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斯5:9-14;彼前2:24
木架就是十字架,是一种极其惨酷的刑具,在远古时代就有,后来发展成罗马帝国处死杀人犯、叛乱等重罪犯人最残酷的刑具,而罗马公民按法律规定是不可判处此极刑的。有人在为你立“木架”吗?你又在为谁立“木架”?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你在为谁立木架?》
一、犯罪的在为自已立木架
1.膳长谋害君王被挂在木头上:(创世记40:1-3,16-22)这事以后,埃及王的酒政和膳长得罪了他们的主-埃及王,法老就恼怒酒政和膳长这二臣,把他们下在护卫长府内的监里,就是约瑟被囚的地方。……膳长见梦解得好,就对约瑟说:“我在梦中见我头上顶着三筐白饼;极上的筐子里有为法老烤的各样食物,有飞鸟来吃我头上筐子里的食物。”约瑟说:“你的梦是这样解:三个筐子就是三天;三天之内,法老必斩断你的头,把你挂在木头上,必有飞鸟来吃你身上的肉。”到了第三天,是法老的生日,他为众臣仆设摆筵席,把酒政和膳长提出监来,使酒政官复原职,他仍旧递杯在法老手中;但把膳长挂起来,正如约瑟向他们所解的话。
“这事”是指约瑟被主母诬陷下在监里(创世记39:11-23)。“酒政”的职责是为法老选酒、试酒、倒酒,防范有人在酒中下毒,并且陪法老喝酒作乐;“膳长”主管法老的膳食。这两个职务都是法老的亲信。然而,他们得罪了他们的主埃及王:有谓膳长图谋害王,酒政无辜被连累,法老就恼怒他们,把他们下在约瑟被囚的地方,护卫长要约瑟伺候他们,由于他们是高官,故在狱中仍受人伺候。“他们有些日子在监里”大约一个月以上,可能多达一年。这是神给约瑟一个接触酒政和膳长机会,使他从他们身上得知法老性情和宫内事务,为他日后作宰相作预备;凡临到我们身上的事情,无论大小祸福,都与我们有益处(参罗8:28),因此我们理当凡事谢恩。若非神的预备,一个异乡的阶下囚岂能接触到酒政和膳长?
一日,酒政和膳长二人同夜各得一梦,没有人能解,因此愁闷。尽管约瑟自已身陷囹圄,却依然关心他人,约瑟看到他们愁闷,就问他们愁闷的原因,他们就把做梦的事告诉约瑟。约瑟告诉他们解梦出于神,请求他们把梦告诉约瑟。酒政就率先把梦告诉了约瑟,约瑟就按着他梦的意思给他圆解。膳长见梦解的好,也把自已的梦告诉了约瑟,约瑟就按着他的梦给他圆解,就是“三天之内,法老必斩断你的头,把你挂在木头上,必有飞鸟来吃你身上的肉。”第三天是法老的生日,他把酒政和膳长提出监来,使酒政官复原职,但把膳长挂起来,正如约瑟向他们所解的话。
膳长之所以被法老挂在木头上,是因他谋害法老,因此他的罪在为他制作了木架。
2.王的两个太监被挂在木头上:(以斯帖记2:21-23)当那时候,末底改坐在朝门,王的太监中有两个守门的辟探和提列,恼恨亚哈随鲁王,想要下手害他。末底改知道了,就告诉王后以斯帖。以斯帖奉末底改的名,报告于王;究察这事,果然是实,就把二人挂在木头上,将这事在王面前写于历史上。
那时候是“第二次招聚处女的时候(以斯帖记2:19),”末底改坐在朝门。亚哈随鲁王的太监中有两个守门的辟探和提列,恼恨亚哈随鲁王,想要下手害他,末底改知道了他们的阴谋,就把这事告诉王后以斯帖。以斯帖奉末底改的名,报告于王;究察这事,果然是实,就把二人挂在木头上。末底改揭发了太监谋害王的阴谋,立了大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因为神的时候还没有到,只是“将这事在王面前写于历史上”,等候神的时候。亚哈随鲁王树敌不少,虽然躲过了这次刺杀,最终还是在主前465年被刺身亡。
太监辟探和提列想要下手害王,是不服神在人间所立的权柄,他们在为自已立木架,所以被挂在木头上。
二、哈曼为那救王有功的末底改立了一个五丈高的木架
1.哈曼阴谋除灭犹大人:(以斯帖记3:1-2,5-6)这事以后,亚哈随鲁王抬举亚甲族哈米大他的儿子哈曼,使他高升,叫他的爵位超过与他同事的一切臣宰。在朝门的一切臣仆都跪拜哈曼,因为王如此吩咐;惟独末底改不跪不拜。……哈曼见末底改不跪不拜,他就怒气填胸。他们已将末底改的本族告诉哈曼;他以为下手害末底改一人是小事,就要灭绝亚哈随鲁王通国所有的犹大人,就是末底改的本族。
(以斯帖记2:19-23)记载了犹大人末底改救王有功的事,然而3章一开始,被王抬举的不是末底改,而是犹大人的仇敌哈曼。王使哈曼高升,叫他的爵位超过与他同事的一切臣宰,且为他吩咐在朝门的一切臣仆都跪拜他。惟独末底改不跪不拜,当哈曼见末底改不跪不拜时,立即怒气填胸,他以为下手害末底改一介小事,就要灭绝亚哈随鲁王通国所有的犹大人。可见哈曼的心肠是何等的歹毒。
2.末底改激励以斯帖:(以斯帖记4:13-17)末底改托人回复以斯帖说:“你莫想在王宫里强过一切犹大人,得免这祸。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以斯帖就吩咐人回报末底改说:“你当去招聚书珊城所有的犹大人,为我禁食三昼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宫女也要这样禁食。然后我违例进去见王,我若死就死吧!”于是末底改照以斯帖一切所吩咐的去行。
末底改要已经是波斯王后的堂妹以斯帖去见王,为犹大人在王面前恳切祈求。以斯帖先是惧怕王的定例,但末底改激励她“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在末底改的激励下,以斯帖决定冒死为民请命,誓与民族共存亡。
3.以斯帖违例见王:(以斯帖记5:1-8)第三日,以斯帖穿上朝服,进王宫的内院,对殿站立。王在殿里坐在宝座上,对着殿门。王见王后以斯帖站在院内,就施恩于她,向她伸出手中的金杖;以斯帖便向前摸杖头。王对她说:“王后以斯帖啊,你要什么?你求什么,就是国的一半也必赐给你。”以斯帖说:“王若以为美,就请王带着哈曼今日赴我所预备的筵席。”王说:“叫哈曼速速照以斯帖的话去行。”于是王带着哈曼赴以斯帖所预备的筵席。在酒席筵前,王又问以斯帖说:“你要什么,我必赐给你;你求什么,就是国的一半也必为你成就。”以斯帖回答说:“我有所要,我有所求。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愿意赐我所要的,准我所求的,就请王带着哈曼再赴我所要预备的筵席。明日我必照王所问的说明。”
在以斯帖和书珊城的犹大人禁食祷告的第三天,以斯帖穿上朝服,勇敢地闯进王宫的内院。坐在宝座上的王看见王后以斯帖,就施恩与她,免了她的死罪,且应许照着以斯帖所要所求的赐给她。为了做到不打草惊蛇,以斯帖请王带着哈曼赴所她预备的筵席。在酒席筵前,王再次应许随着以斯帖所要所求的赐给她,以斯帖明确告诉王她有所求有所要,请王明天带着哈曼再赴她所要预备的筵席,到时她必告诉王,
4.人将哈曼挂在他为末底改所预备的木架上:(以斯帖记7:2,6,9-10)这第二次在酒席筵前,王又问以斯帖说:“王后以斯帖啊,你要什么,我必赐给你;你求什么,就是国的一半也必为你成就。”……以斯帖说:“仇人敌人就是这恶人哈曼!”哈曼在王和王后面前就甚惊惶。……伺候王的一个太监名叫哈波拿,说:“哈曼为那救王有功的末底改做了五丈高的木架,现今立在哈曼家里。”王说:“把哈曼挂在其上。”于是人将哈曼挂在他为末底改所预备的木架上。王的忿怒这才止息。
第二天,在第二次在酒席筵前,王第三次应许照着以斯帖所要所求的赐给她。以斯帖,这位勇敢而智慧的王后看到时机成熟,立即向王指认“仇人敌人就是这恶人哈曼!”太监哈波拿把“哈曼为那救王有功的末底改做了五丈高的木架,现今立在哈曼家里”的事告诉王,王吩咐人:“把哈曼挂在其上。”人将哈曼挂在他为末底改所预备的木架上。王的忿怒这才止息。
哈曼为末底改做了五丈高的木架,然而,哈曼被挂在他为末底改所预备的木架上。
三、你我在为耶稣立木架
1.耶稣被交给巡抚彼拉多:(马太福音27:1-2,11-14)到了早晨,众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大家商议要治死耶稣,就把他捆绑,解去交给巡抚彼拉多。……耶稣站在巡抚面前;巡抚问他说:“你是犹太人的王吗?”耶稣说:“你说的是。”他被祭司长和长老控告的时候,什么都不回答。彼拉多就对他说:“他们作见证告你这么多的事,你没有听见吗?”耶稣仍不回答,连一句话也不说,以致巡抚甚觉希奇。
耶稣在受难周的第五天夜间被 b u后,在公会经过了一夜的审讯,到了第六天早晨,众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把他捆绑,解去交给巡抚彼拉多。因为当时犹太人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被赋予有限的自治权力,除了对于擅闯圣殿内院的外邦人,公会并无判处死刑的权柄(约18:31),所以必须“把耶稣解到彼拉多面前”,让他按罗马帝国的法律判耶稣死刑。彼拉多问耶稣是犹太人的王吗?耶稣告诉他是,(马太福音2:1b-2)有几个博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说:“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他。”祭司长和长老控告耶稣的时候,耶稣一言不答。彼拉多觉得奇怪,就问耶稣没有听见吗?主耶稣的沉默,应验了先知的话(赛53:7),使巡抚不知如何判决。
2.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给你们:(马太福音27:15-18)巡抚有一个常例,每逢这节期,随众人所要的释放一个囚犯给他们。当时有一个出名的囚犯叫巴拉巴。众人聚集的时候,彼拉多就对他们说:“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给你们?是巴拉巴呢?是称为基督的耶稣呢?”巡抚原知道他们是因为嫉妒才把他解了来。
彼拉多审讯耶稣后,发现耶稣并未犯任何政zh i的罪,因此一再向众人宣告“我查不出这人有什么罪来”,想释放耶稣。按照犹太人的规矩:每逢这节期,巡抚必须释放一个囚犯给他们,因此彼拉多想顺水推舟,释放耶稣给他们。因此,彼拉多就对那些控告耶稣的人说:“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给你们?是巴拉巴呢?是称为基督的耶稣呢?”巴拉巴是当时出名的囚犯,他在作乱的时候,杀过人(可15:7),因此被下在监里,等待钉十字架。“嫉妒”这是宗教上的嫉妒,公会的领袖们深感主耶稣的言行威胁到他们的权势。
3.把他钉十字架:(马太福音27:20-26)祭司长和长老挑唆众人,求释放巴拉巴,除灭耶稣。巡抚对众人说:“这两个人,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给你们呢?”他们说:“巴拉巴。”彼拉多说:“这样,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我怎么办他呢?”他们都说:“把他钉十字架!”巡抚说:“为什么呢?他做了什么恶事呢?”他们便极力地喊着说:“把他钉十字架!”彼拉多见说也无济于事,反要生乱,就拿水在众人面前洗手,说:“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承当吧!”众人都回答说:“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于是彼拉多释放巴拉巴给他们,把耶稣鞭打了,交给人钉十字架。
祭司长和长老挑唆众人,求释放巴拉巴,除灭耶稣。因此当巡抚问众人“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给你们呢?”他们就说“巴拉巴。”众人宁要杀人犯巴拉巴,也不要生命的主耶稣基督。当巡抚又问他们怎么办耶稣的时候,他们竟然要求彼拉多“把他钉十字架!”他们对自已的同胞耶稣恨之入骨。彼拉多对众人的行为感到不解,因此再次问他们 “为什么呢?他做了什么恶事呢?”他们只是受了祭司长与长老的挑唆,与耶稣并没有深仇大恨,因此只能极力地喊着说:“把他钉十字架!”彼拉多已经尽力了,但他见说也无济于事,反要生乱,为了“要叫众人喜悦”(可15:15),迎合民意,宁可牺牲真理原则,也不敢坚持真理,但又想在良心上把自己摘清,因此在众人面前来了个“金盆洗手”,想以此脱去杀害耶稣的罪责,要这些无知的犹太人承当他们杀害耶稣的罪行。“洗手”以洗手表清白是犹太人的宗教仪式(申21:6-7;诗26:6),而非罗马人的习俗。“祂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这些犹太人竟然主动承担杀害耶稣的罪责,却不知道他们为自已求的是什么。
4.耶稣被钉十字架:(马太福音27:32-36)他们出来的时候,遇见一个古利奈人,名叫西门,就勉强他同去,好背着耶稣的十字架。到了一个地方名叫各各他,意思就是“髑髅地”。兵丁拿苦胆调和的酒给耶稣喝;他尝了,就不肯喝。他们既将他钉在十字架上,就拈阄分他的衣服,又坐在那里看守他。
兵丁押送耶稣前往刑场的路上,遇见一个古利奈人西门,“古利奈”是北非的地名。“西门”可能是居住在古利奈的犹太人,来耶路撒冷过逾越节。十字架本应由囚犯本人背负,但主耶稣经过一夜的审讯,又经过鞭打,此刻已经体力不支。因此这些罗马兵丁就抓住西门,把耶稣的十字架放在他身上,强迫他替耶稣背负十字架。西门是鲁孚的父亲(可15:21),全家人竟因他“背着耶稣的十字架”(罗16:13)而得救。到了行刑的地方“各各他”,意思是“死人的头骨”。据说这个小山丘的形状像死人的头颅,故有此名。“苦胆调和的酒”应验了(诗69:21)的预言:(诗篇69:21本)他们拿苦胆给我当食物;我渴了,他们拿醋给我喝。“酒”原文是“醋”,喝了“苦胆调和的酒,”可以减轻被钉的痛苦。“祂尝了,就不肯喝”表明主耶稣要亲身担当十字架的苦难,拒绝接受任何从人来的帮助和安慰。“钉十字架”不但应验了主耶稣自己的预言(20:19,26:2),也应验了旧约的预言,“为我们受了咒诅”(申21:23;民21:8-9;加3:13)。“拈阄分祂的衣服”应验了(诗22:18)的预言:(诗篇22:18)他们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
5.耶稣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彼得前书2:24)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他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
其他所有被钉十字架的罪犯都是因着自已犯罪,正如在耶稣右边的那个强盗所说的(路加福音23:40-41)那一个就应声责备他,说:“你既是一样受刑的,还不怕神吗?我们是应该的,因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做的相称,但这个人没有做过一件不好的事。”惟独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是要亲身担当我们的罪。本节所说明的论点,是救主受刑罚,并不是因为衪自己犯了罪,因为衪根本没有罪。衪是因为我们的罪而被钉在十字架上,使我们可以从罪的刑罚和权势中得释放,并且为祂而活。衪既已为我们的罪一次代过受痛苦,我们便不应再让自己落在因犯罪而受苦的光景下。衪为我们的罪死了,叫我们可以向自己的罪死。不但如此,我们不单只消极地避免犯罪、向罪死,更应当在义上活。“因他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引用(以赛亚书53:5)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鞭伤”一词在原文是单数的,含意可指衪全身已被摧残至体无完肤。救主既付了这样高昂的代价来使我们得医治,我们对罪应抱怎样的态度呢?
结语:膳长以及亚哈随鲁王两个守门的太监,他们犯罪是在为自已立木架,所以被挂在木头上。而哈曼因着仇恨为犹大人末底改为他立了一个五丈高的木架,但最终挂在其上的却是哈曼自已。耶稣被挂在木头上,是为亲身担当我们的罪,是我们的罪为他立了木架,本来应当是我们被挂在上头,只是耶稣代替了我们,耶稣既然为我们死了,我们也就应当为他而活。
TAG:你在 为谁 立木架
【作者简介】
耶米玛,雅博网编辑,河北邯郸人,1999年8月20日受洗归主,2000年开始侍奉到今。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