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灵的工作
主题经文:【约16:4下-15】我将这事告诉你们,是叫你们到了时候,可以想起我对你们说过了。我起先没有将这事告诉你们,因为我与你们同在。5现今我往差我来的父那里去。你们中间并没有人问我,你往哪里去?6只因我将这事告诉你们,你们就满心忧愁。7然而我将真情告诉你们。我去是与你们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师就不到你们这里来。我若去,就差他来。……
从4节的下半节开始,一直到第15节,都是在讲论聖靈的工作。4节下到7节是属于这一话题的引言部分,主要是讲到主耶稣的离开,是与门徒有益的。因为主耶稣去了之后,就会差保惠师来然后,接着又讲到了聖靈的三方面工作。第一方面,8到11节是讲聖靈使人自己责备自己;第二方面,12到13节是讲聖靈使人明白真理;第三方面,14到15节是讲聖靈来了要荣耀基督。今天,我们先来看引言部分。
一、我去是与你们有益:4下-7
主耶稣要离开门徒了,门徒此时便心里忧愁。他们忧愁的主要原因,还不是因为主耶稣即将所受的痛苦,而是为了他们自己未来将要面临的逼 -/迫而忧愁。这个原因我们从第六节就能看出来。第六节主说:"只因我将这事告诉你们,你们就满心忧愁。"
那么,"这事"是什么事呢?就是本章1-2节所说的"人要把你们赶出会堂"和"你们将面临被杀害的危险"
【约16:1-2】我已将这些事告诉你们,人要把你们赶出会使你们不至于跌倒。人要把你们赶出会堂。并且时候将到,凡杀你们的,就以为是事奉神。
其实,咱们前面在讲第14章的时候,已经看到门徒的忧愁了。之前主耶稣也安慰了他们,主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哪里。
我们从第十四章讲到现在第十六章,花了很长的时间。其实,在当时都是主耶稣在逾越节晚上同一次连续的讲论。
现在门徒听到主耶稣说他们将来要面临很大的逼 -/迫,人要把他们会赶出会堂,甚至他们有可能会被杀害,他们又满心忧愁了。
那么,主耶稣又再次安慰他们说,不要因为我离开了你们就忧愁,我去对你来说不是损失,而是与你们有益处的。因为我去之后,会差保惠师来继续与你们同在。
第四节的下半节,主说:"我起先没有将这些事告诉你们,因为之前我与你们同在""这些事"就是指上文的从15章18节一直到16章第4节这一段"论到门徒将要面临的逼 -/迫"这一内容。
之前主没有告诉荫徒,那是因为之前有主一直与他们同在,凡事都有主保护他们。无论遇到任何状况,主耶稣都可以随时保护他们,或指导他们该怎么做。
但是,现在主耶su就快要离开他们了,在离开之前,清楚详细的告诉荫徒将会遇到逼 -/迫。这是为了使他们在真正遇到逼 -/迫时,不至于跌倒。
主耶稣这么做,也是向我们启示一项真理,那就是:我们都知道真理都是宝贵的,而且我们也知道真理是适合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但是,我们却常常忽略"传真理其实也是要讲究时机的"这个原则。
真理固然好,但是,若不懂得把握传讲的时机,往往就收不到好的效果,甚至还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这就好比一个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同的的年龄段就需要给他提供适合不同年龄段的食物。先吃奶,再加添一些软烂的辅食,最后才能吃干粮。除了在这儿,我们能看出主耶稣讲道会考虑时机以外,通过其它地方的经文也能反映出这一点。比如,
【太16:21】从此,耶稣才指示荫徒,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
我们通过"从此…,才指示…"这几个字,也能看出来耶s在向门徒讲道是把握时机的。之前主耶s没有向他们讲过这个真理,之后耶稣却多次向他们讲这一真理。
从哪个"此"呢?就是从上文彼得对主耶稣坚定的认信开始。
主耶稣先是问了门徒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人说我人子是谁?
门徒回答说,有人说你是耶利米,有人说是你是施洗的约翰从死里复活,有人说你是以利亚,也有人说你是先知里的一位。
紧接着主耶稣问了他们第二个问题:你们说我是谁?这时彼得抢先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
当彼得说完这句话的时候,主耶稣给了他很高的称赞,主说,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天上的父指示你的,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荫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
然后,经文说"从此,耶稣才指示萌徒,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
那为什么之前不讲,之后才讲呢?那是因为主耶稣讲他受死和复活的信息也是看时机的。要等到荫徒清楚的认定他是基督,是神儿子的时候,不再是人云亦云,不再受别人话语的影响了
其实,早在约翰福音第一章时,门徒就曾称他为基督,为神的儿子过。但是,那时候耶稣丝毫没有称赞他们,因为那时候门徒对主的认识还是不清楚的。
不仅主耶稣在讲教训的时候,是把握最佳时机的,我们看保罗也是这样。哥林多教会生命很幼小,保罗对他们讲道就是用奶喂他们,没有用饭喂他们。【林前3:2】我是用奶喂你们,没有用饭喂你们。"奶"和"饭"就是表示不同深度的真理。
保罗向哥林多人讲得都是最基础的真理,保罗说,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
当然最基础的真理,也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保罗在其他成熟的教荟中,不仅讲最基础是重要真理,也讲其他重要真理,所以,到了第六节的时候,保罗有一个转折。他说,然而在完全的人中,我们也讲智慧。但不是这世上的智慧,也不是这世上有权有位将要败亡之人的智慧,这个智慧不是在地上有权有位,将要败亡之人的智慧,而是十字架的智慧。这种智慧只适合在完全人中讲,如果讲给哥林多这些婴孩听,恐怕他们只会直摇头,甚至还可能会被吓跑了。就好像婴孩不能吃干粮一样。
其实,干粮是很好的,一个孩子若是成长再光吃奶肯定是不行的。但如果是婴孩,你若把好的干粮给他吃,不但他不能消化,还可能会噎着他,对他造成伤害,所以,从这句话我们就看出来保罗讲道,也是要看时机的。
我们再看第五和第六节,主说,现今我往差我来的父那里去,你们中间并没有人问我"你往哪里去"?只因我将这事告诉你们,你们就满心忧愁。
主耶稣即将完成他到世上来的使命,回到差他来的父那里去了,面对这么重要的事,门徒中竟然没有人问一问主,你往哪里去,他们只顾为自己的未来前途忧愁了。所以,这两节所反映出来的是人性的自私。
门徒跟从主已经三年半了,该明白的真理,主耶稣也都讲给他们听了。但是,我们发现人性里面那种以自我为中心,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这是骨子里边很顽固的东西。这种自私若是不肯对付,这个东西会拦阻我们活出真理,会拦阻我们在神面前的蒙福。
作为旁观者,我们可能会批评门徒生命不好,真不争气。主都带领你们三年半了,你们怎么还是只关心自己,就不能替主着想呢?当我们看别人的时候,我们好像都明白着呢。
但是,我们很可能已经跟主十三年了,二十三年了,却也还是这样单顾自己的事,不顾神家的事,不顾他人的事。也是非常自私的,自己却不觉得。看一个人的生命好不好,不是看他信了多少年,不是看他会背多少经文,而是看他能想到别人多少,这是比较关键的一个判断指标。一个真正生命丰盛的人,必定是一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常常关心别人的人,这是因为有主的爱在他里面。
包括平时的祷诰,如果一个人的祷告,总是围绕着自己家那点事,那他就是信再多年,也不会是一个生命丰盛的人。
聖靈就是要把我们从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塑造成"以神为中心"的人。只要一个人爱神了,那么,自然他也就必定同时会爱人了。
我们就以大卫为例,看看他是一个怎样爱神的人。
大卫做王是分两个步骤,前面七年半,他只做犹大一个支派的王,其它支派还是在扫罗家族的管理之下。七年半之后,大卫才做了整个以色列的王。
大卫刚一作了整个以色列国王之后,立刻就想到一件事,他说,如今我住在香柏木的王宫中了,但是,神的约柜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居所。于是,大卫起意,要为神来修建一个圣殿。
但是,按照神的计划,因为在大卫的一生中,经历了很多大的战争,流了好多人的血。因此,神就没有允许大卫为他建殿,而是让大卫的儿子来完成建殿的工作。但是,我们从大卫起意想为神修建圣殿这件事,就能看出来大卫是一个爱神的人。
如果大卫是一个自私的人,只顾自己的话,那么,他登基之后,还不得让自己先好好享受享受。因为他这一辈子从小就受苦,打败歌利亚之后就更苦了。现在总算日子好过些了,人很自然就会先顾着自己享受一番再说。
但是,我们看到大卫很好,他住在豪华的王宫里,却能够想到约柜还在简易的帐幕里,他心里便觉得亏欠神而不安。他上一个王扫罗也作了40年王,他就没有想到神的约柜。之前还有那么多士师,也都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虽然神没有允许大卫建殿,但是,大卫想要为神建殿的这份心,绝对是讨神喜欢的。因为神知道大卫是爱他的,大卫没有只顾自己的事,而是想着神的家,对于这样爱神的人,神也一定会赐福他。
后来,当大卫从先知口中得知神不许可他建殿,他也没有说既然不让我建殿,那我就好好的享受自己的生活吧,而是大卫继续为将来的建殿工作大量的预备财物。这也可见,一个真正爱神的人,他总是想法设法的尽自己力量的去向神付出。
我们不能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若是一个人单顾自己的事,他反而顾不好自己的事,因为这样的人,缺乏神的赐福,若没有神的赐福,人靠自己又能做什么呢。
但是,那些能更多的想着别人事的人,他们哪怕忽略了他们自己的事。那么你会发现,神都会替他们操心着他们的事,神会赐给他们所需要的一切恩典。
摩押女子路得,若是考虑她自己未来生活的幸福,她就不会跟着拿俄米往以色列地去。
尤其是她嫂子俄珥巴也回摩押去了,如果果路得跟着拿俄米去以色列,将来照顾婆婆的重担,就会完全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在异国他乡,今后拿俄米死了,路得自己也老了,她的生活谁来照顾啊?
但路得心里不是想到自己的未来,而是想着我要照顾好我的婆婆,将来我自己苦就苦吧。路得之所以有这样愿意牺牲的心志,是因为她信靠了拿俄米所信的这位真神。这一点我们从路得与拿俄米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来。
路得说:"你往哪里去,我也往哪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哪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个你在哪里死,我也在哪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
路得替别人着想,准备把痛苦留给自己,她不替自己着想,神就替她着想。她抱着吃亏的心态,神不会让她吃亏。
路得刚到以色列之后,一开始确实也是过了一小段苦日子,两位寡妇只能靠在别人地里捡些粮食生活。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后来路得竟会嫁给了一位财主,这样她的后半生可以衣食无忧了。并且还是嫁给了一位非常敬畏神的财主,这样路得在今后生活中心情也会很快乐。
更不得了的是,路得的第四代孙竟然生出了以色列最贤明的君王大卫。而且从马太福音第一章的家谱里我们看到,耶稣基督也是摩押女子路得后代,也就是说,连主耶稣的肉身中也带有路得的血统。
一个原本是被咒诅之地的摩押女子路得,何竟后来得了那么大的福气?就是因为路得不仅投靠了神,而且她是宁愿自己吃亏。
自私是不需要教的,这是人的天性。但是,我们信了耶su之后,里面就有了主的生命,这个新生命会要求我们不单顾自己的事,而是也要顾别人的事。
谁能越多的考虑神的家,考虑其他人的需要,那么,谁就越蒙神赐福,这是来不得半点掺假的。一个自私自利单爱自己的人,无论他信了多少年,无论会背诵多少段经文,或是祷告的多么动听,神若不赐福他,他信的也是枉然。
我们最后再看第七节又说:"然而我将真情告诉你们。我去是与你们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师就不到你们这里来。我若去,就差他来。"
"真情"就是指实际情况,主耶稣说这句论新照照,是劝门徒不要因为主耶稣即将离开他们而忧愁。荫徒忧愁是因为他们认为主走了之后,肯定不如主耶稣与他们同在的时候好。但是,主耶稣却说,我把真实情况告诉你们吧,我去,是与你们有益处的。
我想这话不光门徒想不通,就算是换做我们,恐怕也会不理解。因为按照咱们的生活常识,一般来说如果是一个坏人死了我们会认他的死对活着的人是有益处的,因为他不能再危害乡邻了。
那么反过来说,如果是一个好人死了,大家就会觉得这是对众人有损的,因为他不能再继续给大家带来益处了。
那么,主耶稣活着的时候,是对大家有益的,对门徒更是有益处的,常常给他们讲天国的道理,也保护了他们。现在耶稣如果死了,永远的离开门徒了,那不就是有损玛?
其实,耶稣活着的时候,与他们有益处,耶稣走了以后,与他们更有益处。为什么说更有益处呢?
然后复活升天,只是因为主耶稣被钉死,肉身离开了他们,实际上主耶稣永远不会离开他们的,因为主复活之后曾对门徒说:"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不仅主耶s继续换一种方式与门徒同在,主耶稣还要差遣聖靈保惠师也与他们同在,这种同在因为不受肉身的局限,因此可以分分秒秒、随时随地都能与萌徒同在。所以,主说"我去是与你们有益的"。聖靈来与荫徒同在,是比主耶s肉身同在更有益处的。
主耶稣原本就是从父那里差来的,在完成使命之后,他必须还回到差他来的父那里去:这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他去了之后,差遣保惠师来,那确实是有损的。但是,主去了,就差保惠师来,保慧师的工作比主耶su在肉身同在的时候更方便,更及时。
聖靈就住在我们每个得救之人的心里,不受时空限制,随时可以感动我们、光照我们、启示我们、禁止我们、催促我们、引导我们,也随时可以加力量给我们。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