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记查经》20、智慧在哪里?
经文:伯廿八章
这一章是一首智慧诗,内中没有怨言,也无争辩之言词和指责的话,只是单纯在十分均衡的形式中道出智慧的价值。
当我仔细研读这首诗的时候,真是深深为智慧的荣美、珍贵和伟大而叹服。
一、难寻的金银宝石(1~11)
伯廿八1~11 “银子有矿,炼金有方。铁从地里挖出,铜从石中熔化。人为黑暗定界限,查究幽暗阴翳的石头,直到极处。在无人居住之处刨开矿穴,过路的人也想不到他们;又与人远离,悬在空中摇来摇去。至于地,能出粮食,地内好像被火翻起来。地中的石头有蓝宝石,并有金沙。矿中的路鸷鸟不得知道,鹰眼也未见过。狂傲的野兽未曾行过,猛烈的狮子也未曾经过。“人伸手凿开坚石,倾倒山根。在磐石中凿出水道,亲眼看见各样宝物。他封闭水不得滴流,使隐藏的物显露出来。
“矿”即矿地,就是出银子的地方。“方”与矿同义,指提炼金子的地方。第1、2两节讲到了金银铜铁等金属,有提炼的出处和方法。“矿”“方”“地”“石”是名词,指这些金属的出处;“炼”“挖”“熔化”是动词,指提炼、获取这些金属的方法。在古以色列,金属是十分珍贵的,黄金是从俄斐运来,银子来自他施,铜铁的开采也是在后来的大卫和所罗门时代才开始发展的。金属虽珍贵而难得,但总归还是有方可寻,有法可炼。
第3、4节,“幽暗阴翳的石头”指在地底深处的熔石。“无人之处”指遥远的外地。这两节讲人们为获得金属而查探、开采矿石的情形。为了获取金属,人们外出到远方,在了无人烟的荒原旷野,深挖矿坑,用木头和绳索架起吊篮,又站在吊篮里,悬在空中,晃来晃去,在无比惊险中慢慢下落至地底深处。然后提着灯笼、火把,在黑暗的地下探究熔石,采矿炼金。
第5~11节,“金沙”不是指金矿,而是指一种闪烁发光,好像黄金一样的宝石。“水道”指挖宝石的隧道。鹰是捕猎最厉害的飞禽,狮子是地上最凶猛的野兽;鹰的眼力最为犀利,能够帮助它快速锁定猎物,狮子则为百兽之王,拥有广阔的领地。粮食产于地面,宝石则深埋在地下。人为了获取宝石,在河流中筑闸,将河水改道,又凿开坚硬的磐石,在地下深处挖隧道。隧道隐蔽,错综复杂,连飞鹰也不能看见,狮子也不愿行走。
这一段讲述了金银宝石的艰难开采的过程。金、银、铜、铁、宝石,都是在人类世界中被认为是最宝贵之物。它们有着极为宝贵的价值(当然,它们的价值都是人类赋予的),为何它们这么宝贵呢?因为它们极为难得。只是,虽然难得,但仍旧是有可得之处和可得之法的。人们只要甘心冒险,付出辛劳,就能有机会获得它们。
二、智慧却无处可寻(12~14)
伯廿八12~14 “然而,智慧有何处可寻?聪明之处在哪里呢?智慧的价值无人能知,在活人之地也无处可寻。深渊说:‘不在我内。’沧海说:‘不在我中。’
“处”有两层意思:1地方,2方法。“智慧有何处可寻?聪明之处在哪里呢?”意思就是: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智慧?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她?
“价值”可译为“秩序”或“地方”,在《思高本》、《吕振中译本》和《现代中文译本》都是译为“道路”,“智慧的价值无人能知,在活人之地也无处可寻”这是回答前一节的问题,表明智慧在地上无处可寻,也无法可找。
“深渊”代表地的深处,“沧海”与“深渊”同义。二者都是暗指阴间,阴间要比凿出宝石的幽暗阴翳之处更为神秘和难以触及。
金银宝石虽然难得,但只要愿意付出代价,还是有处可寻的,但智慧在地上却无法找到。不但在地上找不到,就是在极深的地下,也是没有。金银宝石深埋在地底下,人们只要持续深挖,就能找到它,但是对于智慧,哪怕是挖到阴间,也是徒劳无功。
三、智慧非用金宝可得(15~19)
伯廿八15~19 智慧非用黄金可得,也不能平白银为它的价值。俄斐金和贵重的红玛瑙,并蓝宝石,不足与较量;黄金和玻璃不足与比较;精金的器皿不足与兑换。珊瑚、水晶都不足论;智慧的价值胜过珍珠(或作“红宝石”)。古实的红璧玺不足与比较;精金也不足与较量。
这一段讲述智慧的价值。黄金、白银、玛瑙、宝石、玻璃、珊瑚、水晶等,这些都是世上最为宝贵的,被看为是最有价值的宝物,但这一切宝物都不足与智慧相比。这些宝物的价值是可以衡量的,但智慧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呢?根本无法衡量。因为智慧不是属地的,乃是属天的。属地之物,其价值无论多大,都可以衡量;但属天之物,人就无法衡量了。因为世上一切都不能与之相比。
四、惟上帝晓得智慧的所在(20~28)
伯廿八20~22 “智慧从何处来呢?聪明之处在哪里呢?是向一切有生命的眼目隐藏,向空中的飞鸟掩蔽。灭没和死亡说:‘我们风闻其名。’
这3节经文与12~14节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表明智慧在地上无处也无法可寻。因为智慧在地上是隐藏的,一切属血气的物都不能看见它,哪怕是到极深的阴间也不能找到它。
伯廿八23~28 “上帝明白智慧的道路,晓得智慧的所在。因祂鉴察直到地极,遍观普天之下。要为风定轻重,又度量诸水。祂为雨露定命令,为雷电定道路。那时祂看见智慧,而且述说;祂坚定,并且查究。祂对人说:‘敬畏主就是智慧,远离恶便是聪明。’”
人自己无法知晓智慧的道路,唯独上帝知道在何处可得智慧。“所以,人若要找到智慧,惟一的途径就是上帝。上帝为风雨雷电和诸水定界限和道路,而智慧,其实也是出于上帝。
上帝认识智慧,也讲述智慧。什么是智慧呢?上帝说:“敬畏主就是智慧,远离恶就是聪明。”所以,智慧就是敬畏上帝,远离罪恶。它不是理论,不是哲学,而是一个敬畏的心,和远离罪恶的生活。一个有智慧的人,他可以没有学历,也可以不懂哲学,但他不能没有敬畏的心,他的生活也不能与罪恶靠近。一个真有聪明的人,不懂写字没有关系,没有学识也不是愚昧,但他里头若没有敬畏的心,他的生活若充满了罪恶,那他就是愚昧而没有智慧的人了。
主的灵曾指示我们说:“要得智慧,要得聪明,不可忘记,也不可偏离我口中的言语。不可离弃智慧,智慧就护卫你,要爱她,她就保守你。智慧为首,所以要得智慧,用你一切所得的去换聪明。”(箴四7)由此可见,上帝喜悦看见我们去追求智慧。
我们爱金、银、财宝,因为我们以为它们的价值极大,所以我们甘心为之付出,甚至愿意冒险去追求它们,但智慧的价值远胜于金银财宝。拥有一颗敬畏上帝之心和一个远离罪恶的生活,能够给我们的生命所带来的福分和所成就的价值之大,是无可估量的。正如箴言所说:“得智慧、得聪明的,这人便为有福。因为得智慧胜过得银子,其利益强如精金,比珍珠宝贵,你一切所喜爱的,都不足与比较。她右手有长寿,左手有富贵。她的道是安乐,她的路全是平安。她与持守她的作生命树,持定她的俱各有福。”(箴三13~18)
所以,我们既愿意为获取金、银、财宝而付上代价,那么,对于那价值更大的智慧,我们就更当为之殷勤,甘心付出了。所以,我们总要在敬畏上帝、远离罪恶的事情上尽心、尽性、尽意、尽力。
智慧在世上虽然是隐藏的,却不是难找的,因为智慧乐意叫人得到她。智慧在世上隐藏,是因为她不是属地的,乃是属灵的;属血气的人不能看见她,但属灵的人总能看见她,因为她并不向人隐藏,乃是主动向人靠近,主动向人呼喊。圣经告诉我们说,智慧曾站在街市,在宽阔处,在城门口,在人群最多的地方,在人们来来往往的热闹街头向人呼唤,说:“你们愚昧人喜爱愚昧,亵慢人喜欢亵慢,愚顽人恨恶知识,要到几时呢?你们当因我的责备回转,我要将我的灵浇灌你们,将我的话指示你们。”(箴一20~23)
智慧不愿看见人活在愚妄之中,因为愚妄必引人走向灭亡。她喜欢人看见她,爱慕她,得着她,拥有她,因她得生命。
TAG:约伯记 智慧 价值
【作者简介】
黎弟兄:雅博网编辑。广西桂平市人,2011年参加神学培训,毕业后进入服事。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