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以赛亚书一10-20;希伯来书十一1-3,8-16;路加福音十二32-4
引言
最近怀恩堂灵修小组正在学习一本书叫《丰盛的生命》,第一课讲“重生”,要背诵的经文是约1:12节: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大家对“信”或对信心的把握该是什么程度?我做成什么样子才是做到信心好和信靠主呢?我们来思考“信”怎样体现在我们人生当中?
信心是信仰的基石,是我们与上帝相连的纽带。透过刚才所读的三处经文,探寻信心在不同生命阶段的具体体现——既是上帝对我们的呼召,也是我们对上帝的回应;既是跨越时空的见证,也是当下生活的准则。让我们一同聆听上帝的话语,让信心在真理中扎根、生长。
一、信心始于回转:从“虚浮”到“真实”的生命更新
赛1:10—20节中,上帝的话语如同一把锋利的剑,剖开了宗教形式与真实信心的界限。这段经文为我们勾勒出信心的起点——不是外在的敬拜礼仪,而是内心的回转与生命的更新。
1、上帝厌恶“虚浮的信心”
耶和华明确宣告:“你们所献的许多祭物与我何益呢?……你们不要再献虚浮的供物。香品是我所憎恶的;月朔和安息日,并宣召的大会,也是我所憎恶的”。“虚浮”指“作罪孽,又守严肃会”的矛盾,一边在圣殿献祭,一边在生活中行恶;一边举手祷告,一边双手沾满不义的血。就像撒母耳记上中,扫罗王虽然按照上帝的吩咐去击打亚玛力人,却留下了上好的牛羊,说是要献祭给上帝。他心里想只要有献祭的形式就足够了,却违背了上帝彻底毁灭的命令,这就是一种虚浮的信心,最终也受到了上帝的厌弃。他以为只要“表现”足够好,就能掩盖行为的污秽,却不知这种割裂的“信仰”早已被上帝厌恶。上帝所憎恶的不是祭物本身,而是用祭物掩盖罪恶、用礼仪粉饰不义的虚假信心,这种将礼仪当作“遮羞布”的做法,正是以赛亚所谴责的虚浮。
2、上帝呼唤“真实的信心”
上帝发出回转的呼召:“你们要洗濯、自洁,从我眼前除掉你们的恶行;要止住作恶,学习行善,寻求公平,解救受欺压的,给孤儿伸冤,为寡妇辨屈”。真实的信心始于承认自己的不配,愿意在上帝面前“洗濯、自洁”。税吏撒该的故事就是真实信心的写照,他原本是个贪婪的税吏,被人厌恶,但当耶稣到他家里后,他愿意回转,承诺将一半家产分给穷人,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他的信心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生活的改变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上帝的信靠。真实的信心体现于生活的改变:“止住作恶,学习行善”,将对上帝的信靠转化为对他人的关爱与公义的实践。
3、上帝应许“悔改的恩典”
“你们来,我们彼此辩论。你们的罪虽像朱红,必变成雪白;虽红如丹颜,必白如羊毛。”上帝主动邀请我们“辩论”,不是要定我们的罪,而是要让我们看见祂的恩典——即使罪如朱红,也能使之洁白如雪。大卫王在犯下奸淫和杀人的罪后,痛悔不已,他向神祷告:“神啊,求你为我造清洁的心,使我里面重新有正直的灵”(诗篇五十一10)。神垂听了他的祷告,赦免了他的罪,让他的生命重新归向神,这正是上帝悔改恩典的体现,只要我们愿意回转,神必赐下洁净与更新。
神给予我们恩典是信心的根基:我们的悔改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而是靠上帝的赦免;我们的更新不是出于勉强,而是出于祂的大能。弗2:8-9节明确指出,“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信是神主动赐予的,不是人的功劳或努力的结果。真正的改变是让上帝的恩典在生命中掌权。以赛亚书告诉我们,信心的起点是真实的悔改——放下虚浮的形式,转向上帝的心意,让生命在祂的恩典中被更新。就像那些在圣经故事中因真实悔改而生命改变的人一样,我们也当以真实的信心回应上帝的呼召。
二、信心成于信靠:从“未见”到“确据”的生命见证
希伯来书11章被称为“信心章”,为我们定义信心的本质,并以历代信心伟人的见证,展现了信心如何在信靠中得胜。这段经文让我们看见,信心是连接“未见”与“确据”的桥梁,是超越环境的生命力量。
1、信心的本质:“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所望之事的实底”:信心让我们对未来的盼望不再是虚幻的想象,而是如同已经得着的真实。就像摩西长大后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在埃及享福乐。他认识到信仰中的牵引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因他明白所要得的赏赐。他虽然没有亲眼看见应许之地,但凭着信心确知神的应许必成就。
“未见之事的确据”:信心让我们对看不见的上帝、看不见的应许,持有坚定不移的确信如同看见一样。生活中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情景:“我上头有人因为有了祂”坚信着能够完成,能够做好,没有内心半点迟疑或犹豫。
2、信心的实践:在顺服中持守应许
创造的信心:“我们因着信,就知道诸世界是藉神的话造成的”——相信上帝的话语具有创造的大能,这是一切信心的基础。
亚伯拉罕的信心:“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信心不是等待环境明朗才行动,而是在未知中依然顺服。亚伯拉罕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前往神所指示的地方,他不知道前路如何,但他凭着对神的信靠,毅然前行,成为信心的榜样。
撒拉的信心:“因她以为那应许她的是可信的”——信心能超越自然的限制,相信上帝的应许必成就。有对夫妻结婚10年未孕,妻子45岁时医生宣告“不可能怀孕”。但他们没有放弃祷告,还为未来的宣告准备了房间。一年后,妻子竟怀孕生下一个健康的女儿。宣告满月那天,他们在教会分享:“医学说不可能,但上帝说我能——撒拉的信心,今天依然有效”。
3、信心的指向:“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
13节记载,这些信心的伟人“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他们不将地上的一切视为终极,而是以永恒为家乡。就像摩西视埃及的荣华如粪土,一心向往神所预备的永恒家乡。
“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信心的终极指向天上的产业,这是上帝为一切信靠祂的人预备的应许。我奶奶在去世之前,因为她也是生病走的,却每天会唱诗,读经等待主来。她常对探望的人说:“我这把年纪了快不行了,但我知道上帝为我预备的比这好”。到后来我才知道如果病在骨髓特别是癌症的患者,他们的疼痛是难以想象的,后来想到病痛中的家人们时都会迫切感受到他们对永恒家乡的盼望,让她的晚年充满喜乐。回看希伯来书告诉我们,信心的本质是对上帝应许的确信,在顺服中彰显,在对永恒的盼望中持守,让我们即使面对未见之事,也能活出坚定的见证。圣经中的信心伟人们用他们的生命诠释了这一点,我们也当效法他们,在信靠中践行信心。
三、信心终于预备:从“惧怕”到“等候”的生命操练
路12:32—40节中主耶稣以温柔的劝勉,教导门徒如何在等候中操练信心,让我们看见信心不仅是过去的悔改和当下的确信,更是对未来的预备——以永恒为重心,在警醒中等候主的再来。
1、信心驱散惧怕:“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因为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
“小群”的比喻提醒我们,世上的跟随者或许不多,但上帝的应许从不改变。就像在以利亚的时代,他以为只有自己还信靠神,但神却告诉他还有七千人未曾向巴力屈膝,神的应许始终坚定。“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信心的根基是上帝的主动恩典,不是勉强赐福,而是乐意将最好的(国)赐给我们,这应许足以驱散一切惧怕。当年以色列人在旷野中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常常惧怕,但神始终与他们同在,赐给他们力量和应许,让他们靠着信心前行。
2、信心定位财宝:“为自己预备永不坏的钱囊,用不尽的财宝在天上”
信心的操练始于价值观的转变:不再积攒会朽坏的地上财宝,而是积蓄永恒的天上财宝。就像马利亚选择上好的福分,将香膏浇在耶稣身上,这一行为在当时看来是浪费,但却是积攒天上的财宝,得到了耶稣的称赞。“你们的财宝在哪里,你们的心也在那里”:财宝的位置决定心的方向,信心让我们的心扎根于天上,不被地上的暂时之物牵引。那些一心追求地上财富的人,如财主拉撒路故事中的财主,只顾自己享受,最终却在阴间受苦,而拉撒路虽然在世上受苦,却因着对神的信靠,在天上得到了赏赐。
有时候我们就会做那个“此地无银”的人,因为越不在意就越在意,越在意就会把眼神看向那边,藏着什么就会下意识的关心,反而露出马脚,因为心里逃不掉属于这世界上的某种体验或精神追求,那就只能被带偏,那就只能把你关注不到的神挤到了一边。
3、信心警醒等候:“你们也要预备,因为你们想不到的时候,人子就来了”
主用仆人等候主人、家主防备盗贼的比喻,教导我们信心需要“警醒”:腰里束上带,灯也要点着,时刻预备迎接主的到来。就像十个童女的故事,五个聪明的童女预备好了灯油,在新郎到来时能够进去,而五个愚拙的却没有预备,最终被关在门外。这种等候不是被动的焦虑,而是主动的预备——预备生命的纯净,预备对主的忠诚,让信心在任何时刻都能站立得住。有位姐妹曾沉迷追剧,常常看到深夜,灵修时间被挤占。一次听到“警醒等候”的教导,她决心改变:每天晚上固定时间关闭电子设备,用来祷告或陪伴家人。她说:“我不是怕主突然来,而是怕自己的生命配不上祂——预备不是紧张,而是让每一天都活得像为主而活。”信心的操练是在等候中预备——靠着上帝的应许驱散惧怕,以天上的财宝定位生命,用警醒的心预备迎接永恒,让每一天的生活都指向主的再来。
四、结语
信心始于神对我们呼召的“真实悔改”,放下虚浮,归向公义;信心成于我们生命中的见证“信靠应许”,跨越未见,持守确据;信心终于圣经中所教导的“警醒预备”,扎根永恒,等候主来。 这不是割裂的阶段,而是贯穿生命的全程。我们需要时刻悔改,让信心保持真实;需要时刻信靠,让信心扎根应许;需要时刻预备,让信心指向永恒。愿我们的信心不是停留在知识上,而是活在每一个选择中,直到见主的面,得着那为我们预备的永恒荣耀!
2025年8月10日上午崇拜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