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约10:22-30;诗23:1——6;启7:9——17
整本圣经都启示了一个相同及永不改变的信息,那就是神与他子民的关系建立在契约上,具有代表性的约有:亚伯拉罕之约,西乃之约,大卫之约以及新约(即主与他的门徒所立的永约)。
无论是旧约,还是新约,描述最具形象化的神人关系,就是牧人与羊的关系;它深刻地体现了神对他子民的爱和永远的祝福,使所有蒙恩者一生一世对神和基督都充满了感恩与赞美,并在永恒中那美好的侍奉。
神让他的儿女天天享受他的慈爱与恩惠,并与我们同在,且最终的目标必然到达耶和华的殿中,因为那里才是他儿女真正的家。在那里有生命树和活水的泉源,使神与人都得着真正的满足与快乐。
一、主是牧者,永生确据
经文:约10:22——30。
犹太人要求耶稣公开告诉他们,他是不是基督。耶稣除了在个人场合之外,不曾直说自己是弥赛亚,但他的教训所表达的重点,已足以表明他的身份。由于犹太人的不信,使他们无法从耶稣的话语和工作中,认识他是弥赛亚。
“耶稣回答说,我已经告诉你们”,意思是 ”我已经告诉你们我是谁”:耶稣曾告诉那撒玛利亚妇人他是谁(约4:26)。他也曾告诉瞎子他是谁,他也曾告诉犹太人:“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称自己为子,意思是“神的儿子”这是弥赛亚的另一个尊称。
耶稣使用上述各种方法说明了他是谁,但犹太人不相信,他们甚至连自己能看见的,耶稣的神迹也不相信。那些神迹证明了耶稣就是基督,是从父神那里差来的,可是犹太人大部分在属灵上都是眼瞎的。
”我奉我父之名所行的事,“指他整个生活方式(包括所行的神迹);就是他奉父之名所作的一切,都可显示出他的身份。主一切所行的,乃是显明他的所是;他是以他的作为,来显明他的身份。主耶稣所行的一切事,只有神才能作。
”只是你们不信,因为你们不是我的羊。“ 意思是:犹太人不能相信耶稣是基督,乃是出于他们的本质。他们不信耶稣,因为他们不是耶稣的羊。他们不认识耶稣,就不认得他的声音,他们不是神所拣选来接受信心礼物的。耶稣认识他的羊,他的羊也认识他。那就是说,羊群对他的牧者有完全的信心。
”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 基督徒有基督的生命,因此能过与基督相交的生活。
我们每天听主的声音,遵从他话语的引导,这是极其自然的现象。
耶稣把永生赐给他的羊。他并非要等到将来才赐永生,他现在便赐下永生。他给羊群周详的保护,这并不表示我们不会经历各种困难和灾难,但是,无论有什么样的困难临到我们,他都会保守我们的灵与魂,直到永生。
”我又赐给他们永生“指永生乃是指基督救恩的赏赐。”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 这节圣经教导我们认识永生的可靠,但并非容许人在属灵的追求和警醒方面可以随便松懈。
我们蒙恩得救之后,就有了永生,主耶稣的话也应许说:”他们永不灭亡“。神救我们,既是按他自己的旨意(提后1:9),而神的旨意是永不改变的(来6:17),因此,我们的得救决不至于随意可以失落的(约6:39)。我们得救,不是我们拣选神,乃是神拣选了我们(约15:16),而神的选召是没有后悔的(罗11:29),因此我们的得救是永远稳固的。
我们得救,不是按我们的行为,乃是按他的恩典,而神的恩典是丰富的(弗1:9),能应付我们一切的情况和需要。我们得救,是神与我们立了新约(来8:8-13),而神的约是不能改变的(诗89:34),所以我们的得救也是不能改变的。
主应许说,到他这里来的人,他总不丢弃(约6:37)。“他既得以完全,就为凡顺从他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来5:9)“凡靠着他进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为他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来7:25)
耶稣说: ”我父把羊赐给我,他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 表明这位大牧人强壮的手保护着我们。魔鬼想把我们拉走,但基督把我们搂在他的怀里。我们得救,不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努力,而是因为基督有力地紧握着我们。
没有邪恶的势力能把我们从基督手里夺去,因为神已经把我们交给了基督,而神比任何邪恶势力更强大。他的羊群中没有一只会丢失,这是他的权能和美意。
我们若失去基督的保护,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我们有意地继续犯罪;我们使自己脱离神;决意不再相信。其实,任何彻底离开信仰的人,都不曾真正有过信仰,他们从不曾在基督手里,所以,也没有永生可言。
耶稣随之对犹太人所发的问题作出最后的回答。犹太人问他:“你是基督吗?”耶稣告诉他们,他不单是弥赛亚,他本身就是神;真正的弥赛亚就是神自己。所以他说:“我与父原为一。
这伟大的声明和宣告,是耶稣在四本福音书中所给予的教训之基础。犹太人不相信耶稣是基督,因为他们只看见人性的耶稣;一个贫穷而卑微的人,拿撒勒木匠的儿子。但这位耶稣不单是人,他本身就是神,是神真实而独一的体现。
二、主是牧者,福杯满溢
经文:诗23:1—6
诗篇二十三篇,是大卫的代表作,诗中使用了两个比喻,来描绘神与人的关系:1、神是看顾羊群的牧者(1-4节),2、神是款待客人的主人(5-6节)。牧羊人与羊一起生活,供应食物,作他们的领导人和保护者,这是本诗的特点。
牧者怎样看顾羊群,神也照样看顾他的百姓,供给他们的需要,引导和保护他们。青草地和可安歇的水边,是祥和宁静的憩息和吃草之地。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我们都当确实的知道,我们是属于神的人。好牧人,主耶稣来寻找亡羊。他“找着了就欢欢喜喜的扛在肩上,回到家里。”
这里告诉我们:耶和华不是众人的牧者,乃是“我的牧者”,这是我自己本身所有的福气。主耶稣是每个人的救主。他不是将来的牧者,也不是过去的牧者,他是现在的牧者。我们既被主找着了,成了他圈中的羊,就必随时蒙主的眷顾。
魔鬼用各样的方法诱惑人要害我们,但是主用荆棘的篱笆将他的羊圈住,免得他们受害。好牧人为要保守他的羊,必尽心尽力。主耶稣为要救他的羊,就是受十字架的苦,也在所不辞。
耶和华全能的神,既是我的牧者,他必为他的小羊负完全的责任。我可以放心,他必不丢弃我。“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赐给我们么?”这样主耶稣为我们舍命,就是我们必不缺乏的保证。我们因为与主耶稣那丰富的牧者成了一体,怎能缺乏呢?如此他的丰富,他的荣耀,都成了我们的。
”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在属灵的生命中,必有行动,也有安静。我们的力量在乎“平静安稳”,就是平安无虑的躺卧在青草地上。这些青草是什么呢?就是圣经的真理。随时保持新鲜,随时含有丰富的养料,永远用不尽。
良牧因为爱惜自己的羊,总必使他们躺在青草地上。人的灵性随时须要安息,如同鸽子不能常久飞在空中,又如行路人不能常久爬上陡陂。若要安息必先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就是心中知道没有能够伤害我们的危险。若怕吼叫的狮子怎能安息呢?自己永生的结局没解决,怎能放心呢?良牧已经为这些负责了。主耶稣为要给他的羊得安息,已经与恶魔作了血战,为他的羊舍了命。羊是父所给他的,他们是属于他的。虽为羊舍了命,他又从死里复活,好来牧养他们。
第二件所须要的就是食物。没有吃饱的羊必不会躺卧的。到主耶稣跟前的,他必使我们吃饱。他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饱足的羊可以安全的躺卧在青草地上。
第三件就是必须顺从牧者的带领。羊若不顺从牧者的带领,就毫无安息。羊若远离牧者,就不能蒙牧者的眷爱。我们因为行自己的意思,走自己的道路,就时时失掉那牧者眷顾的安息。完全顺从牧者的引领,就必得着他所赐的安息。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这一节安慰了千万临终的圣徒。“死荫”,指死亡带来的阴影。面对危险的时候,我们仍确信神与我们同在,因此我们不需要害怕。再者,我们不是停留在幽谷中,我们是“行过”去。行走的勇敢是因为前面有光明之地,有荣耀等候着。并且行走的时候有那爱我们的良牧同行。
许多人因为怕恶魔,怕遭殃,就在心灵上受许多的痛苦,惧怕表示没有完全的信赖。完全信靠主的人可和诗人一同见证,说:“虽有军兵安营攻击我,我的心也不害怕。虽然兴起刀兵攻击我,我必仍旧安稳”。
死的凶暴实在可怕,但主耶稣已经败坏了死的权势,所以在基督里的人就不用再惧怕死亡了。许多的圣徒临终的时候,有主自己将幽暗变为光明,使他们在死阴的幽谷中没有感觉黑暗,反到看见神的荣光。
我们在世的时候,必要走许多艰险的黑路。在这黑夜的路程中,只知道有主耶稣同在就可以放心。羊走黑路的时候,虽看不见牧人,他能摸着牧人的杖,牧人的竿,这就在黑暗中给羊无穷的安慰。羊只知道有牧人同行,不怕黑暗中的豺狼虎豹。
“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好人还有仇敌么?是的。主耶稣既有仇敌,他的仆人也必如此。
主是信实可靠的,仰望他的必不蒙羞,主的心愿就是要与爱他的人相交。用油膏头是当时请客赴席的规矩,是主人向客人特别的款待。主耶稣到西门的家中吃饭,他对主好像有一点看不起的样子。所以主向他说:“你没有用油抹我的头。”我们在主的家中却不是如此,他“用油膏了我的头”,叫我知道他是真爱我。
圣徒在神的家中做客,必感觉他所赐的福杯实在满溢了。神向我们这瓦器的杯中所倒的,有今世的福气,还有属天的福气。今生的福气有健康的身体,有良朋密友,有住房保障,还有心中的快活。当我们想起神所给的一切,便和诗人一同赞美神说:“你使我的福杯满溢”。主耶稣为信他的人所预备的是极丰盛,且满足的喜乐。我们应当随时“举起救恩的杯,称扬耶和华的名。”“耶和华是我的产业,是我杯中的分。”神已经将他自己完全赐给我。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一生一世”就是一生到老,一年四季,各样环境,顺境逆境,都有恩惠慈爱随着我。
”永远“意为“一生的岁月”,这是”一生一世“的另一种说法。在世作客的我们,自然切盼一个永久的家乡。在那里再没有死亡和病痛,也没有悲哀的事,我们既因信主耶稣得了新的生命,这生命就是住在耶和华的殿中。我们每一位基督徒在世尝了那属天的滋味,就满心盼望神的殿宇,所以一生的目的就是到那佳美之乐地,享受永远的生命。
三、主是牧者,生命泉源
经文:启7:9—17。
主耶稣永远是一切跟从他之人的牧者和救赎主,使将来被提的教会,在天上可以欢呼喜乐,并得着生命的泉源,与主永远同在。
“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和修》“从各邦国、各支派、各民族、各语言”)有不计其数的群众到来。上帝藉着羔羊的血拯救了他们,使他们脱离他的忿怒。他们在天上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敬拜他们的救主。他们身穿赐给得胜者的白衣。众百姓因着救恩赞美上帝和羔羊,天使和四活物则俯伏于地,发出七重的赞美,与天使对羔羊的七重赞美几乎完全一样。
有一位长老向约翰指出,那些群众就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人。这里的“大患难”是指最后一个受大苦难的时期;或者是指教会一直以来所遭受的苦难。因着羔羊的血,他们得以穿洁白的衣服。
约翰目前关注的是将来在天上的产业;他们不再饥、不再渴,要作祭司在上帝的殿中侍奉神。在那里,上帝要覆庇他们,使他们不受日头和炎热的伤害。上帝必在他们中间设立宝座,与他们同“住”。在牧养他们的羔羊保护下,他们享用生命水的泉源,甚至在新耶路撒冷从天降临之前,他们就可预尝上帝应许的城中的喜乐。上帝必亲自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这样的安慰使那些为主受苦的人和其他去世的信徒得到安息,他们也在等候自己的复活。
“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白衣”因蒙主宝血的洗净,指他们各人在大患难中靠主宝血持定信仰,藉此行为蒙神称义;“棕树枝”在圣经里是得胜的记号(参约12:13),意指他们胜过为主受苦的灾难。我们若不儆醒预备自己,等候主的再来,就得被留在大灾难期中因受苦而悔悟,来预备自己;既然迟早总要预备,最好趁早预备,免得多受煎熬。
“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神,也归与羔羊!”“救恩”是他们赞美的惟一主题,可见他们乃是得救的人。惟有蒙恩的人,才知道救恩的可贵。天使虽然也称颂神和羔羊,但他们不像我们,能亲尝救赎的大爱。尝过主救恩的人,有着更真实的敬拜。让我们今天在地上就学习大声赞美神和救主耶稣。
“众天使都站在宝座和众长老并四活物的周围,在宝座前,面伏于地,敬拜神,”这是众天使对蒙恩者赞美的响应。“说:阿们!颂赞、荣耀、智慧、感谢、尊贵、权柄、大力都归与我们的神,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颂赞”是讲神的一切;“荣耀”是讲神的彰显;“智慧”是讲神的创造;“感谢”是讲神的救恩;“尊贵”是讲神的身分;“权能”是讲神的管治;“大力”是讲神的作为。
“长老中有一位问我说:这些穿白衣的是谁?是从哪里来的?我对他说:我主,你知道。他向我说: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
”从大患难中出来“表示他们曾经身历末世的大灾难,就是第一印至第六印的灾难。 ”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衣裳“原文是复数词,不是指信主时所穿上的基督作义的衣裳(参加3:27),乃是指信主以后蒙主耶稣的血洗净一切罪,即指圣徒所行的义。
”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徒14:22);苦难是造就得胜者的好帮手,所以我们不要因为遇到难处就退缩,而应一往直前,甚至遭遇“大患难”也无所畏惧。
没有一位我们在信主之后的行为是完全无罪的,所以不可忘记“羔羊的血”是一直有功效的,而应不断的取用,恢复与神相交,靠神达到得胜的地步。
“所以,他们在神宝座前,昼夜在他殿中侍奉他。坐宝座的要用帐幕覆庇他们。”神的救恩最终的目的,不是单单叫我们升上天堂享受永远的福气,乃是叫我们能侍奉他,直到永远。
侍奉神乃是我们最大的荣幸。今天我们在地上的侍奉,不过是学习并操练为将来在天上的侍奉奠下基础而已。
神的同在乃是我们最大的赏赐。今天我们在地上学习读经、祷告、与神交通,不过是预尝将来在天上同在的滋味而已。
在永恒的国度中“他们不再饥,不再渴;日头和炎热也必不伤害他们。”指所有的苦难都已经成为过去,可以安息、喜乐直到永远。凡吃这世上的食物,还要再饿;凡喝这世上的水,还要再渴。然而我们灵性生命中获得的供应却能让我们永远不饿,又永远不渴。
结语:我们今天在世上有苦难,然而主也同情、体恤我们的软弱。苦难是经历主恩典的一个管道,是要使我们得益处。等我们有一天学完功课,就再也没有任何事物能够伤害到我们了。因为宝座中的羔羊必牧养我们,领我们到生命水的泉源;神也必擦去我们一切的眼泪。到那日我们不再有眼泪,因我们不再受伤害。
基督自己就是我们永远的供应和满足;在永世里,从宝座流出来的生命水和两旁的生命树,将不断的满足我们的需要。虽然到那日不再有眼泪,但今天仍是我们流眼泪的时候,因为泪珠可以洗净我们的心眼,使我们更清楚地看见主而跟从他,直到见他面的日子。
TAG:牧人 永生
【作者简介】
骆颂恩:雅博网作者。上海松江人,生于一九六一年,籍贯浙江诸暨。自幼受父亲的影响,蒙恩成为基督的跟随者。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福音广播”成了我学习圣经的启蒙老师……八十年代末,参加过上海华东神学院(一年制)的培训学习,九0年八月回到本区教会作义工传道,直至二00一年三月被按立为该区教会长老,并作专职传道至今。于二00五年九月返校,再就读一年神学,获取了神学专科学历。二00八年至二0一0年,就读于上海电视大学的“行政管理”专科,并获得大专学历。不惑之年的学习生活,使我惊喜地经历到与童年时代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让我更珍惜自己的学习成果,为主所用。笔者比较倾注于“归正神学”,因它给了我更坚定的信心和勇气,走侍奉神的道路。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