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父爱

作者:骆颂恩     来源:雅博网作者 时间:2025-03-29 12:36:48
 
Luke-1518–19-800x450.jpg
 
        经文:路15:11-32。
 
        《路加福音》第15章的开头,说:“众税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稣,要听他讲道。法利赛人和文士私下议论说:’这个人接待罪人,又同他们吃饭。’耶稣就用比喻说:……”(路15:1-3)
 
        税吏和罪人都为当时的宗教人士所排斥;箴言(1:15,13:20,14:7)指出与罪人相处的危险。可是这一段经文显示,影响力是从耶稣发出,临到那些罪人身上,而不是反方向。耶稣在这里是利用吃饭的时间,将神的话传给听众。
 
        犹太宗教领袖指责耶稣与税吏、罪人友好。所以耶稣通过比喻教训他们和百姓:若一个罪人悔改,神会大大喜悦。于是,他一连讲了三个比喻:1、失羊的比喻(路15:3-7节);2、失钱的比喻(路15:8-10节);3、浪子的比喻(路15:11-32节)。
 
        “浪子的比喻”,与前面两个比喻一样,描述了神寻找罪人的大爱。浪子的比喻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路15:11-24节)讲述神找回遗失的小儿子而大大喜悦;第二部分(路15:25-32节)讲述大儿子的冷漠态度来加强另外一层含义。
 
        故事中的“父亲”代表天父上帝;“小儿子”代表税吏或罪人,进而指外邦人,他们因着神的恩典而得蒙救赎,作神的儿女;“大儿子”则代表埋怨神赦罪之恩的法利赛人和文士,以及犹太的众人。“小儿子”在灵性和道德上苏醒过来;“大儿子”反而退步、堕落。尽管如此,神仍然一视同仁地爱他们两个人。
 
        一、远离父爱的生活
 
        经文:路15:11-16。
 
        小儿子错误地认为在家生活没有真正的自由,所以他向父亲索取属于他自己的一份家产,走出家门,往远方去了。他的这一行动暗示着一个人远离神的生活。
 
        “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原文直译:请把将要属于我的财产给我),小儿子不想等到父亲去世再继承他的遗产。他还没有结婚,可能只有十几岁。他可以得到的那份遗产,大概只有哥哥的一半,或是遗产的三分之一(参申21:17)。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表明父亲答应了小儿子的要求,允许他选择走自己的路。
 
           “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表明小儿子把他所有的财产,可能包括土地和牛羊,都变换成了现金,然后愚蠢地任意放荡,浪费资财。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小儿子投靠(原文直译:把自己雇给)一个外邦人,那人让他去放猪(不洁净的动物; 利11:7;申14:8),这原是他憎恶的事情。放猪在犹太人眼中十分卑贱可耻,因为猪是“不洁净”的动物,犹太人不可吃猪肉。“没有人给他”,他的酒肉朋友都离他而去了。
 
        当一个人离开上帝时,他便失落了真我;只有当他迷途知返的时候,他才可以找到自己的真我。毫无疑问,耶稣是不希望有人永远的堕落灭亡的。
 
        二、醒悟悔改的福分
 
        经文:路15:17-21。
 
        浪子的比喻着重悔改的重要。悔改在人的生命中具有无可比拟的紧迫性。人能悔悟,天父喜悦。悔改使人与神和好。
 
        有些人要到最坏的地步才会醒觉。这个小儿子渴望得到自由,过自己喜爱的生活,这与今天许多人所渴望的一样。也许要使他们经历极大的哀伤和惨痛,才会去仰望惟一可以帮助他们的神。
 
        当小儿子醒悟过来,他意识到自己不仅得罪了生养自己的父亲,而且在最深层的意义上得罪了天,就是得罪了上帝自己。”悔改“就是对上帝懊悔自己所犯的罪。
 
        “相离还远”,强调父亲深挚的爱,父亲必定一直在等候着儿子早日回家。“跑”,父亲完全不顾当时的习俗礼仪,因为对于长者而言,奔跑有失尊严,尤其是对这样一位富裕的财主来说。“抱着他的颈项”(原文直译:扑向他的脖子)。
 
        “醒悟过来”,这是一个悔改转向的醒悟:1、看见自己可怜的光景;2、向往父(神)家的福分;3、向父(神)认罪悔改。浪子把预先准备好的忏悔之词(参18-19节)说出来, 但是父亲没让他说完就打断了他,表明他已原谅了儿子。
 
        从这里可明白神对罪人的爱是何等地大:1、父亲很远就认出儿子,表明神迫切地等待罪人悔改认罪;2、根据犹太人的习惯,老年人在年青人面前奔跑,是有失风度的行为,但父亲不顾这些习俗向儿子跑去,生动地描绘了当罪人悔改时,神将何等地喜乐;3、父亲抱着儿子连连与他亲嘴,是犹太人的风俗,表明神对罪人无条件赦罪的恩典。
 
        “浪子”可视为因自己的私欲离开神的人。神的慈爱能够粉碎人的愚笨,战胜罪的捆绑,甚至可以击败人心故意的背叛。教导我们无论犯什么样的罪,只要真心认罪悔改归向神,神就会饶恕,并热情地接纳我们回到他的身边。
 
        三、享受父爱的喜乐
 
        经文:路15:22-24。
 
        父亲饶恕回来的浪子,使他重新恢复儿子的地位。“上好的袍子”: 是父亲最珍贵的礼服,只有客人到访时才会穿,它是地位的象征。“戒指”:象征自己的权威。父亲给儿子戒指,表示父亲把自己的权力委任给儿子。“穿鞋”:表示与奴仆有别。代表小儿子从过去的奴仆身份,恢复了儿子的身份。
 
        这父亲欢迎小儿子归来的热切态度,正是天父欣然接纳罪人悔改的写照。肥牛犊,是遇大喜事才宰杀来吃的。这里说明天父对肯回头的罪人宽大、慈爱、欢欢喜喜接纳成为神国的子民。
 
        人们吃喝快乐(原文直译:吃喝和庆祝)是为了向上帝献上感恩,而不是肆无忌惮地纵情享乐(参见路12:19)。人们以为这个儿子是死了,如今又活过来,再次与家人团聚:上帝国度里的子民也是如此。
 
        “浪子回头的比喻”中,有五个“起来”,表明罪人悔改的心路历程:
 
         1、“收拾起来”(13节),将神所赐的才智和物品据为己有,只为满足自己的欲望与享受;
 
         2、“穷苦起来”(14节),远离神的结果,必然导致心灵的贫穷与虚空;
 
         3、“我要起来”(18节),因圣灵的光照而有所醒悟;
        
         4、“于是起来”(20节),运用意志将悔改的心付诸行动;
 
         5、“快乐起来”(24节),罪人悔改的结果,神人同乐。
 
        小儿子回家之后,他享受父(神)爱的接纳和丰富的预备,基督作公义的衣袍,圣灵作印记,福音的好处,就是救恩的能力,基督的生命,并享受他作生命的供应,在父(神)家享受属天的喜乐。
有人说,这则比喻不应称为“浪子的比喻”,因为小儿子并不是位英雄。这应称为“慈父的比喻”,因为这篇信息所强调的乃是慈父的爱,而不是描述儿子的罪。
 
        四、大儿子愚昧无知
 
        经文:路15:25-32。
 
        法利赛人不喜欢耶稣和“罪人”在一起。而耶稣的回答是:谁能不为重新得回的儿子而欢喜快乐呢?即你们为什么不能因失丧的人归回而与天父一同欢喜快乐呢?
 
        大儿子的反应,正像法利赛人的态度。他视多年来自己替父亲所作的为奴役(“服事”一字原意),并斤斤计较,也不满父亲的“偏爱”。认为欢迎浪子回家是不公平的,感到父亲从来没有为他庆祝。
 
        大儿子拒绝承认浪子是自己的兄弟,所以,说:“你这个儿子”。 父亲深情的呼唤:”儿啊“,表明父亲仍然爱大儿子,并希望他可以一同庆祝。这也暗示耶稣依旧欢迎法利赛人悔改,接受福音。
在这个浪子的故事里,父亲与大儿子的反应成为强烈的对比。父亲是乐于宽恕和满有喜乐的;大儿子则是不愿意宽恕和满怀仇恨的。
 
        “他(大儿子)回来,离家不远,听见作乐跳舞的声音,便叫过一个仆人来,问是什么事。仆人说:’你兄弟来了;你父亲因为得他无灾无病的回来,把肥牛犊宰了。’大儿子却生气”(路15:25-28)
 
        父亲的行为代表天父上帝的怜悯和恩典;大儿子的态度代表法利赛人自以为义的怨恨。埋怨父亲没有酬报他的多年忠心服事,预表人的自义,以为已经完全遵行了神的律法,应当得神赏赐。“他对父亲说:’我服事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路15:29)
 
        我们可以从《浪子的比喻》中认识到天父上帝的心:
 
         1、“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路15:12)
 
        表明上帝愿意赏给人应得的家业,待人宽厚。
 
         2、人的要求虽不合理,上帝却仍照常给人自由的意志,尊重人的主权。
 
         3、“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路15:20上) 表明天父上帝天天等候、盼望罪人悔改。
 
        4、“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路15:20下) 表明天父上帝接纳、赦免悔改的罪人。
 
         5、“父亲却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路15:22) 表明上帝赏赐人儿子的地位,寓意:上帝叫我们藉着基督耶稣得儿子的名分(弗1:5)
 
         6、“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路15:23) 表明上帝与悔改的罪人同享救恩的喜乐,
 
         7、“大儿子却生气,不肯进去;他父亲就出来劝他。”(路15:28) 表明上帝迁就、劝勉自义不知悔改的罪人。
        
         8、“父亲对他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路15:31) 表明上帝愿意把他一切所有的都赏赐给人;应许给人属天的福分。
        
         9、“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路15:24,32)表明上帝不念人的旧恶,只看人的现状;
 
        小儿子是因为自私而离开父家,过任意放荡的生活。但是,不论罪人因为什么原因而失丧,神的大爱都会临到罪人那里,寻找他们,期待他们早日回家。
 
        大儿子没有认识到自己将继承父亲的全部财产,而只为一只羊羔或一只牛犊埋怨父亲。如实地反应出法利赛人和文士不明白神赋予他们莫大的祝福和属灵特权,结果他们却自己驱逐在天国的门外;受讥讽的税吏和罪人,因着他们的悔改认罪,归向上帝,反而要进入天国。
 
        结语:慈父没有忘却对大儿子的殷劝:“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路15:31),他现在仍掌管的家业,也将由大儿子全部承受,然而小儿子的归来和“再生”,仍是值得欢喜快乐的事。 
 
        从浪子离家出走、堕落到悔悟和恢复儿子地位的全过程,无不显明神永不改变的爱,宽容了人先前所犯的罪。这给我们专爱己,不爱神的人,一个很好的提醒。大儿子的骄傲和自义更是我们基督徒侍奉与生活的前车之鉴,让我们时刻警醒,靠主得胜老我,远离罪恶,过圣洁满有荣光的大好日子。阿门! 
 

  TAG:伟大  父爱  小儿子  大儿子

【作者简介】 骆颂恩:雅博网作者。上海松江人,生于一九六一年,籍贯浙江诸暨。自幼受父亲的影响,蒙恩成为基督的跟随者。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福音广播”成了我学习圣经的启蒙老师……八十年代末,参加过上海华东神学院(一年制)的培训学习,九0年八月回到本区教会作义工传道,直至二00一年三月被按立为该区教会长老,并作专职传道至今。于二00五年九月返校,再就读一年神学,获取了神学专科学历。二00八年至二0一0年,就读于上海电视大学的“行政管理”专科,并获得大专学历。不惑之年的学习生活,使我惊喜地经历到与童年时代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让我更珍惜自己的学习成果,为主所用。笔者比较倾注于“归正神学”,因它给了我更坚定的信心和勇气,走侍奉神的道路。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第四位士师底波拉——唯一的女士师  上一篇:新约中的五个约翰 打印文章   录入:骆颂恩   责任编辑:嘟嘟接力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