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圣周,默想主恩

作者:骆颂恩     来源:雅博网作者 时间:2019-04-15 07:46:42

 

timg (11).jpg

  读经:赛53:1-12

  每年圣周(又称受难周)系列的纪念活动,是整个礼仪年四旬期的高峰。它集中精力帮助我们纪念主的受难与复活,因而使我们的灵命在基督复活的生命里得着翻转,更好地走合主心意的道路,直到那日。

  圣周,是从主耶稣荣进圣城开始,直到主从死里复活,得着完全的荣耀为止。这一周所带给我们的教导与祝福:灵训丰富,意义深长;十架辉煌,主恩浩大;凝聚人心,归依基督;警醒等候,基督再来。

  一、荣耀日

  荣耀日,又称棕枝主日,是圣周的一个序幕。这一天是耶稣最后一次进入耶路撒冷;骑着一匹驴驹,以和平之君的形象呈现在众人的面前。此时,众人“拿着棕树枝出去迎接他,喊着说:‘和撒那!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应当称颂的!’”(约12:13) 这件事是要显明耶稣在地上弥赛亚的使命和荣耀;引导我们跟随基督走十字架的道路,想往天国永恒的福分。

  在耶稣进入圣城的过程中,他以坚定和勇敢的精神面貌,面对十字架上的受死。“耶稣说完了这话,就在前面走,上耶路撒冷去。”(路19:28) 主耶稣为了担当世人的罪,他甘愿走上各各他,接受定罪的审判。

  耶稣吩咐自己的门徒“往对面村子里去”,牵一匹驴驹来,带到耶稣那里,门徒“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扶着耶稣骑上。”“将近耶路撒冷,……众门徒因所见过的一切异能,都欢乐起来,大声赞美神,说:‘奉主名来的王是应当称颂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处有荣光。’”(参见路19:30-38)

  耶稣在这些洪亮的赞美声中进入了耶路撒冷,这正应验了先知的话,说:“锡安的民哪,应当大大喜乐;耶路撒冷的民哪,应当欢呼。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他是公义的,并且施行拯救,谦谦和和地骑着驴,就是骑着驴的驹子。”(亚9:9)

  默想:基督是我们的救主,也是和平之君,他在你我的生命中配得一切的荣耀与颂赞。

  二、权柄日

  周一,权柄日;耶稣洁净圣殿。耶稣荣进圣城之后的第二天,他来到耶路撒冷,“看见殿里有卖牛、羊、鸽子的,并有兑换银钱的人坐在那里,”(约2:14)他“心里焦急,如同火烧。”(约2:17)“耶稣进了殿,赶出里头作买卖的人,对他们说:‘经上说:我的殿必作祷告的殿,你们倒使他成为贼窝了。’”(路19:45-46)

  耶稣应用神所赐的权柄,洁净了圣殿,让我们认识他拥有神公义圣洁的属性,使人产生敬畏。耶稣曾经以自己的身体为殿(参见约2:20-21),以示十字架救恩的神圣意义,使罪人因信得生,成为圣洁,与神和好。

  使徒保罗以蒙恩者的身体为“圣灵的殿”,他说:“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这圣灵是从神而来,住在你们里头的;并且你们不是自己的人;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所以,要在你们的身子上荣耀神。”(林前6:19-20) 以此,提醒我们远离罪恶的生活,追求圣洁的生命,行事为人要与蒙召的恩相称(参见弗4:1)。

  在这一天中,耶稣还咒诅了一棵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早晨回城的时候,他饿了,看见路旁有一棵无花果树,就走到跟前,在树上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就对树说:‘从今以后,你永不结果子。’那无花果树就立刻枯干了。”(太21:18-19) 之后,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就质问他,说:“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太21:23) 耶稣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以施洗约翰在百姓中的影响力为例,暗示他权柄的来源。

  耶稣以行动来表达,对没有实质的宗教而有的愤怒,谴责犹太宗教的虚伪性,引发悔改的信息。指出真实的信心,必然会为神的国度结出美好的果子来。

  默想:基督是天国的君王,我们理当服从他的主权,顺服他的管理,靠他结出生命的果子。

  三、训诲日

  周二,训诲日;耶稣引导我们仰慕永恒的国度。这一天,耶稣用了许多比喻教导人,如”两个儿子的比喻“” 凶恶园户的比喻““喜筵的比喻“等。这一天,耶稣还讲论纳税之事,律法的总纲,寡妇的奉献,并预言世界的末了,以及末日的审判,渴望神国的灵训等(参见太22:28-25:46)。

  尤其是关于“末世论”的教导,具有代表性的如:“十个童女的比喻”,“按才干受托付的比喻”,还有“绵羊与山羊的比喻”。

  第一个,是要我们做一个警醒祷告的守望者,包括追求圣洁的生活,等候主的再来,免得将来被关在天国门外。

  第二个,是要我们做一个既忠心又良善的仆人,凡事要讨主人的喜悦,得主的赏赐,荣耀主的圣名。

  第三个,是要我们做一个既爱神又爱人的人,承受永恒的祝福;就是藉着爱心的行为来体现内在真实的信仰。

  默想:基督是我们的生命,我们活在他的里面,才能讨主的喜悦,满足主的心愿。

  四、静修日

  周三,圣经没有记载耶稣的言行。传统上,教会称这一天为静修日,指耶稣这一天安静在神面前灵修,门徒为耶稣预备逾越节的筵席(参见太26:17-19;可14:12-16;路22:7-13)。

  耶稣在世时,他经常有独自退到旷野去祷告的经历(参见路5:16;太4:1-11,12,14:13,15:21),使他重新得力,勇敢向前,完成使命。

  圣经说:“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诗46:10上)“主耶和华以色列的圣者曾如此说: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赛30:15)“他不喜悦马的力大,不喜爱人的腿快。耶和华喜爱敬畏他和盼望他慈爱的人。”(诗147:10-11)

  作为基督徒,我们不能一直烦乱在各种琐碎的事物上,忘了亲近主。灵修生活,是我们基督徒力量的根源,缺少了它,灵命便会枯竭,软弱无力。

  当耶稣来到伯大尼的村庄时,有一个女人,名叫马大,接他到自己家里。他有一个妹子,名叫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坐着,安静地听主的道,因而得主的称许(路10:38-42)。随后,耶稣受难前夕,“马利亚就拿着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的头发去擦,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约12:3) 马利亚里外的侍奉,都蒙主的悦纳,成为我们今天学习侍奉的最佳榜样。

  默想:基督是我们灵里的力量,静修在他里面的,他也在我们里面,使我们重新得力,可以奔走前程。

  五、团契日

  周四,被称为团契日。这一天耶稣和门徒过团契生活,举行最后的晚餐。在最后的晚餐时,耶稣为门徒洗脚,带出了谦卑服侍的教训和彼此相爱的命令(约13:34-35)。

  在吃逾越节筵席的时候,主的门徒们曾彼此争论谁为大(参见路22:24)。于是,耶稣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手巾束腰,随后把水倒在盆里,替门徒洗脚,以作我们谦卑服侍的榜样(参见约13:2-10)。

  主耶稣洗门徒的脚,也象征他藉着生命之道和圣灵的更新,在灵性上洗涤我们,除去我们身上所沾染属地的污秽,得以洁净,成为圣洁。

  在逾越节的晚餐中,耶稣为门徒设立圣餐,以纪念主的受死,并等候主的再来。“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擘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但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太26:26-29)

  默想:基督是我们的中心,以他为我们的榜样,谦卑服侍,彼此相爱,纪念主恩,直等他来。

  六、受难日

  周五,耶稣受难日。耶稣的被卖和被 b u,受审和鞭打,受死与埋葬,都是在这一天发生的事。

  在今天西方文化中被称为“黑色星期五”。受难日这一天,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从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太27:45) 耶稣断气之后,忽然,圣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参见太27:50-51); 表明耶稣在十字架上为人类开通了一条生命的道路。

  希伯来书的作者阐述了这个教义:“弟兄们,我们既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是藉着他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从幔子经过,这幔子就是他的身体。”(来10:19-20)

  四本福音书,分别记载了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临死之前最经典的七句话,简称“十架七言”,意义深刻,是受难日的核心内容,也是基督福音的基本要道:

  1、“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十字架上的饶恕。

  2、“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23:43)——十字架上的应许。

  3、“母亲,看,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约19:26-27)——十字架上的重托。

  4、“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太27:46下、可15:34下)——十字架上的呐喊。

  5、“我渴了!”(约19:28)——十字架上的虚弱。

  6、“成了!”(约19:30)——十字架上的宣告。

  7、“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路23:46)——十字架上的安息。

  默想:基督的十字架,是神爱世人最崇高的表现,它宣告了上帝救恩的成果;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七、安息日

  周六,是犹太人的安息日。“耶稣又大声喊叫,气就断了。”(太27:50)“他们就回去,预备了香料香膏。他们在安息日,便遵着诫命安息了。”(路23:56)

  耶稣死后,由先前夜里来见耶稣的尼哥底母和财主亚利马太人约瑟,负责安葬的工作。尼哥底母带着没药和沉香,约有一百斤前来。他们就照犹太人殡葬的规矩,把耶稣的身体用细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了(参见约19:38-42);马太福音记载,“约瑟取了身体,用干净细麻布裹好,安放在自己的新坟墓里,他又把大石头辊到墓门口,就去了”(参见太27:57-60)。

  在《使徒信经》中,有耶稣死后“降在阴间”之说。新约《彼得前书》中讲到:“按着肉体说,他被治死;按着灵性说,他复活了。他藉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就是那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时候,不信从的人。”(彼前3:18-20) 这段经文解经家有不同的说法,最传统的解释认为:基督在死和复活之间,向旧约时代那些等候救赎的信徒宣告神的救恩。

  默想:基督是我们永恒的安息,在他里面我们可以拥有胜过世界的真平安,过心灵中平静安稳的日子,直到永生。

  八、复活日

  周日,又称“七日的头一天”(太28:1),是主耶稣复活的日子。四本福音书都有详细的记载,耶稣多次向他的门徒显现,讲述神国的福音(徒1:3)。

  安息日已过,天快亮的时候,抹大拉的马利亚,以及雅各和约翰的母亲马利亚,带备香膏来到耶稣的坟墓,准备膏他的尸体。“忽然,地大震动;因为有主的使者从天上下来,把石头辊开,坐在上面。”(太28:2)有天使向她们宣告;主已经复活的好消息:“他不在这里,照他所说的,已经复活了。你们来看安放主的地方。快去告诉他的门徒,说他从死里复活了,并且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里你们要见他。”(太28:6-7)

  在妇女离开墓地时,耶稣向她们显现,还亲自重复他对门徒的应许;耶稣又吩咐她们“去告诉我的弟兄”。

  耶稣的复活,首先是空坟墓的事实,随后是主的显现和门徒们的生命见证,这些都是耶稣复活的凭证。耶稣的复活把他的救恩引向高潮,给人欢欣鼓舞,充满喜乐,福杯满溢;且是我们高唱哈利路亚,荣耀归主的日子。

  耶稣从坟墓里复活,确认了他的身份(神的儿子),并表明上帝已悦纳他在十字架上成就的救恩。他已经战胜了罪恶和死亡;他的复活,成了我们荣耀的盼望,因为我们在他里面将来也有复活得荣耀的一天。

  默想:基督是复活与生命的属灵实际,他已经战胜了一切黑暗(罪恶、世界与魔鬼)的权势,作我们生命与荣耀的救主,使人因信获得灵、魂、体得赎的永生盼望。

  TAG:圣周 默想 主恩

【作者简介】 骆颂恩:雅博网作者。上海松江人,生于一九六一年,籍贯浙江诸暨。自幼受父亲的影响,蒙恩成为基督的跟随者。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福音广播”成了我学习圣经的启蒙老师……八十年代末,参加过上海华东神学院(一年制)的培训学习,九0年八月回到本区教会作义工传道,直至二00一年三月被按立为该区教会长老,并作专职传道至今。于二00五年九月返校,再就读一年神学,获取了神学专科学历。二00八年至二0一0年,就读于上海电视大学的“行政管理”专科,并获得大专学历。不惑之年的学习生活,使我惊喜地经历到与童年时代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让我更珍惜自己的学习成果,为主所用。笔者比较倾注于“归正神学”,因它给了我更坚定的信心和勇气,走侍奉神的道路。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受难周讲章:世人都随从祂去了  上一篇:见证耶稣复活的人! 打印文章   录入:骆颂恩   责任编辑:一道江河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