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命令

作者:林德来     来源:作者原创 时间:2025-04-15 07:42:52

 

 爱.jpg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

  文士和法利赛人听到耶稣的讲话后,便向耶稣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问题:“诫命中哪是第一要紧的呢?”耶稣回答:“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对话中,耶稣指出了文士和法利赛人的虚假面——即使一个人有信仰,如果不去实践,也没有任何意义。为此,耶稣强调“爱”是一种命令,一种基督徒由内而外的生命品质。

  一、尽己所有爱神

  文士问耶稣说:“诫命中哪是第一要紧的呢?”这与以前的法利赛人或撒都该人的试探不一样,文士想通过耶稣的话语解决平时怀疑的信仰问题。当时的拉比注重律法的细节,非常关心诫命中哪个大、哪个小。他们把613条诫命分类,说248条是积极的,365条是消极的。他们这样分类之后,有的人说关于思想的律法最重要,有的人说道德方面的律法最大,而祭司长说关于祭司的诫命最大,意见不一,争论不断。在这样没完没了的争论中,文士想听听在“诫命中哪是第一要紧”的问题上耶稣会怎样回答。

  耶稣的回答是:“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这里的“独一的主”意味着神是任何事物都无法相比的绝对而唯一的敬拜对象,只有神才当从人那里受到敬拜、赞美和荣耀。于是,耶稣教训人要怎样去爱神:“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这句话揭示了先要爱谁和怎样去爱的道理。《申命记》6章4节至5节专门说道:“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慕安得烈(Andrew Murray)说:“我们的爱、我们的祷告、我们的奉献、我们的信靠和顺服,都必须含有对神毫无保留的顺服。一切都要为主,把爱主、侍奉主当作是我们唯一的愿望。”

  何为尽心、尽性、尽意、尽力地爱神?即是以全部的感情来爱主,整个生命让主来掌权,用尽自己所有的力量去做主要我们做的事,即使牺牲一切也在所不惜。这种爱就是内心火热地爱主、思念主,常以他的事为念;常渴慕亲近他、称颂他、侍奉他。这种爱是要真正地付出代价来爱神,为他摆上时间、精力和金钱;要把自己当作活祭献上,在爱中与他合一。正如亚伯拉罕、马利亚爱主,都是尽己所有来爱主。

  进一步说,心、性、意和力是不可分割的,我们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神,就是全人格、全身心地爱神。“尽”字反复出现四次之多,意味着要不留余地、全面、绝对地爱神。神希望我们尽我们的心,用全部的生命去爱神。这并不是为了缠住我们,而是为了赐给我们更多的喜悦、满足、自由和幸福。

 de35c98657185172e12fd32e945450af.png 

      二、尽己所能爱人

  耶稣继续说了第二个诫命:“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第一条诫命要求我们尽自己所有去爱,就是说它是无限的,而第二个诫命有限制,那就是尽己所能地爱人,爱人爱得如己。第一条诫命讲述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而第二条诫命则教训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第二条诫命中的爱人如己就是指要像爱自己那样去爱他人。我们要像关心自己的健康和幸福那样关心他人的健康和幸福;要像珍惜自己那样珍惜和尊敬他人。这说起来容易,但实践起来很难,需要有一种牺牲自我的精神。

  怎样才能爱人如己呢?《约翰一书》3章16节和4章10节至11节里说:“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亲爱的弟兄啊,神既是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爱别人的基础,在于耶稣基督完全的爱和丰盛的恩典。靠人自身的堕落本性,难以实践爱人之道,而当人开始背负十字架时,也就能够爱人了。正如由于神宽恕了当仇敌的我们,所以我们也可以宽恕他人了。

  耶稣说除了第一诫命和第二诫命之外没有更大的诫命,因为这两条诫命是律法的综合,是律法的根本精神。爱神和爱人是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本质和内容,所有圣经话语和十诫都教导我们与神的关系(十诫中第1条至第4条诫命)和与人的关系(十诫中第5条至第10条诫命)。我们学习神的话语或过信仰生活时,要建立正确的自我与神、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文士听到耶稣的回答之后大受启发说:“夫子说,神是一位,实在不错。除了他以外,再没有别的神。并且尽心、尽智、尽力爱他,又爱人如己,就比一切燔祭和各样祭祀好得多。”耶稣的话阐明了信仰的本质,爱神与爱人并不是形式性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信仰生活。

  三、尽己所知践行

  耶稣见文士回答得有智慧,就对他说:“你离神的国不远了。”为什么耶稣要对他说这句话?事实上,这里的“不远”表明他还没有在神的国里。虽然那个文士得到了耶稣的称赞,但他终究还是离神的国有一段距离。《路加福音》13章28节至29节说道:“你们要看见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众先知都在神的国里,你们却被赶到外面,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从东、从西、从南、从北将有人来,在神的国里坐席。”这里我们看见将来有一些人是在神的国里面坐席享受,另有一些人却在神的国外面哀哭切齿。里面与外面,虽只有一门之隔、一步之差,但遭遇却是天壤之别。犹如十个童女中那五个愚拙的,虽也随后来到,却是迟了一步,只好站在门外,不能进去。也如当年以色列人在加底斯巴尼亚,虽离迦南不远,但仍不得进去。

  耶稣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重生的生命不是单靠知道、认识、明白就可以得到的,乃是要实实在在地接受、实实在在地去行出来。知道有主是一件事,信仰主则是另一件事;同样地,知道爱是一件事,行出爱则是另一件事。只有知道爱又能够行出爱,才是真正的爱神又爱人。所以,“爱神”和“爱人”在本质上实在是不能分开的。简单地说,就是基督徒要知行合一,知道了,还要去行。耶稣在这里将两条诫命合并成一条最大的诫命,耶稣心里关心的只有一个“爱”字,他告诉我们:因为神是爱,所以人要进入他的国,必须成为与他同样的本质——爱的践行者。

  文士向耶稣发问,说明他是站在“知”的观点上。然而,耶稣的回答,却是站在“行”的立场上。“知”是知识的问题,知识往往叫人自高自大,就像文士一样,他自以为“知”,而且知道许多,连耶稣都称赞他的“知”,但是他尚未行动。他面临的是一种存在的危机——仅仅在“天国的边缘”。难怪耶稣警告门徒“你们要防备文士”。知而不行,只能受更重的刑罚,不能蒙更大的祝福。随后主耶稣面对银库坐着,发现一幅美丽的景象,有一位穷寡妇,把养生仅有的两个小钱投入银库,这是她把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耶稣的答案从她的行动上表现出来了。耶稣叫门徒来,叫他们看这寡妇已经把诫命中第一要紧的付诸实践了,她已经满足了父神的要求。她不一定懂得什么是“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然而她却用自己的行为做出了对这句话最好、最实在的诠释。

  爱神、爱人,应当是全人投入的爱,更是知行合一的爱。说到做到,说得好不如行得好。这才是真正不虚假的基督徒。使徒保罗也是知行合一的好榜样,他把全部精力集中于寻求神在他生命中的旨意。他说他只专注一件事,“向着标竿直跑”,这样的委身推动他热心侍主、为主受苦。如果我们要像保罗一样爱神,就必须尽上力量委身于神。

  爱是神的命令,要求我们既信从他的话,也当践行他的道。跟随耶稣就意味着以最佳的方式来完成天父的旨意,就如同耶稣教导我们的一样。基督的十字架指引我们跟随主、效法主如何去爱、如何去行主的道。

  (作者系福建省基督教协会副会长兼总干事、福建神学院副院长)

 

  TAG: 命令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无花果树的隐喻及灵修指南  上一篇:最后的旅程 打印文章   录入:耶米玛   责任编辑: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