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太9:35-38
(马太福音9:35-38)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他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对门徒说:“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
当我读到这段经文时,眼前出现这样一个画面:一位老师带着十几个学生,不辞辛劳地穿行于城市和乡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由此让我们看到耶稣的舍己和牺牲,也感受到他对这块土地的热爱。他医治各样的病症,说明他愿意主动去帮助在困境中的人,让他们得着完全的医治,得着真正的平安,得着内心的温暖。他走遍各城各乡,也说明他愿意跨越地域与阶层的限制,融入社会的最底层,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接纳所有的人,从不在意他们的身份和地位。这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关爱和怜悯。
甚至他愿意接纳税吏这样被鄙视的人,也接纳让人唯恐避之不及的麻风病患者。他的听众大多都是农民、渔夫、牧人,还有妇女和孩子。他平等地对待众人,愿意与所有的跟随者进行交流和分享。当他走遍各城各乡的时候,他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他对那些跟随者说:「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
反复默想这段话,心里充满了感动。这段时间一直忙忙碌碌,2025年春节过后在几个不同的地方讲道,直至2月12日(正月十五)才算全部结束。身体感到很疲惫,嗓音也变得沙哑,但心里却充满着难以言喻的喜乐。去讲道的路上,曾经开车走过高速公路,也骑车走过农村的乡间小路;曾经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也迎着美丽的朝霞。通过这段时间的忙碌,更让我体会到「走遍各城各乡」的意义。当然,每到一个地方,都能感受到亲人们对我的关心和照顾。休息室里都会有几盘水果,中午就餐的时候,也都会摆上可口的午餐。于是我忍不住思想,当年耶稣走遍各城各乡的时候,不知道经历了怎样的艰难?
我也不禁想到自己年轻的时候,一年到头大部分的时光,都行走在青山绿水之间,在一个个静谧的小山村里,与亲人们分享生命的感动。尤其在云贵高原的时候,那里的条件万分艰苦,每天都会步行二三十里,其中有一天从清晨到深夜,至少走了七十多里的山路。当我脱下鞋子的时候,脚底磨了几个血泡,在床上躺了两天才缓了过来。
那时感受最深刻的一首歌是:「一次次风吹,一次次雨打,双鬓上又多了几根白发;长年的奔跑,背上的十.架,进退两难的时候,真想回家。」每次唱到「真想回家」的时候,忍不住会流出眼泪,可是又怎能回家呢?对于我而言,家又在哪里呢?于是就想起另一首歌:「大雁的家是在翅膀上,小河的家是在大海洋,我们的家是在脚板上,一生总是要这样……」但后来,我的一生并没有「总是要这样」,自从2007年定居于这座城市(或者也可以称为寄居),已经很少在外漂流了。正是为此,当我在这个春节穿梭于各城与各乡的时候,不仅没有觉得累,反而又有了一种久违的感觉,很踏实,很喜乐,也很感恩。
我一直认为,并不是大家需要我的服侍,而是我离不开对大家的服侍;因为生命的价值就在服侍中,并且每一次服侍的机会,都是我成长的机会。更何况,耶稣是效法的榜样,是值得追随的标竿,一直都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今天我们就是再苦再累,若比起两千年前老师走遍各城各乡时所流出的汗水,又算得了什么呢?
新的一年开始了,愿我们能找回起初确实的信心、爱心与火热,继续奔跑前面的路程!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