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拿着吃

作者:孔详玲     来源:作者原创 时间:2025-07-22 05:26:08

 112eaa46af7.jpeg

  经文:太二十六26—27

  引言

  基督教有两大圣礼,即洗礼和圣餐礼。洗礼是宣告愿意认罪悔改,接受耶稣成为个人的救主。圣餐礼是领受饼和杯。“杯”预表耶稣的血是为多人流的;“饼”预表耶稣的身体是为多人舍的。

  今天我们掰这饼和喝这杯,表明我们与主的身体有份。这也是神在上十字架之前给我们留下的榜样,让我们照着去行,为的是纪念他。吃饼(包括喝杯)对基督徒的灵命长进非常重要,今天我们主要分享“吃”的有关信息。

  一、吃的意思

  1、旧约的记载——利未记11章1-23节

  神借摩西、亚伦晓谕以色列人可吃和不可吃的物。“在地上一切走兽中可吃的乃是这些,凡蹄分两瓣、倒嚼的走兽,你们都可以吃,”其他不可以吃。“分蹄”,表示分辨和区分。“倒嚼”,表示来回反复思想。“水中可吃的乃是这些,凡在水里、海里、河里,有翅有鳞的,都可以吃。”“翅”和“鳞”是起保护自己的作用。凡有翅膀用四足爬行的物,是可憎不可吃的,但有翅膀用四足爬行的物中,有足有腿,在地上蹦跳的,还可以吃;雀鸟中则规定了不可吃的种类。 从字面上理解,这里的“吃”就是食用的意思。

  2、彼得的经历——使徒行传10章9-16节

  神藉着彼得见到异象,开通彼得狭隘的思想。我们要知道,圣经中字义让人死,灵义让人活,不要把神的话给理解死了,要做活水的管道,使更多的人能够得到上帝活水的浇灌和恩典的滋润。

  彼得见到的异象,和利未记的记载一脉相承。但吃字已经不能按照“食用”去理解了,因为各样的活物,有更深的喻义,代表不洁的所有外邦人,哥尼流等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吃”字含有认可、接纳的意思。

  3、耶稣的教导——約翰福音6章51节

  耶稣教训那些吃饼得饱的人,说“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结果引起犹太人的争论:“这个人怎能把他的肉,给我们吃呢?” 耶稣进一步强调,“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约六51—56)跟随者从字面理解吃的意思,更加不解:“这话甚难,谁能听呢 ?”耶稣便进一步解释,“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约六63)所以我们更要凭着信心领受主的身体和宝血,使我们的生命得道滋养。

  二、吃的方法

  我们怎样吃主的身体才有果效呢?

  1、心灵越倒空,越有果效。

  罪恶、私欲、思虑、人意及其它的思想在我们里面时,我们往往对主的身体宝血不够重视、渴慕。每次领受前要省察认罪,把这些杂质清理干净,倒空自己,就愿意接受主的身体和宝血了。

  2、圣灵越感动,越有果效。

  保罗教导门徒,“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林前十一26)吃饼前,要求圣灵感动我们,要更深理解主所受的痛苦,明白天父上帝舍己的大爱,存着这样的心领受主的身体和宝血是有功效的。

  3、吃的越具体全面,越有果效。

  不要茫目,片面地领受主的身体,要全面具体的领受。“要带着头、腿、五脏,用火烤了吃。”(出十二9下)“头”,预表耶稣的头像至精的金子,他的思想意念宝贵精纯,让耶稣的思想代替我们的思想。“腿”,让耶稣的腿所行的代替我们所行的。“五脏”,耶稣说我心里柔和谦卑,“柔和谦卑”,是指耶稣的肺腑心肠,我们要让主的心肠滋养我们的心肠。(太十一29)就像保罗所说的,“你们要以基督的心为心”。(腓一8;二5)

  4、越凭着信心,越有果效。

  恳求圣灵赐给我们信心领受主的身体和宝血,使我们坚信这饼就是主的身体,里面包含着主的谦卑、顺服、慈爱、良善、圣洁和公义等属性。(林前一30)

  结语

  求神使我们凭着信心领受耶稣的身体和宝血,让他能够进入我们的里面,成为我们生命的动力,使我们在奔走属灵的路上,不至缺乏,直到见主面的那一天。就像保罗说的,“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得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提后四7-8)

  TAG:你们 拿着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耶稣示范的祷告与教导  上一篇:挪亚的信贵在行 打印文章   录入:耶米玛   责任编辑: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