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来不及和夏天说声再见,秋天已悄然而来。
秋自古以来好像给人一种离愁,萧条落寞的感觉。元代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诗词无不显露出秋的悲凉之情。
那天看一位朋友在微信里发了一段纳兰的文字:“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朋友是感性的,对于生活亦是如此,但她也是多愁善感的,人到小中年了还不入俗,内心和眼睛依然纯净。眼神是心灵的窗户,可以折射出心灵的光华。
晚上到楼下公园里散步,看见石阶上坐着一位老妇人,在听赞美诗。
公院里有亭子和石凳,还有葡萄架和无花果树,有一些古风和诗意……
我们彼此虽然还不认识,但还是友好地点头微笑着打招呼。她的神情,充满着从上而来的那份坦然与真实,从容与淡定。
她这个年龄,即使历尽沧桑,依然需要懂得沉淀过滤自己的内心,保持一颗洁净心灵,真是难得的敬虔。
有人说:“人到中年恰如秋。”秋使我们的内心得到沉淀苏醒和宁静。
在这样的秋夜,我好想回到童年,回到那个无忧无虑被爱包围的岁月,如今漂泊在外,才懂得乡愁不是突如其来的剧烈疼痛,而是细水长流的淡淡忧伤。它藏在超市货架上的家乡特产里,躲在偶然听见的乡音中,隐在月圆之夜的失眠里。而每到枫叶红透的时节,乡愁就变得格外浓烈。每一片红叶都像是一封无法寄达的家书,飘在空中,落在地上。异乡的枫叶再美,终究不是记忆里的那一棵;高楼大厦再气派,也不是梦中熟悉的庭院。
傍晚时分,坐在那棵香樟树下,感觉这个季节的风已经带着寒意,吹在脸上有些刺痛。
听身旁的人讲了一些不法的事,纷争的世界里道德的滑坡,冷酷的现实,人心的败坏让人寒心。
经历了一些不美好的事,难免感觉压抑,突然下一场秋雨,雨后的清欢,让人忍不住缓缓地呼出体内的沉闷,秋意微凉,伴着瑟瑟风声,飘飘扬扬的落叶,看问题的心态似乎也豁达了很多。
在这个国庆节,广州的一位姐妹去了丽江。看她在江边散步,已近黄昏,秋熟的气息扑面而来。阡陌纵横,晚风轻送,驻足间,衣衫飘艳,轻语呢哝,佳人和丽江的美,如诗如歌,亦真亦幻,让人沉醉。
在这样的秋夜,有一位老师却开始了离家独行的服侍学习之旅。在这几年,有很多前辈像云彩一样围绕着他,加添了信心力量,在八年前的那个夜晚,他从死亡的悬崖上被奇妙拉回来时,他就许诺,他的后半生不再属于自己。幔内的生活,使他可以跟世界隔离,继续服侍下去。
是的,随着人生的经历和生命的成长,我们的心也许受过伤,也长出了刺,不像当初那样单纯和火热。但要成为一个合用的器皿,就要先被破碎洁净,而后再重新建造,需要经历很多艰难。
不管环境如何,无论有没有人驻足,我们都要像山谷里的百合花一样,开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境界。
TAG:岁月 人生
【作者简介】
何天朵:雅博网作者。大学中文系毕业,爱好文学,在文字方面的负担和呼召,文风清新优美,富有启迪。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