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太22:15-40
今天是2025年4月15日,星期二,受难周第三日,在传统上称为训诲日(教诲日),又或辩论日。耶稣迎来了他受难周期间最繁忙的一天,他的言辞中充满了对渴慕者的指引与慰藉,同时也不乏对挑衅者的训诫与反驳。在这一天,耶稣的听众中有一群人,祭司长、希律党和法利赛人,他们的目的并非真正向耶稣学习,而是企图以各种难题来试探他,甚至试图抓住他的把柄,好把他交给官府。在这一天的讲论中,耶稣辩驳了关于自身权柄的质疑,以凶恶园户的比喻揭示了宗教领袖们的虚伪与贪婪。他还阐述了复活的真理,让听众们对生命与死亡有了新的认知。此外,他还谈到了穷寡妇的奉献、纳税的问题以及圣殿被毁的预言。我们从耶稣的教训以及对不怀好意者的回答中看到了他的智慧与权柄。
耶稣与敌对者的对答以及对门徒的教训内容记载在(太21:23-25章,可11:27-13章,路20-21章),内容非常多且丰富。今天,我们透过(太21:23-27;22:15-40)从四个方面来看《不怀好意的提问 最智慧的回答》。
一、权柄的问题——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
在这一天的某个时刻,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们来质问耶稣的权柄来源。他们试图以这些问题来限制耶稣的行动,然而,耶稣的回应却让他们无言以对,使他们自讨没趣。他们原本想捉拿耶稣,但因为百姓视他为先知,而不得不放弃了这个念头。
1.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马太福音21:23)耶稣进了殿,正教训人的时候,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来问他说:“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
(马可福音11:27-28)他们又来到耶路撒冷。耶稣在殿里行走的时候,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进前来,问他说:“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
(路加福音20:1-2)有一天,耶稣在殿里教训百姓,讲福音的时候,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上前来,问他说:“你告诉我们,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
这天,耶稣进入了圣殿,正在教训人的时候,公会的人(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来了,祭司长和长老加上文士共同组成犹太最高公会,掌管民事和宗教事务。他们来责问耶稣“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很明显,他们没有授权耶稣教训人,更没有授权耶稣洁净圣殿,他们之所以这样责问,是因不服耶稣的权柄,觉得耶稣做了僭妄的事了。
2.约翰的洗礼是从哪里来的?:(马太福音21:24-25a)耶稣回答说:“我也要问你们一句话,你们若告诉我,我就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约翰的洗礼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来的?是从人间来的呢?”
面对这些人不怀好意的责问,满有智慧的耶稣没有正面回答他,而反问他们一个问题“约翰的洗礼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来的?是从人间来的呢?”耶稣要他们从两者中间选择一个,他们若是告诉耶稣,耶稣也就告诉他们耶稣仗着什么权柄做洁净圣殿、教训人等事。耶稣是在运用犹太拉比论战时常常使用的反问法来回复他们。也意即耶稣的权柄与施洗约翰的权柄是同一个来源,都是从天上来。
3.我们不知道:(马太福音21:25b-27a)他们彼此商议说:“我们若说‘从天上来’,他必对我们说:‘这样,你们为什么不信他呢?’若说‘从人间来’,我们又怕百姓,因为他们都以约翰为先知。”于是回答耶稣说:“我们不知道。”
耶稣的话一出口,他们就开始了彼此商议,“是从天上来的?是从人间来的呢?”对他们成为两难的选择,他们明明知道约翰的洗礼是从天上来的,却不愿意信他。他们若说“从天上来”,耶稣必要对他们说“这样,你们为什么不信他呢?”他们不想承认约翰的洗礼是从天上来的,但若说“从人间来,”他们又惧怕百姓,百姓都以约翰为先知,因为先知的权柄是从神而来。他们无论如何回答,结局都会对他们不利,因此,他们商议的结果是干脆说“我们不知道”,以谎话来回答耶稣的提问。
4.我也不告诉你们:(马太福音21:27b)耶稣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
很显然,这些人不是不知道,而是想用“不知道”来掩盖他们真实的意图,他们不信施洗的约翰,也必不信耶稣。对于这些刚硬到底的人,耶稣没有必要告诉他们,因此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他们说“我们不知道”是在说谎,但耶稣知道只是不告诉他们是诚实。是的,不是我们需要把自已所知道的都告诉人尤其是仇敌,我们也有权利说“我也不告诉你们。”
二、纳税的问题——纳税给凯撒可以不可以?
1.纳税给凯撒可以不可以:(马太福音22:15-17)当时,法利赛人出去商议,怎样就着耶稣的话陷害他,就打发他们的门徒同希律党的人去见耶稣,说:“夫子,我们知道你是诚实人,并且诚诚实实传 神的道,什么人你都不徇情面,因为你不看人的外貌。请告诉我们,你的意见如何?纳税给凯撒可以不可以?”
当耶稣讲完凶恶佃户的比喻(马太福音21:33-46)以及喜筵的比喻(马太福音22:1-14),法利赛人看出是指着他们说的,想要捉拿耶稣,却又怕百姓,因为众人以耶稣为先知。这也是前面他们不回答“约翰的洗礼是从哪里来”的原因(太21:26)。因此商议怎样从耶稣的话语上找把柄,好陷害他。法利赛人与希律党人平时是水火不相容,但为了共同的利益——对付耶稣,他们走到一起来了。“希律党的人”不是宗教团体,而是罗马帝国的傀儡政权希律王朝的支持者,在政zh i上间接效忠罗马帝国。法利赛人通常不热衷政zh i,不喜欢罗马帝国统治犹太人,所以痛恨希律党人。但为了达到他们共同的目的——除掉主耶稣,这两种人却联起手来,打发人去见到耶稣。
他们先对耶稣恭维一番,夸奖耶稣“是诚实人,并且诚诚实实传 神的道,什么人你都不徇情面,因为你不看人的外貌。”接着,给耶稣抛出一个两难的问题“纳税给凯撒可以不可以?”因此纳税与否,就成了耶稣与法利赛人、希律党人之间博弈的焦点。法利赛人反对纳税给凯撒,而希律党是亲凯撒的,他们试图通过这个问题来陷害耶稣,耶稣若说当纳,法利赛人就会认为他对犹太民族不忠;而希律党人则从另一个相反的角度出发,认为不纳税便是反叛罗马z /-府。因此,无论耶稣说“纳”还是“不纳”,都会得罪他们一方。“税”原文指“人头税”,在罗马帝国直接管辖的省分,凡男人在十四岁以上,女人在十二岁以上,至六十五岁为止,每人均须缴纳人头税。“凯撒”是罗马皇帝的称号,代表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向犹太人强行征税,曾激起主后6年加利利人犹大的起义,他的追随者被称为“奋锐党”,所以这个问题对犹太人和罗马帝国都非常敏感,尤其在成千上万犹太人拥入耶路撒冷的逾越节期间,可见仇敌的险恶用心。
2.这像和这号是谁的:(马太福音22:18-21a)耶稣看出他们的恶意,就说:“假冒为善的人哪,为什么试探我?拿一个上税的钱给我看!”他们就拿一个银钱来给他。耶稣说:“这像和这号是谁的?”他们说:“是凯撒的。”
察看人心的耶稣从他们的问话里看出他们的恶意,因此直接指责他们“假冒为善的人哪,为什么试探我?”接着要他们“拿一个上税的钱给我看!”他们就拿来一个罗马银钱来给他,就是罗马银币得拿利乌。当时罗马银币上刻有罗马皇帝凯撒的肖像,并用拉丁文刻着凯撒的字号。耶稣问他们:“这像和这号是谁的?”他们告诉耶稣说:“是凯撒的。”
3.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神的物当归给神:(马太福音22:21b-22)耶稣说:“这样,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 神的物当归给 神。”他们听见就希奇,离开他走了。
因此耶稣给出他们一个原则“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神的物当归给神。”一方面,凯撒代表罗马政权,天国子民在地上也要顺服在上掌权的,“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罗13:1)”。“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就是说“当得税的,给他上税(罗13:7)”。另一方面,“神的物当归给神”,一切属于神的,神绝不容许被侵夺:“人岂可夺取 神之物呢?你们竟夺取我的供物。你们却说:‘我们在何事上夺取你的供物呢?’就是你们在当纳的十分之一和当献的供物上(玛拉基书3:8)。”只有当属地的权柄越过界限,侵犯到属天的权柄时,天国子民才需要“顺从神,不顺从人”(徒5:29),这是应当的!
耶稣没有上他们的圈套,而是要人们分清两种物“凯撒的物”与“神的物”,是谁的就当归给谁。耶稣的回话,让法利赛人和希律党人都抓不住话柄,因此他们都觉得希奇,只好离开耶稣,灰溜溜的走了。我们看到,耶稣所行的神迹奇事让当时的人希奇,耶稣说的话让仇敌也感到希奇,抓不住任何把柄。可见耶稣的言行都是超越的。
三、复活的问题——她是七个人中哪一个的妻子呢?
1.她是七个人中哪一个的妻子呢:(马太福音22:23-28)撒都该人常说没有复活的事。那天,他们来问耶稣说:“夫子,摩西说:‘人若死了,没有孩子,他兄弟当娶他的妻,为哥哥生子立后。’从前,在我们这里有弟兄七人,第一个娶了妻,死了,没有孩子,撇下妻子给兄弟。第二、第三,直到第七个,都是如此。末后,妇人也死了。这样,当复活的时候,她是七个人中哪一个的妻子呢?因为他们都娶过她。”
撒都该人看见法利赛人和希律党人被耶稣难住了,接着他们就来了。“撒都该人”大多是祭司和贵族,是政zh i上的既得利益者,所以接受希腊化思想,与罗马帝国妥协,是犹太教中的“理性主义者”,只注重今生,不相信复活、灵魂、天使(参徒23:8)。他们只接受摩西五经,不接受希伯来圣经的另两个部分先知书与圣卷,也不接受法利赛人的遗传规条。当时的祭司长和大祭司都是撒都该人,控制耶路撒冷的圣殿,而法利赛人则控制各地的会堂。撒都该人根据摩西律法(申25:5-6),给耶稣讲了一个虚构出来的故事:弟兄七人都娶了同一个妻子,当复活的时候,她是七个人中哪一个的妻子呢?当时法利赛人认定这样的妻子在复活时属于第一个丈夫。那么耶稣会怎样认为呢?
2.复活的时候人不再嫁娶:(马太福音22:29-32)耶稣回答说:“你们错了;因为不明白圣经,也不晓得 神的大能。当复活的时候,人也不娶也不嫁,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样。论到死人复活, 神在经上向你们所说的,你们没有念过吗?他说:‘我是亚伯拉罕的 神,以撒的 神,雅各的 神。’ 神不是死人的 神,乃是活人的 神。”
耶稣首先指出他们错了,“因为不明白圣经,不晓得神的大能”。他们以属地的眼光来看属神的事,自然无法接受一位能行神迹的属天的神。耶稣告诉他们,复活的时候,人不再用嫁娶,“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样”指在属天的境界里,复活后的人像天使一样不再嫁娶。主耶稣特地提到“天上的使者”,因为撒都该人不相信天使。神既然宣布自己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就表明永恒不变的神和他们建立了永恒不变的关系,不会因着他们死去而中止这种永恒不变的关系。所以说“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虽然已经死了,但神必定会叫他们复活(太8:11),否则祂就要变成死人的神了。天国是在生命中建立起来的,天国里所充满的都是复活的生命,没有重生复活的生命,就不能进天国。
3.众人希奇耶稣的教训:(马太福音22:33)众人听见这话,就希奇他的教训。
主耶稣不仅堵住了法利赛人和希律党人的口,也“堵住了撒都该人的口”(34节),围观的人却从中悟出了一些新的道理,所以“希奇祂的教训”。(马太福音7:28-29)耶稣讲完了这些话,众人都希奇他的教训;因为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他们的文士。耶稣的教训,总是让众人听见希奇,因为是天国的法则,不合人间的法律。
四、最大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
1.他们就聚集:(马太福音22:34)法利赛人听见耶稣堵住了撒都该人的口,他们就聚集。
耶稣曾堵住了法利赛人的口,现在听见耶稣堵住了撒都该人的口,他们就聚集,商议如果抵挡耶稣。“他们就聚集”是马太有意仿照(诗篇2:2)的话,表明这正是世上的人一起策划来敌挡耶和华的受膏者。
2.哪一条诫命是最大的呢:(马太福音22:35-36)内中有一个人是律法师,要试探耶稣,就问他说:“夫子,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
“律法师”就是熟悉摩西律法的文士,是法利赛人。他来不是向耶稣虚心请教,而是试探耶稣:魔鬼会试探耶稣(太4:1-11),人也会试探他。这个律法师不接受耶稣作救主,因此才称呼他是“夫子”,在他的眼中,耶稣只是一个高级的拉比。犹太拉比所公认的律法共有613条,其中有248条是必须做的,365条是不能做的。每一条诫命都很重要,人“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雅2:10)。但人如果能掌握某几条诫命的精髓,提纲挈领,也就掌握了全部诫命,所以有“第一要紧”就是最大的说法。“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如果耶稣回答得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控告为否定某些诫命。这又是他们给耶稣所设的圈套与陷阱。
3.两条最大的诫命:(马太福音22:37-40)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 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耶稣引经据典,告诉他哪两条诫命是最大的诫命。37节引自(申命记6:5)。(申6:4-9)被称为“示马”(Shema,即希伯来文“听啊”),虔诚的犹太人每日早晚两次用“示马”来祷告。人即使遵守了一切的诫命,但若不是出于“爱神”的缘故,在神面前便毫无价值。所以爱神“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39节引自(利未记19:18)。人要先爱神,爱神的人才能爱人如己。“其次也相仿”原文作“第二的是与它相同”,意思是“仿”那爱。掌握了爱神爱人的原则,守律法才不会成为教条主义的仪文。耶稣巧妙地把十诫分为“爱神”和“爱人”两大部分(出20:3-17)。“律法和先知”代指全部旧约圣经。“总纲”意思是“依据、挂着、紧系”。耶稣所说的这两条最大的诫命,是对旧约律法的高度概括与总结,把律法浓缩成一个字“爱”,太在是太妙了。
这里,耶稣阐述了律法的核心要义。他强调,首要的是要全心全意地爱主我们的神,这体现在(申6:4-5)以及十诫的前四条诫命中。其次,我们也要像爱自己一样去爱我们的邻居,这同样在(利19:18,34)以及十诫的后六条诫命中得到体现。这两条诫命是律法的基石,涵盖了神对我们爱的要求和对邻里关系的期望。
总之,我们从耶稣智慧的回答中,可以认识到他就是智慧的化身,是智慧的源头,因此这天突出地彰显了耶稣过人的智慧与口才。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