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创3:1-6;罗5:18-19
经上不断地出现一人的的行为,影响众人的事。我们从五个方面来看《一人与众人》。
一、亚当一人犯罪,死临到了众人
1.亚当犯罪:(创世记3:6,8-10)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天起了凉风,耶和华 神在园中行走。那人和他妻子听见 神的声音,就藏在园里的树木中,躲避耶和华 神的面。耶和华 神呼唤那人,对他说:“你在哪里?”他说:“我在园中听见你的声音,我就害怕;因为我赤身露体,我便藏了。”
(提摩太前书2:13-14)因为先造的是亚当,后造的是夏娃,且不是亚当被引诱,乃是女人被引诱,陷在罪里。
按着神创造的次序看,神先创造了亚当(创2:7),且首先把禁令传给了亚当(创2:16-17)。当神看到亚当独居不好时,才用亚当身上的一条肋骨创造了夏娃,因此他们夫妻二人是一体。虽然按照犯罪的次序看,是夏娃先吃了禁果,又给她丈夫,亚当才吃的,但在神看来,先犯罪的是亚当,神首先向亚当呼喊“你在哪里?”神没有因着亚当是从犯而免去他头的责任,因此先向亚当询问。
2.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创世记3:17-19)又对亚当说:“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你也要吃田间的菜蔬。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神对亚当的宣判中,说到亚当听从妻子过于听从神,吃了禁果,地因亚当的缘故受到咒诅,长出荆棘和蒺藜来。亚当需要终身劳苦、汗流满面才能从地里得吃的。直到他归了土。因为亚当出于土,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传道书12:7)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 神。
3.亚当一人犯罪,死临到了众人:(罗马书5:12,14)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然而从亚当到摩西,死就作了王,连那些不与亚当犯一样罪过的,也在他的权下。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之人的预像。
神眼中的“罪”,包括心思、言行违背神的律法,做不当做的事:“凡犯罪的,就是违背律法;违背律法,就是罪”(约壹3:4);也包括不做当做的事:“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雅4:17)。“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指罪是从第一个被造的人亚当入了世界,在亚当之后的每个人都遗传了祖宗亚当的罪性,生来就有对神律法的敌意,因此天生有犯罪的倾向(原罪)。而“罪的工价乃是死”(6:23),“死又是从罪来的,”自从亚当犯罪后,“死就临到了众人”:(希伯来书9:27)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全人类都伏在罪与死的权势之下(创2:17)。“众人都犯了罪”,指每个人都会因原罪导致生活中的犯罪(本罪)。若要解决罪与死的问题,不能从外面的言语行为寻求脱罪之道,必须从里面的生命着手。“一人”指亚当,虽然是夏娃首先犯罪(创3:6),但圣灵说“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因为亚当是承担责任的头,也因为他们“二人成为一体”(创2:24)。
二、亚伯拉罕一人顺服,众人因他的后裔得福
1.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世记12:1-3)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
此时,亚伯兰75岁,当神呼召开亚伯兰离开本地、本族、父家时,神赐下“成为大国”和“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的应许(1-3节)。
2.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创世记22:15-18)耶和华的使者第二次从天上呼叫亚伯拉罕说:“耶和华说:‘你既行了这事,不留下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我便指着自己起誓说: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你子孙必得着仇敌的城门,并且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因为你听从了我的话。’”
斗转星移,亚伯拉罕在迦南地约呆了半个世纪后,神让他经历了神的信实、大能、赐福,亚伯拉罕也认识到神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有的神(参罗4:17)”。亚伯拉罕所献上的是以撒一人,却因此得回了无数的子孙;凡将自己的一个子粒献给神,“落在地里死了”,也会在复活的大能里得回许多子粒(约12:24)。“子孙”、“后裔”原文都是单数,“神并不是说‘众子孙’,指着许多人,乃是说‘你那一个子孙’,指着一个人,就是基督”(加3:16)。“你子孙必得着仇敌的城门”代表完全得胜,这是新的应许。
因此亚伯拉罕在神试验他要他献上独生子以撒的事上得胜后(创22:1-14),神再次重申后裔和祝福的应许,由“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变为“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后裔”是单数,预表万国都要因着基督得福(加3:16)。“因为你听从了我的话”是神宣告亚伯拉罕因着信,毫无保留地顺服神,以致被神完全得着。人在伊甸园的堕落是因为不顺服,所以神的救赎计划里在人身上一切的工作,都是为了得着完全顺服神的人。亚伯拉罕从12章到22章的经历,都是神在一步一步地带领亚伯拉罕,最后把亚伯拉罕带到了成熟的地步。
3.亚伯拉罕的后裔:(马太福音1:1)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耶稣基督的家谱。
《马太福音》的主题是启示主耶稣是天国之王,所以一开始就用这份天国之王的家谱来引入主耶稣。家谱从亚伯拉罕和大卫说起,因为亚伯拉罕从神那里接受了国度与救恩的应许(创22:18),大卫从神那里接受了宝座的应许(撒下7:16),这家谱要证明主耶稣就是神向亚伯拉罕和大卫所应许的、犹太人所等候的“大卫的子孙”弥赛亚君王(耶23:5)。《马太福音》最初的读者是散居罗马帝国各地的犹太基督徒,所以比其他福音更多地使用“大卫的子孙”来称呼耶稣,这一称号在犹太读者的心中等于宣告主耶稣就是神所应许的那位继承永远宝座的大卫后裔弥赛亚(诗89:3-4)。“亚伯拉罕的后裔”代表神的选民。“耶稣”是主耶稣的名字,是希伯来文“约书亚”的希腊文形式,意思是“耶和华是拯救”,祂降生的使命是“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21节)。“基督”是主耶稣的职分,是希伯来文“弥赛亚”的希腊文形式,意思是“受膏者”,祂降生是要做神国度里受膏的君王、祭司与先知(旧约以色列的君王、祭司与先知承接职分时要用油膏抹)。按照希腊文原文,“耶稣基督”是新约圣经中的第一个名字,也是最后一个名字(启22:21),祂开启新约,一切新约的恩典和真理都是从祂而来,祂是全本新约的始终与经过:祂是阿拉法,也是俄梅戛(启1:8),祂是首先的,祂是末后的,祂是初,祂是终(启22:13)。“大卫”是新约圣经中的第二个名字,也是倒数第二个名字(启22:16)。
三、耶稣与一妇人谈道,许多撒玛利亚人归主
1.耶稣坐在雅各井旁:(约翰福音4:1-6)主知道法利赛人听见他收门徒,施洗,比约翰还多,其实不是耶稣亲自施洗,乃是他的门徒施洗,他就离了犹太,又往加利利去。必须经过撒玛利亚,于是到了撒玛利亚的一座城,名叫叙加,靠近雅各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在那里有雅各井;耶稣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时约有午正。
此时主耶稣离开南方犹太,往北方的加利利去,可能是为了避免过早与法利赛人发生冲突,因为祂的时候还没有到(7:6),也可能是为了避免祂的门徒与施洗约翰的门徒之间发生磨擦(3:26)。从犹太地到加利利,从耶路撒冷经过撒玛马亚的道路最近,只需三天。平时犹太人通常选择另外两条路绕道而行,以避开他们不喜欢的撒玛利亚人(路9:53),耶稣“必须经过撒玛利亚”的“必须”可能是因为地理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神要在撒玛利亚得着灵魂的旨意(34节)。“叙加”在示剑城(创33:18-19)东边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之间的山谷。雅各曾在示剑城外买了一块地(创33:19),后来他把“那块地”赐给约瑟为产业(创48:22;书24:32),约瑟的骸骨埋葬在此(创33:19;书24:32)。主耶稣如果从哀嫩(3:23)附近出发到叙加,需走一天半的时间,约在第二天中午到达叙加。主耶稣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祂在地上行走的时候也会劳累,耶稣来到雅各井旁,就坐在那里休息,耶稣到了那里,就是要把救恩赐给那里的人,耶稣在那里等候一个撒玛利亚妇人。
2.耶稣和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谈道:(约翰福音4:7,9-14,25-26)有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来打水。耶稣对她说:“请你给我水喝。”……撒玛利亚的妇人对他说:“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呢?”原来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耶稣回答说:“你若知道 神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妇人说:“先生,没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从哪里得活水呢?我们的祖宗雅各将这井留给我们,他自己和儿子并牲畜也都喝这井里的水,难道你比他还大吗?”耶稣回答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妇人说:“我知道弥赛亚(就是那称为基督的)要来;他来了,必将一切的事都告诉我们。”耶稣说:“这和你说话的就是他!”
一般人通常在相对凉快的傍晚打水,而这位妇人却在最炎热的中午独自出来打水,可能因为名声不好(18节),所以尽量避免与别人碰面。“请你给我水喝”,主耶稣借此要求,向那妇人启示祂有“活水”,当主向我们有所要求的时候,正是祂要向我们施恩的时候!撒玛利亚人信奉摩西五经,但犹太人从不承认他们是同族,几百年中双方彼此伤害,结怨很深。“没有来往”是指“不共享器物”,因为犹太人认为所有的撒玛利亚人都是不洁净的。主耶稣所带来的神的恩赐是“活水”,就是神所赐的圣灵,祂对尼哥底母说要从圣灵而生,对撒玛利亚妇人说要喝圣灵的活水,后来在住棚节时又邀请百姓到祂面前喝水(7:37-39)。旧约圣经将神描述为“活水的泉源”(耶2:13;17:13),也是圣灵的源头(赛44:3)。凡接受圣灵的人,能一直不断地经历到这恩赐,就像泉源一般涌流不息,让人对神的干渴在今世就得到满足,当永世来临时达到高潮。“我所赐”、“就永远不渴”、“成为泉源”这几个动词都是将来式,表明主耶稣的应许要等到圣灵来临时才实现(7:37-39)。“涌”直译为“跳出来”(徒3:8,14:10),比喻圣灵在信徒身上的活泼工作。
妇人认为在何处敬拜的问题必须等到撒玛利亚的弥赛亚(塔合伯)来到后,才能真正明白。主耶稣竟然将祂弥赛亚的身份首先启示给一个对弥赛亚持有不同看法的撒玛利亚妇人!
3.妇人进城宣扬基督:(约翰福音4:28-30)那妇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里去,对众人说:“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吗?”众人就出城,往耶稣那里去。
妇人听到稣的话,认出他就是基督,因此留下“水罐子”往城里去向众人宣扬基督。“水罐子”是她重要的维生器具,“留下水罐子”表明她生活的优先次序有了改变。妇人原来在酷热中午太阳底下去打水,是因为怕见众人,但遇到基督之后就不再避讳自已不堪回首的过去,而“往城里去,对众人”作见证。
当时的妇女只应该在家中与男子说话,不在公众场合发言,当然更不会提到自己的隐私。刚才还想躲避众人的这位妇女,现在因着遇见生命的主,竟然肯把她羞耻的隐私摆在众人面前,足见一个真心悔改的人,必定肯不顾一切愿意为主作见证;若不肯为主作见证的,恐怕仍未真的悔改。向人作见证的条件有二:一是看见自己的罪行,二是看见荣耀的基督。撒玛利亚人听见这个妇人所作的见证,就在正午往耶稣那里去,要看个究竟。
4.好些撒玛利亚人信了耶稣:(约翰福音4:39-42)那城里有好些撒玛利亚人信了耶稣,因为那妇人作见证说:“他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于是撒玛利亚人来见耶稣,求他在他们那里住下,他便在那里住了两天。因耶稣的话,信的人就更多了,便对妇人说:“现在我们信,不是因为你的话,是我们亲自听见了,知道这真是救世主。”
因着妇人的见证,那城里好些撒玛利亚信了耶稣。撒玛利亚人就求耶稣在他们那里住下,耶稣就在那里住了两天,给撒玛利亚人传讲天国的福音。因耶稣的话,信的人就更多了,因为他们不仅因这个撒玛利亚妇人的话,更是因他们亲耳听见了,认识到耶稣是救世主。这些犹太人所看不起的撒玛利亚人,竟然最早承认主耶稣是“救世主”!祂不仅拯救犹太人,更要拯救全世界的人;祂不仅是犹太人的“救主”(路2:11);更是“世人的救主”(约壹4:14)。
四、彼得医治一个瘸腿,五千人归主
1.彼得医治生来是瘸腿的:(使徒行传3:1-10)申初祷告的时候,彼得、约翰上圣殿去。有一个人,生来是瘸腿的,天天被人抬来,放在殿的一个门口(那门名叫美门),要求进殿的人周济。他看见彼得、约翰将要进殿,就求他们周济。彼得、约翰定睛看他;彼得说:“你看我们!”那人就留意看他们,指望得着什么。彼得说:“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于是拉着他的右手,扶他起来;他的脚和踝子骨立刻健壮了,就跳起来,站着,又行走,同他们进了殿,走着,跳着,赞美 神。百姓都看见他行走,赞美 神;认得他是那素常坐在殿的美门口求周济的,就因他所遇着的事满心希奇、惊讶。
这里记载,彼得、约翰照着犹太人定时祷告的规矩,在申初的时候上圣殿去祷告。他们来到美门口的时候,遇见一个生来是瘸腿的人求他们周济,彼得、约翰定睛看他,也要他看他们,彼得就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他起来行走!彼得就拉着他,扶他起来,那人就起来站着,又行走,同他们进了圣殿,边走边跳着赞美神。百姓看见这个生来是瘸腿的人今天竟然起来行走,赞美神,就因他所遇着的事满心希奇、惊讶。前来聚集观看。
2.彼得在所罗门的廊下布道:(使徒行传3:11-12,26)那人正在称为所罗门的廊下,拉着彼得、约翰;众百姓一齐跑到他们那里,很觉希奇。彼得看见,就对百姓说:“以色列人哪,为什么把这事当作希奇呢?为什么定睛看我们,以为我们凭自己的能力和虔诚使这人行走呢?…… 神既兴起他的仆人,就先差他到你们这里来,赐福给你们,叫你们各人回转,离开罪恶。”
那人正在所罗门的廊下拉着彼得、约翰,众百姓就都跑到他们那里,彼得乘机作了第二次布道,见证是耶稣从死里复活,正是他的名叫这人得了痊愈。
3.五千男丁归主:(使徒行传4:1-4)使徒对百姓说话的时候,祭司们和守殿官,并撒都该人忽然来了。因他们教训百姓,本着耶稣,传说死人复活,就很烦恼,于是下手拿住他们;因为天已经晚了,就把他们押到第二天。但听道之人有许多信的,男丁数目约到五千。
彼得、约翰正对百姓说话的时候,祭司们和守殿官,并撒都该人忽然来了。撒都该人不相信死人复活(路20:27-40),所以听到有人“传说死人复活,就很烦恼”,下手捉拿使徒。复活是五步救恩最重要的环节,是基督教信仰的根基,也是撒都该人的软肋。但听道之人有许多信的,男丁数目约到五千。痊愈的是一人,信主的却是五千人,加上妇孺可能超过一万。这正如主耶稣所预言的:“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12:32)。主耶稣的医治,从来都不是为了暂时解决身体的病痛,而是为了吸引万人归向祂。
五、耶稣一次被钉,万人因信称义
1.耶稣降生的目的:(马太福音1:20-21)正思念这事的时候,有主的使者向他梦中显现,说:“大卫的子孙约瑟,不要怕!只管娶过你的妻子马利亚来,因她所怀的孕是从圣灵来的。她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
“思念这事”表明约瑟行事非常慎重,约瑟的思念,给天使作工的时间。“主的使者”即天使。约瑟是义人,怕娶过马利亚来后沾染罪恶而害了自己,所以天使叫他“不要怕”,马利亚并没有犯淫乱,指示约瑟只管娶过他的妻子马利亚来,因她所怀的孕是从圣灵来的。她将生一个儿子,要给他起名叫耶稣,“耶稣”的意思是“耶和华是拯救”,祂拯救的使命是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祂的百姓不但是犹太人,也包括外邦人(徒18:10)。主耶稣不只是救人于罪恶之中,使他们罪得着赦免,而且要将人从罪恶里救出来,让他们脱离罪恶的权势,不再作罪的奴仆,这是国度建立的基础。
(马太福音 20:28)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服侍人、舍命”是主耶稣作天国之王的方式,我们若要将来“与基督一同做王”(启22:5),现在就要效法祂,走十字架的舍己道路来服侍人。“赎价”原文通常是指买回奴隶的赎价,基督以祂自己的生命为赎价,把我们从罪的奴役中释放出来。
(路加福音19:10)“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
主耶稣在即将进入耶路撒冷之前,在耶利哥宣告了自己的使命:“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也就是“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1:21),而这正是先知以西结所预言的神的工作(结34:15-16)。“失丧的人”原文又被译为“灭亡”(13:3)、“失去”(15:4)、“失落”(15:8)。一件东西的失落,就是离开了该在的位置,流失到一个错误的地方;被找到以后,就应当被放回原处。一个人的“失丧”,就是离开了神;被“寻找、拯救”以后,就应当回到本来站的地位,恢复到神起初创造的荣耀旨意里。
2.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18)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因为 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 神独生子的名。
“神爱世人”原文是“因为神如此爱世人”,“如此”和“照样”(14节)是同一个字,意思是神用让祂的儿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14-15节)的方式来爱世人。“世人”原文与“世界”(约壹2:15)同字,指犯罪堕落而构成世界的人,他们原是神按照祂自己的形象造的。“信”字原文是“信入”,是现在式,表示持续的状态。真实的相信乃是归入基督里面,而且一直、持续地相信。“圣经里面所谓“灭亡”的刑罚,是有痛苦知觉一直到永远的。“永生”就是认识神,与神恢复关系,并且今生与永世都经历这关系所带来的一切福气,而“灭亡”则相反,就是今生与永世都错过这些福气,因为“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36节)。16-21节是使徒约翰对此事意义的评论。
主耶稣第一次降世不是为了审判人,而是为了拯救人。当祂第二次再来的时候,天父就将最后审判的责任交给了祂(5:22),主耶稣当年在世时所说的话就要被用来定那些拒绝接受之人的罪(12:48)。“信祂的人… 不信的人”是指持续的“信”或“不信”,信主的名等于信主自己。世人最大的罪,就是不信主耶稣,“不爱光倒爱黑暗”(19节),轻看、藐视、忽略神的救恩。“信祂的人不被定罪”,乃是因为这些人按着神的方法除掉罪,也按着神的方法接受了对的生命。主耶稣就是神所应许的唯一方法,叫相信祂的人不被定罪。
3.一人犯罪众人定罪,一人顺服众人成义:(罗马书5:18-19)如此说来,因一次的过犯,众人都被定罪;照样,因一次的义行,众人也就被称义得生命了。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
因亚当一人犯罪,在他里面的众人都被定罪。“照样”表明原则是一样的,生命的源头决定人的结局。一切的结果都是根据作源头的那个人,我们在哪个源头里,就有哪种结局。因耶稣一次的义行,众人就被称义得生命了。亚当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因耶稣一人的顺从,众人成为义了,感谢神!我们与生俱来的旧造源头是在亚当那里,必须因信接上基督的新造源头,才能接受这个源头里的“恩典”(15节)、“生命”、“顺从”和“义”。“一次的过犯”是外面行为的问题,“一人的悖逆”是里面生命的问题。
4.一人既替众人死:(哥林多后书5:14-15)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
“基督的爱”与基督的舍命流血是分不开的,我们之所以能被“基督的爱”激励,乃是因为看见基督“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的事实。“激励”原文意思是“挤压在一起,强制”,是促发行动的压力。“激励”是现在式,表明这压力是持续不断的。“基督的爱成为我们服侍的动力。”“众人就都死了”指基督代替众人死,为我们接受了神对罪人的刑罚,因此在基督里的众人在神眼里就都算是死过了,不再被定罪。保罗侍奉的动力有两个:一方面他“知道主是可畏的”(11节),因此对主的托付敬畏负责;另一方面他被“基督的爱激励”,一生只能为替他“死而复活的主活”。基督“替众人死”,不是为了叫人能继续安安稳稳地为自己而活,而是要叫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凡事寻求主的旨意、遵行主的旨意、满足主的心意。“那些活着的人”指那些因基督的死而复活得益处的人,也就是所有重生得救的信徒。
结语:因亚当一人犯罪,所有在亚当里的人就都成了罪人,因此死就临到了众人。神拣选了亚伯拉罕作救恩的奠基人,神要万民、万族、万国因着他的后裔耶稣基督得福。耶稣与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谈道,向她启示自已就是弥赛亚,许多撒玛利亚人听见她的见证以及主耶稣的话就信了主。彼得医治了一个生来是瘸腿的人,作了一次布道,结果就有五千人悔改归主。保罗在阐明因信称义的教义时说到:基督既替众人死,在基督里的人都因信称义。
TAG: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