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人生一无所有时

作者:刘长川     来源:雅博网编辑团队 时间:2025-11-10 08:05:58

截屏2025-11-06 15.17.19.png

   生活有时会露出最残酷的一面。有一个妇人,丈夫因交通事故骤然离世。那一刻对她来说,家里的顶梁柱塌了,留给她的不仅是悲伤,还有患白血病、每月需上万元药费维持治疗的女儿,以及遥遥无期的48万元赔偿款。“那时候天像塌了一样,丈夫走了,女儿还得靠药续命……我真的撑不下去了。”

  就在她濒临绝望,山穷水尽之时,转机出现了。检察官主动上门,告诉她:“我们检察院有国家司法救助政策,就是专门帮助像您这样因案致困的家庭。”省市县三级检察机关联动,迅速为她申请并发放了9.12万元司法救助金。当王某莲接过这笔承载着司法温情与关怀的救助金时,她红着眼眶回应:“谢谢你们,这不仅是救助金,更是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为了女儿,我也必须坚强。”这笔钱对她而言,不仅是物质的雪中送炭,更是绝处逢生,让她在无尽的黑暗中,终于看见了一丝希望的微光。
 
  亲爱的弟兄姊妹,在今天宣读过的经文里,也有一位妇人的计划被彻底打乱了——她正准备用最后一把面、一点油,和儿子吃完最后一餐,然后等待死亡。然而,就在这个时刻,一个意想不到的要求临到她,这个要求,看似无比残酷,完全打乱了她最后的安排。
 
  当计划被打乱时,我们本能的会问:为什么?是谁?是命运的捉弄,是环境的逼 -/迫,是人的错误,还是……?现在让我们透过这位撒勒法寡妇的故事一起来看:当她的计划被打乱时,那隐藏在环境背后的,究竟是谁的手?而我们又当如何行?
 
  一、信心的根基对比神的应许和人的筹算(王上17:14)
 
  因为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如此说:‘坛内的面必不减少,瓶里的油必不缺短,直到耶和华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王上17:14)
 
  “亲爱的弟兄姊妹,刚才我们看到了那位现代寡妇的困境。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回圣经,看看这位古代的寡妇。她的‘计划’是什么?她的筹算是什么?——就是用最后一把面、一点油,和儿子吃最后一顿饭,然后,安静地、绝望地等待死亡。
 
  这,就是她全部的计划,也是她作为母亲,能为孩子做的最后一件事。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陌生人出现了,是先知以利亚。他先是向这穷困的妇人要水喝,这已经够难了;接着,他竟然又得寸进尺地说:“也求你拿点饼来给我。”
 
  我们几乎能听见她心碎的声音。她说:‘我指着永生耶和华你的神起誓,我没有饼,坛内只有一把面,瓶里只有一点油。我现在找两根柴,回家要为我和我儿子做饼;我们吃了,死就死吧!’(王上17:12)
 
  你看,人的筹算到了尽头,就是这样:绝望,然后认命。
 
  但就在这尽头,是神自己透过以利亚发出了声音。这个要求,在任何人听来,都是不合常理,甚至是残酷的。它彻底打乱了妇人最后的安排。这个要求就是:‘不要惧怕!可以照你所说的去做。但要先为我做一个小饼。’(王上17:13)
 
  先为他做?我们几乎能想象出妇人内心的震惊和挣扎:‘我凭什么要先给你?我的儿子怎么办?我自己的命怎么办?我只有这最后一把面了!’
 
  弟兄姊妹,这正是我们信仰中最真实的战场!当神的呼召,与我们为自己的生存、安危和未来所做的筹算,正面冲突时,我们怎么办?信心的根基,究竟要立在哪里?是立在我们眼见那一把马上就没有的面粉上,还是立在其他地方?
 
  感谢神!神没有只给她一个命令,却让她停留在黑暗里。神紧接着给了她一个全新的、看不见的根基,一个比面粉更真实的应许。神说:
 
  “因为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坛内的面必不减少,瓶里的油必不缺短,直到耶和华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王上17:14)
 
  请大家注意这三个词,它们就是我们信心的锚:
 
  1.“神如此说”:根基是神自己的话语。是我们的神,亲口为此事背书。
 
  2.“必不…必不…”:这是信心的确定性。神的应许不带任何模糊和犹疑。
 
  3.“直到…的日子”:这是信心的持久度。神的供应覆盖整个艰难时期,直到祂的旨意成就。
 
  那么,是什么让这个濒死的妇人,竟然愿意放下自己最后的生存保障,去顺从这看似荒谬的要求呢?经文没有细说,但正如我们所领受的,这完全是神主权恩典的作为。是圣灵在她心里,默默地将神的话语,化作了她里面真实的信心。使她能够完成一个信心史上最伟大的转身——把目光,从自己那即将见底的坛子,转向了那位使无变有的神。
 
  弟兄姊妹,这就是信心的根基——它从不在于我们环境的险恶或平顺,而在于神的应许是否可靠;它从不在于我们筹算的周全或破产,而在于发言的神是否信实。今天,你的信心正立在何处呢?
 
  二、信心的行动基于先顺服而非前瞻后顾(王上17:13)
 
  以利亚对她说:“不要惧怕,可以照你所说的去作吧!只要先为我作一个小饼,拿来给我,然后为你和你的儿子作饼。(王上17:13)
 
  作为神的儿女,多少的时候不能顺服神的旨意行,其根源就是我们只看到手里仅有的,而不是信靠那位能使无变有的神。
 
  先知的要求是“先为我做”。妇人的顺服是“就照……的话去行”。可见,信心的顺服,常常表现为一个“不合常理”的优先次序。在财务紧张时,先做十一奉献;在被人得罪时,先去主动和好;在时间不够时,先留出时间敬拜神。这考验我们是否真的相信,神的供应在我们的计算之先。
 
  这好比在仅有的只够今天吃的粮食中,先分出一部分来播种。从人的角度看是疯狂,从信心的角度看是投资于神的应许。
 
  在新约里,主耶稣同样称赞一位穷寡妇。她无儿无女,遇到的难处是,生活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在殿里,耶稣抬观看,看见财主把捐项投在库里,又见那穷寡妇把身上仅有的两个小钱。接着耶稣对众人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所投的比众人还多;因为众人都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捐项里;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路21:3-4)
 
  弟兄姊妹,穷寡妇的故事,是要告诉我们真实的信心不是在物质充足之时,而是建立在纵然是一无所有时,仍能信靠那位能养活飞鸟的创造之主,以感恩的心,用坚定的行动活出顺服的生活。
 
  弟兄姊妹,信心的顺服常常要求我们违背自己的“理性计算”。
 
  有一位姓张的弟兄,他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有一年,他所在的行业不景气,公司裁员,他虽然保住了工作,但月薪下降了近三分之一。恰在此时,他的妻子怀上了二胎。他的“理性计算”和“生存本能”都在告诉他:必须取消每月固定的奉献,削减一切不必要的开支,才能应对即将到来的经济压力。
 
  就在这时,教会启动了一个支持偏远地区神学生学费的专项奉献。按常理,他完全有理由“后顾”,告诉自己:“等我收入恢复了再说。”但他里面有一个持续的感动,鼓励他,促使他不仅要继续十一奉献,更要为这个项目拿出一笔额外的的奉献。
 
  然而,他的内心经历了巨大的争战:一边是寥寥无几冰冷的工资数字和对未来养育孩子的担忧;另一边是神放在他里面,要他“先求神的国”的微声。这像极了那位撒勒法寡妇,在“先顾自己和儿子”与“先为先知做饼”之间的挣扎。
 
  最终,张弟兄做了一个在妻子和朋友看来“不理智”的决定。他选择了顺服内心的那个“微声”,凭着信心,将他所能拿出的奉献,投入了这项事工。他分享说,那一刻他的心态是:“主啊,我知道你会顾念我的家,所以我选择先顾念你所顾念的事。”
 
  这个行动之后,神并没有立刻让他加薪。但是,神赐下了出人意外的平安,使他里面的焦虑被巨大的喜乐所取代。张弟兄从中感受到的是,神的恩典够他所用,也看到了一双看不见大能的手,一直在不断的托住他的全家,走过了一段非常的日子。
 
  以上无论是撒勒法或新约里的寡妇,以及例证中的张弟兄,他们都如出一辙,都践行了“先”字原则。信心的行动,就是在神的话语与我们的筹算冲突时,选择先迈出那“不合常理”的第一步。
 
  弟兄姊妹,这个“先”不是神对我们冷酷的要求,而是出于祂慈父般的智慧,邀请我们进入一种蒙福的优先次序。正如钟马田所言:“神的要求本身就是恩典。”
 
  这个“先”字,是信心对我们生命主权的一次温柔却又严厉的考验。它要求我们建立一个全新的优先次序:不是在我解决所有难题、安抚所有恐惧之后,再去思想神的事;而是在生活无解的艰难日子里,优先选择先尊崇神、信靠祂的话。
 
  需要澄清的是,当我们生活上的难处得到神解决的时候,并不是我们信心和顺服换取的结果,而是出于那位信实的、活生生的神自己。因为我们的信心是神所赐的。换言之,真实的信心,它必然产生顺服的行为,而顺服不是得救的条件,是得救的确据和果子。
 
  愿我们的眼睛从我们的难处上转向那位使无变有,让五饼二鱼叫五千人吃饱的基督身上。不要瞻前顾后,顺服神的旨意,迈出信靠的步伐。
 
  三、信心的确据在于神的信实而非人的理解(王上17:16)
 
  坛内的面果不减少,瓶里的油也不缺短,正如耶和华藉以利亚所说的话。(王17:16)
 
  弟兄姊妹,在现实的生活中,在人看来,神的话许多时候很难叫人理解。有些事似乎是完全不可能的,然而信心的确据是在于神的信实而非人的理解。可以强调的是,当撒勒法妇人顺从时,并不完全理解面不会减少一点的话,甚至会叫人感觉不可思议,但她只信靠说话的那位神。在例证中的那位张弟兄也不例外,他在环境面前,顺从的是内心里那个感动他“微声,和圣经中已经显明的“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
 
  而神的信实,正是用这样一个又一个“果不减少”、“油不缺短”的事实,来坚固她这弱小的信心,成为她确凿无疑的凭据。然而,就在这信心的功课刚刚开始的时候,一个更严峻、更令人无法理解的考验,突然临到了这个家庭......
 
  这事之后,这妇人唯一的一个儿子病了,病的甚重,最后死了。想想看,这个儿子对这个妇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他是这个家庭唯一的喜乐,和妇人在苦难中生活下去的动力。这样的打击足以粉碎一个人对未来的盼望。对妇人来说,那位刚刚帮助他们渡过最艰难日子的神,怎能夺去了她最疼爱的儿子呢?在人看来,这样的处境实在叫人难以理解和接受。因此,作为有限的人,妇人对先知的埋怨是可以理解的。同样,这事对先知来说,也难以理解。(王上17:20)
 
  看到心痛如绞的妇人,以利亚对她说:“把你儿子交给我。”以利亚就从妇人怀中将孩子接过来,抱到他所住的楼中,放在自己的床上,(王上17:19)但叫我们惊讶的是,妇人竟顺从的将儿子交到了以利亚的手中。那一刻,神的信实在她心中已超越了她的理解。她或许不明白为何,但她知道那位神是谁。那位曾在饥荒中养育他们的神,必会照着祂的信实行事。这种坚忍的信靠是神的恩典和圣灵在她里面作工的结果。
 
  弟兄姊妹,在现实的处境里,我们时常会为一个在逆境中的弟兄姊妹担忧,以为他(她)必会跌倒,甚至会离弃信仰,这是因为我们对神的信实和保守认识不够。耶稣说:“我父把羊赐给我,他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约10:29)
 
  以利亚抱着孩子上了楼,经上说以利亚三次伏在孩子的身上,恳切的求告说:“耶和华我的上帝啊,求你使这孩子的灵魂仍入他的身体!”(王上17:21)刘道顺牧师说:“三次伏在已死的身上求告,可以看作是即使把自己的生命给这孩子,也是愿意的意思。经上说:‘耶和华应允以利亚的话,孩子的灵魂仍入他的身体,他就活了。’”
 
  这时妇人的信心从初次到现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说:“现在我知道你是神人,耶和华藉你口所说的话是真的。”(王上17:24)
 
  “所以,当生命中最珍贵的、你所倚靠的、你所爱的、你认为神绝不会夺去的那份保障,似乎也被神‘打乱’时,你是选择停留在不解的埋怨中,还是愿意因着祂过往的‘面与油’的信实,将你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处境,交到祂的手中,信靠祂那超越你我理解的、掌管生命的主权?”
 
  结语
 
  弟兄姊妹,今天的故事安慰我们:在绝境中,仍有一位信实的神可倚靠。
 
  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整本圣经都在为一个人作见证。这古老的故事,是一个指向那终极主角的神圣预表。
 
  请思想:寡妇的饼,源于神“使无变有”的信实。但许多年后,耶稣宣告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永远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 (约6:35)在最后的晚餐,祂拿起饼,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 旧约中所有的“饼”:吗哪、撒勒法的面等,都在此找到了终极的归宿!
 
  基督比以利亚更美。祂奉差遣进入死亡,为要带给外邦人生命与救恩。寡妇的饼延续性命,基督这饼,是为罪人舍的,赐人永生。
 
  亲爱的朋友,或许你正为地上即将见底的“面”与“油”焦虑。但神此刻对你说:“不要只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约6:27)
 
  我们被要求“先”求神的国,靠自己永远无法做到。但感谢神!因为有一位,在客西马尼园的绝境中,为我们成就了终极的顺服:“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因着祂这位代替性的顺服,祂将自己献上,成了那完美的赎罪祭,为灵性破产、注定死亡的我们,开辟了一条又新又活的永生之路!
 
  也许,你的“面缸”是健康,“油瓶”是婚姻,“饥荒”是心灵的枯干……你都蒙受了邀请,来信靠这位使无变有、叫死人复活的生命之主。
 
  现在,请你对祂说:“主耶稣啊,我相信你是神的儿子,是完美的救主。我承认靠自己无法胜过困境。此刻,我接受你作我生命的主。求你用十字架的救恩赦免我,并坚固我的信心,让我在困境中学习信靠你。祷告奉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TAG:食物 人生

【作者简介】 刘长川,雅博网编辑:16岁受洗归主,25岁被神恩召服事至今。现全职于广东利河伯归正教会,负责教牧工作;广东传道人。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上一篇:雅各遇危机:从靠己到知神同在 打印文章   录入:刘长川   责任编辑:刘长川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