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喜欢思索宗教信仰问题,探讨人与神灵方面的事物。所谓“神灵”,就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或指有超凡能力、可以长生不老的生命。
神灵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人要信仰、敬畏神灵。神灵指导人的思想、道德、品格、情操。许多国家很小,但教堂居然有好几万座基督教堂,差不多人人信仰上帝、耶稣。
朋友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确切地说,他不信仰宗教,不敬畏圣父圣子圣灵《圣经》。朋友自驾旅游,带着妻子、孩子。一路上,妻子提醒他开车慢一点,稳一点,注意控制车距。对妻子的提醒,朋友很生气。妻子还告诉朋友,开车不说话,说话不开车。开车的时候只管专心看路,不要考虑其它事情。然而,朋友却很恼火。他听不进别人善意的批评。不知道狂傲、愤怒是原罪。不知道自己是个罪人。不懂原罪,就不懂谦卑。不料,在即将下高速的时候,他的车追尾前方的车,非常危险。
人人心中有魔鬼,害人害己。信仰是魔鬼的克星。很多人一听“宗教信仰”,就条件反射般贴上“落后”、“愚昧”、“迷信”的标签。可问题是——宗教信仰,真等于迷信吗?
“迷信”的迷,是盲目的迷;迷信的信,是没有分辨的信。迷信是盲从,是愚昧,是不加思考地相信。可宗教信仰是这样吗?因为“人人在上帝面前平等”,才有了近代平权运动。因为“信仰不可强迫”,才有了自由主义的雏形。没有它,就没有现代的大学、医院、慈善体系。没有它,就没有废奴、立宪以及现代公民社会的基因。
你说宗教是迷信?那么,马丁·路德在1517年举起的九十五条论纲,是迷信吗?那么,清教徒冒着风浪乘五月花号横渡大西洋,是迷信吗?那么,圣雄甘地在祈祷中呼吁非暴力抵抗,是迷信吗?他们靠的不是迷信,而是信仰。
迷信让人跪倒,信仰让人站立。有人说,信仰就是“求神拜佛、烧香算命”。这恰恰是把“宗教信仰”和“民间迷信”混为一谈。
算命求卦,盲信符咒,那是迷信。追求真理,坚守善恶,爱人如己,那是信仰。迷信是软弱的依赖,信仰是坚强的选择。迷信是对未知的恐惧,信仰是对意义的追问。看清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一旦把宗教信仰等同于封建迷信,我们就会把几千年来支撑人类精神的根基全盘否定。没有信仰,社会只剩赤裸裸的权力与利益。
没有信仰,人与人只剩冷冰冰的计算和算计。结果呢?越来越多的人焦虑、空虚、躺平、摆烂。人失去了方向,社会失去了灵魂,国家失去了未来。所以:宗教信仰,不是封建迷信。它可能被滥用,也可能被异化。但它本质上,是人类文明的根系,是良善社会的种子。
如果你看见腐烂的树叶,就说整棵树该砍掉;那你会失去遮荫的大树,只剩灼人的烈日。如果你看见教会的腐败,就说宗教等于迷信;那你会失去信仰的力量,只剩虚无的荒漠。真正的迷信,是把“信仰等于迷信”这句话,当成不可质疑的铁律。真正的理性,是敢于区分:迷信是迷信,信仰是信仰。
一个让人沉沦,一个让人昂首。一个让人依赖命运,一个让人追求真理。所以,别再轻易说,宗教信仰就是封建迷信。这是对历史的误解,也是对文明的轻慢。
基督教核心教义教规主要包括——
1.爱与宽恕:耶稣说“爱你的邻居,爱你的敌人。”它强调,无条件的爱和宽恕是人类最强大的力量。即使被人伤害,也要以善意回应。
2. 谦逊与慈悲:提倡谦逊,反对自大和虚荣。圣子耶稣自己也以谦逊的姿态示范,洗门徒的脚,彰显服务的精神。
3. 贫穷与正义:圣子耶稣特别关心穷人和弱势群体,追求正义,反对虚伪和贪婪。
在当今世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宗教信仰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用爱去理解,用宽恕去化解,用谦逊去服务,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和平与幸福。
爱是最强大的力量,宽恕是最深的智慧,谦逊是最高的品格。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