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太26:17-56
今天是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受难周的第五日,团契日,这也是耶稣最后一次与十二个门徒在一起共进晚餐了,这是人类历史上最特殊的一场筵席。在四福音书上,主要记载了耶稣为门徒洗脚,预言犹大卖主以及彼得不认主,设立圣餐,在客西马尼园祷告、被 b u等。我们从五个方面来看《一场最特殊的晚餐》。
一、耶稣和门徒共进逾越节晚餐
1.耶稣指定晚餐的地点:(马太福音26:17-19)除酵节的第一天,门徒来问耶稣说:“你吃逾越节的筵席,要我们在哪里给你预备?”耶稣说:“你们进城去,到某人那里,对他说:‘夫子说:我的时候快到了,我与门徒要在你家里守逾越节。’”门徒遵着耶稣所吩咐的就去预备了逾越节的筵席。
犹太人在正月十四日傍晚宰杀逾越节的羊羔,晚上“吃逾越节的筵席”。除酵节共有七天,“除酵节的第一天”指正月十四日日落至十五日日落,也就是逾越节(出12:15-20)。面对犹太人一年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期,门徒来询问耶稣要他们在哪里预备逾越节的筵席。耶稣指示他们:进城去到某人那里,告诉他说“夫子说:我的时候快到了,我与门徒要在你家里守逾越节。”“我的时候快到了”指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即将来临。“你家”可能是五旬节之前,一百二十名门徒聚集祷告的楼房(路22:12;徒1:13-15)。门徒就照着耶稣所说的去给他预备了筵席。因此,这场筵席的地点是耶稣所指定的。门徒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场“逾越节的筵席”正是主耶稣“最后的晚餐”,主耶稣要赋予“逾越节的筵席”崭新的意义,因为他就是逾越节真正的羔羊(约1:29)。
2.预言犹大卖主:(马太福音26:20-25)到了晚上,耶稣和十二个门徒坐席。正吃的时候,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他们就甚忧愁,一个一个地问他说:“主,是我吗?”耶稣回答说:“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就是他要卖我。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经上指着他所写的;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卖耶稣的犹大问他说:“拉比,是我吗?”耶稣说:“你说的是。”
(约翰福音13:18,21-30)我这话不是指着你们众人说的,我知道我所拣选的是谁。现在要应验经上的话,说:‘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耶稣说了这话,心里忧愁,就明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门徒彼此对看,猜不透所说的是谁。有一个门徒,是耶稣所爱的,侧身挨近耶稣的怀里。西门·彼得点头对他说:“你告诉我们,主是指着谁说的。”那门徒便就势靠着耶稣的胸膛,问他说:“主啊,是谁呢?”耶稣回答说:“我蘸一点饼给谁,就是谁。”耶稣就蘸了一点饼,递给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他吃了以后,撒但就入了他的心。耶稣便对他说:“你所做的,快做吧!”同席的人没有一个知道是为什么对他说这话。有人因犹大带着钱囊,以为耶稣是对他说:“你去买我们过节所应用的东西”,或是叫他拿什么周济穷人。犹大受了那点饼,立刻就出去。那时候是夜间了。
这是耶稣最后一次与十二个门徒一同坐席,看似平静的外表,里面却藏着一场极大的风暴。21节主耶稣的话在马可福音(可14:18)和约翰福音(约13:18)中还加有“与我同吃的”几个字,主耶稣的话引用了(诗41:9),表明他心中的伤痛,应验了(诗41:9)“连我知己的朋友,我所倚靠吃过我饭的,也用脚踢我”。这句话如同在门徒中间投下了一颗炸弹,他们不知道耶稣所说的是谁,门徒就甚是忧愁,一个一个地问他说:“主,是我吗?”
“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犹太人的逾越节大餐,是大家团聚,共享羊肉、饼、苦菜等食物;吃时,有一盘用水果、醋等熬成的调味酱,各人拿一小块饼(或夹肉)蘸着盘里的调味酱吃。又按当时的习俗,与人同席吃饭,也就等于宣告说:‘你是我的朋友,我绝不会作任何伤害你的事。’但犹大虽然与主同席吃饭,却在谋划如何出卖耶稣。按着神的旨意,经上的记载(诗篇22篇,赛53章)耶稣必要去世,但卖耶稣的人有祸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
看到他人都在询问耶稣,犹大也装腔作势地问耶稣“拉比”,“拉比”是称呼犹太教师的一般用语,犹大从来没有象其他门徒那样称耶稣为“主”,因为在他眼中,耶稣只是一个普通的拉比,根本就没有接受耶稣作他的救主。耶稣也就着犹大的话说“你说的是”,“你说的是”也出现在(26:64)和(27:11)里,主耶稣也以同样的形式作了回答,表示利用对方问题中隐含的答案来答复对方,肯定并接受其答案。
二、设立圣餐
1.耶稣擘饼:(马太福音26:26)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擘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
在逾越节的筵席上,习惯上都是由一家之主负责擘开饼的。擘饼的时候,家主把饼拿在手上,口里说:‘这是我们的先祖在埃及地所吃的苦难之饼。’意即‘手上的饼’乃系代表‘当日的饼’。
此时卖主的犹大已经出去了(约13:26-30),无份与圣餐,无份与神的救恩。主在逾越节筵席上设立了新约圣餐,表明他才是真正的逾越节羔羊。在逾越节的筵席上,由一家之主负责擘饼。这块“饼”应该是第一杯酒之后藏起来的半块无酵饼,这半块无酵饼在逾越节的筵席的仪式上被掰开、藏起来、又被找到,正对应主耶稣的受死、埋葬和复活。这半块无酵饼是源于希腊文“那将要来的”,正好指向那将要来的弥赛亚基督。“擘开”象征他的身体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裂开;“吃”象征分享基督的所是,享受他的救恩。
(马太福音14:19)于是吩咐众人坐在草地上,就拿着这五个饼,两条鱼,望着天祝福,擘开饼,递给门徒,门徒又递给众人。
(马太福音15:35-36)他就吩咐众人坐在地上,拿着这七个饼和几条鱼,祝谢了,擘开,递给门徒;门徒又递给众人。
(路加福音24:30-31)到了坐席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擘开,递给他们。他们的眼睛明亮了,这才认出他来。忽然耶稣不见了。
2.喝主的杯:(马太福音26:27-30)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但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他们唱了诗,就出来往橄榄山去。
按犹太人吃逾越节晚餐的习俗,在吃无酵饼以前,先吃苦菜,并且也递杯喝酒,这杯象征‘苦杯’;吃无酵饼和羊肉时,又再递杯喝酒,这杯象征‘福杯’。这“杯”是犹太人逾越节筵席上四杯酒的第三杯“救恩之杯”,主耶稣用这杯酒代表“立约的血”。只有《路加福音》提到他用这“杯”本身代表先知耶利米所预言的“新约”(路22:20;耶31:31-34)。“血”是立约的方法,“杯”才是所立的约。“约”就是先知耶利米预言的“新约”(耶31:31-34)。“为多人流出来”是先知以赛亚的预言(赛53:12),神的仆人作了所有人的“赎罪祭”(赛53:10)。马太特别提到“使罪得赦”,呼应一开始天使宣告的“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1:21)。西奈之约以祭牲“立约的血”为“立约的凭据”(出24:8),新约则用主耶稣为我们所流的宝血作为立约的凭据(来9:14-15;12:24)。当年的逾越节建立了与神订立西奈之约的以色列,主耶稣的死建立了与神订立新约的教会,它的成员就是那些“吃”主、“喝”主的人,恩典救赎的时代开始了。
最后,主耶稣独自在十字架上喝完了这第四杯发酸的酒,就是“醋”(27:48,约19:30),完成了真正的逾越节筵席。“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指在千年国度中,得胜者与主一同坐席的日子。复活的主保证了国度的实现,主与门徒一同在父的国中喝新的日子也一定要来到。
“他们唱了诗”犹太人在逾越节筵席结束时要唱“哈利路篇”,即(诗篇115-118篇)。“橄榄山”就在出耶路撒冷去伯大尼的路上,他们要在橄榄山上过夜。
三、预言彼得不认主
1.预言门徒跌倒:(马太福音26:31-32)那时,耶稣对他们说:“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因为经上记着说:‘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但我复活以后,要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
就在他们往橄榄山去的路上,耶稣预言了门徒都要跌倒,因为他深知人性的软弱。“击打牧人,羊就分散”预言耶稣被 b u、受难后门徒离散的隐喻,牧人象征基督,羊群象征信徒,强调领袖受难时群体的脆弱性。“都要跌倒”指门徒们离开主四散逃走(56节)和彼得三次否认主(69-75节)。31节引自(亚13:7)的预言。本来羊群跟着牧人走,现在牧人不在了,羊群因不认得生人的声音,必要逃跑(参约100:4-5)。“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是主耶稣在去客西马尼园路上与十一门徒的私下谈话,这句话将被用来证明妇女们确实见到复活的主耶稣了(在28:7、10)。
旧约不仅预言了耶稣荣入圣城的光景,也记载了他在被 b u时门徒将四散逃亡。
2.彼得的不服:(马太福音26:33-35)彼得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夜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彼得说:“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众门徒都是这样说。
彼得以为自已很刚强,他人会跌倒,但我彼得不会,他真的不知道自已有多么的软弱。耶稣预言彼得将在鸡叫以先,三次不认主。彼得却说:“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这是彼得的真心话,他的确愿意与主同死,这是他爱主的表现。众门徒都是这样说,谁也不想承认自已的软弱。然而,门徒“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参太26:41)。”只有当十字架真正临到的时候,人才会发现自己的肉体的本相,才能真正认识自己。(林前10:12)“凡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有了彼得的这次失败,从此他再也不敢夸口。没有失败,我们就不会承认自已的软弱。
四、在客西马尼祷告
1.耶稣要八个门徒坐在这里:(马太福音26:36)耶稣同门徒来到一个地方,名叫客西马尼,就对他们说:“你们坐在这里,等我到那边去祷告。”
当耶稣一行来到客西马尼园时,要八个门徒坐在这里,等候他到那边去祷告。耶稣给各人的位分不同,分工不同,我们要安于神所赐给我们的。
2.耶稣要三个爱徒与他一同警醒:(马太福音26:37-38)于是带着彼得和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同去,就忧愁起来,极其难过,便对他们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你们在这里等候,和我一同警醒。”
之后,耶稣带着彼得和西庇太的两个儿子雅各、约翰往前走,心里就忧愁起来,极其难过,到了几乎要死的地步,因此要三个爱徒和他一同警醒。“和我一同儆醒”主并不是说耶稣指望得到门徒的扶持,而是希望他们“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
3.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马太福音26:39)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安置好了十一个门徒,耶稣继续前行,祈求天父“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耶稣深知他要面对的是怎样的苦杯,也表示他带着完全的人性,才有这样的祷告。然而,耶稣的话锋一转“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照我的意思”是不上十字架,不喝苦杯,但无法成就救赎的大功。“照你的意思”就是耶稣上十字架,使肉身受苦,成就救赎的大功,使多人因信称义。“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是祷告的最高境界。(创世记50:20)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 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
4.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马太福音26:39-44)来到门徒那里,见他们睡着了,就对彼得说:“怎么样?你们不能同我警醒片时吗?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第二次又去祷告说:“我父啊,这杯若不能离开我,必要我喝,就愿你的意旨成全。”又来,见他们睡着了,因为他们的眼睛困倦。耶稣又离开他们去了。第三次祷告,说的话还是与先前一样。
耶稣在警醒祷告,门徒却在睡觉,因为祷告是一场属灵的争战,因此耶稣教导门徒“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不警醒祷告的结果,就会入了魔鬼的迷惑。彼得愿意与主同死(35节),却不能与主一同“警醒片时”。“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这是人靠自已的可怜光景,不能“警醒片时”的,十字架临到的时候必然会跌倒。耶稣第二次又去祷告,这次耶稣说:“这杯若不能离开我,必要我喝,就愿你的意旨成全。”这话显明了耶稣愿意完全顺服天父的旨意,也是他得胜的秘诀:(腓立比书2:8)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主耶稣三次祷告,与彼得三次不认主的事(69-75节)相呼应。在关键时刻跌倒,正是门徒们未能与主耶稣一同警醒祷告的必然结果。
5.起来,我们走吧:(马太福音26:45-46)于是来到门徒那里,对他们说:“现在你们仍然睡觉安歇吧!时候到了,人子被卖在罪人手里了。起来,我们走吧!看哪,卖我的人近了。
耶稣三次祷告后再次回到门徒这里,告诉门徒“时候到了,人子被卖在罪人手里了。”“起来,我们走吧”不是逃避,乃是积极地去面对、去迎接。
耶稣在客西马尼园三次祷告的得胜,预示他将在十字架上成就救赎的大功。而门徒没有警醒祷告的结果,注定是必须失败跌倒。
五、耶稣被 b u
1.犹大带领人捉拿耶稣:(马太福音26:47-50)说话之间,那十二个门徒里的犹大来了,并有许多人带着刀棒,从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那里与他同来。那卖耶稣的给了他们一个暗号,说:“我与谁亲嘴,谁就是他。你们可以拿住他。”犹大随即到耶稣跟前,说:“请拉比安”,就与他亲嘴。耶稣对他说:“朋友,你来要做的事,就做吧!”于是那些人上前,下手拿住耶稣。
正在耶稣和门徒说话的时候,犹大带着许多人来了,他们来要捉拿耶稣。犹大给他们一个暗号:犹大与谁亲嘴,谁就是耶稣。照犹太人的习俗,“亲嘴”乃是亲密和尊敬的表示,它竟被作为出卖主的“暗号”,更可见人心的诡诈,坏到极处。犹大立即走到耶稣跟前,向他请安,与他亲嘴。面对出卖自已的叛徒犹大,耶稣平静地对他说“朋友,你来要做的事,就做吧!”“朋友”是对陌生人的称呼,可见主对犹大关系疏远。面对犹大这种恶毒的言行,耶稣都没有出一句恶言。于是那些人上前,下手拿住耶稣,耶稣从容为我们被 b u。
2.彼得拔刀相助:(马太福音26:51)有跟随耶稣的一个人伸手拔出刀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一个耳朵。
(约翰福音18:10)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仆人名叫马勒古。
(路加福音22:50-51)内中有一个人把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的右耳。耶稣说:“到了这个地步,由他们吧!”就摸那人的耳朵,把他治好了。
彼得看到形势不好,没有请求主,就动了血气之勇,拔刀将大祭司的仆人马勒古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为了平息马勒古对彼得的仇恨,耶稣摸那人的耳朵,把他治好了,这也是耶稣上十字架前所行的最后一件神迹。
3.收刀入鞘吧:(马太福音26:52-56a)耶稣对他说:“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现在为我差遣十二营多天使来吗?若是这样,经上所说,事情必须如此的话怎么应验呢?”当时,耶稣对众人说:“你们带着刀棒出来拿我,如同拿强盗吗?我天天坐在殿里教训人,你们并没有拿我。但这一切的事成就了,为要应验先知书上的话。”
面对彼得的拔刀相助,耶稣却劝他“收刀入鞘吧,因为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耶稣若求天父,天父会立即为他差遣十二营多的天使来救助他。但若是这样,经上的话怎么应验呢?“营”是罗马的军事用语,当时罗马军队一营士兵的人数从三千到六千不等。“十二营天使”表示很多天使,也可能用来与十二个门徒作对比。
主耶稣说这话是让彼得以及在场的人知道,耶稣并不是没有能力,乃是他愿意,耶稣的被 b u不是被迫如此,乃是出于自愿,为要成就父神的旨意。正如耶稣所说“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这是我从我父所受的命令(约翰福音10:18)。”耶稣又对众人说:“你们带着刀棒出来拿我,如同拿强盗吗?”耶稣天天正大光明地坐在殿里教训人,他们并没有拿他。“但这一切的事成就了,为要应验先知书上的话。”耶稣选择了顺服。55节应验了(赛53:12)“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
4.门徒都离开他逃走了:(马太福音26:56b)当下,门徒都离开他,逃走了。
“当下”就是在耶稣被 b u的时候。刚才还信誓旦旦,表示即使与耶稣同死也不能不认他的门徒因为惧怕得很,就都离开他,逃走了。应验了耶稣的话,因为耶稣比他们更知道他们的软弱。这节经文应验了(亚13:7)“击打牧人,羊就分散”。
总结:这是耶稣在地上所过的最后一个逾越节,他的预知使他能够准确地预言犹大卖他以及彼得三次不认他,但他为了成全天父的旨意以及应验经上的话,甘心顺服神的旨意,为我们被 b u。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