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字架上的王权
经文:路 23:33-43 。
基督君王主日,通常在礼仪年将临期前、常年期最后一个主日庆祝。因此,它作为常年期的最后主日,直接导向进入将临期,开始新的基督年循环。
基督君王主日,它强调基督统管万物的主权,宣告所有被造之物均须顺服基督,万有都当积极且欢欣地顺从他的法则。
将临期期间所显明的末世论中盼望基督第二次来临的观念,也帮助崇拜者思考圣诞节,并且明白圣诞节的意义远超过"马槽圣婴",而是关乎一位至高无上的君王,他正是那位来到世间作为"和平之子"的基督。
当耶稣被钉在髑髅地的十字架上,兵丁拈阄分祂的衣服,官府嗤笑祂 “若为基督就救自己”,连同钉的犯人也有一个讥诮,这场景与世俗君王的威严毫无关联,甚至满了羞辱与软弱。但正是在这看似 “王权崩塌” 的时刻,基督的君王身份却以最真实、最震撼的方式彰显:祂以赦免代替报复,以应许代替权势,以牺牲代替征服。
路加福音 23章33-43节的经文,不是基督王权的“失败记录”,而是祂“救赎性王权”的核心见证,基督的君王身份,从不靠武力与辖制,乃靠爱与牺牲,在罪与死亡的绝境中,为人类开辟一条归向父神的道路。这一场景,既是基督君王身份的 “终极显明”,也是我们理解其王权本质、建立信仰根基、践行生命见证的起点。
一、十字架上的王权
路加福音 23 章的经文,彻底颠覆了世人对 “君王” 的认知,清晰揭示了基督君王身份的教义核心:祂的王权不在地上的统治,而在对罪、死亡与苦难的掌权,其本质是 “救赎性的王权”。
首先,基督的王权显明在 “赦免的权柄” 中。当兵丁以钉十字架的方式羞辱祂,祂却祷告:“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 23:34)。赦免不是软弱的妥协,而是君王独有的权柄。唯有超越罪的掌权者,才能解除罪的辖制;唯有拥有生命主权的君王,才能不被仇恨捆绑,赐下宽恕的恩典。世俗君王的权柄常以 “惩罚” 立威,基督的王权却以 “赦免” 显荣,因为祂来不是要定世人的罪,而是要救世人脱离罪(约 3:17),这正是祂作为 “救赎君王” 的核心使命。
其次,基督的王权显明在“救恩的应许权柄”中。当悔改的犯人求告:“耶稣啊,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路 23:42),耶稣立即回应:“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 23:43)。这一应许绝非偶然,而是君王对“子民”的主权宣告:祂有权柄设立救恩的门槛(不是功绩,而是悔改信靠),有权柄应许永恒的归宿(乐园),更有权柄在最卑微的人身上(同钉的犯人)成就救赎。即使在十字架上,祂的王权也未受限,祂仍能定规救恩的临到,显明祂是 “掌管救赎的君王”。
最后,基督的王权显明在“身份的真实宣告”中。经文提到“在耶稣以上有一个牌子写着:‘这是犹太人的王’”(路 23:38),这牌子本是罗马官府的嘲讽,却成了基督身份的真实见证。世俗君王靠冠冕、军队证明身份,基督却在荆棘冠冕与十字架上,让“犹太人的王”这一身份被刻写。祂的王权不依赖外在的象征,而在于祂就是“神所立的君王”,即使在羞辱中,其身份也无法被掩盖。这正符合旧约先知的预言:弥赛亚君王要“像羔羊被牵到宰杀之地”(赛 53:7),祂的王权必在软弱中显为大能。
二、认识十字架君王
路加福音 23 章的十字架场景,不仅是教义的启示,更是信徒信仰的“校准器”,它让我们明白,信仰的核心不是追随一位“解决现实困境的君王”,而是信靠一位“在苦难中成就救赎、在软弱中掌权的君王”,这重塑了信徒信仰的三个核心维度。
第一,信仰的起点是“认罪悔改,归向君王”。经文里两个犯人的对比极具深意:一个讥诮耶稣 “若为基督就救自己和我们”(路 23:39),将基督的王权等同于 “解决当下苦难的能力”;另一个却认罪悔改,承认 “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做的相称,但这个人没有作过一件不好的事”(路 23:41),并求告耶稣记念他。这两种态度恰是信仰的分水岭:真正的信仰,不是要求君王满足我们的私欲,而是先承认自己的 “不配”,像悔改的犯人一样,将生命交托给这位 “有权柄赐恩典的君王”。认识基督君王,首先是信仰上的 “归正”,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以祂的主权为中心。
第二,信仰的力量是“在苦难中确信祂的掌权”。十字架上的耶稣,没有行神迹挣脱刑罚,却始终平静笃定:祂赦免兵丁,应许犯人,即使面对嘲讽也不改变。这正是基督王权的独特力量。祂的掌权不局限于“顺利的环境”,更能在“苦难的绝境”中显明。对信徒而言,这意味着信仰不是 “逃避苦难” 的工具,而是 “在苦难中得力量” 的根基:当我们遭遇挫折、不公时,能像悔改的犯人一样,即使身处绝境,仍确信 “这位在十字架上掌权的君王,也必在我们的生命中掌权”;祂的应许(“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不是暂时的安慰,而是永恒的保证 —— 无论当下环境如何,祂的王权终将得胜,祂的子民也必在祂的国度里得享平安。
第三,信仰的盼望是 “等候祂的国完全降临”。悔改的犯人求告 “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路 23:42),这不是对 “地上国度” 的期待,而是对基督 “永恒国度” 的盼望。基督的王权虽已在十字架上成就(胜过罪与死亡),却仍有待将来的完全(启 21:1-4 新天新地的降临)。这让信徒的信仰有了 “超越当下的盼望”:我们在世上的生活,不是漫无目的的挣扎,而是 “为君王的国度预备”。无论经历什么,都知道这是走向“祂的国完全降临”的过程。这种盼望,让信徒在世俗的焦虑中得释放,因为我们的终极归属,是这位君王所预备的永恒乐园。
三、跟随十字架君王
认识基督君王的教义、建立对祂的信仰,最终要落实在生活应用中。路加福音 23 章所显明的基督王权(赦免、接纳、在苦难中掌权),要求信徒活出 “王权下的生命”,以君王的品格为榜样,以君王的使命为托付,在日常生活中见证祂的荣美。
首先,在人际关系中,活出 “赦免的生命”,见证君王的恩典。基督在十字架上,面对钉祂的兵丁,仍选择赦免,这是祂王权的核心品格。对信徒而言,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以 “报复” 回应伤害,而要以 “赦免” 化解矛盾,因为我们先被基督赦免(“父啊,赦免他们”),就当将这赦免传递出去。无论是家人的误解、朋友的背叛,还是职场的不公,我们都当像基督一样,不被仇恨捆绑,而是以宽恕的爱心对待他人。这种 “赦免的生命”,正是基督君王恩典的见证。让世人看见,我们所跟随的君王,是一位以爱掌权的君王,祂的子民也承载着这份爱的品格。
其次,在接纳他人中,活出 “包容的生命”,见证君王赦罪的王权。基督在十字架上,接纳了一个 “同钉的犯人”, 一个罪有应得、身处绝境的人,却应许他 “今日同在乐园里”。这显明基督的王权不排斥 “不配的人”,反而向一切悔改的人敞开怀抱。对信徒而言,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以“论断(定他人的罪)”对待他人,而要以“接纳(饶恕他人的过失)”拥抱身边的人:无论是社会边缘的人、犯错的人,还是与我们观点不同的人,我们都当像基督一样,看见他们在神面前的价值,向他们传递接纳与恩典。这种 “包容的生命”,正是基督君王主权的见证,让世人知道,这位君王的国度,是向一切愿意悔改的人敞开的国度。
最后,在面对苦难时,活出 “信靠的生命”,见证君王的掌权。基督在十字架上,虽身处苦难却始终信靠父神,这种“在软弱中刚强”的生命,是信徒面对困境的榜样。当我们遭遇疾病、失业、失去等苦难时,不应抱怨或绝望,而要像悔改的犯人一样,将目光转向基督。确信 “这位在十字架上掌权的君王,也必掌管我们的苦难”。
我们可以在苦难中仍有平安,在困境中仍能爱人,因为我们知道,苦难不是终点,基督的王权终将得胜。这种 “信靠的生命”,正是基督君王大能的见证,让世人看见,我们所信靠的君王,是一位能在苦难中赐平安的君王,祂的子民也能在困境中彰显祂的荣耀。
结语:路加福音 23章33-43节的十字架场景,没有世俗君王的威严与权势,却让基督的君王身份发出最耀眼的光芒:祂不是靠武力掌权的君王,而是靠赦免与牺牲成就救赎的君王;不是只在顺利中掌权的君王,而是在苦难中仍能定规救恩的君王;不是排斥人的君王,而是向一切悔改者敞开怀抱的君王。
从教义上,这场景让我们认清基督王权的本质,是救赎的王权,在罪与死亡的领域掌权;从信仰上,这场景让我们建立根基,以悔改归向为起点,以苦难中的信靠为力量,以永恒国度的盼望为方向;从生活应用上,这场景让我们活出信仰的见证,以赦免的爱心对待他人,以包容的胸怀接纳他人,以信靠的生命面对苦难。
今天,我们仍在等候基督君王“得国降临”的那日,但祂的王权已在我们生命中动工:当我们依靠祂的救赎,顺服祂的带领,活出祂的品格,就是在见证这位“十字架上的君王”。愿我们永远记得,那位在髑髅地为我们钉十字架的君王,也是今日要与我们同在、将来要带我们进入乐园的君王,祂的王权永不衰残,祂的应许永不落空。
TAG: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