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士11-12:7
士师是古代以色列的军事和政zh i领袖,《士》中记载了十二位士师:俄陀聂、以笏、珊迦、底波拉、基甸、陀拉、睚珥、耶弗他、以比赞、以伦、押顿与参孙。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士师俄陀聂、以笏、女士师底波拉,今天,我们从八个方面来看《第八位士师耶弗他——一位杀女的士师》。
1.卑微的身世:(士师记11:1-3)基列人耶弗他是个大能的勇士,是妓女的儿子。耶弗他是基列所生的。基列的妻也生了几个儿子:他妻所生的儿子长大了,就赶逐耶弗他,说:“你不可在我们父家承受产业,因为你是妓女的儿子。”耶弗他就逃避他的弟兄,去住在陀伯地,有些匪徒到他那里聚集,与他一同出入。
“耶弗他”这个名字的意思是“他开路”,耶弗他是妓女的儿子,但他是个大能的勇士。虽然他是妓女所生的私生子,按照律法,也有权承受父亲的产业(申21:15-17)。但他的兄弟却拒绝接纳他,家乡的人也都藐视他(7节)。他同父异母的弟兄长大后,就赶逐耶弗他,不许他在父家承受产业。耶弗他就去住在陀伯地。
“陀伯地”位于基列的拉抹东北约24公里的偏僻地带,在以色列的东界与亚扪的北界之间。陀伯人后来曾与亚扪人连手对抗大卫(撒下10:6-8)。“匪徒”原文是“无用的男人、空虚的男人”,可译为“一无所有的人”。
耶弗他在众人眼中是不配的人,不但不配承受产业,也不配在百姓中间活着。但他虽然被百姓驱逐,却比百姓更加信靠神(9节);当那些活在平安中的百姓“离弃耶和华,不事奉祂”(10:6)的时候,反而是住在偏僻艰苦的陀伯地的耶弗他继续敬畏耶和华(11、35节)。
2.受命与危难:(士师记11:4-11)过了些日子,亚扪人攻打以色列。亚扪人攻打以色列的时候,基列的长老到陀伯地去,要叫耶弗他回来;对耶弗他说:“请你来作我们的元帅,我们好与亚扪人争战。”耶弗他回答基列的长老说:“从前你们不是恨我、赶逐我出离父家吗?现在你们遭遇急难为何到我这里来呢?”基列的长老回答耶弗他说:“现在我们到你这里来,是要你同我们去,与亚扪人争战;你可以作基列一切居民的领袖。”耶弗他对基列的长老说:“你们叫我回去,与亚扪人争战,耶和华把他交给我,我可以作你们的领袖吗?”基列的长老回答耶弗他说:“有耶和华在你我中间作见证,我们必定照你的话行。”于是耶弗他同基列的长老回去,百姓就立耶弗他作领袖、作元帅。耶弗他在米斯巴将自己的一切话陈明在耶和华面前。
在平安稳妥的日子,以色列人觉得不需要勇士,然而,一旦发生战争,他们就立即会寻找可以拯救他们的勇士。亚扪人与基列接壤,他们来攻打位于基列的以色列人。基列人惧怕亚扪人,不敢去与他们争战,他们迫切需要有人为他们争战,这时,基列的长老自然想到了被他们赶逐的大能勇士耶弗他,不得不去请耶弗他回来。人就是这样,不需要你的时候巴不得你离得越远越好,生怕你沾他的光;需要你的时候又巴不得他离得越近越好,这样就可以帮助他。这些基列的长老开门见山,请求耶弗他作元帅,好与亚扪人争战。耶弗他重提当年基列长老当年赶逐他出离父家的旧事,按着他们所行的,耶弗他有理由拒绝帮助他们。现在你们遭遇急难为何到我这里来呢?我与你们有什么相干?基
列的长老只好忍气吞声、硬着头皮说,他们来是要请耶弗他同他们回去,与亚扪人争战,应许耶弗他可以作基列一切居民的领袖。耶弗他一听说作领袖,立即来了劲,这是神赐给他一个翻身、重回家乡抬头的机会,也是拯救自已民族的机会,他没有坚持自已的意见,也没有坚决拒绝长老的邀请,见死不救,只是要基列的长老重申他们的诺言,他们也不得不答应“我们必定照你的话行。”于是耶弗他同基列的长老回去,百姓就立耶弗他作领袖、作元帅。耶弗他是羞羞惭惭被自已的弟兄以及长老赶出父家的,现在耶弗他是光荣地被基列的长老堂堂正正地请了回来。耶弗他受命与危难之际。
当自以为配得产业的以色列人不肯顺服神、也不配求神拯救的时候,神就从产业之外兴起百姓眼中看为不配的耶弗他作拯救(29节),来拯救弃绝神、也弃绝耶弗他的百姓。(哥林多前书1:27-29) 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 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气的,在 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
以色列人“遭遇急难”(10:14节)时,被迫去求告神,基列的长老“遭遇急难”(7节)时,也被迫去求耶弗他;而耶弗他对长老的回答(5-10节),与神对百姓的回答(10:9-16)也相似。这让我们也体会到神“被弃绝、被利用”的感受。
虽然耶弗他与基列的长老们还带着肉体的软弱,但圣灵却用三次提到“耶和华”(9-11节),指出了他们的长进:百姓已经“除掉他们中间的外邦神,事奉耶和华”(10:16),所以他们不但承认得胜在乎神(9节),也呼求与以色列立约的神作为他们立约的见证(10-11节)。
耶弗他就在米斯巴将自己的一切话陈明在耶和华面前,邀请神在他们中间作见证。
3.耶弗他先礼后兵:(士师记11:12-13,28)耶弗他打发使者去见亚扪人的王,说:“你与我有什么相干,竟来到我国中攻打我呢?”亚扪人的王回答耶弗他的使者说:“因为以色列人从埃及上来的时候占据我的地,从亚嫩河到雅博河,直到约旦河。现在你要好好地将这地归还吧!”……但亚扪人的王不肯听耶弗他打发人说的话。
耶弗他并非草莽英雄,直接去与亚扪人干仗。耶弗他先打发使者去见亚扪的王,询问他为何要来以色列国中攻打他们呢?亚扪王的借口是:“以色列人从埃及上来的时候占据我的地,从亚嫩河到雅博河,直到约旦河。”要求他们“现在你要好好地将这地归还吧!”“从亚嫩河到雅博河,直到约旦河”指约旦河以东,“从亚嫩河到雅博河”之间的全部土地。“亚扪人的王”要求归还这些土地,并没有事实根据,因为在以色列人出埃及、进迦南时,神不允许以色列人与摩押人和亚扪人争战(申2:9、19),所以百姓绕过了摩押和亚扪人的领地,并没有侵略他们。
“从亚嫩河到雅博河,从旷野直到约旦河”(22节)原来是亚摩利王西宏的领土(民21:24),南起“亚嫩河”,北至“雅博河,西起“约旦河”,东面与“旷野”的亚扪人接壤。这些地方原来是亚摩利王西宏从摩押人手中夺来的(民21:21-30)。而以色列人又从西宏手中夺得这片土地,所以无论是摩押人还是亚扪人,都没有权利索回这片土地(15节)。这正是“欲加于罪,何患无罪?”
第一次谈判失败后,耶弗他再次打发使者去见亚扪王,希望尽最大的努力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但亚扪人的王不肯听从耶弗他,一场战争在所难免。
24节“你的神基抹所赐你的地你不是得为业吗”,意思是如果“基抹”是真神,他应该当时就帮摩押人从亚摩利人的手中夺回他们的地,而不应该等三百年后到以色列人手中来夺。27节“审判人的耶和华”,原文是“士师耶和华”,这是士师记原文唯一一次使用“士师”这个名词,表明神才是真正的士师。
表面上,耶弗他是进行外交谈判,据理力争;实际上,耶弗他是按着神所定规的原则,在争战之前先与仇敌“宣告和睦的话”(申20:10)。他知道这些话说了并没有用,因为“亚扪人的王不肯听”,只是在找战争的借口。但耶弗他只关心在神面前做得准确,并不关心做这事的结果。耶弗他也借着这番话数算神的恩典,他四次提到“耶和华”(21、23、24、27节),提醒自己和百姓,只要自己站在神这一边,神必为他们争战。
4.耶弗他的许愿:(士师记11:29-31)耶和华的灵降在耶弗他身上,他就经过基列和玛拿西,来到基列的米斯巴,又从米斯巴来到亚扪人那里。耶弗他就向耶和华许愿,说:“你若将亚扪人交在我手中,我从亚扪人那里平平安安回来的时候,无论什么人,先从我家门出来迎接我,就必归你,我也必将他献上为燔祭。”
在旧约时代,圣灵暂时降在人的身上,是为了赐给人特殊的侍奉能力,完成工作之后就会离开,所以并不能改变人的生命。
神的灵降临在耶弗他身上,就保证了争战的胜利,但耶弗他生命不清楚,信心不坚固,他以为成大事必须许毒愿。因此他又多余地向神许了一个毒愿“你若将亚扪人交在我手中,我从亚扪人那里平平安安回来的时候,无论什么人,先从我家门出来迎接我,就必归你,我也必将他献上为燔祭。”这就意味着,要么,战争胜利后,耶弗他要失去一个最亲近的家人;要么败在仇敌亚扪人面前,这两个结果都是耶弗他不愿意看到的。
耶弗他敬畏神、有热心,但却缺乏真理,所以鲁莽地许了一个没有必要、也不准确的愿。“无论什么人”原文是“无论什么”。神只悦纳祂所指定的祭物,绝不能“无论什么”都献作燔祭,尤其是“使儿女经火”(申18:10):“我岂可为自己的罪过献我的长子吗?为心中的罪恶献我身所生的吗”(弥6:7)。但耶弗他却用热心代替了真理,居然许愿把“无论什么人”都献上为燔祭。
神所悦纳的是“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罗11:36)的事奉,只有动机出于神、方法根据神,才能把结果献给神。人若出于自己的热心或爱心、按照自己的方式,把自己想做、爱做的事硬塞给神,并不是事奉神,而是在满足肉体。
5.耶弗他打败亚扪人:(士师记11:32-33)于是耶弗他往亚扪人那里去,与他们争战;耶和华将他们交在他手中,他就大大杀败他们,从亚罗珥到米匿,直到亚备勒·基拉明,攻取了二十座城。这样亚扪人就被以色列人制伏了。
神与耶弗他同在,他就往亚扪人那里去,与他们争战。神将亚扪人交在耶弗他手中,他就杀败了他们,攻取了二十座城。亚扪人就被以色列人制伏了。战争的胜败完全取决于神的同在与否,而不在于人如何的努力。
6.耶弗他的独生女儿:(士师记11:34-40)耶弗他回米斯巴到了自己的家,不料,他女儿拿着鼓跳舞出来迎接他,是他独生的,此外无儿无女。耶弗他看见她,就撕裂衣服,说:“哀哉!我的女儿啊,你使我甚是愁苦,叫我作难了;因为我已经向耶和华开口许愿,不能挽回。”他女儿回答说:“父啊,你既向耶和华开口,就当照你口中所说的向我行,因耶和华已经在仇敌亚扪人身上为你报仇”;又对父亲说:“有一件事求你允准:容我去两个月,与同伴在山上,好哀哭我终为处女。”耶弗他说:“你去吧!”就容她去两个月。她便和同伴去了,在山上为她终为处女哀哭。两月已满,她回到父亲那里,父亲就照所许的愿向她行了。女儿终身没有亲近男子。此后以色列中有个规矩,每年以色列的女子去为基列人耶弗他的女儿哀哭四天。
战争胜利了,耶弗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回到了自已的家,他不知道谁会先迎接他。耶弗他到了自已的家,不料他独生的女儿拿着鼓跳舞出来迎接他。耶弗他看见女儿,就撕裂衣服,“撕裂衣服”是古代中东人表达极度悲痛的方式。是他的许愿害死了独生的女儿。耶弗他的女儿是个顺命的女儿,她甘愿承担父亲许愿的后果,只是求父亲容许她与同伴在山上,为她终为处女哀哭两个月。两月已满,她回到父亲耶弗他那里,父亲就照所许的愿向她行了,女儿终身没有亲近男子。此后以色列中有个规矩,每年以色列的女子去为耶弗他的女儿哀哭四天。
耶弗他的女儿敬畏神、孝敬父亲,勇敢地为父亲鲁莽的许愿作出了牺牲,神对她必有最好的安排。她唯一的遗憾是“终为处女”,也就是没有后代。对古代以色列妇女来说,最大的羞辱就是没有后代,以致在神的应许上不再有分。而因着耶弗他的女儿“终为处女”,以为自己从此可以做基列人“领袖”的耶弗他也断绝了后代,乐极生悲。
7.耶弗他和以法莲人:(士师记12:1-6)以法莲人聚集,到了北方,对耶弗他说:“你去与亚扪人争战,为什么没有招我们同去呢?我们必用火烧你和你的房屋。”耶弗他对他们说:“我和我的民与亚扪人大大争战;我招你们来,你们竟没有来救我脱离他们的手。我见你们不来救我,我就拚命前去攻击亚扪人,耶和华将他们交在我手中。你们今日为什么上我这里来攻打我呢?”于是耶弗他招聚基列人,与以法莲人争战。基列人击杀以法莲人,是因他们说:“你们基列人在以法莲、玛拿西中间,不过是以法莲逃亡的人。”基列人把守约旦河的渡口,不容以法莲人过去。以法莲逃走的人若说:“容我过去。”基列人就问他说:“你是以法莲人不是?”他若说:“不是”,就对他说:“你说‘示播列’。”以法莲人因为咬不真字音,便说“西播列”。基列人就将他拿住,杀在约旦河的渡口。那时以法莲人被杀的有四万二千人。
以法莲支派所蒙的祝福和恩典(创48:20),却成了他们后代的网罗。亚扪人攻打以色列人的时候,他们不参战。战争胜利后,他们来找耶弗他闹事,好像上次占基甸便宜一样占耶弗他的便宜。以法莲人因着优越感而骄傲,因着骄傲而生嫉妒,曾在一百年多前用同样的理由“与基甸大大地争吵”(8:1),被基甸的一句好话所平息,正应了所罗门的那句话“回答柔和,使怒消退”(箴言15:1)。但这次以法莲人变本加利,已经有超过“四万二千人”渡过约旦河,绝不只是来抱怨、威胁,也不只是为了对付一个耶弗他,而是正式前来攻打基列人。这次,耶弗他没有用柔和的言语来迁就以法莲人,而是果断“招聚基列人,与以法莲人争战”。
4节“你们基列人在以法莲、玛拿西中间,不过是以法莲逃亡的人”,可能是挖苦基列人在进迦南时留在约旦河东。骄傲的以法莲人诽谤基列人是“以法莲逃亡的人”,结果自己却成了“以法莲逃走的人”;他们曾以自己是以法莲人而感到优越,现在却说自己“不是”。神允许他们落到这样的地步,正是要告诉我们:“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太7:2)。
而基列人的肉体一旦被惹动,竟然对自已的弟兄以法莲人赶尽杀绝(5-6节),内战比外战更狠。进迦南之前,以法莲支派的男丁是“三万二千五百名”(民26:37),现在“以法莲人被杀的有四万二千人”,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以法莲支派大伤元气,从此才不敢与其它支派找事。
这些以法莲人本来该在自已的家乡安居乐业,却因好大喜功,贪图虚浮的名义,引发了一场内战,四万二千以法莲人白白断送了自已的性命。
8.耶弗他去世:(士师记12:7)耶弗他作以色列的士师六年。基列人耶弗他死了,葬在基列的一座城里。
耶弗他可能只在约旦河东作士师。他在十二位士师中得着了最高的职位,百姓立他“作领袖、作元帅”(11:11),但却成了没有后代、在位时间也最短的一位士师,只有“六年”。这让我们看到在人意背后,神在管理的手。
(希伯来书11:32-34)我又何必再说呢?若要一一细说,基甸、巴拉、参孙、耶弗他、大卫、撒母耳,和众先知的事,时候就不够了。他们因着信,制伏了敌国,行了公义,得了应许,堵了狮子的口,灭了烈火的猛势,脱了刀剑的锋刃;软弱变为刚强,争战显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军。
然而,虽然耶弗他有许多欠缺,但仍然被圣灵列为信心的榜样。因为神要借着耶弗他向我们表明,连耶弗他这样满了欠缺的人,也能因着神所赐的信心而蒙拯救、被使用。
总结:耶弗他因着是妓女的儿子,饱受兄弟以及基列的长老的排挤。然而,神却从灰尘中抬举贫寒人,藉着亚扪人来攻打基列的以色列人,使基列的长老不得不低三下四地去请耶弗他来作他们的元帅、领袖。为了让耶弗他回来,为基列人争战,基列人等到耶弗他一回来,就立即立他作领袖、作元帅。神也大大使用被人不齿的耶弗他,打败了亚扪人,使他抬起头来。耶弗他却因着鲁莽许愿,战争胜利了,却失去了自已唯一女儿,成为他一生的疼,耶弗他的失败教训后人不要轻易许愿。耶弗他作以色列的士师只有六年,就死了,死后安葬在基列的一座城里。
TAG: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