因不义之才,穷奢极恶,生活放纵,身体发胖。
“他曾住在荒凉城邑,无人居住将成乱堆的房屋”这一句在《现代中文译本》里是“他就是那夺取城镇的人,占领了无人居住的房屋,但战争将摧毁这些城镇和住宅。”
这一段所讲的就是恶人怎样为满足贪婪而劬劳。他们伸手攻击上帝,将精力放在与正直、公义,真理与良心的对抗之中。他们靠诡诈和不义积蓄了许多财物,在终日的奢华宴乐中身体肥胖,但仍旧不满足,他们还要去攻击别人的城邑,夺去他人的居所,毁坏别人的生活。
在圣经中有许多作恶之人的例子:
扫罗王作王,他已经拥有了大权柄和大荣耀,但他见大卫优秀,是蒙上帝拣选的人,又在民众中有好名声,就大生嫉妒之心,整个后半生都在为杀死大卫而劬劳。
亚哈是以色列的王,名下已有许多的产业,却还要费尽心思杀害拿伯,霸占义人的葡萄园。
大卫王妻妾成群,但还是贪恋拔示巴的美色,甚至设谋杀害了自己的将军,霸占了他的妻子。他因作了这恶事,就受了上帝的惩罚,险些死在自己儿子的刀下。好在他受了上帝的责备,诚心认罪、悔改,得到了上帝的赦免和拯救。
这就是恶人的劬劳,他们虽然富有,却还要觊觎他人的产业;虽然有家室,却还要搞婚外情,破坏别人的家庭;虽然有权力,却还要打压他人,窃取他人的劳动成果。他们被贪欲所捆绑,就在罪恶的道路上劳苦一生。
义人的一生也是多有劳苦,但不是为罪恶,而是为真理。感谢主!为义受苦总强过为罪受苦,阿们!
“痛苦”是恶人作恶的报应。恶人一生为罪劳苦,他们在生活上和心灵上都备受煎熬。
在心灵上,他们终日都生活在惊恐之中——“惊恐的声音常在他的耳中”,心里总没有平安,也没有信心相信未来——“他不信自己能从黑暗中转回;他被刀剑等候。”
在生活上,他们虽然靠着不义的手段而丰足,但他们的荣华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枯萎而归于无有——
“他不得富足,财物不得常存,产业在地上也不加增。他不得出离黑暗,火焰要将他的枝子烧干,因上帝口中的气,他要灭亡。他不用倚靠虚假欺哄自己,因虚假必成为他的报应。他的日期未到之先,这事必成就;他的枝子不得青绿。他必像葡萄树的葡萄未熟而落;又像橄榄树的花一开而谢。原来不敬虔之辈必无生育;受贿赂之人的帐棚必被火烧。他们所怀的是毒害,所生的是罪孽,心里所预备的是诡诈。”(伯十五29~35)
这一段虽长,但所讲的都是恶人的疾速消亡。
这就是以利法所说的恶人的劬劳与痛苦。恶人的特征当然不止是这些,但以利法却把讲论集中在这两点上,其目的就是在暗示约伯就是这个恶人。因为他讲的这些,特别是后面反复强调的恶人的疾速败亡,就与约伯所遭遇的患难很像。当然,他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劝勉约伯悔改。
结语:
约伯的话在以利法看来就是大逆不道,他因此更加确定了约伯有罪。他责备约伯说话没有理智,又再次论述了恶人的痛苦,想要以此使约伯醒悟、谦卑下来,悔改、承认自己的罪孽。
恶人一生为罪孽劬劳,最终所收获的必是痛苦的惊吓和速速灭亡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