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情怀,何谈信仰?

作者:李世铮     来源:作者原创 时间:2025-10-28 08:05:20

 f82f67bb9f5d0e7c600c5cd11626e406.jpg

  “情怀”这个词,近些年很热,但究竟何为情怀?没有人说得清楚,因为情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之解释为“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一般来说,情怀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自私、不虚妄、不矫饰的真情流露。这种真情,可能是对某个领域的热爱,可能是对某种事业的执著,可能是对某项工作的痴迷……总而言之,情怀是一种情感,一种心境,一种态度。

  从事任何行业,追求任何目标,都得有一份情怀。否则,不但难有建树,而且难以坚持。这份情怀,会让他坚守本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甚至舍生忘死,不论遭遇多大困难,不论受到多大诱惑。卡耐基(Dale Carnegie)说:“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而居于这些因素之首的就是热忱。”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说:“我们可以断言,没有激情,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

  汪国真写过一篇题为《感情》的散文,其中有这么一段:“感情是事业的基石。热爱自然,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热爱人类,造就了伟大的文学家;热爱祖国,造就了伟大的政zh i家;热爱生活,造就了伟大的艺术家。没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就没有一个成功的事业。”汪国真笔下的“感情”和“热爱”,不就是对于事业的一份朴素的、执著的情怀吗?

  “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就是要问个为什么”(李四光),这是科学家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这是文学家的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这是政zh i家的情怀;“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这是艺术家的情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这是教育家的情怀。

  对于事业和情怀的关系,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这样说:“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在他看来,“成就某种事业”,不仅需要情怀(“初恋般的热情”),而且需要毅力(“宗教般的意志”)。的确,一定程度上,宗教的力量大于情怀,但如果没有情怀为基础,宗教就可能成为空谈。故此,在我看来,没有伟大情怀的人,很难有真正的宗教,真正的信仰!

  爱德华滋(Jonathan Edwards)在其名著《宗教情感》中深情地写道:“多少人把情感随意浪费在别的事情上,于宗教却如此吝啬!在关于世俗利益的事情上,对于外在的欢乐、肤浅的享受、虚荣的名声、血亲关系等,他们如饥似渴,永不满足,趋之若鹜。对这些事情,他们的心温柔明智、感受敏锐、刻骨铭心、全神贯注;当世俗利益受到损害时,他们倍感愁苦;取得世俗成功时,他们欢喜雀跃。然而,人对另一个世界的事情却多么愚昧麻木!他们的情感何等呆滞!他们的心在这些事情上多么僵硬!他们的爱心冷淡,欲望消沉,热情低迷,不懂感恩。”这段肺腑之言,真是振聋发聩!

  近年来,国内宗教领域出现很多令人担忧的乱象:世俗化、商业化、迷信化、娱乐化倾向,早已千夫所指;宗教教职人员挑战道德底线、触碰法律红线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全面从严治教,加强教风建设,倡导崇俭戒奢,提升宗教修为,从古至今,这都是宗教信仰者自觉去尽的本分,但在最近几年,却成了主管部门三令五申的要求,成了网络媒体频频热议的舆情。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某些宗教信仰者名利之心太重。声称相信宗教,却连普通人面对事业的那种朴素的情怀都没有,他的信仰一定是假的!有句话说:法律之上是道德,道德之上是宗教。这样看来,任何时常触碰法律红线、挑战道德底线的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信仰!所以,我忍不住要说一句:没有情怀,何谈信仰!

 

  TAG:没有 情怀 何谈 信仰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上一篇:地球的特殊性自证造物主的存在 打印文章   录入:耶米玛   责任编辑: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