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读到这样一段话:「你们来,同我暗暗地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这是因为来往的人多,他们连吃饭也没有工夫。他们就坐船,暗暗地往旷野地方去。」
这是非常令人感动的场景。老师和学生的忙碌难以想象,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此时老师果断放下所有的工作,邀请他的门徒一起,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
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他并不喜欢我们无休止地工作,而期待我们有适当的休息,为要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更好地奔跑前面的路。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如同置身于一场永不停歇的长跑之中,工作的压力如影随形,生活的繁杂应接不暇。人们除了一路狂奔,似乎别无选择。
当我们被物质的生活所缠绕,就再也无法顾及内心深处的渴望,心灵被疲惫与焦虑充斥着,变得脆弱无比;于是每个人都如一座无形的火山,稍微触碰一下就能爆发出来。
此时此刻,老师正向我们发出邀请:「你们来,同我暗暗地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这说明休息何等重要,休息并不是浪费时间,也不是懒惰的表现,而是为了更好地向前行。
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如同不断燃烧的蜡烛,若一直燃烧,终会有耗尽的一刻。
更何况有些人,是在一个加倍燃烧的状态。就如宋尚节博士,他被称为「两头点燃的蜡烛」,以至于43岁就离开了世界。当我读他的传记时,封底那张横置于烛台之上两端同时燃烧的图片,让我震撼不已。
当我对他的工作果效充满钦佩之时,也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他能有更多的休息时间,不至于严重透支自己身体的健康,也许他能影响到更多的灵魂。
事实上当我们「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时」不只是身体透过休息来恢复体力,更为重要的是,心灵也能透过休息来重获宁静。
其中的关键是,我们并不是自己在休息,而是「同我」一同休息。也就是说,我们和老师一同休息,远胜过我们自己单独的休息;当我们与他同行的时候,就一定能重新得力。
因此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要主动找到属于自己的「旷野地方」,让自己从繁重的生活中暂时解脱出来。
这「旷野地方」,可以是郊外的山川河流,让我们远离城市的喧嚣,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可以是每天抽出的闲暇时光,关掉手机,静下心来好好阅读和祈祷;也可以是一次短暂的旅行,到陌生的世界去感受他创造的美好。
到旷野去歇一歇的过程,也是我们与自己的内心对话的过程。在宁静中,我们可以思考人生的意义,聆听内心深处的声音。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才能明确前行的方向。
新的一天,愿我们在这繁杂、喧嚣而又忙碌不已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旷野。让我们学会休息,平衡生活,在忙碌中保持从容与淡定。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迷失方向,才能平安抵达胜利的终点!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