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被废除位分的人

作者:耶米玛     来源:雅博网作者 时间:2025-08-10 05:02:48

 Envy_3.jpg

  经文:撒上15:1-10;徒1:15-16 

  “位分”的核心语义包含两重含义:一是指职务权限范围,二指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层级地位。在圣经上,我们看到,每个人的位分都是神所赋予的,为要让在他的位分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人一旦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他的位分就可能被废除,由他人来代替。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三个被废除位分的人》。

  一、扫罗的王位被废

  1.以色列人要求立王:(撒母耳记上8:1-5)撒母耳年纪老迈,就立他儿子作以色列的士师。长子名叫约珥,次子名叫亚比亚;他们在别是巴作士师。他儿子不行他的道,贪图财利,收受贿赂,屈枉正直。以色列的长老都聚集,来到拉玛见撒母耳,对他说:“你年纪老迈了,你儿子不行你的道。现在求你为我们立一个王治理我们,像列国一样。”

  撒母耳年纪老迈的时候,不顾士师不是世袭制,私自立了自已的两个儿子作以色列的士师。“约珥”的意思是“耶和华是神”,“亚比亚”的意思是“耶和华是父亲”,这两个名字代表了撒母耳对他们的属灵寄望。他们在别是巴作士师,然而,他们不行他的道,贪图财利,收受贿赂,屈枉正直,给以色列人要求立王留下了破口。以色列的长老去见撒母耳,把他年纪老迈,他儿子不行他道的客观情况摆在他面前,接着提出了他们的要求:“为我们立一个王治理我们,像列国一样。”“像列国一样”,建立中央集权和常备军队,满足自己的安全感(20节)。“像列国一样”就是以人为王。古代中东各国的君王被认为是神明在地上的代表,集立法、执法、行政、军事和宗教的权力于一身。以色列人的真正目的是不要耶和华作他们的王,他们要效法列国,以人为王。

  2.农夫扫罗受膏作了以色列的第一任君王:(撒母耳记上10:1,17-24)撒母耳拿瓶膏油倒在扫罗的头上,与他亲嘴,说:“这不是耶和华膏你作他产业的君吗?……撒母耳将百姓招聚到米斯巴耶和华那里,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如此说:‘我领你们以色列人出埃及,救你们脱离埃及人的手,又救你们脱离欺压你们各国之人的手。’你们今日却厌弃了救你们脱离一切灾难的 神,说:‘求你立一个王治理我们。’现在你们应当按着支派、宗族都站在耶和华面前。”于是,撒母耳使以色列众支派近前来掣签,就掣出便雅悯支派来;又使便雅悯支派按着宗族近前来,就掣出玛特利族,从其中又掣出基士的儿子扫罗。众人寻找他却寻不着,就问耶和华说:“那人到这里来了没有?”耶和华说:“他藏在器具中了。”众人就跑去从那里领出他来。他站在百姓中间,身体比众民高过一头。撒母耳对众民说:“你们看耶和华所拣选的人,众民中有可比他的吗?”众民就大声欢呼说:“愿王万岁!”

  在以色列人的要求、神的指示下,撒母耳膏立农夫扫罗作了以色列的第一任君王,这是神对他的抬举,要扫罗治理神的百姓,也是神给他高贵的位分。扫罗作以色列的王,有神的指示,属灵领袖撒母耳的认可以及百姓的拥戴,看来一切进行的都非常顺利。然而,危机就藏在表面的顺利里。

  3.扫罗违背神的命令:(撒母耳记上15:1-5,7-9)撒母耳对扫罗说:“耶和华差遣我膏你为王,治理他的百姓以色列;所以你当听从耶和华的话。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在路上亚玛力人怎样待他们,怎样抵挡他们,我都没忘。现在你要去击打亚玛力人,灭尽他们所有的,不可怜惜他们,将男女、孩童、吃奶的,并牛、羊、骆驼,和驴尽行杀死。’”于是扫罗招聚百姓在提拉因,数点他们,共有步兵二十万,另有犹大人一万。扫罗到了亚玛力的京城,在谷中设下埋伏。……扫罗击打亚玛力人,从哈腓拉直到埃及前的书珥,生擒了亚玛力王亚甲,用刀杀尽亚玛力的众民。扫罗和百姓却怜惜亚甲,也爱惜上好的牛、羊、牛犊、羊羔,并一切美物,不肯灭绝。凡下贱瘦弱的,尽都杀了。

  以色列出埃及的时候,亚玛力人前来与手无寸铁的以色列争战,击杀他们最后面的人(出17:8-16),神都没有忘记。因此神藉着撒母耳吩咐扫罗“去击打亚玛力人,灭尽他们所有的,不可怜惜他们,将男女、孩童、吃奶的,并牛、羊、骆驼和驴尽行杀死。”扫罗就招聚百姓去击打亚玛力人,但他在执行神的命令时却打了折扣,他生擒了亚玛力王亚甲,扫罗和百姓却怜惜亚甲,不肯杀他,只是用刀杀尽亚玛力的众民:亚玛力的成年“男女”被杀,是死在自己的罪中;“孩童、吃奶的”被杀,是因着罪的连累。也爱惜上好的牛、羊、牛犊、羊羔,并一切美物,不肯灭绝。

  3.耶和华废弃扫罗:(撒母耳记上15:10-11)耶和华的话临到撒母耳说:“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因为他转去不跟从我,不遵守我的命令。”撒母耳便甚忧愁,终夜哀求耶和华。

  扫罗一再违背神的命令,使神后悔了立扫罗作以色列的王。“后悔”原文可译为“遗憾、反悔、悲伤”,是用拟人的方法来形容神内心的“遗憾”。神“决不后悔”(29节)。但神会“遗憾”、“忧伤”、“担忧”(弗4:30)。在神的计划里,以色列的君王本来就不是出自便雅悯支派(创49:8-10),神也知道属肉体的扫罗王不会顺服祂的命令,但神仍然为祂百姓的王不能带头顺服神而遗憾。撒母耳起初可能也不明白神为什么会“后悔”,所以“便甚忧愁”。经过“终夜哀求耶和华”以后,他完全明白了神“必不致说谎,也不致后悔”,所以坦然地向扫罗宣告了神的决定(16-19节)。

  4.大卫受膏作王代替扫罗:(撒母耳记上16:1,12-13)耶和华对撒母耳说:“我既厌弃扫罗作以色列的王,你为他悲伤要到几时呢?你将膏油盛满了角,我差遣你往伯利恒人耶西那里去;因为我在他众子之内,预定一个作王的。”……耶西就打发人去叫了他来。他面色光红,双目清秀,容貌俊美。耶和华说:“这就是他,你起来膏他。”撒母耳就用角里的膏油,在他诸兄中膏了他。从这日起,耶和华的灵就大大感动大卫。撒母耳起身回拉玛去了。

  (撒母耳记上13:1,13-14)扫罗登基年四十岁;作以色列王二年的时候,……撒母耳对扫罗说:“你做了糊涂事了,没有遵守耶和华-你 神所吩咐你的命令。若遵守,耶和华必在以色列中坚立你的王位,直到永远。现在你的王位必不长久。耶和华已经寻着一个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因为你没有遵守耶和华所吩咐你的。”

  其实,在扫罗作以色列二年的时候,因着扫罗私自献祭,神藉着撒母耳宣告扫罗的王位必不长久。“耶和华已经寻着一个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但当时大卫还年幼,现在时候到了,神差遣撒母耳将膏油盛满了角,到伯利恒人耶西那里去,膏他小儿子大卫作以色列王代替扫罗。撒母耳看见大卫时,神就指示他:“这就是他,你起来膏他。”撒母耳就用角里的膏油,在他诸兄中膏了他。从这日起,耶和华的灵就大大感动大卫。大卫一旦受膏,就有了王的身分,但必须等扫罗死后才能登上国位。而扫罗在表面上还是以色列王,但支撑王位的支柱却被拿掉了:神的灵离开了他(16:14);他失去了民心(22:17);逼 -/迫作战勇士大卫,大卫逃到了非利士地(撒上27章)。大卫家日见强盛,扫罗家日见衰弱。

  后来,在扫罗末年,非利士人与以色列人争战时,扫罗战死沙场(撒上31章),大卫顺理成章地作了王(撒下2:4)。

  二、波斯王后瓦实提的位分被废

  1.亚哈随鲁作波斯王:(以斯帖记1:1)亚哈随鲁作王,从印度直到古实,统管一百二十七省。

  这个亚哈随鲁指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第四任国王薛西斯一世(主前486-465年在位)。他父亲大流士一世征服了印度,把帝国扩张为古代西亚四大帝国(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中版图最大的一个,东达印度河流域,西南到尼罗河上游。因此,亚哈随鲁登基时,波斯帝国的疆域到达了顶峰。希伯来文“亚哈随鲁”的意思是“我将沉默而贫穷”。在人看来,波斯王亚哈随鲁是一位发号施令的“英雄之王、王中英雄”;而在神看来,他只是一个“沉默而贫穷的人”。“印度”指印度河流域的巴基斯坦。“古实”指尼罗河上游的苏丹。

  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指出,大流士一世把波斯帝国划分为二十个行省,由总督管理(3:12;8:9;9:3) 。“一百二十七省”是比行省小的行政单位。

  2.亚哈随鲁王的盛筵:(以斯帖记1:2-9)亚哈随鲁王在书珊城的宫登基;在位第三年,为他一切首领臣仆设摆筵席,有波斯和玛代的权贵,就是各省的贵胄与首领,在他面前。他把他荣耀之国的丰富和他美好威严的尊贵给他们看了许多日,就是一百八十日。这日子满了,又为所有住书珊城的大小人民在御园的院子里设摆筵席七日。有白色、绿色、蓝色的帐子,用细麻绳、紫色绳从银环内系在白玉石柱上;有金银的床榻摆在红、白、黄、黑玉石的铺石地上。用金器皿赐酒,器皿各有不同。御酒甚多,足显王的厚意。喝酒有例,不准勉强人,因王吩咐宫里的一切臣宰,让人各随己意。王后瓦实提在亚哈随鲁王的宫内也为妇女设摆筵席。

  《以斯帖记》这卷书中记载了多场筵席,本书以亚哈随鲁王在位第三年的筵席开始,以王后以斯帖为王和哈曼设筵而转折,以犹大人设筵庆祝普珥日为结束。在这场筵席中,以原王后瓦实提被废结束,为犹大女子以斯帖作王后作了铺垫。

  这是一场豪华的筵席,“书珊城”是波斯王过冬的地方,证明这是一个冬季的时候。亚哈随鲁王“在位第三年”大约是主前483年3月,他在开始筹备远征希腊,王先为波斯和玛代的权贵设摆筵席:“玛代”与“波斯”同一民族的不同部落。两族联军攻占巴比伦后,波斯人古列建立了波斯帝国。亚哈随鲁向臣仆展示国力“一百八十日”,可能是动员“各省的贵胄与首领”,筹划古代史上空前的百万大军远征。之后,亚哈随鲁又宴请“住书珊城的大小人民”,可能是为了保证在远征希腊期间,书珊城的臣民保持忠诚。后来他们果然在波斯战败时仍然忠于波斯王。6-7节详细描述了波斯王的奢华程度。9节描写不仅住书珊城的男人参加了王的筵席,王后瓦实提在王的后宫,也为妇女摆们设筵席,为下面的瓦实提被废作铺垫,因为乐极生悲。

  3.王因瓦实提不遵王命而发怒:(以斯帖记1:10-12)第七日,亚哈随鲁王饮酒,心中快乐,就吩咐在他面前侍立的七个太监米户幔、比斯他、哈波拿、比革他、亚拔他、西达、甲迦,请王后瓦实提头戴王后的冠冕到王面前,使各等臣民看她的美貌,因为她容貌甚美。王后瓦实提却不肯遵太监所传的王命而来,所以王甚发怒,心如火烧。

  在筵宴的的第七日,也是最后、最大之日,亚哈随鲁王在得意忘形的时候想起炫耀起自已皇宫的佳丽,吩咐在他面前侍立的七个太监去请王后瓦实提头戴王后的冠冕到王面前,使各等臣民看她的美貌。“王后瓦实提”可能是希罗多德史书中的阿美斯提。她的父亲奥塔尼斯是帮助大流士一世取得王位的七个功臣之一,母亲是大流士一世的妹妹,家世显赫,个性强势。她不肯遵王命而来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可能认为展示容貌有失体统,也可能因为正在怀孕,亚达薛西就是这一年出生的。二是有恃无恐,她有强大的靠山,根本不把亚哈随鲁王放在眼中,故意让他有失颜面,看他敢把自已怎么样。

  史上最大帝国的君王,竟然放纵肉体,在急需树立权威的重要场合发出了如此荒唐的命令,结果自取其辱,颜面尽失,“所以王甚发怒,心如火烧”,这才是乐极生悲。

  4.大臣米母干的建议:(以斯帖记1:13-20)那时,在王左右常见王面、国中坐高位的,有波斯和玛代的七个大臣,就是甲示拿、示达、押玛他、他施斯、米力、玛西拿、米母干,都是达时务的明哲人。按王的常规,办事必先询问知例明法的人。王问他们说:“王后瓦实提不遵太监所传的王命,照例应当怎样办理呢?”米母干在王和众首领面前回答说:“王后瓦实提这事,不但得罪王,并且有害于王各省的臣民;因为王后这事必传到众妇人的耳中,说:‘亚哈随鲁王吩咐王后瓦实提到王面前,她却不来’,她们就藐视自己的丈夫。今日波斯和玛代的众夫人听见王后这事,必向王的大臣照样行;从此必大开藐视和忿怒之端。王若以为美,就降旨写在波斯和玛代人的例中,永不更改,不准瓦实提再到王面前,将她王后的位分赐给比她还好的人。所降的旨意传遍通国(国度本来广大),所有的妇人,无论丈夫贵贱都必尊敬他。”

  “七个大臣”指波斯王的枢密院,由七个地位很高的王公贵族组成,其中有波斯人,也有玛代人。按王的常规,在办事前必先询问这些知例明法、达时务的明哲人。王向他们询问,王后瓦实提不遵王命,应当怎样办理呢?其他人静默不言,大臣米母干开口向王提出建议,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波斯王后阿美斯提个性残忍,曾经得罪了不少波斯有名望的人(《历史》卷7第114章)。因此,“米母干”可能与王后有仇,藉此机会故意落井下石,在关键时刻既维持了波斯王的权威,还借机报了私仇。米母干首先把王后瓦实提不遵王命的事提升到有害王各省臣民的事上,上行下效,使国内的妇人们藐视自已的丈夫,从此必大开藐视和忿怒之端。为了制止瓦实提不遵王命带来的不良影响,米母干进一步提出自已的建议,王要降旨,废除瓦实提王后的位分,不准她再到王面前来,将她王后的位分赐给比她还好的人,写在波斯和玛代人的例中,永不更改。“永不更改”,指波斯王的命令不能撤回(8:8;但6:8)。“所有的妇人……都必尊敬他”,这句话原文四个词的第一个字母连起来,就是“耶和华”的倒置。在这段话里,其实隐藏着神的名字。

  米母干要藉此事,小题大做,乘机废除瓦实提王后的位分,这也是出于神。

  5.瓦实提王后的位分被废:(以斯帖记1:21-22)王和众首领都以米母干的话为美,王就照这话去行,发诏书,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方言通知各省,使为丈夫的在家中作主,各说本地的方言。

  米母干的这番话,有情有理,在关键时刻维持了波斯王的权威,因此王和众首领都以米母干的话为美,大快人心,竟无一人为王后瓦实提求情,可见她平时的为人是何等的不得人心。王就照这话行,下了诏书。波斯是一个多民族的帝国,通用语言是亚兰语,其他“各省的文字、各族的方言”有二十多种。

  亚哈随鲁酒后失态、一怒之下废黜了王后,把她打入冷宫,表面上是人意,其实是神在背后管理一切,为了把卑微的犹大亡国奴以斯帖带进王宫,预备拯救神的百姓。(箴言21:1)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

  6.王立以斯帖为王后代替瓦实提:(以斯帖记2:1-4,15-18)这事以后,亚哈随鲁王的忿怒止息,就想念瓦实提和她所行的,并怎样降旨办她。于是王的侍臣对王说:“不如为王寻找美貌的处女。王可以派官在国中的各省招聚美貌的处女到书珊城 的女院,交给掌管女子的太监希该,给她们当用的香品。王所喜爱的女子可以立为王后,代替瓦实提。”王以这事为美,就如此行。……末底改叔叔亚比孩的女儿,就是末底改收为自己女儿的以斯帖,按次序当进去见王的时候,除了掌管女子的太监希该所派定给她的,她别无所求。凡看见以斯帖的都喜悦她。亚哈随鲁王第七年十月,就是提别月,以斯帖被引入宫见王。王爱以斯帖过于爱众女,她在王眼前蒙宠爱比众处女更甚。王就把王后的冠冕戴在她头上,立她为王后,代替瓦实提。王因以斯帖的缘故给众首领和臣仆设摆大筵席,又豁免各省的租税,并照王的厚意大颁赏赐。

  当亚哈随鲁王平静下来后,他恢复了理智,开始“想念瓦实提和她所行的”,可能为当年自已鲁莽行事懊悔,但又不能更改当年废黜王后的诏书,因此侍臣提议另选新后。前面记载:王和众首领都以米母干的话为美,王就照这话去行(以斯帖记1:21)。现在“王以这事为美”,因为“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箴言21:1)。”为要打开犹大女子以斯帖高升的路,给百姓预备拯救的出口。故此,犹大女子以斯帖在波斯帝国众女子中脱颖而出,得成为波斯帝国的新王后,代替了王后瓦实提。这次,王因以斯帖的缘故再次给众首领和臣仆大摆筵席,举国欢庆以斯帖为后。

  “王甚发怒,心如火烧”时也只是废除王后瓦实提的位分,而他的大臣哈曼发怒时,却要灭绝通国所有的犹大人(3:1-6),更可见其心狠手辣。

  三、犹大使徒位分被废

  1.犹大使徒榜上有名:(路加福音6:12-13,16)那时,耶稣出去,上山祷告,整夜祷告 神;到了天亮,叫他的门徒来,就从他们中间挑选十二个人,称他们为使徒。……雅各的儿子犹大,和卖主的加略人犹大。

  耶稣拣选使徒,是神拯救计划中的一件大事,所以耶稣上山整夜祷告神。经过一夜的祷告,到了天亮,耶稣叫跟随他的门徒来,从其中拣选了十二个人,称他们为使徒,这是何等的尊贵荣耀。其中,加略人犹大榜上有名,只可惜他名字前面比其他使徒多了三个字“卖主的。”

  2.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商议杀害耶稣:(马太福音26:1-5)耶稣说完了这一切的话,就对门徒说:“你们知道,过两天是逾越节,人子将要被交给人,钉在十字架上。”那时,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聚集在大祭司称为该亚法的院里。大家商议要用诡计拿住耶稣,杀他,只是说:“当节的日子不可,恐怕民间生乱。”

  “耶稣说完了这一切的话”标志着他在地上的传道阶段即将结束了,接下来他要走向登上天国宝座的十字架之路。耶稣上十字架的时候到了,他最后一次预言自已将在两天后的逾越节被交给人,钉在十字架上,这也是最清楚的一次预言。就在耶稣对门徒说话的时候,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也聚集在大祭司该亚法的院里,商议要用诡计拿住耶稣,杀害他。但他们又怕在逾越节——犹大人最大的节期杀害耶稣民间生乱,因此说“当节的日子不可。”

  3.犹大出卖耶稣:(马太福音26:14-16)当下,十二门徒里有一个称为加略人犹大的,去见祭司长,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他们就给了他三十块钱。从那时候,他就找机会要把耶稣交给他们。

  就在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商议要杀害耶稣的时候,马利亚却用珍贵的香膏抹主,犹大却出卖主。犹大主动去见祭司长,与他们商量把耶稣交给他们的事宜,当然,他们需要给犹大钱,他们就给了他三十块钱,这是众人所估定的价钱。主耶稣在犹大和祭司长的眼中,不过如同一个“三十舍客勒”的奴隶(出21:32),那被弃的牧者的“工价”也是这个数额(亚11:12)。从那时候,犹大就找机会要把耶稣交给他们。

  4.犹大带领人捉拿耶稣:(马太福音26:47-50)说话之间,那十二个门徒里的犹大来了,并有许多人带着刀棒,从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那里与他同来。那卖耶稣的给了他们一个暗号,说:“我与谁亲嘴,谁就是他。你们可以拿住他。”犹大随即到耶稣跟前,说:“请拉比安”,就与他亲嘴。耶稣对他说:“朋友,你来要做的事,就做吧!”于是那些人上前,下手拿住耶稣。

  受难日的前夜,耶稣带着门徒上客西马尼园祷告,犹大当然也知道那地方。他带着许多人,这“许多人”是圣殿的犹太警卫,带着刀棒,来到了客西马尼园。犹大给了他们一个暗号,犹大与谁亲嘴,谁就是耶稣,他们就可以拿住他。犹大随即来到耶稣面前,与他亲嘴,这就是最恶毒的“犹大之吻。”照犹太人的习俗,“亲嘴”乃是亲密和尊敬的表示,它竟被作为出卖主的“暗号”。耶稣告诉犹大,他所要做的事,就做吧!耶稣不是无力反抗,乃是为成就父神的旨意,甘愿为我们被 b u。

  5.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把耶稣交给巡抚彼拉多:(马太福音27:1-2)到了早晨,众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大家商议要治死耶稣,就把他捆绑,解去,交给巡抚彼拉多。

  他们把耶稣带到祭司长那里,对耶稣进行了连夜的审讯,到了早晨,众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商议要治死耶稣,就把他捆绑解去,交给罗马巡抚彼拉多。当时犹太人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被赋予有限的自治权力,除了对擅闯圣殿内院的外邦人之外,公会并无执行死刑的权柄:(约翰福音18:31-32)彼拉多说:“你们自己带他去,按着你们的律法审问他吧!”犹太人说:“我们没有杀人的权柄。”这要应验耶稣所说自己将要怎样死的话了。 所以必须将主耶稣解交给罗马巡抚,让他按罗马帝国的律法定罪并处死刑。

  若按着犹太人的律法,犹太人会用石头打死耶稣:(约翰福音8:59)于是他们拿石头要打他;耶稣却躲藏,从殿里出去了。不会钉他在十字架上。

  6.犹大吊死丢弃了使徒的位分:(马太福音27:3-5)这时候,卖耶稣的犹大看见耶稣已经定了罪,就后悔,把那三十块钱拿回来给祭司长和长老,说:“我卖了无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他们说:“那与我们有什么相干?你自己承当吧!”犹大就把那银钱丢在殿里,出去吊死了。

  犹大看到耶稣被交给巡抚彼拉多,就知道他们会将耶稣定罪并处死,犹大良心发现,开始绝望的“后悔”,彼得是悔改的“痛哭”(25:75),结局不同。犹大把那卖主所得的三十块钱拿回来给祭司长和长老,向他们承认自已“我卖了无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他们却觉得与他们没有相干,由犹大自已承担吧!表面上是主耶稣被定了罪,实际上是卖主的犹大和犹太首领们被神定为“有罪的”。他们的良心一同见证主耶稣乃是“无辜之人”,但他们又不愿意承当罪的后果,所以都不肯接受“那三十块钱”卖主的代价。犹大受不了良心的谴责,“把银钱丢在殿里”,应验了(亚11:13),在痛悔与绝望中吊死了,随着犹大的死,他使徒的位分也就丢弃了。

  7.血田的由来:(马太福音27:6-10)祭司长拾起银钱来,说:“这是血价,不可放在库里。”他们商议,就用那银钱买了窑户的一块田,为要埋葬外乡人。所以那块田直到今日还叫做“血田”。这就应了先知耶利米的话,说:“他们用那三十块钱,就是被估定之人的价钱,是以色列人中所估定的,买了窑户的一块田;这是照着主所吩咐我的。”

  祭司长拾取那钱,知道这是“血价”,就是出卖主耶稣,流“无辜之人的血”的代价。“库里”指圣殿里存放供献给神的财物处所,祭司长心里明白这种钱不能讨神的喜欢。他们商议后,就在欣嫩子谷产陶土的地方买了“窑户的一块田”,为要埋葬客死在耶路撒冷的外邦人,因此那块田叫“血田。”

  9-10节引自(亚11:13),可能马太是用撒迦利亚书的话来解释先知耶利米行动的属灵意义。神的百姓以色列人原在神的手中如同泥在窑匠的手中一样(耶18:6),但因他们顽梗作恶,神要激动他们的仇敌来灭掉他们,正如人打碎窑匠的瓦器,以致无处葬埋尸首(耶19:11)。但因着神的怜悯,神将与他们另立新约(耶31:31-34),就吩咐耶利米去赎回他的堂兄弟原已落入仇敌迦勒底人手中的那块地(耶32:6-15),借此行动预言被掳之人将要归回,以色列国将要复兴(耶32:36-44)。

  8.马提亚代替了犹大的位分:(使徒行传1:15-26)那时,有许多人聚会,约有一百二十名,彼得就在弟兄中间站起来,说:“弟兄们!圣灵藉大卫的口,在圣经上预言领人捉拿耶稣的犹大,这话是必须应验的。他本来列在我们数中,并且在使徒的职任上得了一份。这人用他作恶的工价买了一块田,以后身子仆倒,肚腹崩裂,肠子都流出来。住在耶路撒冷的众人都知道这事,所以按着他们那里的话给那块田起名叫亚革大马,就是“血田”的意思。因为诗篇上写着,说:愿他的住处变为荒场,无人在内居住;又说:愿别人得他的职分。所以,主耶稣在我们中间始终出入的时候,就是从约翰施洗起,直到主离开我们被接上升的日子为止,必须从那常与我们作伴的人中立一位与我们同作耶稣复活的见证。”于是选举两个人,就是那叫做巴撒巴,又称呼犹士都的约瑟,和马提亚。众人就祷告说:“主啊,你知道万人的心,求你从这两个人中,指明你所拣选的是谁,叫他得这使徒的位分。这位分犹大已经丢弃,往自己的地方去了。”于是众人为他们摇签,摇出马提亚来;他就和十一个使徒同列。

  耶稣升天后,120个门徒聚会的时候,耶稣在弟兄们中间站起来,表示他将在弟兄中作领袖。彼得向在场的众人述说犹大吊死,祭司长用犹大出卖耶稣的三十块钱买了窑户的一块田,就是血田,应验了诗篇上的话。因此彼得提议在他们中间要立一位与他们同作耶稣复活的见证,叫他得这使徒的位分。于是选出了马提亚来;他就和十一个使徒同列。17节“职任”原文的意思是“服事”(林前16:15),与25节“位分”是同一个词,又被译为“职事”(20:24)、“执事”(罗12:7)。20节“职分”,原文的意思是“任务、眷顾”。

  结语:以色列的第一位国王扫罗,因着一再违背神的命令,神废除了他的王位,把王位赐给了大卫。王后瓦实提因着不遵王命前来,在大臣米母干的建议下,废除了她王后的位分,犹大女子以斯帖得了王后的位分,代替瓦实提。叛徒犹大因着出卖恩主耶稣,丢弃了他使徒的位分,马提亚得了使徒的位分,代替了犹大。

  TAG:

【作者简介】 耶米玛,雅博网编辑,河北邯郸人,1999年8月20日受洗归主,2000年开始侍奉到今。

赞助商链接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