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著名的法利赛人

作者:耶米玛     来源:雅博网作者 时间:2025-07-08 06:49:52

 尼哥底母.jpg

  经文:约3:1-14;徒26:5        

  “法利赛”一词在希伯来语中意为“分开的、分别的”,代表着这个派系的独特性。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是由一些严格遵循摩西律法的犹太人组成的团体。他们强调个人虔诚和道德操守,致力于维护犹太教的纯洁性和传统。法利赛人数量众多,达到六千余人,他们被尊为当时解释律法的权威,不仅掌控了会堂,还赢得了大多数犹太人的支持。然而,他们并未获得政zh i权力。法利赛人生活简朴,恪守摩西五经、口传律法和传统解释,认为它们与圣经同样重要,相信灵魂不朽、肉体复活以及来世的奖赏与惩罚。主张严格的道德规范,如守安息日、禁食、祈祷等。在当时的犹太社会中,许多文士和拉比都来自这一派系。在民间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为他们的教义贴近普通民众的生活和需要。在耶稣时代,他们成为犹太教的主流派别之一,对当时的宗教和政zh i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对耶稣的教义和行为持批评态度,认为他挑战了传统的宗教观念和道德规范。耶稣多次在公开场合指责法利赛人的虚伪和伪善行为。但还是有些蒙拣选的法利赛人信了耶稣。新约记载了三个著名的法利赛人,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三个著名的法利赛人》。

  一、神的忠仆法利赛人尼哥底母

  1.尼哥底母夜访耶稣得重生:(约翰福音3:1-15)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犹太人的官。这人夜里来见耶稣,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神同在,无人能行。”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尼哥底母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我说:‘你们必须重生’,你不要以为希奇。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尼哥底母问他说:“怎能有这事呢?”耶稣回答说:“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还不明白这事吗?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我们所说的是我们知道的;我们所见证的是我们见过的;你们却不领受我们的见证。我对你们说地上的事,你们尚且不信,若说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或译:叫一切信的人在他里面得永生)。

  《约》也被称为个人的福音,因为里面记载了耶稣多次的个人布道。在《约》3章记载了一个美丽温馨的故事:尼哥底母夜访耶稣。尼哥底母不仅是犹太社会中受人尊重的法利赛人,且是犹太人的官(公会里的议员),以色列人的先生,位尊权重。在法利赛人与耶稣的矛盾日趋白炽化的时候,一向行事谨慎的尼哥底母却不与其他法利赛人同流合污,他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盲从他人去盲目反对耶稣,他在暗中察其言,观其行,觉得这个被当时的犹太人所藐视的拿撒勒木匠耶稣大有来头。尼哥底母从他亲眼看见,亲耳听见耶稣所行的神迹与教训中,知道耶稣是从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他所行的神迹,若没有神的同在,就无人能行。对真理的执着与渴慕使尼哥底母一心想见见耶稣,与他彻夜长谈,好从他得到更多、更好的教训,利于他以后教训人的工作。谦卑的尼哥底母放下架子,撇下面子,降尊临卑,牺牲自己夜里休息的时间,带着满腹的问题、诚恳的态度来见耶稣,且称呼耶稣是“拉比,”自视为门生,与耶稣谈神迹,因为犹太人是要神迹(参林前1:22)。耶稣知道尼哥底母需要的不是神迹而是重生,因此开门见山地与尼哥底母谈重生以及十字架的道理,尼哥底母虽然满腹经纶,但圣灵若不动工,不开启他的灵眼,他也无法明白属灵的事。他虽然开始不明白,但耶稣开他的心窍,使尼哥底母最终得着了重生,也明白了十字架的道理。

  感谢神,神不开人的心窍,给人灵感与启示,就是像尼哥底母这样一个大有学问与崇高道德水准的人也无法认识神。神给人的总是超过人的所求所想,尼哥底母不虚此行,从此,他就成为耶稣的一个门徒,但由于生命幼稚,想得人的荣耀,舍不得既得利益,就暗暗地作门徒。

  2.尼哥底母为耶稣辩护:(约翰福音7:32,45-52)法利赛人听见众人为耶稣这样纷纷议论,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就打发差役去捉拿他。……差役回到祭司长和法利赛人那里。他们对差役说:“你们为什么没有带他来呢?”差役回答说:“从来没有像他这样说话的!”法利赛人说:“你们也受了迷惑吗?官长或是法利赛人岂有信他的呢?但这些不明白律法的百姓是被咒诅的!”内中有尼哥底母,就是从前去见耶稣的,对他们说:“不先听本人的口供,不知道他所做的事,难道我们的律法还定他的罪吗?”他们回答说:“你也是出于加利利吗?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没有出过先知。”

  这是一个住棚节,因着耶稣上耶路撒冷过住棚节,他所行的神迹与讲论立即引起了众人的纷争:有人说他是好人,是那先知,是基督,也有人说他是迷惑众人的,有人不信基督是从加利利出来的(约翰福音7:12,40-43)。法利赛人听见众人为耶稣这样纷争,祭司长与法利赛人就差遣差役去捉拿他。但差役听到耶稣的讲论,觉得从来没有像他这样说话的,他们听过很多好人和伟人说话,但却没有一个说话像耶稣一样有权柄、能力、恩典和智慧的。他们虽是罪人,也不接受耶稣,但此刻也不得不为祂讲的一番话说好。法利赛人和祭司长派差役去捉拿耶稣,现在差役却空手回来,且如此回答他们。祭司长和法利赛人非常恼怒,质问差役为什么不带耶稣回来,骂他们也受了耶稣的迷惑吗?官长或是法利赛人岂有信他的呢?咒骂这些不明白律法的百姓是当被咒诅的!这些法利赛人自己不愿相信耶稣,也不想其他人信祂。暗暗作耶稣门徒的尼哥底母看见了法利赛人这样蛮不讲理,仗势欺人。就为耶稣辩护“不先听本人的口供,不知道他所做的事,难道我们的律法还定他的罪吗?”尼哥底母认为犹太人没有给主耶稣辩护的机会。根据犹太的律法,若不是先有聆讯,律法就不能也不会定他的罪。尼哥底母这话一出口,就引火上身,成为众矢之的,法利赛人见尼哥底母胆敢为耶稣辩护,就骂尼哥底母“你也是出于加利利吗?”甚至觉得尼哥底母没有学问“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没有出过先知。”但犹太的领袖那时所做的,正不合乎律法。他们不愿意也害怕知道真相。犹太领袖的矛头一致指向他们中一名同伴──尼哥底母。他们嘲弄他是否也是出于加利利,是跟从耶稣的人?难道他不知道旧约里并没有预告有任何先知出于加利利的吗?但事实上,这群领袖正自曝其短。先知约拿就是加利利人,他们不认识先知约拿吗?这些骄横的法利赛人,在他们辩论不过他人时,就用强权压人。这些犹太领袖们的话使尼哥底母十分尴尬。

  这里,我们看到一个政客想作主门徒的尴尬:尼哥底母想作主的门徒,却不愿意、害怕与同僚们决裂,他想混迹于法利赛人,却被同僚们所抛弃。

  3.尼哥底母安葬耶稣:(约翰福音19:38-42)这些事以后,有亚利马太人约瑟,是耶稣的门徒,只因怕犹太人,就暗暗地作门徒。他来求彼拉多,要把耶稣的身体领去。彼拉多允准,他就把耶稣的身体领去了。又有尼哥底母,就是先前夜里去见耶稣的,带着没药和沉香约有一百斤前来。他们就照犹太人殡葬的规矩,把耶稣的身体用细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了。在耶稣钉十字架的地方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一座新坟墓,是从来没有葬过人的。只因是犹太人的预备日,又因那坟墓近,他们就把耶稣安放在那里。

  耶稣被钉十字架后,十架的大爱深深地吸引着暗暗作门徒的约瑟与尼哥底母,是作出选择的时候了,选择是艰难的,但是必要的,关乎将来永恒的问题。他们毅然选择了不再暗暗地作门徒,也不再怕被同僚法利赛人所抛弃,他们虽然无力阻止耶稣上十字架,但可以与耶稣表表同情。在这关键时刻,约瑟去求彼拉多,领去了耶稣的身体。尼哥底也勇敢地站了出来,他去预备了一百来斤没药和沉香,以一个王的规格安葬耶稣,因为在尼哥底母心目中,耶稣是天国的君王,他当受也配受一切的尊荣。约瑟、尼哥底母无意中完成了耶稣救恩中重要的一环——安葬耶稣。尼哥底母来见耶稣是在夜间,为的是遮人眼目,不愿意让人知道,但他和约瑟安葬耶稣是在光天化日之下,众目睽睽之中进行的,他已经向神、向魔鬼、向世人宣布他是耶稣的一个忠实的门徒,当然也与法利赛人彻底决裂了,他由一个政客成为主的一个忠实的门徒,不再惧怕与胆怯。

  据传说,尼哥底母安葬耶稣后,就被法利赛人赶出了会堂,致死都过着贫穷潦倒的生活,但他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二、神使用的工具法利赛人迦玛列

  1.著名的教法师迦玛列:(使徒行传5:34a)但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迦玛列,是众百姓所敬重的教法师。

  (使徒行传22:3)保罗说:“我原是犹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数,长在这城里,在迦玛列门下,按着我们祖宗严紧的律法受教,热心侍奉神,像你们众人今日一样。”

  法利赛人迦玛列是众百姓所敬重的教法师,公会中的议员,在百姓中有着很高的威望。使徒保罗就曾受教于迦玛列门下,他也是迦玛列门下最著名的一个门徒。

  2.公会的人想要杀使徒:(使徒行传5:29-33)彼得和众使徒回答说:“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你们挂在木头上杀害的耶稣,我们祖宗的神已经叫他复活。神且用右手将他高举(或译:他就是神高举在自己的右边),叫他作君王,作救主,将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赐给以色列人。我们为这事作见证;神赐给顺从之人的圣灵也为这事作见证。”公会的人听见就极其恼怒,想要杀他们。

  耶稣受难那年的五旬节,随着圣灵的降临,使徒被圣灵充满,得着了从上头来的能力,大有能力见证耶稣从死里复活,使多人归信,教会建立。随着教会人数的增多,逼 -/迫也随之而来,被捉、被打、被下监就成为家常便饭。使徒在公会受审时,彼得和使徒们大有能力见证他们挂在木头上杀害的耶稣,已经从死里复活了。使公会的人听见极其恼怒,丧心病狂地甚至想要杀他们。

  3.迦玛列为使徒辩护:(使徒行传5:34-39)但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迦玛列,是众百姓所敬重的教法师,在公会中站起来,吩咐人把使徒暂且带到外面去,就对众人说:“以色列人哪,论到这些人,你们应当小心怎样办理。从前丢大起来,自夸为大,附从他的人约有四百,他被杀后,附从他的全都散了,归于无有。此后,报名上册的时候,又有加利利的犹大起来,引诱些百姓跟从他;他也灭亡,附从他的人也都四散了。现在,我劝你们不要管这些人,任凭他们吧!他们所谋的、所行的,若是出于人,必要败坏;若是出于神,你们就不能败坏他们,恐怕你们倒是攻击神了。”

  在这关键的时刻,迦玛列在公会中站了起来,吩咐人把使徒暂且带到外面去,就劝说众人要小心办理他们,且举了丢大、犹大两个例子来劝说众人不要管这些人,任凭他们吧!他们所谋的、所行的,“若是出于人,必要败坏;若是出于神,你们就不能败坏他们,恐怕你们倒是攻击神了。”顺其自然吧!

  4.使徒得释放:(使徒行传5:40)公会的人听从了他,便叫使徒来,把他们打了,又吩咐他们不可奉耶稣的名讲道,就把他们释放了。

  迦玛列的一番智慧话,说得公会的人心服口服,合乎他们的利益,就都听从了他,便叫使徒来,把他们鞭打了,又吩咐他们不可奉耶稣的名讲道,就把他们释放了。神能够使用任何人来帮助他的门徒,在关键时刻,神藉着迦玛列救了使徒的性命,但我们知道,迦玛列绝对不是向着使徒,仗义执言,而是站在比较公义的立场上,说了句公道话,经上没有迦玛列归信耶稣的记载。迦玛列的一番话,可见他的冷静与理智,但他为了既得的利益:暂时的荣耀与地位,终也没有归向耶稣,与永生失之交臂。

  三、外邦人的使徒法利赛人扫罗(保罗)

  保罗是法利赛人,且受教于当时最著名的教法师迦玛列门下(使徒行传22:3),他热心遵守律法,追求行律法而得的义。但基督光照了他,使他认识到“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 神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罗马书3:20)。”让他晓得了福音的大能,知道人只能因信称义。

  1.法利赛人扫罗: (使徒行传23:6-8)保罗看出大众一半是撒都该人,一半是法利赛人,就在公会中大声说:“弟兄们,我是法利赛人,也是法利赛人的子孙。我现在受审问,是为盼望死人复活。”说了这话,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就争论起来,会众分为两党。因为撒都该人说,没有复活,也没有天使和鬼魂;法利赛人却说,两样都有。

  使徒保罗在公会受审时,看出大众一半是撒都该人,一半是法利赛人,为了争取法利赛人帮助,保罗亮出自已是法利赛人的身份,并且他是法利赛人所生的法利赛人,就是法利赛人的子孙。他所以受审,就是盼望死人复活,这也是法利赛人所信的,而撒都该人不相信复活,所以,保罗的这话一出,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就争论起来,分成了两党。

  (使徒行传26:5-8)他们若肯作见证就晓得,我从起初是按着我们教中最严紧的教门作了法利赛人。

  保罗在亚基帕王面前受审时,也见证自已是法利赛人。

  (腓立比书3:5-8)我第八天受割礼;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悯支派的人,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就律法说,我是法利赛人;就热心说,我是逼 -/迫教会的;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

  保罗在《腓立比书》书中,说到自已过去曾以自已是法利赛人而自豪,但他得着基督后,就看一切如粪土,因他以得着主基督耶稣为至宝。

  2.扫罗逼 -/迫教会:(使徒行传8:1,3)从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 -/迫,除了使徒以外,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处。……扫罗却残害教会,进各人的家,拉着男女下在监里。

  (使徒行传9:1-2)扫罗仍然向主的门徒口吐威吓凶杀的话,去见大祭司,求文书给大马士革的各会堂,若是找着信奉这道的人,无论男女,都准他捆绑带到耶路撒冷。

  当司提反殉道后,耶路撒冷教会大遭逼 -/迫,门徒也都分散到各处。作为法利赛人的扫罗,视新兴的基督徒为异端,他不以在耶路撒冷逼 -/迫基督徒为足,连分散到外邦地区的信徒也不放过,加紧逼 -/迫教会的步伐。这不,扫罗从大祭司那里求来文书,要去位于耶路撒冷东北大约三百公里的罗马叙利亚行省大马士革捉拿信徒,把他们带到耶路撒冷受刑。

  3.扫罗转变归主:(使徒行传9:3-9)扫罗行路,将到大马士革,忽然从天上发光,四面照着他;他就仆倒在地,听见有声音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 -/迫我?”他说:“主啊!你是谁?”主说:“我就是你所逼 -/迫的耶稣。起来!进城去,你所当做的事,必有人告诉你。”同行的人站在那里,说不出话来,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人。扫罗从地上起来,睁开眼睛,竟不能看见什么。有人拉他的手,领他进了大马士革;三日不能看见,也不吃也不喝。

  就在扫罗行路,将到大马士革的时候,突然天空出现雷鸣电闪,四面光照着扫罗。扫罗立即被这大光击倒在地,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责备他:“你为什么逼 -/迫我?”扫罗逼 -/迫的是教会,而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基督是教会的头(弗1:23;4:15),因此逼 -/迫教会就是逼 -/迫基督了。扫罗不知道与他说话的是谁,就紧张地问道“你是谁?”基督告诉扫罗他正是扫罗所逼 -/迫的耶稣,基督指示扫罗当做的事,当走的路,用从至高者来的命令代替了大祭司的一纸文书。基督没有直接把他当做的事告诉他,而引导他接受别人的引导和帮助。那些与扫罗同行的人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人。当扫罗从地上起来时,眼睛暂时失明,不能看见什么,只好被人拉着手进了大马士革。扫罗三日不能看见,他禁食三昼夜,彻底认罪悔改,脱胎换骨,得着了新生命,从此就由逼 -/迫教会的扫罗成为传扬福音的外邦人使徒保罗。大马士革之行,成为扫罗生命的转折点。

  4.传扬福音的保罗:(使徒行传9:19b-22,28-29)扫罗和大马士革的门徒同住了些日子,就在各会堂里宣传耶稣,说他是 神的儿子。凡听见的人都惊奇,说:“在耶路撒冷残害求告这名的,不是这人吗?并且他到这里来,特要捆绑他们,带到祭司长那里。”但扫罗越发有能力,驳倒住大马士革的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于是扫罗在耶路撒冷和门徒出入来往,奉主的名放胆传道,并与说希腊话的犹太人讲论辩驳;他们却想法子要杀他。

  (使徒行传26:19-20)亚基帕王啊,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先在大马士革,后在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以及外邦,劝勉他们应当悔改归向 神,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

  扫罗在大马士革归主后,就开始那里传道,使那里的犹太人惊奇,因为他们知道保罗此来的目的就是要捉拿信徒,现在却证明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扫罗到了耶路撒冷后,奉主的名放胆传道,并与说希腊话的犹太人讲论辩驳,成为第二个司提反;他们却想法子要杀他,但神救保罗脱离他们的毒手。

  5.保罗的文传:保罗边传福音,边针对信徒的信仰与生活问题,写下了十三封书信,给教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提摩太前、后书》和《提多书》都是保罗晚年写给个人的,但大部分内容都与收信者所牧养的教会有关。提摩太和提多都是保罗的接班人,三封书信的内容、风格、措辞和历史背景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对于教会秩序和牧养教会,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十八世纪初这三封书信被全称为“教牧书信”。

  总结:法利赛人犹太人的官尼哥底母,他没有与其他法利赛人同流合污,而是在暗中察其言,观其行,知道耶稣是由神那里来的,从而就有了夜访耶稣的美丽动人的故事,耶稣与尼哥底母谈重生,尼哥底母得了重生,没有参与法利赛人谋害耶稣的事件。耶稣被钉十字架后,十架的大爱感动尼哥底母勇敢地站出来,安葬耶稣,向神、向魔鬼、向世界,宣告他是耶稣的一个门徒。法利赛人迦玛列在公会的人要杀害使徒的时候,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劝公会的人不要管使徒,救了使徒的性命。法利赛人扫罗,他在著名的教法师迦玛列门下受教,耶稣拣选了他作外邦人的使徒保罗,保罗转变归主后,就为主传扬福音,三次旅行布道,建立多间教会,且写下十三封书信,阐明因信称义的教义,指导信徒过与蒙召的恩相称的生活,成为最成功的基督徒。

 

  TAG:

【作者简介】 耶米玛,雅博网编辑,河北邯郸人,1999年8月20日受洗归主,2000年开始侍奉到今。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趁时得福的途径  上一篇:《约伯记查经》16、平安的道路 打印文章   录入:耶米玛工作室   责任编辑: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