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经士师记1:1-10
往期内容回顾
今天我们要来到《士师记》的第1:我们为什么先讲最后几张呢?这是根据士师记内容分段而决定的,1-3章是序言,4-16章讲到以色列人的几次循环,和神给他们兴起的七位士师,前面我们讲到《士师记》是一卷特别的书卷,讲到士师时代败坏和荒凉,17-21章是本卷书的附录,说通俗一点就是用几件有代表性的件事,具体论述士师时代败坏和荒凉的程度。但是《士师记》不单单给我们讲述败坏和荒凉,还是讲属灵争战的书。因为神的儿女任意而行,带来了仇敌羞辱,威胁,攻击,掳掠,翻开整个教会历史,可以清楚的看到,仇敌一直都在,仇敌从未停止过破坏和掠夺的工作,当神的儿女和神的关系正确的时候,仇敌就被征服,甚至整个世界都为神家效力,以色列人跟随雅各来到埃及时,因约瑟敬畏神,他们与神关系就亲密,埃及就把最好的歌珊地,给神的儿女,牧放群羊,当神的儿女与神关系遭到破坏,整个局面就反过来,世界可以辖制我们,仇敌就会兴风作浪,当约瑟死了,有不认识约瑟的王起来,以色列人为他们造砖建集货城,更不要说耶利米书讲到的被掳掠,被杀害。《士师记》中讲到各种各样的仇敌,有的预表世界的仇敌,有预表肉体的仇敌,还有的预表私欲······每一个仇敌来到,都会给神家带来一个特别的破坏,同样,神的儿女如何才能在这样的征战中胜过仇敌,得胜的路在哪里,神如何借着他合用的器皿来带领百姓胜过仇敌。我们将一一来分享。
前言
今天我们来看第1章1-10节的内容,从时间上来看,这里发生的事比我们前一阶段讲的内容要早一点,是《士师记》早期发生的事情,《士师记》之前是《约书亚记》,《约书亚记》是一个全胜的时代,约书亚带领百姓东征西讨,所向披靡,使敌人闻风丧胆,神也应许以色列人:“凡你们脚掌所踏之地我都赐给你们。在你们平生的日子,并无一人能站立得住。”神还提醒约书亚:“你不要惊慌,也不要恐惧,因为你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你的神,必与你同去。1:1-10记录了犹大家的得胜,这个得胜继续了约书亚时代的得胜,我们今天就以《犹大支派的得胜》来寻求上帝的亮光。
一以色列人的祷告与神的回应
士师记1:1开篇即点明:"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说:'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攻击迦南人,与他们争战?"这一问,显明以色列人在领袖刚刚离世的关键时刻,仍然持守"先求问神"的属灵传统。他们求问神:到底谁先上去争战?神说犹大上去,前面我们也讲到“谁先上去跟便雅悯争战,他们那一次祷告开始就是错的,因他们没有问能不能打,该不该打,要不要打,一开始就问“谁先上去打?”这段圣经他们也没问该不该打,但这一次求问是对的,为什么?这一次跟那次对手不一样,因为赶出迦南七族是神早就给了以色列人的命令,是合神心意的事,当然不需要问要不要打,神说:“有了我的命令又去遵行的,就是爱我了”。就如有人问:“我的老父亲还未认识主,要不要为他祷告?”当然是要为他祷告。因为圣经告诉我们:“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就必得救,”“主愿万人得救,不愿有一人沉沦。”这些旨意我们早就很清楚,这个已经非常清楚的问题当然不需要再问,相反,对便雅悯支派的作战,他们不问神该不该打就是错的了,便雅悯是自己的弟兄,是骨肉同胞,神的旨意要弟兄和睦同居,骨肉之间不可相争,而对迦南七族是要赶出。因此对迦南的战争不用求问要不要打。
以色列人的求问,上帝给出了回应——"犹大当先上去,我已将那地交在他手中"(1:2)弟兄姊妹发现没有?每一次的征战,神总是让犹大先上去。什么原因呢?这是神对犹大支派的格外抬举和看重。以色列人在旷野的漂泊时,虽然十二个支派各有自己的位置与使命,但是犹大支派始终位居前列。《民数记》记载,以色列人按支派安营,犹大支派与属乎它的三个宗族,安营在东边,对着日出之地(民数记2:3)。每一次云柱收上去,耶和华晓谕摩西“起行”时,犹大支派率先拔营,成为会众的先锋(民数记10:14)。同时历史上的君王也都由犹大支派出来,既然是君王的支派,所以许多的战争都是他们做先锋,几乎每次求问神的结果,都是犹大先上去。犹大支派为什么在神眼中如此被看重?我们来仔细了解一下
二 犹大与犹大支派
圣经中叫犹大的很多,有卖主的犹大,有耶稣的兄弟犹大,还有雅各的儿子犹大······,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雅各的儿子犹大,犹大支派的祖先,他是雅各(以色列)的第四个儿子。犹大少年时并不是完美的。他也曾与兄长们一样嫉妒弟弟约瑟,参与了将约瑟卖给以色玛利商人一事,甚至向父亲隐瞒了约瑟的去向,让雅各长久活在丧子之痛当中。这一阶段的犹大,与我们许多人一样,被血气与私欲牵引,他生命的转折点是在他与儿媳妇他玛的事件中。(珥俄南示拉)当他玛以特殊方式使犹大认清自己的承诺与责任时,犹大没有推诿,坦然承认“她比我更为有义”。犹大这份敢于直面自己的过错、承认自己罪责的勇气,成为他生命更新的开始。从此,他不再是那个随波逐流的兄长,逐渐显露出担当与正直的品格。特别在雅各全家下埃及买米的事件中,犹大展现出了领袖的魄力。犹大与兄长们初次到埃及买米时,约瑟故意称他们为奸细,要求他们将年幼的弟弟便雅悯带来作见证,以此试探众人。此时的犹大不知道对方是自己的弟弟,但是他没有冲动反驳,也没有逃避责任,而是与兄长们一同接受了条件,承诺会带便雅悯再来。因为他知道饥荒还在持续,,必须得到埃及的粮食,整个家族的人才能存活;可是,父亲雅各对便雅悯的疼爱与担忧,说什么也不愿把便雅悯让他们带去埃及,为了确保家族能继续获得粮食,犹大向父亲立下誓言:“我为他作保,你可以从我手中追讨,若我不带他回来交在你面前,我情愿永远担罪。”犹大是以自己的名誉与未来作抵押,承担起保护便雅悯的全部责任。这种“舍己为家”的犹大,与早年出卖约瑟时犹大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他生命的成熟,有了责任与担当。
二次来到埃及,约瑟故意将银杯藏在便雅悯的行囊中,要留下便雅悯,犹大没有让年幼的弟弟便雅悯留下,而是主动上前,俯伏在地,向约瑟求情。他坦诚叙述了父亲雅各的年迈与丧子之痛,并提出自己愿意代替便雅悯留下为奴。他的作为充满了对家族的深情与牺牲自己的决心,打动了约瑟,更化解了兄弟再次离散的危机。他以真情与责任为盾牌,守护着整个家族的和睦,让上帝看中他,抬举他。因此,雅各临终前,对犹大的祝福预言“圭必不离犹大,杖必不离他两脚之间”,将未来君王的权柄与弥赛亚的降生都指向了犹大的后裔。这份祝福不是凭空而来,而是犹大生命中那份从软弱到刚强、从自私到担当的成长的印证。
这也让我们知道,上帝从不会因人的过去定规我们的未来,反而常在人的回转与更新中,赐给我们非凡的使命,犹大生命的转变对犹大支派产生了美好的影响,当以色列人在旷野四十年的漂泊时,十二个支派各有他们的位置与使命,犹大支派始终位居前列。《民数记》记载,以色列人按支派安营,犹大支派与属乎它的三个宗族,安营在东边,对着日出之地(民数记2:3)。象征着犹大支派领袖地位,具备属灵向导的职能,保持果敢与谦卑的平衡引领以色列民始终面向神的光照。??当耶和华晓谕摩西“起行”时,犹大支派率先拔营,成为整个会众的先锋(民数记10:14)。同时历史上的君王也都由犹大支派出来,犹大支派既然是君王的支派,所以许多的战争经历,都是他们做先锋,几乎每次求问神的结果,都是犹大先上去。
弟兄姊妹们,在神家,做先锋,做领袖,容易吗?绝对不容易,因为在教会中,世界上的那一套行不通,不是因着组长那个地位,也不是因着班长那权柄,都是从神领受来的责任和托付,在神家,做先锋,或者做领袖是需要付代价的。先行者,要走在众人前面,软弱的肢体看着你,他会用嫉妒来伤你,周围的仇敌紧盯着你,他要用火箭来伤你,一支队伍过来,走在前面的,最容易遭受攻击,木秀于林,风必吹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在属灵的道路上做先行者,做神家的领路人,要想领好,需要在神前迫切的祷告,寻求神的旨意,犹大是先锋,是狮子,每次出行,每次打仗,总是他先上,总是他先走,但是我们听没听见犹大问过:“为什么又是我?为什么总要我”犹大每一次都是顺服的,顺服是对上帝主权的认同,这种认同必然带来行动的果效。耶稣在约翰福音14:21说:"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犹大支派他们知道:顺服不是负担,而是领受祝福的通道。亲爱的弟兄姊妹们,我们平时是不是缺少顺服,总是我想什么时候作工,就什么时候去做,我有空才去做,我没空就不去做,甚至还看别的弟兄姊妹他来没来,去没去。亲爱的同工们,顺服不是负担,需要顺服时,我们不用看别人,来看犹大支派好了,或者不要向下看,而是向上看,看谁做的更合主心意,我就学他,不是看谁不如我,我就跟他同行。
三 肢体的配搭成就应许
士师记1:3记载:"犹大对他哥哥西缅说:'请你同我到我拈阄所得之地去,好与迦南人争战;以后我也同你到你拈阄所得之地去。"这里我们要看到肢体间相互配搭的侍奉。当犹大要上去打仗时,他马上邀请西缅支派同往。从他们拈阄得地来看,犹大人多,得的地大,西面支派得的地是从犹大地中分出来的。他们得的地在一起,他们一起出去攻打也刚好,另一方面,就态度来说,我们在这里也可以看出犹大的谦卑,这是肢体互相搭配的原则,我永远觉得我需要同伴,我的同伴也需要我。犹大对西缅说:“请你与我一同上去攻打,等你将来上去得地,我也陪你上去攻打”当我们谦卑的寻求肢体扶持的时候,我们也要做好扶持别人的打算,我们是彼此需要的。不是我只对你有要求,只要你来扶持我,同样,我也要去扶持你。这里犹大支派更了不起的是另一个美德,此时,如果犹大支派只是自己上去打,力量够不够?够。他们完全可以得胜,因为犹大支派是一头凶猛的狮子,并且神已经应许把敌人交在他们手中。而西缅支派呢?出埃及后第一次数点?:西缅支派20岁以上能作战的男子有59,300名(《民数记》1:23),在十二支派中人数位列第三,仅次于犹大和但支派。但是经过旷野40年后,?第二次数点?:人数锐减至22,200人(《民数记》26:14),减少幅度达62.56%,成为人数减少最多的支派。西缅支派实为什么人数减少这么多,实在是得罪神太多的了,?巴力毗珥事件?:西缅支派首领心利与米甸女子行淫,引发WENYI,导致24,000人死亡(《民数记》25:1-9)。?可拉叛乱?:西缅支派参与其中,导致进一步的人员损失(《民数记》16章)。西缅支派是一个软弱的支派,是不属灵的支派,此时,他们的力量没办法和犹大相比,人数少,力量弱,犹大支派是不是非他们帮忙不可呢?不是的,有了他们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这里的邀请是犹大俯就西缅支派的体现,他们有着体恤弱小,成就弱小的爱心,他们知道,西缅支派将来要得地,如果单独出去争战,一定非常辛苦,明明我很强大,但在我出去打仗前,我跟哥哥说,请你上去与我一同攻打,将来自己回过头来帮哥哥时,不会让他没面子,太丢脸。这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肢体间关系,俯就卑微,又不着痕迹,成就他人的自尊,不是高高在上。保罗在哥林前书也讲到“不俊美的肢体要越发给他俊美,”犹大支派真是好样的,懂得肢体间彼此相爱,肢体间彼此相顾,实在令人感动。教会作为基督的身体,"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子"(哥林多前书12:12)。每一个肢体都有不同的恩赐(12:4-6),目的都是"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Ephesians4:12)。犹大与西缅的配搭,正是这一真理的体现:他们没有因"拈阄所得之地"不同而彼此隔绝,反而因同一使命而彼此联合,最终各得所应许之地。
亲爱的弟兄姊妹,神懂得我们每一个人的缺点,但是祂总是用我们的长处,肢体间配搭的智慧也是各尽所长,互补不足,不是"一刀切"的统一。保罗在罗马书12:4-5中说:"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有的人善于教导,有的人长于关怀,有的人勇于传福音——当我们放下"自我中心",看见对方的价值,就能像犹大与西缅支派一样,在配搭中彰显基督身体的荣美。
四 一起得胜,共享祝福
士师记1:4-7犹大上去了;耶和华就把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交在他们手中;他们在比色击杀了一万人。5他们在那里遇见了亚多尼比色,就与他交战,击杀了迦南人和比利洗人。6亚多尼比色逃跑;他们追赶他,把他捉住,砍去了他手脚的大拇指,比色王说:“从前有七十个王,手脚的大拇指都被我砍去,在我的桌子底下拾取食物;现在神照着我所行的,报应我了。”于是他们把他带到耶路撒冷,后来他就死在那里。这里只提到犹大,其实是犹大与西面支派一起,因为士师记1:17记载:"犹大人照着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与西缅人一同击杀了住在洗法的迦南人,将那城毁灭。
在这里我们看到比利洗人的王亚多尼比色这个王,相当于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时的一个霸主,他手下有七十个诸侯王,周围所有的王都被他砍下了手脚的大拇指,也就是说,其他的小头目都服在这个亚多尼比色手下,弟兄姊妹,我们是否能体会没有大拇指做事的感觉,没有大脚趾走路的感觉,有多么的不方便,没有大拇指,拿刀拿枪,拿筷子都拿不住,没有脚趾连站都站不稳,不要说行走,奔跑了。砍掉拇指,是说到仇敌在这里除掉我们的力量——做工的力量,争战的力量,侍奉的力量,行路的力量,这个亚多尼比色要除掉我们一切的能力,让我们只有作工心愿,却没有实际行动,让我们心里觉得应该侍奉,却没有力量去侍奉,觉得该行路,却无法向前迈步,觉得该起来争战,可就是没有力量拿起兵器,这就是仇敌的诡计,大小头目都服在他权下,在他桌子底下捡吃的,弟兄姊妹们,我们一起来争战是不是也容易碰到这情况,昨天发誓要把诗班带起来,要把祷告组建立起来,要认真准备讲章,一夜过来,考虑到家人需要我,工作非常忙,我自己都自顾不暇,决定放弃吧···所有人就伏在亚多尼比色这个王权柄之下,但是犹大与西缅上去胜过了他。
犹大支派在得胜亚多尼比色后,并未停止征战,而是继续向前:"犹大又去攻击住在山地、南地、旷野的迦南人"(1:9),甚至"从埃及河直到幼发拉底河"(1:16)。这种"得胜之后仍不松懈"的顺服,显明他们明白:属灵的征战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持续的争战。
这对我们有深刻的提醒:许多时候,我们在经历一次属灵得胜后,容易陷入自满,忘记了"务要谨守、警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得前书5:8)。犹大支派的持续征战告诉我们:顺服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一生的功课;得胜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征战的起点。只有持守"日日跟随"的顺服,才能得到上帝应许的得胜。
士师记1:17记载:"犹大人照着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与西缅人一同击杀了住在洗法的迦南人,将那城毁灭。西缅人从他们中间也出去,在犹大人的地业上,得了所应许的城邑。西缅人不但与犹大"一同击杀"仇敌,也与他"共享城邑",犹大没有因自己是"首先上去"的支派而独占祝福,西缅也没有因辅助的角色而被忽略——上帝的恩典,在配搭的服侍中临到每一个顺服的肢体。“《撒母耳记》第30章第25节:“上阵的得多少,看守器具的也得多少”这是教会生活的美好见证:今天,我们是否常常因"分工不同"而彼此计较?是否因"恩赐差异"而彼此轻看?犹大与西缅的配搭告诉我们:"同走天路、同得荣耀",是上帝对祂儿女的心意。当我们彼此配搭、彼此相爱时,就必享受"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祝福(诗篇133:1)。
结语: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犹大支派的得胜是上帝的应许,选民的顺服、肢体的配搭共同作用的结果。今天,我们虽然不再面对迦南人的刀枪,却同样处在属灵的征战中——世俗的诱惑、肉体的软弱、魔鬼的攻击,这些都是今天的我们要胜过的"迦南人"。上帝当年应许犹大"我已将那地交在他手中",今天,祂也这样应许我们:"那在我里面的,比世界上的更大"(约翰一书4:4)。是的,愿我们抓住神的应许,效法犹大支派,在每一次争战中顺服神的带领,在每一次事工中活出肢体的配搭。如此,我们必迎来大卫的祝福:"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宴席,使我的福杯满溢“(诗篇23:5)。
TAG:犹大支派 得胜
【作者简介】
王庆荣:笔名沐恩,雅博网编辑。江苏省连云港灌南人,汉语言专业,三尺讲台,爱心育人,自小随母信主,1999年从事圣台侍奉,2017年毕业于江苏神学院,愿将仅有的五饼二鱼,交主使用,祝福更多的人……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