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在提比哩亚海边

作者:骆颂恩     来源:雅博网作者 时间:2025-05-02 07:48:25

微信图片_20231206213336.jpg

耶稣在提比哩亚海边

  经文:约21:1-19。

  今天是复活期第三主日,按照经课的编排,其福音书的内容是耶稣在提比哩亚海边,向门徒显现,记载在《约翰福音》21章1-19节。耶稣从死里复活以后,多次向他的门徒显现;这是第三次。地点在提比哩亚海边(即加利利海边),向七位门徒显现。这次显现依然体现了耶稣对门徒的爱,并把牧养群羊,喂养小羊的重任托付给了门徒。

  下面我们一同来领受这段经文所带给我们的启示与光照,以作侍奉之路的明灯。

  一、为己徒劳无获

  经文:约21:1-3。

  提比哩亚海是罗马人给加利利海起的名字。约翰写这福音书的时候,加利利海已经改称“提比哩亚海”,来纪念提比留这位罗马君主。

  门徒们根据耶稣的“相遇在加利利”的吩咐,聚集在那儿,但耶稣却来得晚。对此彼得忍不住,就说“我打鱼去”。因此其他门徒也赞同了,他们想见耶稣的心还是不够急切。

  彼得、多马、拿但业与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和另外两个没有记名的门徒,一起来到加利利海附近。 他们等待主的显现,正如主所说的。门徒等待的时候,顺便出海去打鱼,但一整夜都没有打着什么。

  “这些事以后”:为期一周的除酵节节期已经过去,门徒离开耶路撒冷回到了加利利。“这些事以后”,也意味着门徒经历了许多的挫折和失败之后。他们重新回到世界里去了,为自己的生活而劳苦着。

  路加提到,在耶稣呼召他们之前,他们都是西门彼得打鱼的“伙伴”。在古代,夜间比白天更适合打鱼,因为在夜间打到的新鲜鱼儿,在清晨就可以出售。整夜打不着鱼,这才认识到自己无能和不可靠。老练的渔夫在最佳的时间里,竟然一无所获。人生只有经历了慢长的黑夜之后,才能珍惜光明的可贵。

  我们无论是作属灵的或属世的工作,都不能依赖自己的才干,而须一直仰赖神的引领和祝福。

  彼得代表带头的人,其它门徒代表跟随的人;我们若盲目地跟从人,而不慎思明辨,也会使我们落到灵性穷乏的光景里。我们若有甚么穷乏的经历,对我们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能使我们更多倚靠主,也更能体恤别人的穷乏。在逆境中常含有神的美意;人一直处在顺境中,反而常会置神的旨意于不顾。

  我们在得救以前,凭着自己天然的力量在世界中努力,或许还能有所斩获;但在蒙恩之后,若又离开主,回到世界中去钻营,将会全然虚空徒劳,我们应当醒悟!

  二、为主祝福满满

  经文:约21:4-8。

  门徒离开了耶稣,就什么都不能做。“天将亮的时候,耶稣站在岸上”;人的尽头,就是神的起头。耶稣显现在岸上,但他们也像抹大拉的马利亚一样,起初并没有认出来。

  主耶稣要门徒明白自己的软弱、无能和失败。耶稣问门徒说:“小子,你们有吃的没有?”他的意思是:“你们打着鱼没有?”耶稣知道他们并没有打着鱼,但他希望门徒亲自说出来。我们亲自向主承认自己缺乏能力的时候,他便会供应我们的需要。

  当门徒说“没有”,耶稣便叫他们在船的另一边撒网。他们打得很多鱼,甚至连网也拉不上来。许多门徒都曾整夜在错误的位置打鱼,以致一无所获。告诉我们在哪里撒网的是耶稣,把鱼赶入网中的也是耶稣。

  主耶稣要他们学习顺服的功课,在主的话语中有丰富的供应;但我们必须对主的话信而顺从,才能实际的从主话语中寻得供应。为主得人,若凭自己的见识与能力,无论如何勤苦,终属徒劳无功;惟有遵照主的引导下网,方有成效。

  耶稣所爱的那门徒——约翰,看见这神迹,便马上认出在岸上的人“是主!" ,彼得听见这话,便立刻跳进水里。彼得的行动总是敏捷的,约翰没有交待彼得向哪里走去,但彼得似乎是游向岸边去见耶稣。

  在古代用网打鱼的渔夫通常是光着上身工作。彼得因是光着上身,在跳入海里去见老师之前,随手抓起一件简单上衣披上,以示对老师的尊重。当彼得带头游向岸边去见耶稣时,其余的门徒(离岸不远,约有二百肘)就在小船上把那网鱼拉过来。

  彼得与其余门徒的重操故业,反映了他们对主曾经赐予他们的大使命感到迷茫。那天,门徒打鱼,彻夜工作无效,主向他们显现,门徒听从主的吩咐,因而一网得鱼,且满足了门徒的生活所需。当我们信守主的命令时,就出现奇迹。主的爱真是无处不在,随时随在地都与我们同在。

  三、生命获得供应

  经文:约21:9-14。

  “他们上了岸,就看见那里有炭火,上面有鱼,又有饼。”岸上的炭火,正与院子里的炭火(耶稣被 b u后),遥相对应;那夜彼得是在炭火旁失败了(三次否认主),现在主耶稣是在炭火旁供应了他。“上面有鱼,”这是说他们根本无须到海上去打鱼,因为岸上已经有鱼了。“上面有鱼,又有饼,“ ”鱼“代表海中的丰富;”饼“代表陆地上的丰富。当他们打鱼至疲乏饥饿时,主已为他们预备好了食物。

  神的儿女不该为生活的需要忧虑,因为主必定照顾我们的生活,而他又是”使无变为有“的神。主深知门徒的匮乏,适时供应他们的需要;主是我们的福杯、产业、丰富,并随时的帮助。

  在岸上他们看见炭火上烤着鱼。那些鱼显然不足以让所有门徒吃饱, 所以耶稣叫他们把刚才打的鱼拿过来。 他们把网拉上岸之后,数点一下,竟然有153条大鱼!

  ”耶稣对他们说:’把刚才打的鱼,拿几条来。‘”我们不要一直为过去的经历和成就而沾沾自满,乃应不断追求主,每天从主得着新鲜的供应。

  所网到的鱼,一条也没有漏掉。表明主的生命之恩,绝不会叫我们这软弱的器皿承受不了的。我们应当时常修补、加固属灵的“网”,免得漏掉了“鱼”;事倍功半,收不到预期的果效。

  “耶稣说:’你们来吃早饭。‘门徒中没有一个敢问他:’你是谁?‘因为知道是主。”“耶稣就来拿饼和鱼给他们。”主供应饼和鱼给他们,不仅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更是为了他神圣的托付;主乃是以新的供应,带进新的托付。世上一切的宗教,只有要求,却没有供应;惟有我们的主,他不但有要求,且有供应。主总是先有供应,后才有要求。

  虽然门徒知道岸上的人是耶稣但他已经有所改变。他们心里想问“主,真的是你吗?"但他们不敢。我们总不喜欢向一个认识的人发问:“你是谁?" 这里让我们明白主的关怀与眷顾,没有人敢问耶稣“是谁”?但是主耶稣仍主动地服事他们,照顾他们的所需。门徒经过主暂时的离开,他们何等需要得到这一次的属灵经验,主耶稣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刻向他们显现。让我们也凭着信心,确认主不会离弃我们,他是我们随时的帮助与鼓励。

  这是耶稣第三次向一群门徒显现。在此之前,他曾向抹大拉的马利亚和一些妇女,以及彼得显现。

  四、侍奉领受托付

  经文:约21:15-19。

  耶稣重新建立彼得服侍主的信心。他们吃饱之后,耶稣问彼得说: “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这些”是指“这些其余的门徒”。耶稣问彼得的是:“你爱我比这些其余的门徒爱我更深吗?"彼得曾对耶稣说:“众人虽然跌倒,我总不能”。然而,彼得自己却曾跌倒;他曾不认耶稣。所以,耶稣现在问彼得:“你真的爱我比这些门徒更深吗?你还没有用你的行动来证明呢。”

  彼得并没有尝试证明他爱耶稣有多深,他知道自己曾经失败过。他知道自己的爱是软弱的。他知道自己爱耶稣并不比这些门徒更深。但在彼得心中,他确实爱耶稣,而耶稣也知道彼得的心。所以,彼得只是说: “主啊.....你知道我爱你。"

  跟着耶稣对他说:“好吧,若你真的爱我,你便要这样做:你喂养我的小羊。 从今以后,你要以遵守我的话来证明你爱我。我是好牧人;我来为羊舍命。所以,我把我的羊交托给你。 你要喂养他们,你要照顾他们,你要做他们的榜样,你要为他们而死。”

  耶稣再问彼得两次:“你爱我吗?”耶稣第三次问的时候,彼得心里很难过。也许这使他想起自己曾三次不认耶稣。由于彼得曾三次不认耶稣所以他现在要告诉耶稣三次,说他爱他。每一次彼得作出回答时,耶稣都叫他做群羊的牧人。耶稣这样做,是恢复彼得作教会领袖的权柄。其他门徒可能由于彼得不认耶稣的罪而不接纳他。但耶稣在此三次委任彼得作他教会的牧人。彼得已经得到饶恕;彼得已经重新得到建立。

  留意耶稣只是问及彼得对他的爱。要做一个牧者,只有一件事是必须的;那就是爱耶稣。不爱耶稣,便没有人能爱羊群。而不爱羊群,便没有人能做牧人。那些不爱耶稣的人不能真的爱人。

  所说的:“你喂养我的羊”。我们并非只是被召作得人的渔夫;我们也被召作群羊的喂养者。不错,并非每一个信徒都被召去作领袖 但我们却都有机会用鼓励的话语和生命去“喂养”我们的弟兄和姊妹,而且我们必须这样做。

  耶稣跟着告诉彼得:“到你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耶稣的意思是彼得要在十字架上伸开双手,像耶稣那样。跟着他要被带往一个钉十字架的地方,一个他不愿意去的地方。罗马人通常先把罪犯的双手绑在十字架上,然后命令他背着十字架到行刑的地方去。

  约翰解释耶稣这样说,是预言彼得要怎样死来荣耀神。耶稣藉着他在十字架上的死荣耀了神。同样地,藉着顺服、受苦和受死,彼得也要荣耀神。因此我们无论怎样死,我们各人也应关心自己的死能否为神带来荣耀。我们若能保持忍耐忠心,和爱神到底,神便能得到荣耀。

  根据早期教会历史学家之著作所载·彼得确实是死在十字架上。据说彼得曾要求罗马兵丁让他倒钉在十字架上,因为他不配与他的主一样垂直地钉十字架。

  最后,耶稣对彼得说:“你跟从我吧!”三年前,在他们如今所站的加利利海边,耶稣曾对彼得说出同样的话。但彼得并没有好好跟从主。现在耶稣给他另-个机会。彼得不会再次否认他的主了。

  我们常常以为做一个基督徒,就是接受耶稣和他的赐福,并加入他的教会。但基督徒的生命不止如此,基督徒的生命就是跟从耶稣,意思是要起来前往他所去的地方。耶稣往哪里去呢?上十字架去。我们要做个真门徒,也要上十字架去。

  “伸出手来”,这是表达钉十字架的一种方式。写于《新约》之后不久的早期证据提及彼得殉道而死,但没有说他怎么死。据说,彼得后来是被倒钉十字架而死的,因为他觉得自己不配以他的主受死的方式死去。

  结语:基督的复活,给他的门徒带来了生命的改变,并重温了大使命的重要意义。这对我们今天的基督徒而言,同样有着极为丰富的属灵意义。让我们知道,在日常的生活和侍奉中也时常会经历人生的低谷和挫折,需要藉着基督复活的大能获得拯救,且领受恩赐,全心奉献,尽力侍主。爱带来责任,也带来全然的奉献,我们对主的爱是否如此?

 

  TAG:

【作者简介】 骆颂恩:雅博网作者。上海松江人,生于一九六一年,籍贯浙江诸暨。自幼受父亲的影响,蒙恩成为基督的跟随者。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福音广播”成了我学习圣经的启蒙老师……八十年代末,参加过上海华东神学院(一年制)的培训学习,九0年八月回到本区教会作义工传道,直至二00一年三月被按立为该区教会长老,并作专职传道至今。于二00五年九月返校,再就读一年神学,获取了神学专科学历。二00八年至二0一0年,就读于上海电视大学的“行政管理”专科,并获得大专学历。不惑之年的学习生活,使我惊喜地经历到与童年时代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让我更珍惜自己的学习成果,为主所用。笔者比较倾注于“归正神学”,因它给了我更坚定的信心和勇气,走侍奉神的道路。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上一篇:我的主,我的神 打印文章   录入:骆颂恩   责任编辑:吴建梅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本作者更多文章
骆颂恩
  • 赞助商链接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