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旬节这个充满神圣意义的时刻,我们一同纪念地上有形教会的诞生,并深入探讨一个极具神学意义的主题——“多与一”。这一主题源于《使徒行传》中五旬节圣灵降临的叙事,贯穿整本圣经的核心脉络,关乎上帝的创造、救赎以及教会的使命。通过圣灵的工作,我们将探索上帝如何在“多样性”中成就“合一”,又如何借着“合一”使“多样性”成为他者的祝福——成为国家、民族、邻舍的祝福。
一、“巴别塔事件”的恩典与五旬节跨越的大能
《使徒行传》2章记载了五旬节圣灵降临的荣耀时刻。当时,门徒聚集在一处,“忽然,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好像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分开落在他们各人头上。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这一事件不仅是地上有形教会诞生的日子,更是上帝新子民被圣灵充满的开始。
五旬节的神迹远不只是“说起别国的话来”,它是上帝赋予教会使命的公开事件。当我们思考五旬节的意义时,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创世记》11章的“巴别塔事件”。在巴别塔事件中,当时全地的人同说一种语言,他们正进行一个“宏伟的工程”: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自己的名。然而,创造主上帝变乱了他们的语言,使他们的工程停工,并使他们分散在全地。表面看来,五旬节似乎是“巴别塔事件”的简单逆转,但其实不然。上帝在五旬节并非简单地“恢复”人类语言的统一,而是上帝在“多样性”中成就更高的属灵“合一”。门徒说起别国的话,各国的人竟能听懂!这不是语言的统一,而是圣灵的能力使福音跨越语言的障碍,直达人心。
当我们深入思考五旬节的意义时,必须正确理解“巴别塔事件”的本质。许多人以为,上帝变乱人的语言是一种“惩罚”,但其实,这是上帝的恩典!上帝的守护智慧在人类堕落的历史中依然闪耀。首先,为要保全人的性命。人类若继续同心建造巴别塔,只会加速堕落,最终自取灭亡。上帝阻拦人的狂妄,是出于他的怜悯。如果上帝任凭当时的人继续建造巴别塔,无论是自然灾难还是人为暴动,都可能导致整城的人灭亡。其次,为要给人生存的空间。语言的多样性使得人类分散居住,避免了极权统治,也避免了社会完全划一,失去活力。最后,为要使人类有多向发展的可能。不同的语言带来不同的文化、思想,使人类在历史中有更丰富的表达与发展。因此,“巴别塔事件”不是上帝对人的“打击”,而是他在人的罪中仍然施行守护的智慧。
五旬节的神迹,不是让所有人重新说同一种语言,而是门徒能“说起别国的话”。这告诉我们:语言多样,却跨越界限。圣灵降临,使人能突破语言的障碍。这不是靠人的努力,而是上帝的能力临到人,使人被高举;语言多样,却彼此相通。各国的人听见门徒用他们的乡谈讲说上帝的大能。这表明福音能穿透一切文化的“墙”;语言多样,却归向一个目标。门徒所传的信息只有一个:“上帝藉着拿撒勒人耶稣在你们中间施行异能、奇事、神迹??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上帝已经立他为主、为基督了。”
福音不需要消灭文化的多样性,却能跨越多样性,使万民在基督里归向真神!
二、教会的使命:使人蒙福的新家庭
“语言”不仅是说话的方式,更是人理解世界、表达生命的途径。上帝赋予人语言的能力,目的是让人在他的旨意中彼此沟通、传递真理、见证他的荣耀。
在创造中,上帝用“话语”创造世界,并让人为万物命名,显明人是按他形象造的管理者。在救赎中,上帝在基督里成为“道”,他的话就是生命。在教会中,圣灵赐下各样的恩赐,包括“说方言”与“翻方言”,为要建立基督的身体。
上帝的心意,从来不是要人“统一”到失去自我,而是要在“多”中显明“一”,在“一”中包容“多”。
上帝呼召亚伯兰离开本地时,应许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今天,教会就是这应许的延续——上帝在基督里借着圣灵建立“新家庭”,一个使人蒙福的家庭!教会就是“多”与“一”的彰显。我们来自不同文化、语言、背景,却在基督里成为一体。教会的使命是“传扬”与“见证”——不是消灭差异,而是让万民在福音里找到真正的合一。教会是上帝恩典的管道——正如五旬节的门徒被圣灵充满,去传扬基督,今天的教会也当在圣灵的大能中,成为世界的祝福。
上帝的心意从来不是要我们“划一”,而是要我们在他的爱中彼此联结。五旬节的圣灵降临告诉我们:我们不需要消灭差异来追求合一,因为圣灵能跨越一切界限;我们也不该高举差异而破坏合一,因为基督是唯一的根基。愿我们在这“多”与“一”的奥秘中,活出教会的真谛——在多样性中见证基督的合一,在合一中拥抱上帝所赐的多样性。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担当起“使别人蒙福”的使命,成为福音的见证人、上帝恩典的传递者。
(作者系金陵协和神学院教师)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