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利24:10-23;徒7:58
“用石头打死”是团体性的处死方法,用来惩罚影响整个团体的罪行(利20:2;20:27),每个被影响的人都必须参与,对于这种方式的处死,要断定哪块石头导致罪犯死亡是不可能的,因此没有一个人需要为这种杀人的方式负责。经上记载了一些被石头打死的罪行和人,我们从七个方面来看《圣经上七个被石头打死的人》。
一、亵渎圣名的人被石头打死
1.以色列妇人的儿子咒诅圣名:(利未记24:10-12)有一个以色列妇人的儿子,他父亲是埃及人,一日闲游在以色列人中。这以色列妇人的儿子和一个以色列人在营里争斗。这以色列妇人的儿子亵渎了圣名,并且咒诅,就有人把他送到摩西那里。(他母亲名叫示罗密,是但支派底伯利的女儿。)他们把那人收在监里,要得耶和华所指示的话。
这个人是以色列妇人的儿子,母亲叫“示罗密”,意思是“和平的”,父亲却是埃及人。一日闲游在以色列人中,他和一个以色列人在营里争斗的时候,亵渎了圣名,并且咒诅,就有人把他送到摩西那里。因着还不知道当如何处治这人,就把他暂时收在监里,要得耶和华所指示的话。
2.那亵渎耶和华名的必被治死:(利未记24:13-16)耶和华晓谕摩西说:“把那咒诅圣名的人带到营外。叫听见的人都放手在他头上;全会众就要用石头打死他。你要晓谕以色列人说:凡咒诅 神的,必担当他的罪。那亵渎耶和华名的,必被治死;全会众总要用石头打死他。不管是寄居的是本地人,他亵渎耶和华名的时候,必被治死。
神晓谕摩西,把那咒诅圣名的人带到营外,“叫听见的人都按手在他头上”,象征听见的人将亵渎咒诅的责任归与说话的人,表明与这罪无关(申21:6)。“用石头打死他”,并且要摩西,藉着这事警告以色列人“凡咒诅神的,必担当他的罪。那亵渎耶和华名的,必被治死。”
3.咒诅圣名的被石头打死:(利未记24:23)于是,摩西晓谕以色列人,他们就把那咒诅圣名的人带到营外,用石头打死。以色列人就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行了。
有了神的指示,以色列人就照耶和华所吩咐的,把那咒诅圣名的带到营外,用石头打死,执行了对亵渎者的判决——用石头打死,成为全会众的警戒。
二、干犯安息日的人被石头打死
1.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出埃及记20:8-11)“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 神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
神在创世之初就设立了安息日(创2:2-3),现在写在诫命中,要以色列人守为圣日,六日要作工,神指定七日的第七日,也就是星期六为每周的安息日,是为了纪念神完成创造之工(11节;创2:3),也是为了纪念神完成救赎之工(申5:15)。这一天,凡在他们境内的人、牲畜都不可作工。
2.擅敢行事的必从民中剪除:(民数记15:30-31)“但那擅敢行事的,无论是本地人是寄居的,他亵渎了耶和华,必从民中剪除。因他藐视耶和华的言语,违背耶和华的命令,那人总要剪除;他的罪孽要归到他身上。”
赎罪祭是神给误犯罪者的恩典,而那些“擅敢行事的”、故意“藐视耶和华的言语,违背耶和华的命令”的人,他们实际上是不以神为神,“亵渎了耶和华”,所以“必从民中剪除”,与恩典和应许不再有分。
3.安息日捡柴的被用石头打死:(民数记15:32-36)以色列人在旷野的时候,遇见一个人在安息日捡柴。遇见他捡柴的人,就把他带到摩西、亚伦并全会众那里,将他收在监内;因为当怎样办他,还没有指明。耶和华吩咐摩西说:“总要把那人治死;全会众要在营外用石头把他打死。”于是全会众将他带到营外,用石头打死他,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律法颁布不久,以色列人在旷野的时候,一个人就在安息日捡柴,干犯了安息日。有人把那个捡柴的人带到会众那里,将他收在监里。神指示摩西,全会众要把那人带到营外,把他用石头打死。以色列人就如此行了。
三、取了当灭之物的亚干被石头打死
1.不可取那当灭的物:(约书亚记6:16,18)到了第七次,祭司吹角的时候,约书亚吩咐百姓说:“呼喊吧,因为耶和华已经把城交给你们了!……至于你们,务要谨慎,不可取那当灭的物,恐怕你们取了那当灭的物就连累以色列的全营,使全营受咒诅。”
按照神的吩咐,以色列人在第七日把耶利哥城绕了七次。到了第七次,祭司吹角的时候,约书亚吩咐百姓“务要谨慎,不可取那当灭的物。”恐怕连累以色列的全营,“使全营受咒诅”原文是“使以色列营成为当灭的物”,也就是以色列全营被毁灭。
2.亚干取了那当灭的物:(约书亚记7:20-21)亚干回答约书亚说:“我实在得罪了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我所做的事如此如此:我在所夺的财物中看见一件美好的示拿衣服,二百舍客勒银子,一条金子重五十舍客勒,我就贪爱这些物件,便拿去了。现今藏在我帐棚内的地里,银子在衣服底下。”
亚干把属于神的“当灭的物”(13节)称为“所夺的财物”,表明他错误地认为:耶利哥的得胜是人争战的成果,而不是神自己的得胜;这些财物是人赢取的战利品,而不是神的当得之物。“美好的示拿衣服”可能非常名贵,“二百舍客勒”的银子重2.28公斤,大约是当时一个雇工17年的工资,“五十舍客勒”的金子重0.57公斤。这些物件使亚干起了贪心,便不顾神的命令拿去了,把这些财物藏在帐棚内的地里。
3.亚干连累了全营:(约书亚记7:1-5)以色列人在当灭的物上犯了罪;因为犹大支派中,谢拉的曾孙,撒底的孙子,迦米的儿子亚干取了当灭的物;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以色列人发作。当下,约书亚从耶利哥打发人往伯特利东边、靠近伯·亚文的艾城去,吩咐他们说:“你们上去窥探那地。”他们就上去窥探艾城。他们回到约书亚那里,对他说:“众民不必都上去,只要二三千人上去就能攻取艾城;不必劳累众民都去,因为那里的人少。”于是民中约有三千人上那里去,竟在艾城人面前逃跑了。艾城的人击杀了他们三十六人,从城门前追赶他们,直到示巴琳,在下坡杀败他们;众民的心就消化如水。
犯罪的是亚干一人,但在神看来却是“以色列人……犯了罪。”“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以色列人发作。”“当灭的物”原文是“被奉献的东西、完全献上”,特指必须被奉献给神的东西,这是在本章反复出现的关键词。“犯了罪”原文是“行为不忠、行为奸诈”。亚干偷窃了应当全然奉献给神的东西,就是“在被奉献的东西上行为奸诈”,向神犯了罪。亚干一人犯罪,不单是给自己带来了灾难,也给全以色列带来了灾难;在以色列人攻打艾城时,“竟在艾城人面前逃跑了。”一场战役损失了“三十六个人”,本来并不算什么重大损失。但新一代的以色列人从何珥玛开始(民21:3),就从来没有打过败仗。他们击杀了河东的二王,击败了米甸人,渡过了约旦河,攻取了耶利哥,越来越有自信。没想到竟然阴沟里翻船,在小小的艾城吃了败仗,踌躇满志的百姓一下子自信心崩溃了,“众民的心就消化如水”。
4.亚干被石头打死:(约书亚记7:22-26)约书亚就打发人跑到亚干的帐棚里。那件衣服果然藏在他帐棚内,银子在底下。他们就从帐棚里取出来,拿到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那里,放在耶和华面前。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把谢拉的曾孙亚干和那银子、那件衣服、那条金子,并亚干的儿女、牛、驴、羊、帐棚,以及他所有的,都带到亚割谷去。约书亚说:“你为什么连累我们呢?今日耶和华必叫你受连累。”于是以色列众人用石头打死他,将石头扔在其上,又用火焚烧他所有的。众人在亚干身上堆成一大堆石头,直存到今日。于是耶和华转意,不发他的烈怒。因此那地方名叫亚割谷,直到今日。
人把亚干所取当灭之物“放在耶和华面前”,意思是“倒在耶和华的约柜面前”。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把亚干和他所取之物,并一切属亚干的,都带到亚干亚割谷去。以色列人就用石头打死他,又用火焚烧他的所有。“连累”原文意思是“找麻烦、打搅、灾难”,“亚割”原文意思是“搅乱、麻烦、灾难”。亚干就成为后世的警戒。
四、掌管服苦之人的亚多兰被石头打死
1.以色列联合王国分裂:(列王纪上12:16-17)以色列众民见王不依从他们,就对王说:“我们与大卫有什么份儿呢?与耶西的儿子并没有关涉。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去吧!大卫家啊,自己顾自己吧!”于是,以色列人都回自己家里去了,惟独住犹大城邑的以色列人,罗波安仍作他们的王。
所罗门去世后,他的儿子罗波安接续他作王时,以色列人请求罗波安减轻百姓的负担,给他们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罗波安却不肯接受百姓的诉求,反而要加重百姓的重担,用b ao-/政统治他们(列王纪上12:1-15),致使官逼民反。以色列人见王不依从他们,就说“我们与大卫有什么分儿呢?与耶西的儿子并没有关涉”,正是五十多年前示巴煽动叛乱时所说的:“我们与大卫无分,与耶西的儿子无涉”(撒下20:1)。以色列人都各回得家去了。“住犹大城邑的以色列人”指迁到犹大各城的北方十个支派百姓(代下11:16)。从此大卫的子孙只做犹大支派、便雅悯支派和“住犹大城邑的以色列人”的王。
经过了这次政变,联合的以色列王国一分为二:北国以色列(北方十支派),南国犹大。罗波安的骄傲使他失去了大片的疆土与百姓,成就了神的旨意(王上11:9-13)。
2.掌管服苦之人的亚多兰被石头打死:(列王纪上12:18-19)罗波安王差遣掌管服苦之人的亚多兰往以色列人那里去,以色列人就用石头打死他。罗波安王急忙上车,逃回耶路撒冷去了。这样,以色列人背叛大卫家,直到今日。
罗波安不甘心他的失败,差遣掌管服苦之人的亚多兰往以色列人那里去,说服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干脆用石头打死了他。这个“亚多兰”在大卫和所罗门时代,就一直负责“掌管服苦之人”(4:6;撒下20:24),最后竟然惨死在自已的同胞以色列人的石头下。罗波安看到以色列人执意背叛他,急忙上车,逃回耶路撒冷去了。亚多兰被石头打死,标志着所罗门时代的结束。所罗门积蓄一生,引以为豪的种种财富,建造的各种工程,转眼就被埃及王示撒夺去、毁坏(14:25-26)。
五、敬畏神的耶斯列人拿伯被石头打死
1.亚哈因拿伯不把葡萄园给他而闷闷不乐:(列王纪上21:1-4)这事以后,又有一事。耶斯列人拿伯在耶斯列有一个葡萄园,靠近撒玛利亚王亚哈的宫。亚哈对拿伯说:“你将你的葡萄园给我作菜园,因为是靠近我的宫;我就把更好的葡萄园换给你,或是你要银子,我就按着价值给你。”拿伯对亚哈说:“我敬畏耶和华,万不敢将我先人留下的产业给你。”亚哈因耶斯列人拿伯说“我不敢将我先人留下的产业给你”,就闷闷不乐地回宫,躺在床上,转脸向内,也不吃饭。
律法规定“地不可永卖,因为地是我的;你们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利25:23)。因此,以色列人“要按着祖宗各支派的名字承受为业”(民26:55),代表维持与神的立约关系,继续在神面前蒙记念。耶斯列人拿伯的葡萄园靠近以色列王亚哈的王宫,亚哈想把拿伯的葡萄园改造成自家的菜园,因此想得到拿伯的葡萄园,亚哈提出:一是按着葡萄园的价格给拿伯银子,二是把更好的葡萄园换给拿伯。在人看来,这桩买卖是公平的,亚哈并没有想白占拿伯的葡萄园,但却被敬畏神的拿伯以律法为由拒绝了。亚哈因此“闷闷不乐”,原文是“愠怒、恼火”。亚哈之前因为被神谴责而“闷闷不乐”(20:43),现在又因为权力欲不能满足而“闷闷不乐”。神把拿伯这样一位“敬畏耶和华”的榜样放在亚哈面前,他却只会“闷闷不乐”,仍然不能苏醒、回转。亚哈是个情绪化的人物,他闷闷不乐地“躺在床上,转脸向内,也不吃饭。”
2.耶洗别答应把拿伯的葡萄园给亚哈:(列王纪上21:5,7)王后耶洗别来问他说:“你为什么心里这样忧闷,不吃饭呢?”……王后耶洗别对亚哈说:“你现在是治理以色列国不是?只管起来,心里畅畅快快地吃饭,我必将耶斯列人拿伯的葡萄园给你。”
王后耶洗别看见了,就问是什么原因。当亚哈把拿伯不将葡萄园给他的事告诉耶洗别时,耶洗别一方面讥刺他“你现在是治理以色列国不是”,这句话是讽刺作为国王亚哈的软弱。一方面安慰他“只管起来,心里畅畅快快地吃饭,我必将耶斯列人拿伯的葡萄园给你。”耶洗别要用权力杀死拿伯,好霸占他的葡萄园。
3.拿伯被石头打死:(列王纪上21:8-14)于是托亚哈的名写信,用王的印印上,送给那些与拿伯同城居住的长老贵胄。信上写着说:“你们当宣告禁食,叫拿伯坐在民间的高位上,又叫两个匪徒坐在拿伯对面,作见证告他说:‘你谤渎 神和王了’;随后就把他拉出去用石头打死。”那些与拿伯同城居住的长老贵胄得了耶洗别的信,就照信而行,宣告禁食,叫拿伯坐在民间的高位上。有两个匪徒来,坐在拿伯的对面,当着众民作见证告他说:“拿伯谤渎 神和王了!”众人就把他拉到城外,用石头打死。于是打发人去见耶洗别,说:“拿伯被石头打死了。”
耶洗别托亚哈的名写信给耶斯列的长老贵胄,耶洗别要他们“宣告禁食”,意思是城中发生了危机,所以需要全民禁食认罪。律法规定“亵渎耶和华名的,必被治死”(利24:16),在禁食认罪的时候,叫两个匪徒坐在拿伯对面,作假见证控告拿伯“谤渎神和王”,更容易激起民愤、被判死罪。耶斯列的长老贵胄接到耶洗别的信后,就按信而行,众人把拿伯和他的众子拉到城外,用石头打死。于是打发人去向耶洗别汇报,他们已经完成了任务“拿伯被石头打死了。”等待耶洗别和亚哈,将是神公义的审判。
六、祭司耶何耶大的儿子撒迦利亚被石头打死
1.约阿施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历代志下24:1-2)约阿施登基的时候年七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四十年。他母亲名叫西比亚,是别是巴人。祭司耶何耶大在世的时候,约阿施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
约阿施的父亲亚哈谢被杀的时候,约阿施才一岁,王后亚哈的女儿亚他利雅篡了国位(历代志下22章)。约阿施七岁那年,祭司耶何耶大发动政变,杀了亚他利雅,扶持小约阿施作了犹大王。约阿施在祭司耶何耶大教训他的时候,就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敬拜耶和华神,热心修理圣殿。
2.耶何耶大的政策被废:(历代志下24:17-19)耶何耶大死后,犹大的众首领来朝拜王;王就听从他们。他们离弃耶和华-他们列祖 神的殿,去侍奉亚舍拉和偶像;因他们这罪,就有忿怒临到犹大和耶路撒冷。但 神仍遣先知到他们那里,引导他们归向耶和华。这先知警戒他们,他们却不肯听。
祭司耶何耶大一死,犹大的众首领来朝拜王,要求约阿施批准他们恢复过去被禁止的偶像敬拜。约阿施就听从他们,离弃耶和华他们列祖神的殿,去侍奉亚舍拉和偶像,惹动神的怒气。“先知”原文是复数,表示神差遣了好几位先知。但约阿施和犹大的众首领心里黑暗到一个地步,刚硬到“这先知警戒他们,他们却不肯听”。
3.撒迦利亚被石头打死:(历代志下24:20-22)那时, 神的灵感动祭司耶何耶大的儿子撒迦利亚,他就站在上面对民说:“ 神如此说:你们为何干犯耶和华的诫命,以致不得亨通呢?因为你们离弃耶和华,所以他也离弃你们。”众民同心谋害撒迦利亚,就照王的吩咐,在耶和华殿的院内用石头打死他。这样,约阿施王不想念撒迦利亚的父亲耶何耶大向自己所施的恩,杀了他的儿子。撒迦利亚临死的时候说:“愿耶和华鉴察伸冤!”
神的灵感动祭司耶何耶大的儿子撒迦利亚,责备百姓干犯耶和华的诫命,警戒他们“因为你们离弃耶和华,所以他也离弃你们。”撒迦利亚呼吁百姓悔改。但百姓却选择“照王的吩咐”行恶,在耶和华殿的院内用石头打死他。撒迦利亚临死前呼吁“愿耶和华鉴察伸冤!”
过去,耶何耶大吩咐军兵不可在圣殿内杀死亚她利雅(23:14),以免玷污圣殿;现在,约阿施却吩咐人“在耶和华殿的院内”打死了他的儿子撒迦利亚,形成鲜明对比。耶何耶大救了约阿施,扶持他登基,现在约阿施却恩将仇报,所以撒迦利亚祷告“愿耶和华鉴察伸冤”。“伸冤”原文和“寻求”(20:3)是同一个词,意思是“寻找”。这是《历代志》唯一提到神“寻找”人的地方。约阿施既已“离弃”神,神当然也就“离弃”了他;但撒迦利亚却祷告神仍然“寻找”他,约阿施所受的报应就是被神“寻找”的结果。一年后,约阿施就被背叛他的臣仆所杀(历代志下24:23-27)。
七、执事司提反被石头打死——第一位殉道士
1.司提反满得恩惠能力:(徒6:8)司提反满得恩惠能力,在民间行了大奇事和神迹。
“司提反”是个希腊名字,意思是“戴冠冕的”。‘恩惠’即恩典,就是神赐给人,叫人白白享受的好处。‘能力’即圣灵显在人身上的能力(徒1:8)。他的恩惠能力,来自“大有信心,被圣灵充满”(5节),这也使他能够“在民间行了大奇事和神迹。”
2.司提反被人诬陷而被 b u:(使徒行传6:9-15)当时有称利百地拿会堂的几个人,并有古利奈、亚历山大、基利家、亚细亚各处会堂的几个人,都起来和司提反辩论。司提反是以智慧和圣灵说话,众人敌挡不住,就买出人来说:“我们听见他说谤讟摩西和 神的话。”他们又耸动了百姓、长老,并文士,就忽然来捉拿他,把他带到公会去,设下假见证,说:“这个人说话,不住地糟践圣所和律法。我们曾听见他说,这拿撒勒人耶稣要毁坏此地,也要改变摩西所交给我们的规条。”在公会里坐着的人都定睛看他,见他的面貌,好像天使的面貌。
这里所列举的一系列地点会堂的信徒,都和司提反一样是“说希腊话的犹太人”“辩论”对问,争论,一起寻找答案。司提反被圣灵充满,因此满有智慧和口才,虽然在辩论上赢得了众人,但他们心不服,就设诡计,买出人来作假见证,说听见司提反“说谤讟摩西和 神的话”了。他们耸动了百姓、长老并文士,忽然来捉拿他,把他带到公会去,设下假见证控告他。13节的这个罪名非常严重,因为“糟践圣所和律法”是当被处死的大罪,甚至他们说司提反说“这拿撒勒人耶稣要毁坏此地,也要改变摩西所交给我们的规条。”面对这些虚假却严重的控告,主让司提反里面满有安息,所以众人“见他的面貌,好像天使的面貌”,这是一个犯罪的人所没有的。
3.司提反当众申诉:(使徒行传7:1-2,51-53)大祭司就说:“这些事果然有吗?”司提反说:“诸位父兄请听!当日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在美索不达米亚还未住哈兰的时候,荣耀的 神向他显现,……“你们这硬着颈项、心与耳未受割礼的人,常时抗拒圣灵!你们的祖宗怎样,你们也怎样。哪一个先知不是你们祖宗逼 -/迫呢?他们也把预先传说那义者要来的人杀了;如今你们又把那义者卖了,杀了。你们受了天使所传的律法,竟不遵守。”
大祭司问司提反“这些事果然有吗?”指那些说希腊话的犹太人指控司提反“不住地糟践圣所和律法”(6:13)。而司提反的答辩,则围绕“圣所”和“律法”两个主题,从而有了《使徒行传》中最长的讲章。司提反被指控糟践圣所,宣扬耶稣“要毁坏此地”(6:14),所以他指出,神既不会局限于以色列和耶路撒冷(2、9节),也不能被局限在会幕或圣殿(44-50节)。司提反被指控糟践律法,“说谤讟摩西和神的话”(6:11),宣扬耶稣要“要改变摩西所交给我们的规条”(6:14)。所以他指出,他并没有攻击或改变律法,反倒是犹太人的祖宗不断抗拒神的拯救(25、34、35节),拒绝摩西(25、35、39节)、敬拜偶像(40-43节)、逼 -/迫先知(52节)、不守律法(53节)。
4.司提反被石头打死:(使徒行传7:54-60)众人听见这话就极其恼怒,向司提反咬牙切齿。但司提反被圣灵充满,定睛望天,看见神的荣耀,又看见耶稣站在神的右边,就说:“我看见天开了,人子站在神的右边。”众人大声喊叫,捂着耳朵,齐心拥上前去,把他推到城外,用石头打他。作见证的人把衣裳放在一个少年人名叫扫罗的脚前。他们正用石头打的时候,司提反呼吁主说:“求主耶稣接收我的灵魂!”又跪下大声喊着说:“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说了这话,就睡了。扫罗也喜悦他被害。
司提反的申诉精彩犀利、让人无法反驳,所以众人听见就“极其恼怒……咬牙切齿”。五旬节众人听见彼得的布道是觉得扎心,但这些人听到司提反的申诉却产生这样激烈的反应,可见他的话直击人心。这里再次提到司提反被圣灵充满(6:5),他举目望天时,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异象:天开了,正如主耶稣受洗时天为他开了(路3:21)一样。“人子站在神的右边”表明耶稣是作为权能的审判者(路22:69),站起来证明司提反无罪,并且准备接收教会史上第一位殉道者的灵魂。众人听见了,不仅不为所动,反而反应更加激烈:“众人大声喊叫,捂着耳朵,齐心拥上前去,把他推到城外,用石头打他。”上一次公会审判十二使徒,“公会的人听见就极其恼怒,想要杀他们”(5:22),但主却借着律法师迦玛列阻挡了他们(5:40)。但这次“众人听见这话就极其恼怒,向司提反咬牙切齿”,主却允许司提反遭害。这里特别提到“作见证的人把衣裳放在一个少年人名叫扫罗的脚前”,表明此时的扫罗不但是作假见证者的帮凶(6:13)、而且得到他们的信任。司提反在临终前,效法主耶稣作了两个祷告:“求主耶稣接收我的灵魂”,正如主耶稣的祷告:“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祢手里”(路23:46),主耶稣在十字架上引用(诗31:5),司提反则把自己的灵魂交给了主耶稣。“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正如主耶稣的祷告:“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为仇敌求赦免的祷告,是爱仇敌的具体表现。
总结:亵渎圣名的人以及干犯安息日的人因违背律法被用石头打死了,贪财的亚干取了当灭之物被石头打死了。掌管服苦之人的老臣亚多兰因着到背徒的以色列人那里去被用石头打死。敬畏神的耶斯列拿伯因不肯把葡萄园给亚哈,被耶洗别设计,耶斯列人用石头打死了拿伯。祭司耶何耶大的儿子撒迦利亚因着责备犹大人干犯神的诫命,被约阿施王命令犹大人用石头打死在圣殿。执事司提反因与说希腊说的犹太人辩论,被人控告糟践圣所和律法,被犹太人推出城外用石头打死,成为第一个殉道士。
TAG: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