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徒七20~38 那时,摩西生下来,俊美非凡,在他父亲家里抚养了三个月。他被丢弃的时候,法老的女儿拾了去,养为自己的儿子。摩西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说话行事都有才能。他将到四十岁,心中起意去看望他的弟兄以色列人。到了那里,见他们一个人受冤屈,就护庇他,为那受欺压的人报仇,打死了那埃及人。他以为弟兄必明白上帝是藉他的手搭救他们,他们却不明白。第二天,遇见两个以色列人争斗,就劝他们和睦,说:“你们二位是弟兄,为什么彼此欺负呢?”那欺负邻舍的把他推开说:“谁立你作我们的首领和审判官呢?难道你要杀我,像昨天杀那埃及人吗?”摩西听见这话就逃走了,寄居于米甸;在那里生了两个儿子。过了四十年,在西奈山的旷野,有一位天使在荆棘火焰中向摩西显现。摩西见了那异象,便觉希奇,正进前观看的时候,有主的声音说:“我是你列祖的上帝,就是亚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摩西战战兢兢,不敢观看。主对他说:“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实在看见了;他们悲叹的声音,我也听见了。我下来要救他们。你来,我要差遣你往埃及去。”这摩西,就是百姓拒绝说“谁立你作我们的首领和审判官”的。上帝却藉那在荆棘中显现之使者的手,差派他作首领、作救赎的。这人领百姓出来,在埃及,在红海,在旷野,四十年间行了奇事神迹。那曾对以色列人说“上帝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兴起一位先知像我”的就是这位摩西。这人曾在旷野会中和西奈山上与那对他说话的天使同在,又与我们的祖宗同在,并且领受活泼的圣言传给我们。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这是《采薇》的开头两句。采薇是《诗经》中的名篇,讲的是一名衣衫破旧的老战士,在退伍回乡的路上,对往昔危难艰苦的军旅生涯的回忆。初入伍时,正是少壮,杨柳依依,春光流泻,一腔热血,无忧无惧;如今归来,已是暮年,又逢寒冬,一路泥泞,冻雨夹杂着乱雪,热血不再,只余悲凉。曾经,多少个日日夜夜对家的思念,多少次盼望着回家却总是不能实现。王事未完,匈奴未退,拾起思念又不得不放下思念,披甲,上阵,拼死搏杀。
我喜欢这首诗歌,作为一名长年离乡在外的工人,在年底到时候念起这首诗,尤其共鸣。人的思乡之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浓,这是我这两年特别强烈的感受。
今天的主题经文是《使徒行传》七章的20至38节,这段话是出自殉道者司提反之口,它总结了神人摩西的一生。摩西是古埃及的王子,但他本是以色列人。当以色列人还在埃及为奴的时候,摩西为救同胞而杀了一个埃及人。同胞们却拒绝他,出卖他。为了保命,他不得不离开家,逃亡旷野四十年。在这四十年里,他是否也是时常思念亲人?是否也常常盼望着回家?又是否因着种种的无奈将回家的思念拾起又放下?离家给他的生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为何他四十年都不回家看一看?又是谁将他领回家?回家对于他的生命而言,又代表着什么?
我们一同来看《回家》——沉淀生命,开启新篇。
一、离家——让生命得到沉淀
摩西出生在以色列人在埃及活得最艰难的那段时间。当年,约瑟作埃及宰相时,将以色列一家接到埃及的歌珊地居住。后来,约瑟去世,以色列人生养众多,发展迅速。为了阻止以色列人发展,埃及人强迫以色列人为奴,叫他们受苦。他们越是受苦,反而发展得越快,因为他们的上帝看顾他们。于是,法老下令,要将以色列新生的男婴通通杀死。这样,许许多多的无辜婴孩,在法老的残忍政策下失去了生命。而摩西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生的。
摩西本来也是要被夺去生命的人,但他的父母凭信心将他藏了起来。后来不能再藏了,就作了一个蒲草箱,将小摩西置于其内,放在河边的芦苇中。法老的女儿来到河边,发现了婴孩摩西,将他收作自己的养子,又找来他的母亲作奶娘乳养他。
就这样,摩西就成为了埃及的王子。他在王宫里长大,享受着富裕的生活,又学习了埃及一切的学问,成为了很有才干的人。然而他却心系自己的同胞,常常出去看望他们。有一次,他遇到一个同胞被埃及人虐待,他见四下无人,就出手杀死了那埃及人,救了那受苦待的同胞。他本以为同胞们会明白是上帝要藉着他来拯救他们,然而他们却不明白,反而误会他,拒绝他。他无奈,只能离开埃及,离开家,离开亲人,逃往他乡。
摩西来到米甸的旷野,结识了米甸的祭司,娶了米甸祭司的一个女儿为妻,就定居在那里,四十年之久。四十年间,他在旷野牧羊,每一天所面对的是羊群,是安静的,荒凉的,茫茫的旷野。埃及是热闹的,繁华的;旷野是荒凉的,是安静的。侍奉的失败、弟兄的拒绝将摩西从热闹、繁华,不能安静之地,领到了安静的所在。而对于当时的摩西而言,这安静的所在正是他的生命所需要的。因为安静能够帮助人沉淀生命。
人的心里不能安静的时候,人必然是浮躁的。浮躁的人会常常陷入迷茫中,因为他没有真正明白上帝的旨意,也看不见上帝的带领。而且,他越迷茫就会越急躁,一急躁就胡乱做决定。
比如,当年主耶稣和门徒路过撒玛利亚人的一个村庄的时候,那里的人不接待他们,耶稣的门徒雅各和约翰就很生气,他们对耶稣说:“主啊,你要我们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像以利亚所作的吗?(路九54)”他们说的话,看起来是不是很有信心?他们相信上帝会赐给自己像先知以利亚那样的能力,他们相信上帝会听他们的呼求,降下天火烧灭仇敌,这不就是大有信心的表现吗?然而,主耶稣是怎样回应他们的呢?圣经说,主耶稣转身责备他们,说:“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路九55~56)你以为你明白上帝的心意,其实你并不明白;你以为你很有信心,其实你不知道什么是信心;你以为你所作的是讨上帝的喜悦,其实你并不知上帝所喜悦的是什么。所以,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好像是很有信心,其实却是假象,实际上,不过是生命浮躁的表现。
生命需要沉淀,经过沉淀的生命才更加厚实。
摩西在离开前,他的生命是浮躁的。他相信上帝要藉自己的手拯救以色列人,但他却不知道上帝要以怎样的方式赐下救恩;祂想要作上帝子民的领袖,但他未曾思考过一个属灵的领袖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的素质;他相信自己是被选中的人,却不明白被拣选是由于上帝的恩典。弟兄姊妹们哪!人若只知道自己是被拣选,却不知道拣选是上帝的恩典,那他就会自命不凡;人若只知道要作教会的领袖,却不思考领袖该具备的素质,那他就会挑起纷争;人若只知道上帝要使用自己,却不明白上帝要在怎样的领域,以怎样的方式使用自己,那么他就会像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叫别人受损,也叫自己受损。
摩西被以色列人拒绝,这固然是因为以色列人的不信,其实也是因为摩西浮躁的生命。属灵的侍奉不是一个浮躁的生命能够承担得起的,所以摩西失败,被拒绝也是必然。当然,被拒绝并非不一定就是坏事。如保罗所说:“万事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罗八28)因着以色列人的拒绝,摩西不得不离开埃及,而离开埃及反而让他进入到了旷野的安静中。在那里,他就得以反思生命,沉淀生命。
所以,弟兄姊妹们,当我们在侍奉遭遇拒绝的时候,当我们因着某些事情而不得不暂时离开侍奉岗位的时候,不要忧愁,不要抱怨,不要争闹,要学会在上帝面前安静,好叫生命得以沉淀。
二、呼召——让生命得以苏醒
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一旦遇到稍大些的挫折,就很可能会一蹶不振,久久不能刚强起来,因为他没有遇到过挫折。他没有战胜挫折的经验,所以,当挫折临到他的时候,他就无从应对。我们都害怕挫折,也都不愿意面对失败,然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在世,谁能不遇挫折?谁能永远成功呢?如圣经所说:“人生在世,必遭患难,如同火星飞腾。”(伯四7)
摩西在被以色列人拒绝以前,对于服侍,可谓信心满满,圣经说:“他以为弟兄必明白上帝是藉他的手拯救他们,他们却不明白。”“必”就是说他完全不会想到以色列人会拒绝他。他见到那两个以色列人争斗的时候,他劝勉说:“你们是弟兄,为什么彼此欺负呢?(徒七26)”他劝勉的话并没有错,弟兄之间就不该彼此欺负,彼此为仇,而应该彼此相爱。他昨天救了他们,如今又用这么有理的话来教导他们,他们有什么理由拒绝呢?然而,事实是:他们拒绝了他。他们拒绝了他的教导,拒绝了他的拯救,拒绝了他的服侍,拒绝了他作他们的领袖。
摩西信心满满,充满热情,充满期待,结果却被拒绝。这件事让他无比受伤,他感受到了挫折。他失败了。这一次的失败成为了他属灵道路上的阴影,整整四十年,这阴影一直挥之不去。他一蹶不振,直到上帝来呼召他的时候。
摩西被拒绝后,来到旷野做起了牧羊人,过着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整日与羊群作伴。他会想起远方的亲人,会为他们的受苦而担忧,但他却再没有了当初那种服侍的热情。他会盼望弟兄们能够早日得救,脱离奴隶的生涯,但他却不敢再相信自己是那个被上帝拣选、起来要作领袖的人。不能拯救上帝的百姓是他生命的遗憾,而曾经的失败也让他始终没有信心起来去弥补这个遗憾。
在摩西最软弱,最消沉的时候,上帝亲自降临,在荆棘火焰中向摩西显现。祂对他发出呼召,说:“我要打发你去见法老,使你可以将我的百姓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出三10)摩西却拒绝了上帝,他说:“主啊,我素日不是能言的,就是从你对仆人说话以后,也是这样,我本是拙口笨舌的。”(出四10)摩西一连好几次拒绝上帝,先是说以自己卑微的身份,不可能去见法老,将百姓领出。又说百姓必不会信他是上帝所差遣的人。最后又说自己拙口笨舌。他对自己没有信心,也对以色列人没有信心。他以为,四十年前,自己年轻力壮,以色列人尚且不接受他,如今消失了四十年,自己已经是个老头子,谁还会愿意相信他呢?但上帝却说:“谁造人的口呢?谁使人口哑、耳聋、目明、眼瞎呢?岂不是我耶和华吗?现在去吧!我必赐你口才,指教你所当说的话。”(出四11~12)所以上帝呼召摩西,是要把他灰心消沉中唤醒;上帝要领他重新进入服侍,要让他知道,服侍不是靠人的口才能力,也不是靠百姓的追捧,而是靠上帝的恩赐。
要让一个消沉了许久的人苏醒是很难的。约拿沉睡的时候,他躲在船底,上帝以大风大浪来呼唤他,他仍旧沉睡,直到被抛在海里,被大鱼吞入腹中三日三夜,才稍微醒来。摩西也如此,他屡次拒绝回应呼召,直到上帝向他发怒,他才愿意接受差遣。所以对待那些软弱的人,我们总要给予更多的耐心。摩西初初回到埃及时,仍旧是消沉的,所以他与法老谈判失败之后,就来向上帝诉苦说:“主啊,你为什么苦待则百姓呢?为什么打发我去呢?自从我去见法老,奉你的名说话,祂就苦待这百姓,你一点也没有拯救他们。”(出五22~23)摩西他未能明白上帝的大能,直到上帝藉着他的手在埃及行了十灾,他才真正醒悟过来,知道原来依靠上帝可以成就如此伟大的事工。于是,我们看到,摩西领以色列人出了埃及,来到红海边上的时候,面对着海水涛涛,无法跨越的大海,摩西大声对心已消化、无比胆怯的以色列人说:“不要惧怕,只管站住!看耶和华今天向你们所要施行的救恩……耶和华必为你争战,你们只管静默,不要作声。”(出十四13~14)这是何等的信心!从“你一点也没有拯救他们”到“耶和华必为你们争战”。服侍让他的信心完成了令人惊叹的跨越。
亲爱的弟兄姊妹,在过去的一年,或许我们曾因为某些失败、挫折变得消沉、软弱,甚至放弃了服侍,但我们断不能一直消沉下去。很快,新的一年就要来到,我们要回应呼召,要重新进入侍奉。因为我们是在侍奉中加深对上帝的认识,我们的信心、我们的生命也是在侍奉中才能得以成长。
三、归来——让生命开启新篇
摩西听从上帝的差遣,告别岳父回到了埃及,回到了天父子民的队伍中。他的归回是告别,告别米甸的旷野,告别那没有上帝的生活。他的归回也是开启,开启新的人生篇章。这新的人生篇章就是为上帝而活,为永恒而努力奔跑。
摩西归回之后,他的侍奉之路依旧充满艰难,无比坎坷。但他如今的生命已经不再是四十年前的那个浮躁的生命,而是一个懂得依靠上帝,沉着,谦和又无比坚忍的生命。面对困难,面对埋怨,面对艰苦的环境,面对悖逆的人群,他不再逃跑,不再放弃;他靠着主,敢于面对,并得胜。所以为上帝而活的生命是坚忍的,是勇敢的,是敢于面对一切困难的。
亲爱的家人们!曾经软弱过,逃跑过,放弃过的弟兄们,在新的一年,愿我们被上帝引领,回到上帝的面前,靠主刚强起来,重新进入侍奉,为我们的人生开启新的篇章。从此为上帝而活,为永恒努力。
结语:
摩西从离家到归回,花了四十年的时间,四十年的时间,或许他自己都已经放弃了,但是上帝没有放弃他。上帝将他领了回来,为他打开了新的人生篇章。
感谢主,上帝如何记念摩西,也必如何记念一切仰望祂的人。阿们!所以,我们不要惧怕。人生虽会经历磨难挫折,但并非都是坏事,因为苦难会消除浮躁,让我们的生命得到沉淀。我们在苦难中难免软弱、消沉,但还是要振作;要回应呼召,回到侍奉中来,因为我们是在侍奉中成长。旧年过去,新年来到,我们也要在基督里让一切旧事成为过去,靠着主打开新的人生篇章,让一切都变成新的。阿们!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