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注释:
三省:从三方面省察自己。另一解:每日三次省察自己。
《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子路》13:1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对读:
“(大卫的诗。)耶和华啊,我的心仰望你。我的神啊,我素来倚靠你。求你不要叫我羞愧。不要叫我的仇敌向我夸胜。凡等候你的必不羞愧。惟有那无故行奸诈的,必要羞愧。耶和华啊,求你将你的道指示我,将你的路教训我。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导我,教训我。因为你是救我的神。我终日等候你。”(《诗篇》25:1-5)
“?神啊,求你按你的慈爱怜恤我,按你丰盛的慈悲涂抹我的过犯!求你将我的罪孽洗除净尽,并洁除我的罪!因为我知道我的过犯,我的罪常在我面前。我向你犯罪,唯独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这恶,以致你责备我的时候显为公义,判断我的时候显为清正。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你所喜爱的是内里诚实,你在我隐密处必使我得智慧。求你用牛膝草洁净我,我就干净;求你洗涤我,我就比雪更白。求你使我得听欢喜快乐的声音,使你所压伤的骨头可以踊跃。求你掩面不看我的罪,涂抹我一切的罪孽。神啊,求你为我造清洁的心,使我里面重新有正直的灵。不要丢弃我,使我离开你的面,不要从我收回你的圣灵。”(《诗篇》51:1-11)
解析:
人要不断省察自己,说明人是容易犯错的。这也表明儒家对人性的警惕。曾子的省察是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心或良心。“为人谋”及“与朋友交”都是指与现在的人打交道,贵在忠与信,参阅(1:8)“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人能够面对自己的良心,已经很不错了,但良心并不是绝对可靠的。人的心多少会偏袒自己或者自己所亲近与喜欢的,不可能完全做到一碗水端平。所以,人还要借助于传统。“傳不習乎”就是指对传统的态度,与传统的关系。《国语鲁语下》:“士朝而受业,亘而讲贯,夕而复习,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儒家强调对传统的基础,孔子说自己是“述而不作。”当然,如果传统只是人的传统,也还是不牢靠的。
大卫不仅仅是面对自己的内心,而是静下心来寻求神,仰望神,在神面前省察自己的过犯,承认与悔改自己的罪。因为神就像一面洁白无瑕、晶莹透亮的镜子,人可以完全地照见自己,包括优点与缺欠、长处与短处,甚至细微隐秘的东西也一无遮栏,统统显露。大卫也向神祈求,求神赦免自己的过犯罪孽,求神重新给自己正直的灵,也求神来引导前面的路。大卫坚信:“谁敬畏耶和华,耶和华必指示他当选择的道路。”(《诗篇》25:12)可见,圣经中人物反省的方向与面对的对象与儒家有所不同。
【原标题】圣经论语对读第六课“吾日三省吾身”到底是面对谁来反省?
。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