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恩典与人的回应

作者:刘长川     来源:雅博网编辑团队 时间:2025-03-17 09:27:07

WechatIMG257_副本.jpg

 

        读经:

   耶稣又用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比一个王为他儿子摆设娶亲的筵席,就打发仆人去,请那些被召的人来赴席;他们却不肯来。(太22:1-3)

  王进来观看宾客,见那里有一个没有穿礼服的,就对他说:‘朋友,你到这里来怎么不穿礼服呢?’那人无言可答。于是王对使唤的人说:‘捆起他的手脚来,把他丢在外边的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太22:11-14)
 
  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弟兄姊妹,都经常收到过亲戚朋友的婚礼邀请函。想象一下,当你收到寄来的婚礼邀请函,信封上印着精美的金边,里面装有精心设计的邀请卡,在卡上注明时间地点,还特意写上期待,希望你一定到场,见证他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并且能得到你的祝福!然而,你因为工作或生活等因素,如孩子的兴趣班要接送,手上的工作急需处理等等,最终没能赴约。到后来你得知,那场婚礼上,朋友特意为你预留了主桌座位,还准备了惊喜的礼物,而你却因种种理由,错过了与他共享喜乐的机会。请问这样的遗憾,是否曾经也发生在你我的生活中?
 
  这正是耶稣在马太福音22章中讲了一个婚宴的比喻,对其中的场景所描述的那样。
 
  1、恩典与呼召
 
  “耶稣又用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比一个王为他儿子摆设娶亲的筵席,就打发仆人去,请那些被召的人来赴席......”(太22:1-3)
 
  耶稣讲论婚宴比喻,是发生在受难周的第三天,也称为教诲日。这个比喻与上文“两个儿子”和“凶恶的佃户”的比喻是相连的,加强说明了神为什么要将祂的国从犹太人手中夺去,(太21:43)以至他们要被“丢在外边的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太22:13)。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日常生活中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俗语,意思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不劳而获的,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要付出相应的努力或代价。但在今天的这个比喻里,我们就会看到一位王为他的儿子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娶亲筵席,无条件的去邀请人来赴宴。
 
  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中国大陆的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落后。特别在农村,若有亲戚朋友请客吃饭,在那个年代可算得上是一件令人欢喜的事。时过境迁,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日,人们的生活可以说是丰衣足食,就是生活在最贫困山区的人们,也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如今,人们对于请客吃饭已不再被视为一件稀罕的事。甚至有人说,现在的人去参加筵席,是给对方的面子才去的,意思是说吃饭是给对方的面子。
 
  其实,这种情形在耶稣的时代就有,从耶稣所讲的比喻故事中得知,有一种筵席是非常重要的,当一个人一旦拒绝邀请,错过了机会,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在耶稣讲的这个比喻里,这场娶亲的婚宴邀请是王主动发出的,他按着自己的意思打发人去邀请被召的人,但受邀的人都不愿前去。
 
  王从打发出去的仆人那里得知被邀请的人不愿来后,他并没有发怒,耐着心再次打发仆人去邀请,对被邀请的人说“牛和肥畜已经宰了,各样都齐备,请你们来赴席。”但遗憾的是,被邀请的人却以各种理由拒绝。一个说我地里的农活没做完,没时间去;一个说: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又有一个说我需要做生意要养家糊口,没空闲......
 
  婚宴的比喻意味着,神主动的呼召,人的全然败坏,以及神的主权在拣选中的作用。当客人拒绝邀请时,说明了人堕落的本性,无法自己回应神的呼召,需要神主权的恩典。在后来从大路上召聚过来,坐满筵席的那些客人,就足以说明神的主权恩典。就如耶稣说的那样,若不是天父的吸引,就没有人带他那里来。(约6:44)
 
  从神的主权与人的责任来看,两者是并存,相辅相成的,并不矛盾。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以神的主权为借口,而忽略了人的责任,神的主权并不剥夺人的自由意志,人应该为自己所做的负责。我们也不能以人的自由意志否定神的主权。
 
  从客人拒绝王的邀请,对照今天这个时代的人是怎样的呢?我们常听到有人说:等我生活稳定了以后信主,现在哪有时间信;对已经信了主的人,我也会时常听到他们找借口说:我现在太忙了,哪有时间灵修、读经祷告,和参加主日敬拜,小组学习呢?有的说,你看我一边要工作,做生意,一边还要辅导孩子作业,等我工作走上正轨,孩子考上大学以后,再好好安下心信主。请问在座各位,神一次次恩典的呼召临到你的时候,你是否是一次次的拒绝,如果是,那无疑是我们的损失,失去的是神的恩典和祝福,实在是得不偿失。
 
  2、拒绝和审判
 
  其余的拿住仆人,凌辱他们,把他们杀了。王就大怒,发兵除灭那些凶手,烧毁他们的城。(太22:6-7)
 
  当王再次打发去邀请客人的仆人,被一部分的人拒绝后,其余的人就把仆人杀了。比喻中被杀的仆人,是指当历史历代遭受被杀的先知。而杀人者是指祭司长、法利赛人、文士等宗教领袖。他们就像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像21章比喻中的小儿子那样不知悔改,也像凶恶的佃户那样顽梗悖逆。他们效法他们的祖宗逼 -/迫并杀害先知,现在他们也要那样对待耶稣和他的门徒。他们最终借着不法之人的手,将神的儿子钉在了十字架上。
 
  当王听见打发出去的仆人被杀后,就大怒,发兵除灭那些凶手,烧毁他们的城”(太22:7)。按照表面字意来看,是指主后70年,罗马军队入侵这一点已经应验了,但更深的含义是指向基督再来之时的终极审判,一切抵挡基督的势力和不信的人,最终要走向灭亡。
 
  站在圣约的角度讲,众所周知,出于神主权的恩典,祂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在历史中特别拣选了以色列这个民族,要以这个民族为窗口,把救恩传递到万邦,使万民因女人的后裔,耶稣基督得福。因此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约4:22)也是保罗在书信里所说的那样,按福音的临到的次序,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罗1:16)然而,以色列人却失去了在万民中结果子的机会,甚至弃绝了那位生命的主。
 
  王对拒绝筵席的人的结论是:“喜筵已经齐备,只是所召的人不配。”(太22:8)
 
  既然被召的人拒绝邀请赴宴,王就宣告说,凡愿意前来赴宴的人,无论他们来自哪里,也无论是善是恶,都可进来享受筵席(太22:9-10)。于是王就对仆人说:“所以你们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见的,都召来赴席”。(太22:9)仆人遵照王的吩咐就出去到大路上,向过路的人发出邀请,直到那些听到呼召愿意接受邀请的路人,进来坐满了筵席上的空位。
 
  说到这里,耶稣说的意思是,王这样的决定是预指犹太人拒绝了神为他们预备的国,不能为祂结果子。所以神就把祂的国从他们手中夺去,交给能结果子的百姓,这“百姓”是指向外邦人。娶亲筵席的比喻所要表达的真理是,不服从神王权的属地选民,将要被驱逐出神的国。
 
  那么,后来被召的人,本该是无份于筵席,他们之所以能白白的享受王的婚宴,完全是出于王的怜悯与恩典。而恰恰相反的是,原本首先被召的,却无份于筵席。
 
  然而可惜的是,当王进到筵席的场地时,一眼就看到其中有一个客人没有穿礼服,这是一件相当不尊重和不礼貌的事。顿时王就大怒,对那位客人说:“朋友,你到这里来怎么不穿礼服呢?”那人听后无言可答。接着王就吩咐仆人说:“捆起他的手脚来,把他丢在外边的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太22:12-13)
 
  我们不禁要问,不穿礼服就那么严重吗?那这礼服是指什么呢?有人认为这礼服是指客人要为自己准备的伦理行为。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王的宣告是无论善恶都可进来坐席。其实这礼服是指基督的义,是神为罪人预备的义袍。理由是比喻中“牛和肥畜已经宰了”,当亚当犯罪后,“耶和华神为亚当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给他们穿”(创3:21)。这样,“礼服”是意味着神为祂的儿子举行了福音的筵席,只有那些披上基督的义袍,才能进入神的国。
 
  可见,那位客人不穿义袍,分明是指当时的宗教领袖,他们拒绝基督为他们的义,要立自己的义。因此他们被拒绝于门外,无份于神的国。
 
  比喻以“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太22:14)作为结束,是要告诉读者,有机会听闻福音的人很多,但只有接受邀请,以基督的义为”礼服“穿在身上的人,才能进入神的国。
 
  弟兄姊妹,耶稣对当时刚硬不信,要立自己为义的宗教领袖,警告是严厉的,同时这警告也是针对现代的人。今天在教会里,也会有一些基督徒不穿“礼服”。如有人在教会里热心参与服事,甚至慷慨奉献金钱,但走出教会回到职场或家中,就忽然变了另一个人,所行的却和非基督徒无异。
 
  现在我邀请在座的弟兄姊妹,反省并检查自己,我的行事为人与蒙召的恩相称吗?我是否在教会里热心的服事,对人谦卑温柔,却在职场或家庭中“脱下礼服”,变成了另一副面孔,对同事配偶冷漠,对孩子非打即骂?我是否在教会奉献却在商业中欺诈?我是否口称“爱人如己”却对弱势群体漠视?若是这样,就要在神面前承认自己的罪,祈求恩主的赦免,并且要靠着圣灵悔改归正。
 
  不穿“礼服”对那些混进教会,没有重生得救的人来说,他们的信仰和热心始终停留在宗教的行为层面,没能叫福音更新他的生命(罗12:1-2)。他们依赖教会的地位和奉献企图换取神的悦纳,而非倚靠基督的义(赛64:6)这样的人最终必会大大的失望,等待着他们的是被逐出神的国,结局就是灭亡。
 
  经上说,现在是神悦纳人日子,神正在向罪人发出福音的邀请。无论在人看来是善良的,或是罪大恶极的人,凡愿意的,都可悔改归正,信靠基督。进入神的国里,享受祂所预备的救恩喜筵。
 
  结语
 
  亲爱的弟兄姐妹,在两千多年前,神的仆人在呼喊:“筵席已经备齐,请来赴席!”(太22:4)这呼召跨越了两千多年,今日仍在我们的耳边回响。祂向世人发出的这张婚筵请柬,是用基督宝血写成的恩典之约。要注意的是,回应邀请进入神国的并不是我们配得,乃是出于神的怜悯和恩典。而对那些拒绝邀请,不以基督为义,要立自己为义的人,后果是严重的,结局必在神国的门外哀哭切齿。因此,若在座的还有人没有接受基督的义,今天就是脱下自义衣服的时刻——基督的宝血必要洗净你最深的污秽。
 
  对于一切蒙恩的人,要时刻检查你的“礼服”,我是否时常穿在身上,在生活中是否表里一致,行事为人有否与蒙召的恩相称?愿我们带着战兢与感恩,顺服神的主权,为责任奔跑,直到见主面的那日,阿们!
 

  TAG:恩典 回应

【作者简介】 刘长川,雅博网编辑:16岁受洗归主,25岁被神恩召服事至今。现全职于广东利河伯归正教会,负责教牧工作;广东传道人。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寻地居住的但支派  上一篇:我们是有福的人 打印文章   录入:刘长川   责任编辑:刘长川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