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窑与狮子坑

作者:耶米玛     来源:雅博网编辑团队 时间:2025-07-22 05:31:57

 80ffa56ad3485565a4ab51de515be13a.png

  经文:但3;6章          

  主前605年,犹大人但以理和他的三友被掳到异乡他国巴比伦,面临着对信仰极大的挑战,但以理的三友因不拜金像被扔到巴比伦的烈火窑中,但以理因持守正常的祷告生活被扔到波斯玛代的狮子坑里。我们从四个方面来看《烈火窑与狮子坑》。

  一、但以理及三友在巴比伦王宫

  1.犹大人第一次被掳巴比伦:(但以理书1:1-2)犹大王约雅敬在位第三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来到耶路撒冷,将城围困。主将犹大王约雅敬,并 神殿中器皿的几份交付他手。他就把这器皿带到示拿地,收入他神的庙里,放在他神的库中。

  这一年按照犹大的纪年法,“就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元年”(耶25:1),即主前605年。巴比伦王来到耶路撒冷,将城围困,犹大王约雅敬和部分贵胄被带到巴比伦(3节;代下36:6),这是犹大人的第一次被掳。尼布甲尼撒把部分圣殿器皿“带到示拿地”,作为献给巴比伦守护神马尔杜克的战利品,证明他的神比犹大的神更加优越。

  2.但以理及三友被选中受训:(但以理书1:3-7)王吩咐太监长亚施毗拿,从以色列人的宗室和贵胄中带进几个人来,就是年少没有残疾、相貌俊美、通达各样学问、知识聪明俱备、足能侍立在王宫里的,要教他们迦勒底的文字言语。王派定将自己所用的膳和所饮的酒,每日赐他们一份,养他们三年。满了三年,好叫他们在王面前侍立。他们中间有犹大族的人: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太监长给他们起名:称但以理为伯提沙撒,称哈拿尼雅为沙得拉,称米沙利为米煞,称亚撒利雅为亚伯尼歌。

  古代的征服者常把藩属国的宗室带走作为人质,以保证藩属国的效忠。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吩咐太监长,从以色列人的宗室和贵胄中带进几个人来,巴比伦王要训练这些少年人,是为了同化他们,被巴比伦所用。正应了先知以赛亚在一百多年前警告希西家王的话:(以赛亚书39:5-7)以赛亚对希西家说:“你要听万军之耶和华的话:日子必到,凡你家里所有的,并你列祖积蓄到如今的,都要被掳到巴比伦去,不留下一样;这是耶和华说的。并且从你本身所生的众子,其中必有被掳去、在巴比伦王宫里当太监的。”根据犹太史学家约瑟夫的记载,但以理和三位朋友都是犹大王西底家的宗室(《犹太古史记》卷10第10章188节)。这些少年人的名字被改成了阿卡德文的巴比伦名字,可能是为了交流,也可以是为了同化或表示主权。“但以理”的意思是“神是我的审判”,而“伯提沙撒”的意思可能是“穷困宝藏之主”;“哈拿尼雅”的意思是“神已眷顾”,而“沙得拉”的意思可能是“伟大的文士”;“米沙利”的意思是“有谁像神”,而“米煞”的意思可能是“王的客人”;“亚撒利雅”的意思是“耶和华已帮助”,而“亚伯尼歌”的意思可能是“尼波神的仆人”。神要藉着这四个少年犹大人在外邦见证耶和华是神。

  在巴比伦异教的环境中,少年人但以理(大约14岁左右)等要受到多方面考验,首先,他们要面对饮食上的考验,因为巴比伦王为了显示自已的厚意,“派定将自己所用的膳和所饮的酒,每日赐他们一份,养他们三年。”而王的这些食物可能已经拜过偶像,肉类可能来自不洁净的动物、或者没有按照律法放血宰杀。神并没有让祂的百姓闭关自锁,律法也没有禁止神的百姓学习外邦人的文化(徒7:22)、接受外邦人的名字(创41:45),但却禁止食用不洁净的食物(利11章)。但以理为了不玷污自已,立志不吃这引些食物,神就使他们蒙恩典,得以持守自已的圣洁(但以理书1:8-16)。

  但以理等四个少年可能从小受到敬虔的约西亚王和先知耶利米的影响,所以成为立志向神忠心的人,他们在异教的环境中,更是处处谨慎,生怕自已玷染外邦的污秽。

  3.神赐给但以理等人聪明智慧:(但以理书1:17-20)这四个少年人, 神在各样文字学问上赐给他们聪明知识;但以理又明白各样的异象和梦兆。尼布甲尼撒王预定带进少年人来的日期满了,太监长就把他们带到王面前。王与他们谈论,见少年人中无一人能比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所以留他们在王面前侍立。王考问他们一切事,就见他们的智慧聪明比通国的术士和用法术的胜过十倍。

  但以理他们因着敬畏神,神就赐给他们聪明知识:(箴言9:10)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神让但以理“明白各样的异象和梦兆,”胜过了巴比伦专家的看家本领,这个特殊的恩赐,在崇尚解梦的巴比伦最适合见证神。巴比伦预定的时间满了,太监长就把他们带到王的面前,王就与这些被掳国受训的众少年人谈论,发现这少年人中无一人能比但以理他们,他们的智慧聪明比通国的术士和用法术的还要胜过十倍。所以把他们留在王面前侍立:(诗篇75:6-7)因为高举非从东,非从西,也非从南而来。惟有 神断定;他使这人降卑,使那人升高。

  二、但以理三友被扔在烈火窑中

  1.尼布甲尼撒王制造并敬拜金像:(但以理书3:1-7)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个金像,高六十肘,宽六肘,立在巴比伦省杜拉平原。尼布甲尼撒王差人将总督、钦差、巡抚、臬司、藩司、谋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员都召了来,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开光之礼。于是总督、钦差、巡抚、臬司、藩司、谋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员都聚集了来,要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开光之礼,就站在尼布甲尼撒所立的像前。那时传令的大声呼叫说:“各方、各国、各族的人哪,有令传与你们:你们一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就当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因此各方、各国、各族的人民一听见角、笛、琵琶、琴、瑟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就都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

  尼布甲尼撒王可能受到他大像梦的启发,制造了一个巨大的金像,这像高“高六十肘,宽六肘”,大约是27米高、2.7米宽,就像一个八层楼的高塔,立在平原让人远远就可以看到。参加金像揭幕礼的是各省的“总督、钦差、巡抚、臬司、藩司、谋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员”,这个名单是按等级排列的。尼布甲尼撒王用行政命令的方式下令,要他所管辖的全国人民,一听见乐器的响声,就都俯伏敬拜王所立的金像。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因此,当乐器声响起,全国人民一本正经地随着乐声起伏,敬拜毫无生命气息的偶像,而乐队震天动地,只是听从一根指挥棒。

  2.但以理三友因不拜金像被控告:(但以理书3:8-12)那时,有几个迦勒底人进前来控告犹大人。他们对尼布甲尼撒王说:“愿王万岁!王啊,你曾降旨说,凡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声音的都当俯伏敬拜金像。凡不俯伏敬拜的,必扔在烈火的窑中。现在有几个犹大人,就是王所派管理巴比伦省事务的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王啊,这些人不理你,不侍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不可雕刻、跪拜偶像是十诫中的第二诫:(出埃及记20:4-5)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 神是忌邪的 神。但以理他们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知道拜偶像是得罪神的大罪,谨守律法,所以才没有跟从巴比伦人敬拜偶像。

  就在“万众一心拜金像”的和睦光景中,突然传来了不和睦的一幕。有几个迦勒底人进前来控告犹大人,他们首先重提王的命令,接着说出三个不拜金像的犹大人的名字,就是王所派管理巴比伦省事务的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王啊,这些人不理你,不侍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其实,他们并不是不理王,而是“不侍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迦勒底人以此来激怒王。

  3.尼布甲尼撒王诱迫三友拜金像:(但以理书3:13-15)当时,尼布甲尼撒冲冲大怒,吩咐人把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带过来,他们就把那些人带到王面前。尼布甲尼撒问他们说:“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你们不侍奉我的神,也不敬拜我所立的金像,是故意的吗?你们再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的声音,若俯伏敬拜我所造的像,却还可以;若不敬拜,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有何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呢?”

  果然,尼布甲尼撒听见这话就“冲冲大怒”,因为自己所提拔的人不肯顺服,相当于自打耳光、有失颜面,并不利于维持社会稳定。因此,王表示愿意再给这三人一个机会,软硬兼施地劝诱他们妥协(14-15节),其实也是让自己有个台阶可下。尼布甲尼撒狂妄地宣称:“有何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呢?”好像但以理三友的性命掌管在他手中。

  4.但以理三友誓死不拜金像:(但以理书3:16-18)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对王说:“尼布甲尼撒啊,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们所侍奉的 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啊,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侍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面对盛怒中的尼布甲尼撒王,但以理的三友坦然无惧,他们因着敬畏神就不惧怕人,他们承认他们的确没有敬拜王所立的金像,回答王他们所侍奉的神能够从烈火窑中拯救他们。他们一面相信神的能力,一面尊重神的主权,即或不然,他们宁死决不侍奉王的神,也不敬拜他所立的金像。但以理的三友给我们留下信心与顺服的好榜样。

  5.但以理三友被扔在烈火窑中:(但以理书3:19-23)当时,尼布甲尼撒怒气填胸,向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变了脸色,吩咐人把窑烧热,比寻常更加七倍;又吩咐他军中的几个壮士,将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捆起来,扔在烈火的窑中。这三人穿着裤子、内袍、外衣,和别的衣服,被捆起来扔在烈火的窑中。因为王命紧急,窑又甚热,那抬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人都被火焰烧死。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这三个人都被捆着落在烈火的窑中。

  但以理三友的回答彻底激怒了尼布甲尼撒王,王气得变了脸色,在盛怒中丧失理智地吩咐人把窑烧热,比寻常更加七倍;又吩咐他军中的几个壮士,将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三人捆起来,扔在烈火的窑中,他们就被扔在烈火窑中。因为王命紧急,窑又甚热,抬三友的人都被火焰烧死了。这三人就被捆着落在烈火的窑中,在人看来必死无疑。

  6.尼布甲尼撒王的惊奇:(但以理书3:24-25)那时,尼布甲尼撒王惊奇,急忙起来,对谋士说:“我们捆起来扔在火里的不是三个人吗?”他们回答王说:“王啊,是。”王说:“看哪,我见有四个人,并没有捆绑,在火中游行,也没有受伤;那第四个的相貌好像神子。”

  就在尼布甲尼撒王观看的时候,一件使他惊奇的事发生了,因为王明明看见捆起来扔在火里的是三个人,现在王却看到的是四个人,他们并没有捆绑,而是在火中游行,也没有受到伤害;那第四个的相貌好像神子。是的,神与他们同在,这正应验了先知的话:(以赛亚书43:2)你从水中经过,我必与你同在;你趟过江河,水必不漫过你;你从火中行过,必不被烧,火焰也不着在你身上。尼布甲尼撒王的火窑虽然甚热,能够烧死抬三友的壮士,却无力伤害三友。

  7.神救但以理三友出火窑:(但以理书3:26-27)于是,尼布甲尼撒就近烈火窑门,说:“至高 神的仆人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出来,上这里来吧!”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就从火中出来了。那些总督、钦差、巡抚,和王的谋士一同聚集看这三个人,见火无力伤他们的身体,头发也没有烧焦,衣裳也没有变色,并没有火燎的气味。

  在尼布甲尼撒王亲眼看见的大神迹面前,他亲自就近烈火窑门,呼吁三友上这里来吧!称呼三友是“至高神的仆人”。三友听到王的呼叫声,就从烈火窑中走了出来。那些拜金像的人都聚集前来看这三个人,就发现“火无力伤他们的身体,头发也没有烧焦,衣裳也没有变色,并没有火燎的气味。”神透过他们见证了他们所侍奉的神真神。

  8.尼布甲尼撒尊荣神:(但以理书3:28-29)尼布甲尼撒说:“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 神是应当称颂的!他差遣使者救护倚靠他的仆人,他们不遵王命,舍去己身,在他们 神以外不肯侍奉敬拜别神。现在我降旨,无论何方、何国、何族的人,谤讟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之 神的,必被凌迟,他的房屋必成粪堆,因为没有别神能这样施行拯救。”

  但以理为王解梦后(但以理书2:1-46),王曾为神作见证:(但以理书2:47)王对但以理说:“你既能显明这奥秘的事,你们的 神诚然是万神之神、万王之主,又是显明奥秘事的。”这次,王亲口承认犹大人所侍奉的神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他差遣使者救护了依靠他的仆人,见证了三友如何不遵王命,舍去已身,在他们的神之外不肯侍奉别神。因此王降旨:“无论何方、何国、何族的人,谤讟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之 神的,必被凌迟,他的房屋必成粪堆,因为没有别神能这样施行拯救。”这是允许被掳的百姓在巴比伦可以自由地敬拜神、得着属灵的复兴,应验了神的应许:“被掳去的犹大人,就是我打发离开这地到迦勒底人之地去的,我必看顾他们如这好无花果,使他们得好处”(耶24:5)。但以理三友甘愿舍弃自已的性命见证他们所侍奉的神是真神,让尼布甲尼撒王知道了他们所侍奉的神“能救他们脱离王的手”,为同胞赢得了敬拜真神的自由,使神的名得了荣耀,传扬到了新巴比伦帝国。

  9.但以理三友得高升:(但以理书3:30)那时王在巴比伦省,高升了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

  在这个大神迹面前,尼布甲尼撒王彻底降服在神的面前,不再顾及自已的颜面,而经过了烈火窑考验的三友,不仅没有受到处罚,反而意外地得到了高升。“因为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视我的,他必被轻视(撒母耳记上2:30b)。”

63cbc4f78d44a5d9b46e471c4c788dd5.jpg  

      三、但以理被扔到狮子坑中

  1.大流士想立但以理治理通国:(但以理书6:1-3)大流士随心所愿,立一百二十个总督,治理通国。又在他们以上立总长三人(但以理在其中),使总督在他们三人面前回复事务,免得王受亏损。因这但以理有美好的灵性,所以显然超乎其余的总长和总督,王又想立他治理通国。

  “大流士”率领波斯王古列的大军进入巴比伦城、“取了迦勒底国”(5:31),被古列任命为“迦勒底国的王”(9:1)。大流士立了127个总督治理国家,当然,这些总督的级别有高有低。王又在总督之上设立了三个总长,“总长”的职责,可能是负责监管各省总督按时交税,“免得王受亏损”。虽然已经改朝换代,但以理也已年届八十,但却被大流士立为三总长之一,巴比伦位列第一的拿波尼度逃跑了,位列第二的伯沙撒被杀了,而最后一刻才“在国中位列第三”的但以理却被高升了,被大流士立为总长,这一切都是神在背后为百姓的回归铺路。但以理有美好的灵性,显然超乎其他的总长和总督,大流士王又想立他治理通国。

  2.总长和总督求王立禁令:(但以理书6:6-10)于是,总长和总督纷纷聚集来见王,说:“愿大流士王万岁!国中的总长、钦差、总督、谋士和巡抚彼此商议,要立一条坚定的禁令,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么,就必扔在狮子坑中。王啊,现在求你立这禁令,加盖玉玺,使禁令决不更改;照玛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于是大流士王立这禁令,加盖玉玺。但以理知道这禁令盖了玉玺,就到自己家里(他楼上的窗户开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双膝跪在他 神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

  总长和总督想参但以理,却找不着他的错误过失。总长和总督就想在但以理所侍奉神的律法中寻找。总长和总督就聚集来见大流士王,求王立一条坚定的禁令: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么,就必扔在狮子坑中。且要求王在这禁令上加盖玉玺,使禁令决不更改。王不知道这些人的诡计,但以理却明知这禁令盖了玉玺,他依然在自已家里,一日三次,双膝跪在他神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可见再严格的禁令也动摇不了但以理祷告的心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3.总长和总督控告但以理:(但以理书6:11-15)那些人就纷纷聚集,见但以理在他 神面前祈祷恳求。他们便进到王前,提王的禁令,说:“王啊,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么,必被扔在狮子坑中。王不是在这禁令上盖了玉玺吗?”王回答说:“实有这事,照玛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他们对王说:“王啊,那被掳之犹大人中的但以理不理你,也不遵你盖了玉玺的禁令,他竟一日三次祈祷。”王听见这话,就甚愁烦,一心要救但以理,筹划解救他,直到日落的时候。那些人就纷纷聚集来见王,说:“王啊,当知道玛代人和波斯人有例,凡王所立的禁令和律例都不可更改。”

  若在平时,可能无人注意但以理敞开的窗户。但现在,虎视眈眈的仇敌一旦下了套,“就纷纷聚集,见但以理在他神面前祈祷恳求”,总算是抓住了但以理违背禁令的把柄。总长和总督就到王面前提他所立的禁令,引诱王承认这禁令不不可更改的。当王在不知不觉中上了他们的圈套后,他们才说出但以理违背了王的禁令,因为他竟一日三次祈祷。此时,大流士才知道自已中了他们的圈套,听见这话,就甚是愁烦,一心想解救忠臣但以理,转眼就到了日落的时候。那此人又聚集来见王,再次强调王所立的禁令和律例都不可更改。

  4.但以理被扔在狮子坑中:(但以理书6:16-18)王下令,人就把但以理带来,扔在狮子坑中。王对但以理说:“你所常侍奉的 神,他必救你。”有人搬石头放在坑口,王用自己的玺和大臣的印,封闭那坑,使惩办但以理的事毫无更改。王回宫,终夜禁食,无人拿乐器到他面前,并且睡不着觉。

  因着法大于王,大流士王在万般无奈中下令,人就把但以理带来,扔在狮子坑中,仇敌的计谋终于得逞了。大流士无力拯救但以理,他就寄希望给但以理常侍奉的神,说神必救但以理。有人把石头放在坑口,王用自己的玺和大臣的印,封闭了那坑。大流士王回宫后,终夜禁食,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可见大流士是真的担心但以理被狮子所伤。

  5.但以理从坑里被系上来:(但以理书6:19-23)次日黎明,王就起来,急忙往狮子坑那里去。临近坑边,哀声呼叫但以理,对但以理说:“永生 神的仆人但以理啊,你所常侍奉的 神能救你脱离狮子吗?”但以理对王说:“愿王万岁!我的 神差遣使者,封住狮子的口,叫狮子不伤我;因我在 神面前无辜,我在王面前也没有行过亏损的事。”王就甚喜乐,吩咐人将但以理从坑里系上来。于是但以理从坑里被系上来,身上毫无伤损,因为信靠他的 神。

  次日黎明,大流士就起床,急忙来到狮子坑那里,哀声呼叫但以理,称他是“永生神的仆人但以理”,询问他“神能救你脱离狮子吗?”听到王的呼叫声,但以理用响亮的声音告诉王,神差遣他的使者,封住了狮子的口,使它们不伤害但以理,因但以理在神面前无辜,在王面前没有行过亏损的事。听见但以理的回答,王就甚喜乐,吩咐人将但以理从坑里系上来,他们就发现但以理身上毫无伤损,因为信靠他的 神。

  6.控告但以理的人被狮子咬碎:(但以理书6:24)王下令,人就把那些控告但以理的人,连他们的妻子儿女都带来,扔在狮子坑中。他们还没有到坑底,狮子就抓住他们,咬碎他们的骨头。

  大流士已经执行了原来的法令,所以有权下达新的命令,报应那些陷害但以理的人。犹太史学家约瑟夫记载(《犹太古史记》卷10第11章260-262节),这些人对王说,狮子没有上前来吃但以理,是因为它们已经吃饱了;所以王就先用大量的生肉喂饱狮子,然后把他们丢进狮子坑里,结果吃饱的狮子没有放过一个人。他们不但害人不成反害己,还连累了自己的“妻子儿女”。

  7.神的名得荣耀:(但以理书6:25-27)那时,大流士王传旨,晓谕住在全地各方、各国、各族的人说:“愿你们大享平安!现在我降旨晓谕我所统辖的全国人民,要在但以理的 神面前,战兢恐惧。因为他是永远长存的活 神,他的国永不败坏;他的权柄永存无极!他护庇人,搭救人,在天上地下施行神迹奇事,救了但以理脱离狮子的口。”

  神救但以理出离狮子坑,但以理人仇敌被狮子咬碎后,大流士王传旨,晓谕住在全地各方、各国、各族的人,“要在但以理的神面前战兢恐惧。因为他是永远长存的活 神,他的国永不败坏;他的权柄永存无极!他护庇人,搭救人,在天上地下施行神迹奇事,救了但以理脱离狮子的口。”8.但以理大享亨通:(但以理书6:28)如此,这但以理,当大流士王在位的时候和波斯王居鲁士在位的时候,大享亨通。

  但以理的三友走出火窑后得高升,而但以理则是在波斯帝国大享亨通。

  四、烈火窑与狮子坑的异同

  这两件神迹,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1.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自立金像,命令全国人民敬拜金像是为了见证自已的权威。而波斯王大流士则是被臣仆欺骗利用出于自已的虚荣,让自已在三十天内陶醉于像神一样的快感。

  2.但以理及三友都是被他人控告:但以理的三友是被几个迦勒底人控告,说他们不理王,“不侍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以理则是被他的众多同僚总长和总督控告,说但以理不理王,不遵禁令,像往常一样祷告。目的都是激动王的怒气。

  3.尼布甲尼撒王听到控告立即“冲冲大怒,”因为三友冒犯了他的尊荣,使他颜面扫地。大流士王听见则是“甚愁烦,”因为他一心要救但以理。

  4.尼布甲尼撒因三友不给他台级下而怒气填胸,在盛怒中吩咐人把三友扔到烈火窑中。大流士在但以理仇敌的催逼下,万般无奈中把但以理扔在狮子坑。

  5.神怎样救但以理的三友出离了烈火窑,现在也照样救但以理脱离狮子坑,见证了神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永活的神。

  6.尼布甲尼撒称颂神,给了犹大人在巴比伦敬拜神的自由;大流士王专门传旨为神作见证。

  7.尼布甲尼撒高升了但以理的三友,神使但以理在大流士作王年间大享亨通。

  总结:犹大人但以理及三友被掳巴比伦,他们的信仰在异教的环境中面临着极大的考验,但他们在小事就是饮食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宁可舍去已身,也不让神的名再因他们受辱。但以理三友因不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被扔到烈火窑中,但以理因持守祷告生活被扔到狮子坑里,然而,神救但以理三友脱离了火窑,也救但以理出离了狮子坑,在外邦彰显了神的大能,荣耀了神的名。

  TAG:

【作者简介】 耶米玛,雅博网编辑,河北邯郸人,1999年8月20日受洗归主,2000年开始侍奉到今。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上一篇:小人物末底改 打印文章   录入:耶米玛工作室   责任编辑: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