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于呼召,坚固的生命

作者:归正之光     来源:作者原创 时间:2025-09-24 07:04:33

 微信图片_20250922160037_194_213.jpg

      写在前面

      坚固的生命基础在于对他见Z得以坚固。正如我为基DU作的见Z、在你们心里得以坚固。以致你们在恩C上没有一样不及人的。我们每个人若有对他坚固的见证,无论环境如何都有可发挥的特长为他重用,当我们的特长单单乐意为他热心为他使用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也会越来越坚固。

 
  引言:时代的漂泊与永恒的锚点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我们常常听到几个高频词:躺平、内卷、随波逐流。有人在竞争里耗尽心力,有人在虚无中放弃追求,还有人盲目跟随潮流,渐渐失去方向。
 
  但请记得:无论世界如何喧嚣,有一份呼召从未改变。它提醒我们,不是随风飘荡的浮萍,而是能在风浪里被坚固到底的人生。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这个漂泊的时代,建造一个坚固的生命?
 
  一、识别“脆弱”的生命状态

  1.依赖与幼稚:停留在舒适圈
 
  一个不成熟的人生,总是被动依赖。就像孩子,只在缺乏时哭泣,却不愿主动成长。现实中,很多人明明拥有天赋,却仍在纷争、嫉妒和比较中打转,证明内心依旧软弱。
 
  2.重复错误:愚顽的循环
 
  “跌倒可以,但别在同一个坑里跌倒两次。”可惜,许多人却习惯性地重复错误,甚至为自己的软弱找理由。躺平,可能只是逃避;内卷,也许只是掩盖恐惧。真正的症结,是不愿意面对生命的真相。
 
  3.主动与成熟:吃“干粮”的人
 
  成熟的人生,是主动寻求、积极进取。他们不再依赖他人的肯定,而是学会用自己的成长去滋养别人。真正的坚固,来自对Z理的尊重,而非外界的掌声。真正的坚固是对他见证不再动摇,忠于他,效法他!
 
  4.心理学与心灵的交汇
 
  荣格曾说过:“除非你意识到你的无意识,否则它将支配你的生活,而你会称之为命运。”很多人的“摆烂”其实是逃避,而真正的安宁来自奥古斯丁的洞见:“我们的心若不安息在永恒里,便不得平安。”这种高纬度的意思是生命觉醒的明证。
 
  二、渴望“坚固”的生命状态
 
  1.承认软弱,是坚固的开始
 
  真正的觉醒,不是模仿外表的强大,而是内心的愿望与渴望:“愿我里面有一颗清洁的心,愿我的灵苏醒重新得力。”
 
  2.从“听众”到“见证者”
 
  成熟的人生,意味着身份的转变。我们不只是听那些无法实行的道理的人,更是行出服侍人应有热心爱心的人。不论是被社会贴上“内卷者”还是“躺平者”的标签,都远不及那份更深的身份:被呼召者、见证人、忠于呼召真正的儿女。为了在晚辈面前树立榜样,自己就应该找到效法的榜样,不断的长进。成为赢得人心的人,成为值得别人效法的人。
 
  3.自律与敬虔:生活的操练
 
  理查德·巴克斯特说过:“敬虔不是感觉,而是选择。”坚固的生命不在于激情,而在于每日的操练:安静、思考、群体的劝勉、行动的坚持。正如有人提醒:“信念若不落实在行动上,就是死的。”走出冷漠内耗的出路就是自律不断成为圣洁不断效法柔和谦卑爱的样式。生命会有仁爱喜乐等美好的果子。
 
  三、找到生命的根基对他见证的坚固

  1.不是外在,而是“根基”
 
  成功、地位、成就,看似光鲜,却如沙土。风雨一来,很快崩塌。真正的根基,不在外在资源,而在那份不可动摇的信念与价值。
 
  2.见证的力量:内在的确认
 
  信心并不是一时的感觉,而是对那份启示的坚定把握。这种把握,使我们即使在风雨中,也能被坚固。
 
  3.从“躺平”到“安息”,从“内卷”到“热心”
 
  躺平:是放弃追求;
 
  安息:是信靠托付;
 
  内卷:是靠己力拼搏;
 
  热心:是为更高的意义而活。
 
  真正的火热,不是盲目燃烧,而是内在力量被真爱点燃,无论当下环境如何回应那份属于自己的永恒呼唤。
 
  4.哲学与永恒应许的呼应
 
  帕斯卡说:“人心里有一个上帝形状的空洞,只有祂能填补。”奥古斯丁也提醒:“你为自己造了我们,我们若不安息在你里面,便不得安宁。”这份安宁,这份热心都是源于对他见证的坚固。他是唯一的道路,他也正是坚固生命的终极满足。
 
  总结:三问你我
 
  你认识到自己的不坚固了吗?——不再逃避,承认软弱,是得力的开始。
 
  你渴望坚固的生命吗?——脱离被动,主动追求,成长为能分辨是非的人。
 
  你找到坚固生命的根基了吗?——抛开世界的标签,在永恒的信实中安息。
 

  TAG:忠于 呼召 坚固 生命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上一篇:超越眼见的信心! 打印文章   录入:王庆荣   责任编辑:王庆荣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