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晚饭后,我们几个同为在异乡的好友,在一起喝茶叙旧,聊了很多。从年幼到如今不惑之年,从离开校园到奔赴各地打拼。回忆起来,犹如昨日,感叹时光飞快。
记得今年元宵节后离开家乡,转眼间已是10上旬。过了11月的感恩节,再过了12月的圣诞节,今年剩下的时间就已所剩无几了。接着人们就要匆匆忙忙收拾行囊,准备回家过年......
诗人说,我们度尽的年日如同一声叹息,如水冲去,如夜里的一更,如早晨生长的草,晚上割下干柴......
茶盏里的热气袅袅升起,模糊了对面好友眼角的细纹。老李指尖摩挲着杯沿,轻声说:“去年还在为孩子升学熬夜改简历,如今他都能独立坐高铁返校了。”话音落,满座皆是沉默的共鸣——我们总以为有大把时间可供挥霍,却在某个寻常黄昏猛然惊觉,父母的白发已爬满鬓角,曾经并肩疯跑的伙伴,如今见面要提前半月敲定日程。
窗外的路灯渐渐亮起,将夜色撕出细碎的光。街头的银杏叶开始泛黄,便利店的热饮柜摆上了奶茶,这些细微的变化像无声的沙漏,提醒着日子正以不可逆转的速度向前奔涌。
沉默中的老张感叹着说:是啊,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奔波里,谁不是在重复中寻找微光?清晨赶早班地铁时,会期待站台的热包子刚出笼;深夜改方案的间隙,会盼着手机弹出家人的晚安消息。那些被我们视若寻常的琐碎,恰恰是对抗时光匆匆的底气。
听完了老张无奈中带着期盼的话,使我陷入深深的沉思,我们这一代的人,为了这一切付出的代价,扪心自问,真正实现的有几何呢?就算所有的心愿都兑现了,心灵的饥渴就能得到满足吗?我们的心就如一个无底洞,穷其一生,得到的一切就能使空洞填满吗?
诗人说,“万事令人厌烦,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传1:8)
唯有能让人满足的是将目光转向日光之上,才能寻找到人生的真意义,真“智慧”。
茶凉了,我们却没有散。约定好感恩节时再聚。愿那时我们的叙事不再是那样的沉重,而是内心充满喜乐和盼望。到那日,愿我们都已寻找到“真智慧”和人生的真意义。
2025年10月13日星期一
TAG:时光
【作者简介】
刘长川,雅博网编辑:16岁受洗归主,25岁被神恩召服事至今。现全职于广东利河伯归正教会,负责教牧工作;广东传道人。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