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略山的爱
经文:约19:14-17。
“那日,是预备逾越节的日子,约有午正。彼拉多对犹太人说:‘看哪,这是你们的王!’他们喊着说:‘除掉他!除掉他!钉他在十字架上!’彼拉多说:‘我可以把你们的王钉十字架吗?’祭司长回答说:‘除了该撒,我们没有王。’于是彼拉多将耶稣交给他们去钉十字架。他们就把耶稣带了去。耶稣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出来,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希伯来话叫各各他。”
“各各他”英文名为“加略”,它是从拉丁文转来的,其字义和“各各他”相同。“髑髅”二字,意思是死人的头颅。耶稣就在此处被钉于十字架,受死。
耶稣在十字架上所表达的是一种爱的精神,以此彰显了神的荣耀。十字架,原本是一个羞辱的记号,而如今因着耶稣的受死,却成为得胜的记号,荣耀的记号。耶稣在十字架上所表现的是完全的爱,崇高的爱,永恒不变的爱,他具体的行动表现如下:
一、对父神的爱
主耶稣受难的前夕,他向父神祷告,说:“我现在心里忧愁,我说什么才好呢?父啊,救我脱离这时候;但我原是为这时候来的。父啊,愿你荣耀你的名!”(约12:27-28)
耶稣知道自己将要担当世人的罪,而被钉在十字架上,并知道这样会使自己与父神隔绝,所以心里忧愁,希望脱离这个可怕的时刻。但他知道神差遣他来到世上,是为要替世人的罪而死,以此成全上帝对人类的救赎。因此,耶稣顺服了神的旨意,为荣耀他而放弃了自己的意愿,甘愿走上十字架的道路。
在客西马尼园的晚上,主耶稣又来到上帝的面前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我父啊,这杯若不能离开我,必要我喝,就愿你的意旨成全。(太26:39,42)
在十字架上的耶稣,他“大声喊着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路23:46) 这说明了在父子之间有一份不能分割的爱情,无论是患难、羞辱、痛苦或阴间的权势,都不能夺去父子之间的爱,他因着充满了对父神的爱,便情愿舍己,拣选了十字架的苦难,纵然在最黑暗和艰难的一刻离开了他,他还在信心里、在祷告中把自己的灵魂交在父神的手里。
二、对世人的爱
保罗在《罗马书》中明确指出:“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5:6-8) 神藉着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表达了他对世人的爱。因此,使徒约翰说:“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约壹3:16)
保罗把基督在十字架上成就的工作,作为人主观体验上帝之爱的基础。这里的软弱指缺乏道德力量,与罪(“不敬虔”)平行对应。 偶尔也会有人为义人(道德正直的人)或仁人(广行善事的人)死。但上帝的爱与人的爱截然不同,因基督不是为义人或那些行善的人死,而是为罪人死。罪人就是指那些不虔不义的人,他们故意悖逆上帝。基督的舍命不仅体现了他的爱,也体现了父上帝的爱。上帝的公义和公正使他定意要藉着基督受死来拯救世人; 而促成这计划实现的,就是上帝的爱。
约翰在他的书信中也指出:“神差他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借着他得生,神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约壹4:9-10) 是爱驱使基督代替我们死,为此,十字架象征着主耶稣对世人的爱。
三、对门徒的爱
“逾越节以前,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他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约13:1)
在即将上十字架前,耶稣为门徒洗脚,最后一次证明他对他们的爱,树立了谦卑和服侍人的榜样;也象征性地表示,耶稣藉着自己的死,洗净世人的罪孽。
当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受死的时候,门徒似乎都已离弃,跌倒了。连不怕死的彼得,在耶稣受难时就已经三次不认主了。然而,这一切耶稣似乎都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他在十字架上没有怨恨和苦毒,只有宽容和饶恕。
耶稣受死复活以后,回顾头来还要坚固他的门徒,让他们的灵性生命得着复兴。因此,耶稣复活以后多次向他的门徒显现,这都表明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不但没有丢弃他们,反而深爱他们,最终还把牧养群羊的重任托付给了彼得。随后,我们看到,在五旬节中被圣灵充满的彼得;成为基督福音最有力的见证人之一。由此可见。基督十字架上的爱,使我们重新与神和好,并且得着灵性的复兴。
四、对家庭的爱
“耶稣见母亲和他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他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此,那门徒就接他到自己家里去了。”(约19:26-27)
主耶稣作为人子,他在十字架上临死的时候,还没有忘记自己作儿子的义务与责任。耶稣遵行《圣经》中关于孝敬父母的命令(出20:12 ;申5:16),他安排母亲得着奉养。
主耶稣在此把他的母亲马利亚,交给了他心爱的门徒约翰,让约翰能够在自己去世后,照顾好自己的母亲马利亚。这是一个作儿子的责任与本分,体现了他对这个家庭的爱。
这样的爱,看似极为普通,却是伟大的爱。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也没有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一个对生活充满感恩的人,他的心中一定有爱在其中。主耶稣就是这样的人,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五、对民族的爱
我们在新约福音书中看到,主耶稣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两次为自己的民族不久要面临的灾难而叹息;他说:“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路13:34)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国的宗教和政zh i中心,因此耶稣是为整个以色列的命运而悲叹。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这是一个表示爱与关怀的常用比喻(参申3 2:11 ;得2:12;诗17:8,36:7;路19:41)。
主耶稣受难之前所表达的民族感情,体现了他对自己民族的爱。他真的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民族因犯罪而灭亡。在耶路撒冷的历史中,它经常拒绝神派来的先知(参代下24:19;王上19:10;耶2:30),同样,今天它也会像以往拒绝弥赛亚的先驱一样,拒绝弥赛亚。犹太人最大的罪就是拒绝耶稣为弥赛亚,但是主耶稣仍然深爱这个民族,因他们是神的选民。
“耶稣快到耶路撒冷,看见城,就为他哀哭,说:‘巴不得你在这日子知道关系你平安的事;无奈这事现在是隐藏的,叫你的眼看不出来。因为日子将到,你的仇敌必筑起土垒,周围环绕你,四面困住你,并要扫灭你和你里头的儿女,连一块石头也不留在石头上,因你不知道眷顾你的时候。’”(路19:41-44)
六、对仇敌的爱
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祈求父神赦免那些把他置于死地的人——犹太的领袖们、罗马的政客和军人、还有许多无知的百姓。他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
基督在十字架上所表现的,是最崇高的饶恕之爱。这正是他在登山宝训中对门徒所教导的真理:“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 -/迫你们的祷告。”(太5:43-44)“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行吗?”(太5:46) 其实,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精神,就是饶恕罪人的精神。神垂听了这祷告,甚至向杀害耶稣的凶手开了救恩的门。
耶稣身体力行了自己关于爱仇敌的教导(见路6:35),并且表明一个事实,即他的舍命正是钉他十字架的人得蒙赦免的基础(见赛53:12)。耶稣以此为所有跟从他的人树立了一个榜样(见徒7:60;彼前2:21-24)。
罗马的百夫长和兵丁看见耶稣钉十字架的情景,就说:“这人真是神的儿子。”耶稣复活后有很多祭司悔改相信耶稣(参徒6:7)。我们全都是罪人,因此都在杀害耶稣的事上有分,这个“福音”就是神的恩典,他藉著他的儿子,赦免我们,并赐给我们新生命。
主耶稣所背的十字架,明明是替我们背的,但是圣经却说是他自己的;“耶稣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出来”。这是说出了主耶稣那无限的爱,使他甘心背负我们的十字架,替我们付了罪的代价,却没有一点感觉是冤屈的。哦,这样的大爱,我们怎能不永远感激!
我们天然的头脑和老旧的观念,乃是“死人的头骨”,应该把它钉在“各各他”山上,不可让它再下来惹事生非了。
结语:
十字架乃是一个最大的“除掉”,要“除掉”我们的旧造,让新造在我们里面得着更多的地位。十字架的首要目的,是要“除掉”我们身上被神判处死刑的成分;神的救恩是要把人带到归于零的地步,好让基督的生命在我们里面越过越丰盛。
彼拉多将主耶稣钉十字架,不但应验了主自己所说他要怎样死的话,并且也应验了旧约先知的預言(参申21:23;民21:8-9;加3:13)。因着他的被“交”,我们这罪的死囚才得以“释放”。这是何等的救恩!但愿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露出来的神圣之爱,激励着我们为他而活。阿门!
TAG: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