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生命中的七个“三”

作者:耶米玛     来源:雅博网编辑团队 时间:2025-07-01 05:57:14

 保罗.jpg

  经文:徒9:1-9;提后4:7-8       

  我们读新约圣经,会发现保罗的生命与许多“三”有关,数字“三”在圣经中预表三一神,因此被视为“神之数”。圣经中多次出现“三次”或“三番”的描述。我们从七个方面来看《保罗生命中的七个“三”》。

  一、保罗在黑暗中禁食祷告三昼夜

  1.扫罗去大马士革捉拿信徒:(使徒行传9:1-2)扫罗仍然向主的门徒口吐威吓凶杀的话,去见大祭司,求文书给大马士革的各会堂,若是找着信奉这道的人,无论男女,都准他捆绑带到耶路撒冷。

  执事司提反殉道后,扫罗加紧逼 -/迫教会的步伐,此时大约是五旬节圣灵降临之后两年,也就是主后34年的夏天。扫罗不以逼 -/迫耶路撒冷的信徒为满足,他还要把在外邦的信徒都赶尽杀绝,他一面向主的门徒口吐威吓凶杀的话,一面又去见大祭司,求文书给位于耶路撒冷东北 300公里的大马士革各会堂,到那里去捉拿信徒,把他们捆绑带到耶路撒冷受审。

  2.复活的主向扫罗显现:(使徒行传9:3-7)扫罗行路,将到大马士革,忽然从天上发光,四面照着他;他就仆倒在地,听见有声音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 -/迫我?”他说:“主啊!你是谁?”主说:“我就是你所逼 -/迫的耶稣。起来!进城去,你所当做的事,必有人告诉你。”同行的人站在那里,说不出话来,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人。

  就在扫罗行路,将到大马士革的时候,复活的主向扫罗显现,从天上发出大光,四面照着他,扫罗就仆倒在地,扫罗就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责备他“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 -/迫我?”扫罗不知道与他说话的是谁,耶稣指示他自已就是他所逼 -/迫的耶稣,指示扫罗要进城去,他所当做的事,会有人告诉他。之前,扫罗都是做自已眼中看见正的事,现在,基督要他做神要他做的事。与扫罗同行的人呆呆地站在那里,说不出话来,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人。

  3.扫罗暂时失明:(使徒行传9:8)扫罗从地上起来,睁开眼睛,竟不能看见什么。

  扫罗仆倒在大光面前,不由自主地闭上了眼睛,等到再次睁开眼睛时,竟不能看见什么,扫罗的肉眼暂时失明。主耶稣暂时拿走了扫罗肉眼的视力,目的是要夺走他的骄傲、打开他的心眼,使他能专心仰望神,可以被主差遣到同样心眼昏蒙黑暗的世人当中:(使徒行传26:18)“我差你到他们那里去,要叫他们的眼睛得开,从黑暗中归向光明,从撒但权下归向 神;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保罗旅行布道时,所行的第一件神迹就是叫行法术的以吕马眼睛昏蒙黑暗:(使徒行传13:8-11)只是那行法术的以吕马(这名翻出来就是行法术的意思)敌挡使徒,要叫方伯不信真道。扫罗又名保罗,被圣灵充满,定睛看他,说:“你这充满各样诡诈奸恶,魔鬼的儿子,众善的仇敌,你混乱主的正道还不止住吗?现在主的手加在你身上,你要瞎眼,暂且不见日光。”他的眼睛立刻昏蒙黑暗,四下里求人拉着手领他。

  4.保罗在黑暗中禁食祷告三昼夜:(使徒行传9:9,17-18)有人拉他的手,领他进了大马士革;三日不能看见,也不吃也不喝。……亚拿尼亚就去了,进入那家,把手按在扫罗身上,说:“兄弟扫罗,在你来的路上向你显现的主,就是耶稣,打发我来,叫你能看见,又被圣灵充满。”扫罗的眼睛上,好像有鳞立刻掉下来,他就能看见。于是起来受了洗。

  扫罗耀武扬威、踌躇满志地出了耶路撒冷,现在却像瞎子一样被人拉着进了大马士革。扫罗在三日失明的时间里,也不吃也不喝,在黑暗中禁食祷告三昼夜,扫罗的肉眼暂时失明了,但他的灵眼却彻底被神打开了,他由自以为义到认识到自已在罪人中是个罪魁,认识到自已是最需要基督救恩的那一个。直到大马士革的门徒亚拿尼亚受差遣来为他祷告,他的眼睛上,好像有鳞立刻掉下来,他就能看见了。

  大马士革之行,彻底改变了扫罗的生命,他由逼 -/迫教会的扫罗得成为传扬福音的外邦使徒保罗,与从前的扫罗判若两人,这是初期教会历史上最关键的事件之一,所以《使徒行传》对此事件重复叙述了三次(9:3-22;22:3-16;26:9-18)。因为扫罗生命的转变,是耶稣复活最有力的证据;从此,教会少了一个劲敌,多了一个热心传扬福音的弟兄。保罗一生的工作,也是圣灵带领教会最重要的见证。

  二、保罗在阿拉伯旷野三年

  1.保罗在阿拉伯旷野三年:(加拉太书1:15-17)然而,那把我从母腹里分别出来、又施恩召我的 神,既然乐意将他儿子启示在我心里,叫我把他传在外邦人中,我就没有与属血气的人商量,也没有上耶路撒冷去见那些比我先作使徒的,惟独往阿拉伯去,后又回到大马士革。

  “分别”定界限,分开,标出。“从母腹里分别出来,”在出生以前就被标明出来。“召”不单论到蒙召作基督徒,特指“恩召”(罗1:1)保罗作使徒。保罗所领受的关于耶稣基督的真理知识,是神直接启示给他的,而非任何人的传授。神启示保罗的目的,是由他把基督传扬在外邦人中。“乐意”表明此乃神的目的和意愿。“在我心里”表明保罗不单看见了复活的基督,而且他也进入了他的里面深处。“传在外邦人中,”即传给所有的非犹太人。“没有与属血气的人商量,”此话意即没有与那些普通的天然人商量,这表明他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把握,神不只授权他去传道,并且也供给他所需要的一切真理知识。保罗也没有上耶路撒冷去见其他使徒,当时的耶路撒冷是新约教会的中心,十二使徒均在耶路撒冷。保罗得救之后直接去了亚拉伯旷野,在那里三年之久接受神的启示与训练,保罗三层天的经历很可能就是在那里的经历(林后12:1-4),之后又回到了大马士革传道。“亚拉伯”指包括大马士革到西乃旷野(律法的发源地)的广阔地区,又名那巴天亚拉伯。但《徒》第九章并没有提及。

  2.保罗上耶路撒冷见彼得:(加拉太书1:18-19)过了三年,才上耶路撒冷去见矶法,和他同住了十五天。至于别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没有看见。

  “过了三年”指由保罗蒙召那时算起,“上耶路撒冷”因耶路撒冷地势较高,从四面到耶路撒冷都是上坡,故圣经常用‘上’字。“矶法”是希腊文“彼得”的亚兰文同义字,意思是“石头”。保罗在书信中8次用“矶法”称呼“彼得”。“和他同住了十五天”表示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不可能从他学习救恩的道理。保罗所以说这些话,为的是要证明他的道,不是受了人的教训,乃是直接从神来的。至于别的使徒,保罗也只见到了耶稣的肉身兄弟雅各,其他都没有看见。

  三、保罗一连三个安息日在帖撒罗尼迦与犹太人辩论

  1.保罗一连三个安息日在会堂辩论:(使徒行传17:1-3)保罗和西拉经过暗妃坡里、亚波罗尼亚,来到帖撒罗尼迦,在那里有犹太人的会堂。保罗照他素常的规矩进去,一连三个安息日,本着圣经与他们辩论,讲解陈明基督必须受害,从死里复活;又说:“我所传与你们的这位耶稣就是基督。”

  刚刚从腓立比监狱出来的保罗和西拉,身上带着被打的棍伤(16:23),从腓立比沿着伊格那提亚大道,经过“暗妃坡里 Amphipolis”、“亚波罗尼亚 Apollonia”到达马其顿省的首府“帖撒罗尼迦 Thessalonica”,走了大约152公里。帖撒罗尼迦是马其顿最繁荣的城市,人口众多,也是一个拥有自治权的自由城,这里有犹太人的会堂,标志着这里至少有十个以上的犹太人。“保罗照他素常的规矩进去”是说保罗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利用犹太人安息日在会堂聚集的机会向他们传福音,这已经形成了保罗的规矩。保罗“一连三个安息日”,这也是保罗呆在帖撒罗尼迦的时间,本着圣经与那里的犹太人辩论,“讲解陈明基督必须受害,从死里复活”,并且证明他所传给他们的“这位耶稣就是基督”。

  2.帖撒罗尼迦许多人信了主:(使徒行传17:4)他们中间有些人听了劝,就附从保罗和西拉,并有许多虔敬的希腊人,尊贵的妇女也不少。

  居住在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有人听了保罗的劝勉,就附从了保罗和西拉,归信了耶稣:信主的包括犹太人和虔敬的希腊人。“尊贵的妇女”可能指当地上层社会人士的妻子(12节)。帖撒罗尼迦教会就建立起来了。

  3.犹太人逼 -/迫保罗:(使徒行传17:5-7)但那不信的犹太人心里嫉妒,招聚了些市井匪类,搭伙成群,耸动合城的人闯进耶孙的家,要将保罗、西拉带到百姓那里。找不着他们,就把耶孙和几个弟兄拉到地方官那里,喊叫说:“那搅乱天下的也到这里来了,耶孙收留他们。这些人都违背凯撒的命令,说另有一个王耶稣。”

  在保罗旅行布道的过程中,不断地受到不信的犹太人的逼 -/迫,这里说到他们心里嫉妒,就招聚了些市井匪类,搭伙成群,耸动合城的人闯进耶孙的家,要将保罗、西拉带到百姓那里,却找不着保罗、西拉,就把耶孙和几个弟兄拉到地方官那里,向他们控告保罗,说他是“搅乱天下的”,指这些犹太人故意把保罗传讲的末世论信息扭曲成煽动性的政zh i言论,说有一位君王将兴起替代凯撒。而罗马帝国禁止百姓预言王位的更迭(7节)。耶孙收留了他们。犹太人说保罗他们违背了罗马皇帝凯撒的命令,说另有一个王耶稣。

  4.耶孙被释放:(使徒行传17:8-9)众人和地方官听见这话,就惊慌了;于是取了耶孙和其余之人的保状,就释放了他们。

  地方官既不想惹是生非、也不想得罪本地居民,所以就释放了“耶孙和其余之人”,只是要求他们写下“保状”,就是担保以后不再收留保罗和西拉,使犹太人的阴谋落了空。保罗只在帖撒罗尼迦呆了三个安息日,就在逼 -/迫中离开了那里,因此他担心那里的信徒会因逼 -/迫而信心摇动,就写下《前后书》勉励他们,坚固他们的信心。

  5.保罗来到庇哩亚:(使徒行传17:10)弟兄们随即在夜间打发保罗和西拉往庇哩亚去。二人到了,就进入犹太人的会堂。

  弟兄们在夜间打发保罗和西拉往庇哩亚去,他们就进了庇哩亚的会堂,在那里继续传扬福音,建立教会。

  四、保罗在以弗所一连三个月放胆讲道

  1.保罗来到以弗所:(使徒行传19:1)亚波罗在哥林多的时候,保罗经过了上边一带地方,就来到以弗所;在那里遇见几个门徒。

  这是保罗所进行的第三次旅行布道,保罗本来可以直接从安提阿坐船前往以弗所,航海距离大约是1000公里;但他却特地“经过了内陆地区”,翻越托罗斯山脉(Taurus Mountains),登上安纳托利亚高原,“挨次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地方,坚固众门徒”(18:23),然后才下到沿海平原的“以弗所”,全程1150公里。

  “以弗所 Ephesus”位于爱琴海东岸、凯斯特(Cayster River)河口附近,是一个自由城,当时是罗马帝国的第四大城市,犹太人口很多。以弗所是亚细亚省最大的城市,也是小亚细亚半岛的商业中心,来自北、西、南的航海路线和两条通往东方的贸易大道在此汇合,从西方来的商品经过以弗所运往内陆,从东方来的商品也经过以弗所运往地中海。以弗所是一个宗教和文化中心,偶像和邪术非常普遍(19节),有号称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大女神亚底米的庙”(27节),还有能容纳两万四千人的大剧院。使徒约翰晚年可能住在以弗所,写成了《约翰福音》。

  2.保罗一连三个月在会堂讲道:(使徒行传19:8)保罗进会堂,放胆讲道,一连三个月,辩论 神国的事,劝化众人。

  保罗来到以弗所后,就进了犹太人的会堂,一连三个月,放胆讲道,辩论 神国的事,劝化众人。

  3.保罗在推喇奴的学房辩论两年之久:(使徒行传19:9-10)后来,有些人心里刚硬不信,在众人面前毁谤这道,保罗就离开他们,也叫门徒与他们分离,便在推喇奴的学房天天辩论。这样有两年之久,叫一切住在亚细亚的,无论是犹太人,是希腊人,都听见主的道。

  人们对福音的态度有两种: 一是接纳,二是拒绝。(马太福音7:6)“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它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保罗传扬福音,一遭遇心里刚硬,毁谤圣道的人,就及时地“离开他们,也叫门徒与他们分离”。信徒传扬福音的时候,要知所进退,避免无谓的辩论。“推喇奴的学房”可能是一个讲学的场所。保罗利用这个地方天天辩论,叫一切住在这里的犹太人和希腊人,都听见主的道,信的由他信,不信的由他不信。

  保罗停留在以弗所的时间,可能是主后52年二月到54年五月。圣灵原来“禁止他们在亚细亚讲道”(16:6),现在却让保罗在以弗所住了两年,“叫一切住在亚细亚的”的犹太人和希腊人“都听见主的道”。亚细亚的七个教会(启1:4、11),很可能就是在这期间建立的(林前16:19)。

  五、保罗三次旅行布道

  《使徒行传》中记载了保罗三次旅行布道,每次的起点都是安提阿,但第一、二次的终点是安提阿,第三次的终点则是耶路撒冷。

  1.保罗第一次旅行布道:(使徒行传13:1-4)在安提阿的教会中,有几位先知和教师,就是巴拿巴和称呼尼结的西面、古利奈人路求,与分封之王希律同养的马念,并扫罗。他们侍奉主、禁食的时候,圣灵说:“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去做我召他们所做的工。”于是禁食祷告,按手在他们头上,就打发他们去了。他们既被圣灵差遣,就下到西流基,从那里坐船往塞浦路斯去。

  在保罗一生的三次宣教旅程中,第一次旅程记录在(13:4-14:26),时间大约是主后48至49年,此时保罗信主已经“过了十四年”(加2:1)。这是教会史上第一次远方宣教。巴拿巴和扫罗在安提阿牧会时,几位先知和教师侍奉主、禁食的时候,圣灵向他们说:“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去做我召他们所做的工。”安提阿教会的领袖们就禁食祷告,按手在巴拿巴和扫罗头上,就打发他们去了,巴拿巴和扫罗从此开始了第一次旅行布道,他们来到了巴拿巴的家乡塞浦路斯,作为宣教的第一站:(使徒行传4:36)有一个利未人,生在塞浦路斯,名叫约瑟,使徒称他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来就是劝慰子)。岛上的居民大都是希腊人,安提阿教会也有人来自岛上(11:19-21)。

  (使徒行传14:25-26)在别加讲了道,就下亚大利去,从那里坐船,往安提阿去。当初,他们被众人所托、蒙 神之恩、要办现在所做之工,就是在这地方。

  “亚大利 Attalia”是旁非利亚的主要港口,位于别加附近,从这里坐船到安提阿的距离大约是500公里。巴拿巴和扫罗完成了第一次旅行布道,陆地行程约1280公里,海上行程约1010公里。他们平安地回到了安提阿。

  2.保罗第二次旅行布道:(使徒行传15:36-41)过了些日子,保罗对巴拿巴说:“我们可以回到从前宣传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们景况如何。”巴拿巴有意要带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但保罗因为马可从前在旁非利亚离开他们,不和他们同去做工,就以为不可带他去。于是二人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保罗拣选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们把他交于主的恩中。他就走遍叙利亚、基利家,坚固众教会。

  巴拿巴和保罗回到安提阿后,又前往耶路撒冷参加了大公会议,解决了外邦人是否要行割礼的争论(徒15:1-29),之后,他们带着使徒交付致外邦信徒的书信,回到了安提阿。在那里住了些日子后,保罗提议回到从前宣教的各城,去看望那里弟兄们的信仰光景。这时,两位使徒为着是否带着马可起了争论:巴拿巴坚持带着表弟马可,要把他造就成一个合格的传道人;但保罗却因上次马可中途退出认为不可带着马可,怕他影响保罗的工作。二人为此起了争论,都坚持己见,互不相让,动了血气,甚至二人到了彼此分开的地步,这事一定在当时的安提阿教会引起了很大的影响。结果,他们兵分两路: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保罗则拣选了西拉,他们就走遍叙利亚、基利家,坚固众教会。

  经上没有记载巴拿巴和马可的回访过程,却详细地记载了保罗的的第二次宣教旅程(15:40-18:22),时间大约是主后50年初至51年末。这支小小的队伍将比上次多走将近90%的路程,渡过爱琴海、前往欧洲的马其顿,在腓立比、帖撒罗尼迦和哥林多设立教会,把福音向西传向地极。

  (使徒行传18:18-23)保罗又住了多日,就辞别了弟兄,坐船往叙利亚去;百基拉、亚居拉和他同去。他因为许过愿,就在坚革哩剪了头发。到了以弗所,保罗就把他们留在那里,自己进了会堂,和犹太人辩论。众人请他多住些日子,他却不允,就辞别他们,说:“ 神若许我,我还要回到你们这里”;于是开船离了以弗所。在凯撒利亚下了船,就上耶路撒冷去问教会安,随后下安提阿去。

  保罗的第二次宣教旅程,陆地行程约2830公里,海上行程约1640公里,比第一次宣教旅程多走了将近90%。

  3.保罗第三次旅行布道:(使徒行传18:23)住了些日子,又离开那里,挨次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地方,坚固众门徒。

  (徒18:23-21:17)记录了保罗的第三次宣教旅程,时间大约是主后52年春天至57年夏天。保罗三次出外传道,都是以安提阿为起点(13:1-3;15:35;18:23)。保罗第三次宣教,是为了履行诺言去以弗所:(使徒行传19:1a)亚波罗在哥林多的时候,保罗经过了上边一带地方,就来到以弗所。但他却没有直接坐船去,而是“挨次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地方,坚固众门徒”。这将是保罗最后一次离开安提阿,他再也没有回去过。

  六、保罗的三封教牧书信

  在保罗的十三封书信中,《提摩太前、后书》和《提多书》都是保罗晚年写给个人的,但大部分内容都与收信者所牧养的教会有关。提摩太和提多都是保罗的接班人,三封书信的内容、风格、措辞和历史背景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对于教会秩序和牧养教会,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十八世纪初这三封书信被全称为“教牧书信”。

  1.提摩太前书:(提摩太前书 1:1-2)奉我们救主 神和我们的盼望基督耶稣之命,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写信给那因信主作我真儿子的提摩太。愿恩惠、怜悯、平安从父 神和我们主基督耶稣归与你!

  2.提摩太后书:(提摩太后书1:1-2)奉 神旨意,照着在基督耶稣里生命的应许,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写信给我亲爱的儿子提摩太。愿恩惠、怜悯、平安从父 神和我们主基督耶稣归与你!

  3.提多书:(提多书1:1-4)神的仆人,耶稣基督的使徒保罗,凭着 神选民的信心与敬虔真理的知识,盼望那无谎言的 神在万古之先所应许的永生,到了日期,藉着传扬的工夫把他的道显明了;这传扬的责任是按着 神-我们救主的命令交托了我。现在写信给提多,就是照着我们共信之道作我真儿子的。愿恩惠、平安从父 神和我们的救主基督耶稣归与你!

  七、保罗在三方面的得胜

  1.保罗离世的时候到了:(提摩太后书4:6)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

  这节说明保罗向提摩太交棒的急迫原因(2、9、21节)。“浇奠”是旧约献祭时奠酒的礼仪(民15:1-10;腓2:17),保罗将自己快要殉道所流的血,比作献祭时倾倒浇奠在祭坛上的酒。过去,“从这一切苦难中,主都把我救出来了”(3:11),但现在,保罗知道自己“离世的时候”已经到了,他将“离世与基督同在”,“这是好得无比的”(腓1:23)。“离世”原文的意思是“解开”,就像船松开缆绳启航,或士兵收起帐篷起程。使徒保罗单单注意那“审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稣”与“他的显现和他的国度”(1节),所以对保罗而言,“离世”并不悲伤,而是意味着释放、交帐和荣耀。保罗写完书信后不久,没有等到提摩太的到来,就殉道了。

  2保罗在三方面的得胜:此时,保罗的一生可以盖棺而论了,回顾自已一生所走的路,保罗无怨无悔,高唱得胜的凯歌,因为他有三个方面的得胜:

  A.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提摩太后书4:7a):(哥林多前书9:26-27)所以,我奔跑不像无定向的;我斗拳不像打空气的。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

  “打 agonizomai”原文意思是“比赛、打斗”,“仗 agon”原文意思是“竞赛、争斗”,比喻竞技场上的运动员与对手对决。基督徒争战的三个仇敌:魔鬼、老我与世界。无论是那个仇敌,保罗都成功地打败了他们,保罗要求提摩太“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提前6:12),如今他宣告“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他就是一个得胜的榜样,让提摩太可以效法。

  B.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提摩太后书4:7b):(使徒行传26:19-20)“亚基帕王啊,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先在大马士革,后在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以及外邦,劝勉他们应当悔改归向 神,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

  指保罗一生忠于神的托付,三次旅行布道,把福音传到了地极。

  C.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提摩太后书4:7c):保罗不仅是宣教士,也是卫道士,在他的书信中,传扬因信称义的道理,也抨击了那些宣扬异端的假师傅、假先知。

  信徒跟随主、侍奉神的一生,最重要的是恒久忍耐、持守真理。

  3.得胜的结果:(提摩太后书4:8)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

  “冠冕”原文指运动会中颁给得胜者的花冠,表示快乐之情。保罗所盼望的奖赏就是“公义的冠冕”,这冠冕审判的主基督不仅赐给保罗一人,也要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公义”本身就是那喜乐的“冠冕”。保罗这时正在不公义的尼禄手中,因着不公义的审判而受苦。保罗正是在“按着公义审判的主”面前向提摩太交棒(1节),所以他也勉励提摩太:那公义的冠冕“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8节)。这是使徒留给末世所有忠心信徒的盼望,也是给所有假师傅和背道者的严厉警告(2:18)。

      总结:保罗被主光照后,失明的三日是他灵眼睁开,生命改变的三日;保罗在阿拉伯旷野的三年是他得到真理装备的三年;保罗一连三个安息日在帖撒罗尼迦与犹太人辩论建立了帖撒罗尼迦教会。保罗一连三个月在以弗所,辩论神国的事,劝化众人。保罗的三次旅行布道把福音传到了欧洲,保罗的三封教牧书信成为历代教会牧会的重要参考;保罗在三个方面的得胜使他在殉道前能够高唱得胜的凯歌,坦然无惧地见主面。

 

  TAG:

【作者简介】 耶米玛,雅博网编辑,河北邯郸人,1999年8月20日受洗归主,2000年开始侍奉到今。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路得拾取麦穗  上一篇:彼得三次得鱼之后 打印文章   录入:耶米玛工作室   责任编辑: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