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与不信:生命轨迹的分野

作者:杨普凡     来源:雅博网作者 时间:2025-07-03 08:57:49

 微信图片_20250702154039.png

        信与不信,如何在我们的生命中划出截然不同的轨迹?有人说,“信念能从生活的磨砺中汲取甘甜”,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信念的目光总能看到隐藏的希望。而不信呢?它像一个伪装成光明的阴影,在我们最需要安慰的时候,让我们连眼前的温暖都抓不住。

  人生总有些时刻,像被风暴卷起的船,颠簸得让人晕头转向。或许是突如其来的病痛,或许是事业的失意,或是亲人之间的误解。这些时刻,仿佛生活的试炼,表面严厉,却蕴含深意。

  几年前,我的生活像一团乱麻,工作压力、矛盾接踵而至,几乎将我压垮。那段时间,我常在深夜醒来,盯着天花板,未来像一片浓雾。但“希望足够”刺破了迷雾。信念让我试着在困境中寻找甘甜。痛苦并未立刻消失,但我开始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那些沉重的担子似乎轻了一些。渐渐地,我发现,即便在风暴中,也有一种奇妙的平静,如溪水般流淌在心底。信念让我学会感恩,即便在失去中也能细数温暖——失去让我重新审视生命的优先次序。

  这种甘甜不是糖果般的甜腻,而是像橄榄,初尝微苦,回味却有深沉的满足。信念让我们看到,生活的试炼不是为了伤害,而是引导我们穿越幽暗的山谷。就像古时那位被困在险境中的人,信念让他在绝境中仍能安然入睡,因为他相信,有一种力量在守护。

  反观不信,它像个狡猾的窃贼,偷走我们看见希望的能力。我想起一位朋友,生活看似顺风顺水,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可他总说,内心有种空虚,怎么也填不满。一次聚会,他坦白:“我总觉得,幸福背后藏着危机。”我提醒他“无需为明天忧虑”,可他摇摇头,说:“我只能靠自己。”他的不信,像阴影披着理性的外衣,让他即使站在温暖的洪流中,也感受不到一丝安慰。

  不信让我们把轻省的担子看得无比沉重。生活中的小挫折,在不信的眼中被放大成无法逾越的高山。比如,工作中一次小小的批评,本是成长的契机,不信却让我们觉得那是全盘否定;朋友一句无心的话,可能只是语气重了点,不信却让我们怀疑整个关系。

  不信让我们在站立时跌倒,因为它让我们把目光从希望移到恐惧。更可怕的是,不信有时伪装得如此美好,像光明的幻影。它让我们觉得自己很“现实”,很“理性”,可实际上,它在心中作祟,悄悄剥夺我们的希望。就像古老故事中,十二个探子去窥探美地,十个回来满口“巨人”和“不可逾越的城墙”,只有两个凭信念说:“我们能前行!”

  不信让多数人看见的只是恐惧,信念却让少数人看见可能。信念与不信的分野,最明显的地方在于跌倒的时刻。谁没摔过跤呢?

  生活中,我们总有软弱的时候,犯错、迷失,甚至怀疑自己的价值。可信念像一只温柔的手,在我们跌倒时扶我们起来。记得有一次,我因一个错误的决定伤害了身边的人,内疚如潮水淹没我。我觉得自己不配被爱,更别说被原谅。“温暖长存。”即便跌倒,希望仍在。信念让我们敢于面对错误,承认软弱,并重新站起。不信却恰恰相反,它让我们在跌倒时越陷越深,像漩涡拖我们入绝望。

  跌倒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绝伸出手去抓住那份救赎。信念与不信,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选择。信念不是天生的本能,而是需要操练的礼物。像肌肉,越用越强壮。每天早晨,我们可以选择花几分钟思考生命的美好;面对难处时,我们可以选择说:“我虽行过幽谷,也不怕。”而不信呢?它总在耳边低语:“你不行”“这太难了”。可每当我们选择相信,哪怕只迈出一小步,我们就离那甘甜更近一些。我想起那在荒野流浪的以色列民,他们的旅程充满试炼,但每次他们选择相信,奇迹就发生——水从岩石涌出,粮食从天降。

  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一场荒野之旅?信念让我们在试炼中找到甘甜,不信却让我们在温暖中迷失。所以,今天你会选择什么呢?是让信念从磨砺中汲取甘甜,还是让不信把轻省的担子变得沉重?愿我们都能抬头说:“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而来。”因为在信念的目光里,每一次试炼、每一场风暴,都藏着希望,等着我们去发现。

 

  TAG: 不信 生命 轨迹 分野

【作者简介】 杨普凡牧师:雅博网作者,毕业于宏道神学院,神学学士。 持守改革宗神学立场,秉承家庭教会传统。 2007年起在北京、温州等地牧会20余年,现居温州。 著有《基督教异端史》《以此喻彼》等。 2017年开始公众号创作,以灵修辅导类文章为主要创作方向。 公众号名称:普凡见言;普凡的麦克风 本人坚信:在当下语境需要正信、原创的属灵文学激励、安慰、更新同路人,这样的文字必定可以持久造就众人。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上一篇:那“七千分之一” 打印文章   录入:吴建梅   责任编辑:吴建梅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