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不对,必定成灾

作者:王庆荣     来源:雅博网编辑团队 时间:2025-07-02 05:00:31

微信图片_20250701212254.jpg

      读经    士师记20章

 
  前言:
 
  亲爱的弟兄姐妹,今天我们要一起翻开《士师记》20章,这段经文讲的是以色列十二个支派中,便雅悯支派因为一件极其严重的罪恶,引发了全民族的内战,最终导致数万人死亡。表面看这是一场支派间的战争,但深究其根本,我们会发现一个沉重的真理:源头不对,必定成灾。20章内容是19章的继续。19章结束在利未人因自己的妾被便雅悯人凌辱致死,他企图借用以色列各支派的力量,为自己雪耻,于是把妾的尸身切成块,送到以色列各地,于是我们就看见11个支派就商议怎样办这事,到了20章便看到因利未人一个人的损失带来了11个支派一起讨伐便雅悯支派,原本一个人的亏损,蔓延到了整个神家,神的儿女之间,骨肉相残。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各人又该学到哪些功课呢?
 
  
  一  利未人为一己私愤扇风点火,
 
  每一次世事件的发生,总少不了煽风点火的人。我们看到这位利未人,在基比亚匪徒们要欺负自己,与自己行同性淫乱的时候,作为一个男人,没有担当,把自己的妾拉了出去,在自己的妾被歹徒们凌辱的时候,他在门内睡着了,当妾被凌辱后好不容易回到门口,奄奄一息的时候,他次日早晨开门看见后,没有半点的怜惜,最后因他心里想的只是复仇,妾连尸身都被他肢解了送给11个支派,这个利未人为了煽风点火,用尽一切办法。从始至终,我们没见到这个利未人有一点爱心,他的里面只有仇恨,只有自我,我的妾被人玷污了,我的面子彺哪搁,这顶绿帽子难道我就这么戴上了不成?不行,我得报仇,我要报仇,可是凭他自己一个人力量想去对付基比亚匪徒,简直就是以卵击石,蚍蜉撼树,怎么办?我可以借刀杀人,借11各支派的力量来对付他们,应该不在话下了,可是11个支派凭什么听我的,那就拿妾做文章啊,反正她整夜遭人凌辱,已经不洁不净了,我也不想要了,就用她来替我复仇,于是把妾分成12块,包括便雅悯支派,每个支派送一块,他这仇恨的火,殃及到妾,就这样被利未人切成12块,让十一个支派的人来帮自己出这口恶气,箴言书21:2“人所行的,在自己的眼中都看为正,唯有耶和华衡量人的心,”这个利未人,他肯定以为自己行的对行的正。我的妾被人凌辱,我跟他们讨回公道,有何不可?我一人力量不行,只有借助众人力量,岂不知,他为了能点着火,说了很多假话:20:4‘基比亚人围住他住的房子,目的不是要杀他,只是要与他行苟合之事,他却谎称基比亚人要杀他,其次妾本身如果没有死,他就把她切开了,他要不要负责,分明是自己犯了杀人罪,贼喊捉贼,为了扇风点火,不惜谎话连篇,人哪,只会审判别人,不能省查自己。
 
  二  便雅悯支派因包庇纠结军队
 
  基比亚匪徒的恶行本是“在以色列中是极为可憎的事”(士20:5),按理说,便雅悯支派出了这种大逆不道的恶行,出了这等恶人,支派的领袖最应该做的是自己主动清理门户,铲除罪恶。可惜他们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对找上门来的各个支派,提出交出匪徒的要求,不肯听从,不肯接受。这就是在包庇罪恶,他们可能顾及本支派的荣誉,拒绝11个支派合理的要求,他们是以“家族荣誉”“群体利益”做借口,为罪恶披上了遮羞布,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11个支派与便雅悯支派发生了战争.同时,便雅悯支派包庇喂养了罪的滋长,罪若不被审判,它就会在黑暗中滋长蔓延。接下去我们就看见,因便雅悯支派的纵容,让基比亚的罪恶从“个人恶行”演变为“群体共犯”。便雅悯支派集结二万六千人,要与11个支派打仗,11个支派集合了49万大军,讨伐便雅悯支派,导致12个支派都在罪恶的道路上狂奔。这让我想到,罪恶就像毒根,若不及时拔除,必定会长出毒果。弟兄姐妹,我们生命中有没有被自己纵容的“小罪恶”?也许是一句谎言、一次贪心、一点怒气,我们觉得“没关系,只是小事”。但便雅悯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罪恶的纵容就是给魔鬼留破口。就像屋子有了一条小缝,起初不补,台风一来就会掀翻屋顶;心里容让一点不义,时间久了就会变成遮天蔽日的黑暗。圣经说:“人若知道该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雅4:17)便雅悯人的问题不是不知道对错,而是选择站在罪恶一边。今天我们是否也在某些事上“明知故犯”?求主光照我们,让我们看见生命中隐藏的“基比亚”——那些被我们合理化的罪,那些我们不愿面对的黑暗角落。当我们遇见罪恶时,如果保持沉默,会使我们里面对罪逐渐失去警觉:第一次听到看到遇到时,会觉得这是罪,会觉得亏欠了神;但一次容忍过后,会觉得神饶恕了,没什么,多次包庇后,良心就会习以为常,认为今天就该这样,岂不知神的律法从颁布之日直到如今,无人能改,纵容罪,包庇罪,与罪共舞,最终导致灾祸连连。今天讲到士师时代的悲剧(士21:25),正是从一次对罪的包庇开始的。保罗警告我们:“那些行不义的人,神必要审判”(罗2:2)。便雅悯支派如果在众支派打发人来要求交出匪徒时,好好交涉,不去包庇,下面的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是,因着便雅悯支派不恰当的行为,使原本骨肉相亲的以色列家迅速分心,形成敌我两大阵营。并引发了第一次国内战争,战争中,以色列人“用刀杀了便雅悯人二万五千一百”(士20:35),几乎使便雅悯支派灭族。这让我们看见,包庇罪的结局不仅不能“维护和谐”,而是用更大的分裂来买单。以色列联军要求“从以色列中除掉这恶”(士20:13),其实是在遵行申命记13章“将那恶从你们中间除掉”的诫命。但便雅悯支派的抗拒,让公义无法彰显,最终迫使其他支派以武力讨罪。这应当成为今日教会的鉴戒,若纵容罪恶,就会失去见证的权柄,唯有承认罪恶、离弃包庇,才能连接神恩典的管道。我们若想经历神的大能,必须先在罪的问题上与神对齐。
 
  三  11个支派错误的回应杀戮全城
 
  有人也许认为众支派处理这件事方法很好,首先他们同心啊,圣经说“他们众人如同一人”,打仗的过程中也知道来神面前祷告,一路读下来,我们会觉得11各支派真的很不错诶。但我们要细心品读,多方位思考,圣灵在记录下这些事情后,还没忘记在21章末尾给了一句这样评价:“以色列中没有王。”
 
  11个支派,一看见利未人送来的那块肉,马上说,我们要处理这件事,我们要惩治这帮匪徒,因此他们很快聚集40万大军要去攻打便雅悯支派。弟兄姊妹们,11个支派发兵前,祷告了吗?没有,他们完全凭着人意,他们没有求问神,这就是一个天然人的反应:强奸妇女致人死亡,这人该死,我们要去讨伐他。多正义,在我们看来这就是正义之师,可是正义之师凭借40万大军,对付便雅悯支派的两万六千士兵,却一连吃了两次败仗,这是为什么?我们想过没有?天然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反应过快,反应过急。我们不是说错事不要处理,罪不要对付,但是不要凭我们自己的喜好,不要用我们自己的方法去做,不要用我以为对的方法去做,这就叫任意而行,也叫凭人意而行,我们要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我们做这件事方法是否源于神,目的是否为了神,否则,出于我们天然人的方法与目的都有缺陷与掺杂,这里11支派的反应就是来源于人,他们没有求问神。一个人,如果是那么的属肉体,一遇到事情,就凭肉体行事,迟早有一天,会给神家带来损失,主耶稣在《马太福音》讲到,凡不是天父栽种的,早晚要把它拔出来。就如以色列11支派,此时他们自认为就是正义的化身,并且众人如同一人,但这正义感,正义到不分青红皂白,如果妾没有死,就被利未人分尸,利未人是不是杀人犯,他是不是也要为妾的死负责?他们处理这件事,太凭自己感觉了。就如老父亲身上长了瘤子,儿子巴不得一下子把它割下来,但是儿子可不可以到厨房拿把菜刀,对着瘤子就下手。不行的嘛,必须用医生的方法,用医生的手,用医生的手术刀才行嘛。有爱心很好,但方法若错了,事情就会办的很糟。这11个支派大可不必用自己的方法。他们可以用神的原则,神的方法,可以到基比亚找到他们的长老,大家一起交通,如何处理这件事。大可不必马上纠结大军,围困便雅悯:”把人交出来,不交出来,马上打你个落花流水。惹得兄弟之间剑拔弩张,非常对立。很多时候,事情不一定要这样处理,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对的,神不一定是这样认为的。我们做事的源头到底在不在神那里。因为11个支派做事源头错了,下面紧接着就看见他们两次打仗都失败。死了好多人,第一次死了两万两千人,第二次死了一万八千人,他们每次回来都很痛苦。
 
  细心的弟兄姊妹们,肯定会发现,他们明明求问神了,为什么还会失败?我们是不是也曾经陷入这种状况,为什么神已经应允了的事情,还会遭遇许多挫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功课
 
  1求问的失误,引发战争失利
 
  他们求问:“谁先上去打,神不是答应说犹大先上去吗?结果为什吗会败呢?这里我们需要明白,这时,11个支派该不该出兵征讨,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而他们避开这个问题,没有求问,直接求问神说:“谁该上去打?”不是先问神我们该不该打?我们可不可以打?而是直接问谁先上去打?这等于自己先定了主意:一定要打,只是不知谁上阵,神啊,你来告诉我吧。这就等于我们礼拜天决定不赶礼拜了,要出去玩,只是不知去连云港还是去大连,已经定意要出去,根本不在意礼拜天出去对不对,11个支派他们也是定了主意,打是打定了,只是问谁先上去,所以第一次失败了。神是要提醒他们:你们求问的方向错了。第二次他们却问要不要去打?问完又出去打,还是失败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借着这次失败,神也有功课要他们去学,神要他们明白,征战的胜败不在乎人多人少,乃在乎耶和华。以色列11个支派有40万人,便雅悯支派共2万6千7百人,站在以色列这边,任何人都相信这仗非赢不可,然而,神在这里要他们双方都有自己学习的功课,11个支派认为他们人多就可以胜过对方,神却要告诉他们:‘我耶和华若不祝福你们,你们是不可能打赢的,不要人为的以大欺小,不要以为寡不敌众。’便雅悯支派呢?他们前两次都胜了,表明他们有能力赢,但是最后一次他们失败了,神要让他们看见:虽然你们有能力,可以打赢,但是如果我不祝福你们,没有我的同在,你们依然会失败,你们失败不是因你们人少,你们人少,前两次不是也照样赢了对方吗?但离开我,我不祝福,你们就赢不了。
 
      2:源头的污染,导致全群受灾
 
     这场战争的结果有多惨烈?便雅悯支派几乎被灭族,只剩下六百人(士20:47),以色列全族更是“悲哀痛哭”(士20:26)。一个支派的罪恶,最终让整个民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11个支派的人除了反应快,有时还会反应过度,没有节制。他们杀败了便雅悯军队以后,已经胜利了,按说应当收手,收兵,然而他们没有,又回去杀了城里一切的人,又放火烧了村庄,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交出匪徒,现在连无辜的妇女孩童都没放过。再说了,便雅悯人是自己的兄弟,又不是迦南七族,做错了事,他们吃了败仗,神已经被管教了,受到惩罚了,就该及时收手,没有必要赶净杀绝嘛,但他们又回来杀了城中的老弱妇女孩子,一切的人统统杀光,实在是做过了头,完全凭自己想法在做,这就叫做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不懂刹车,不知道节制,我们神的管教决不是这样的,他是用怜悯和慈爱相随的,他一边拆毁,一边建造,一手打伤,一手缠裹,对自己的兄弟赶净杀绝,神家不该是这样的。
 
  一个支派的罪恶,最终让整个民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让我想到,个人的罪从来不是孤立的,它会像WENYI一样传染,影响整个群体。在教会里,若有一位弟兄持续活在谎言中却不悔改,可能会让初信者怀疑“基督徒是否都事这样说谎的”;若有一位姐妹常常论断人,可能会导致小组里充满纷争;甚至我们在家里的一个坏脾气,都可能让配偶和孩子陷入焦虑。就像经文说的:“一点面酵能使全团发起来。”(林前5:6)
 
  结语:
 
  《士师记》20章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每个人的软弱:我们常常在小事上纵容罪恶,在大事上凭血气行事,最终让自己和身边人陷入困境。愿我们今天都能做一个“警醒的人”: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不让罪恶在里面生根;遇到问题时先求问神,用祂的话作为行事为人的根基;愿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再重蹈覆辙,紧紧跟随那位又真又活的神,让祂成为我们生命的源头,使我们的脚踪都滴下脂油,所到之处都带下祝福。阿们

  TAG:源头 不对 必定 成灾

【作者简介】 王庆荣:笔名沐恩,雅博网编辑。江苏省连云港灌南人,汉语言专业,三尺讲台,爱心育人,自小随母信主,1999年从事圣台侍奉,2017年毕业于江苏神学院,愿将仅有的五饼二鱼,交主使用,祝福更多的人……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上一篇:讲章:胜过惧怕 打印文章   录入:王庆荣   责任编辑:王庆荣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