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罗马书中神的忿怒

作者:刘长川     来源:作者原创 时间:2016-11-18 06:49:02
002eRt4Bgy6R6TCNRoZd9&690.jpg
       前言
 
  在保罗的十三封书信里,罗马书是最重要的神学着作之一,尤其在教会历史中影响之大,先后受其影响的有奥古斯丁、加尔文、马丁路德等;中国着名的神学家贾玉铭牧师曾说过:“罗马书如同大光,照亮了全部圣经真理”。它的重要性乃在于保罗在书信的开头就开门见山的说他所传的是“神的福音”,这福音的核心是神的儿子,也是本书信的主题,他是神借着旧约的先知所应许的弥撒亚,按人性说,他是大卫的后裔;然而这位和我们一样,凡事受过试探却没犯过罪的耶稣,借着圣灵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他是神的儿子。
 
  作者在书信中详细的阐述了罪是由一人入了世界,从此众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罪也随之惹动了神的忿怒,人人都要面临着神的公义审判和永远的死亡,没有一个人可以逃脱;“忿怒”这个词在整卷罗马书信中共出现了六次,忿怒显明了这位慈爱神的另外一面就是公义。
 
  作者借着这封书信告诉读者,福音是解决神忿怒的唯一方法;也只有福音才能满足神公义的要求。
 
  一、神的忿怒
 
  作者在本书信的开始首先向罗马的信徒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即基督的仆人,是特派做福音的执事;这职分不是自取,而是奉召为使徒的(罗1;1、徒:15:9)。
 
  保罗按惯例向受信人问安后,就开始阐明福音的价值及要临到的范围,论到神的福音,就不得不要从神的忿怒说起,是什么事惹动了神的忿怒以至于引来了今生与将来的审判,最终在自己的罪中永远丧亡?
 
  1、不虔不义
 
  保罗指出世人首先惹动神忿怒的是“不虔不义”的罪(罗:1:18)。
 
  “不虔”在希腊原文里的是指“不敬畏神的、不虔诚的、及不信神”的意思;“不义”则是“不公义、邪恶、不法、亏负”等意。
 
  有人说的好,有人的地方就有宗教,不管你是文明人或野蛮人 、有知识的或无知识的,只要你是一个人, 你就会有宗教的观念,这就是人与动物在本质上的区别。
 
  论及认识神,保罗提到世人不认识神是不可原谅,也无可推诿的,因为认识神是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的本能(罗1:19)。虽然堕落后的人性不能完全了解这位伟大的神,但神已将人所能知道有关祂的知识,显明在了人的心里,人们可以透过造物主所创造的这个生机盎然、奇妙美丽的世界,从其中的每一朵花、每一棵树,以及每一个动物,都能感受到神的存在;每当在晴朗的夏夜,遥望浩瀚无际的天空,繁星点点闪烁时,便不能不承认宇宙中有一位伟大的设计者、创造者,祂以祂的权能时刻掌管并护理着万有。
 
  然而,世人借着这个被造的世界,明知道有一位神,却没有将当得的荣耀归给祂,也不感谢祂,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成偶像,去敬拜一切受造之物,既然这样,神就任凭他们呈着心里的情欲行各种污秽的事,以致彼此玷污自己的身体(罗1:21~25),这里第一次提到“任凭”这个字,“任凭”是出于神的主权,虽然祂是全能的,却不剥夺人的自由意志而强迫人来敬拜祂,但是这种不虔的结果必定会导致神忿怒的审判,神是永远可称颂的,也唯有祂是神,除祂之外再,再没别的神,正如神启示自己的那样:
 
  “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出20:2-5)。
 
  ①[法]约翰.加尔文所着的《罗马人书注释》第30页接下来,保罗继续指出神的忿怒临到世人的缘由,就是道德上的败坏,男人与男人,女人与女人间逆性的情欲,这种违反本性的性行为,比畜类更甚,因为在别的动物中也见不到这钟现象。
 
       现今这个时代的同性恋状况,与圣经时代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愈来愈多的国家通过了同性恋婚姻合法化。
 
  这样的罪所带来的是可怕的危害(罗1:26~27)。
 
  除此之外,保罗在此列出世人要被神定罪的许多罪证,如他们故意不认识神,去行各样不合理的事情,如:
 
  “装满了各样不义、邪恶、贪婪、恶毒(或作“阴毒”),满心是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又是谗毁的、背后说人的、怨恨神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夸的、捏造恶事的、违背父母的、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罗1:29-31)。
 
  以上种种,就算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也能认识到这一点,知道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 然而他们不但自己去行,还喜欢别人与他们一样的去行(罗1:32)
 
       2、犹太人也照样面临神的忿怒
 
  一般的学者一致认为罗马书信的第一章是论述外邦人的罪,而第二章讲述犹太人的罪。
 
  在这一章的开始,是以法庭上抗辩的形式出现,一个人洋洋得意,好像是说他可没有犯第一章中所陈述的罪,作者以一位法官的身份予以驳斥,严肃的告诉他,“你这论断人的……”(罗2:1-5),这里没有提说这个“你”是谁,但从下文就知道这个“你”是指犹太人说的(罗1:17-25)。
 
  他们同样要受神忿怒的审判,是因为他们自认比外邦人好,凭着律法的知识和礼仪来论断外邦人,作者指出,当他们论断外邦人的同时时,自己也同样犯了与他们一样的罪(罗1:3),如他们教导别人不可偷窃,自己却偷窃,指着别人不可奸淫,自己却奸淫……(罗1:21-23);耶稣在世的时候,对一些表里不一的法利赛也有过类似的指责: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太7:1-5)。
 
  针对那些自是自义的的犹太人,以拥有的律法而夸口(罗2:23),保罗要让他们知道,犹太人没有比外邦人强,他们从神那里优先领受了律法及律法中的各样礼仪,按理说就要在凡事上做外邦人的榜样,直至万国因他这个民族得福(创12:2),承担的责任当然要比外邦人更大,然而,他们竟然藐视神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神的恩慈是给予人悔改的机会,却存着刚硬不悔改的心,为自己积蓄忿怒(罗2:4-5),故此要面临将来更重的审判;保罗指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对于那些“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就以永生报应他们(罗2:7),如彼得所说的那样: “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徒10:34-35)。  这并不是说人要靠行为赚取救恩,是说凡一切寻求、遵行神的旨意,因信而表露出善行的人;相反的,对于那些“……结党不顺从真理,反顺从不义的,就以忿怒、恼恨报应他们”(罗2:8)。
 
  神是公义的,祂必照着各人所行的报应各人,审判对犹太人和外邦人同样公平,到审判的日子到来时,犹太人必要接受律法的审判,至于没有律法的外邦人,就照他们的是非之心受审判,因为人的是非之心同样具有律法的功用。
 
  3、律法与忿怒的关系
 
  在第四章里,保罗以亚伯拉罕和大卫为例,来说明人不能靠守律法称义,亚伯拉罕的称义不是因着行为,乃是在律法以外来自神的义,完全是出于神的恩典,白白得到的(罗4:4-5),犹太人非常敬重亚伯拉罕,保罗就用亚伯拉罕的割礼来做信心与行为的对比,亚伯拉罕若是靠行为称义,那他就有可有夸之处了,其实他称义是在受割礼之前(创15:6),那时亚伯拉罕约八十五岁,而他割礼是在九十九岁(创17:1),所以,亚伯拉罕接受外表的割礼是要印证他之前的因信称义(罗4:11);保罗同时也引用了大卫的话说:“他说:“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诗32:1)!
 
  可见,赦罪的恩典不是基建在“割礼”之上。那么,神是怎样称他为义的呢?保罗继续以亚伯拉罕为例,自从神第一次呼召亚伯兰出哈兰(创12:1-3)至一百岁生以撒为止,整整等待了二十五年,期间神多次应许要将迦南地赐给他,并且要赐给他后裔,地上的万国也要因他的后裔得福(创13:14-17、15:1-2、17:2),这时的亚伯拉罕面临着的是极其严峻的考验,眼看自己已年老,撒拉的生育也已断绝,至今还没有儿子,在人看来如同已死之人,但圣经说他因信仍有指望,他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有的神,所以,神就以他的信称他为义(罗4:17-22)。
 
  那么,律法不好吗?不,律法是好的,是圣洁的,没有律法,我们就不知道何为罪(罗7:7、12),它就像一面镜子, 越照越能显明我们的内心是多么的肮脏、多么的罪大恶极,故此,法律只能惹动这位圣洁神的忿怒(罗4:15),它给人带来的是刑罚而不是拯救。
 
  4、与神和好的途径
 
  人类如何能够免去神的忿怒呢?保罗在第五章里再次详述在之前已论述过的要点,阐明因信称义之法及因信称义给人带来的果效。
 
  在神圣威严的律法面前,有罪的人显得是那么的软弱无力,一个在律法下的人,他就是一个与神为敌的人,时刻是活在神的忿怒和恐惧里。在这种极其无望的光景中,基督就按着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罗5:6)。通过他的代死,并靠着他的血白白称义,更是借着他免去了神的忿怒,罪人因此才有可能与神和好(罗5:9),既已因信称义,就得以进入神的恩典之中,享受赦罪所带来的平安喜乐及属灵福气(罗5:1~5);并籍着他的生得救,一生以神为乐。
 
  如此说来,是不是神已经违背了祂与犹太选民的约,故此,保罗就在第九章里首先表明了自己对同胞深切的爱,同时为他们痛心(罗9:1~3),他们既然有神给予那么多的特权(罗9:4~5上),本该比别人蒙更多的恩才是,岂知他们比外邦人更加硬心,竟然弃绝救恩,借着不法之人的手,杀了这位生命的主(参徒3:15);紧接着保罗继续详细阐明了神主权的拣选以及祂拣选人的原则;神的忿怒对于犹太人和外邦人并无分别,而在于神应许的的恩典,保罗引用了亚伯拉罕的两个儿子,以撒和以实玛利,圣经说只有以撒才能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以撒是蒙应许生的,而以实玛利是由血气生的,保罗在给加拉太教会的书信中就提到这件事:
 
  “因为律法上记着,亚伯拉罕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使女生的,一个是自主之妇人生的。然而那使女所生的,是按着血气生的;那自主之妇人所生的,是凭着应许生的”(加4:22-23)。
 
  故此,肉身生的不一定都是他的后裔,唯有蒙应许生的才称为他的后嗣(创17:21),照样,“...肉身所生的不是神的儿女,唯独那应许的儿女才算是后裔”(罗9:8)。
 
  保罗引用第二个例子就是利百加,以此来说明神拣选人的旨意。
 
  “……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罗9:11)。
 
  利百加从以撒怀了孕,双子还在腹中,善恶还没行出来,神就预先对利百加说,将来大的要服事小的;作者在此借用摩西的话加强以上的论证:
 
  “……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 (罗9:18),然而,总有一些人愤愤不平的说:既然人的硬心是由神促成的,那么神就不该责问人的过错,人也不应该对此负责,神应当自己负责才对,对此,保罗给予反驳,这有何不可呢?造物主对受造之物具有绝对的主权,祂是随己意行作万事的神;保罗用窑匠所造的两中器皿加以说明神的主权,窑匠他有权造一个贵重的器皿,也可以造一个卑贱的器皿,照样,神乐意预定拣选一些人成为贵重的器皿,又将祂丰盛的恩典、怜悯彰显在他们身上,预备得荣耀(罗9:23-24),并不分犹太人和外邦人:
 
  “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因为他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使他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预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们来;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罗8:28-30)。
 
  “ 我们也在他里面得了基业(“得”或作“成”),这原是那位随己意行做万事的,照着他旨意所预定的”(弗1:11)。
 
  相反,神也放弃一些人,任凭他们呈着刚硬不化的心,为了要显明祂的忿怒,继续赐给他们(她们)普遍的恩典,就多忍耐宽容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最终要让他们(她们)为自己所做所行的负责(罗9:22),他们(她们)的灭亡,是因着不信:
 
  “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约3:18)。
 
  二、挽回祭
 
  基督信仰有别于世上的任何宗教,因为在所有的宗教里没有中保的概念,论到赎罪,世人的赎罪观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他们(她们)知道人作恶会有因果报应,为了除掉罪恶给人带来良心上的不安及罪咎感,妄想通过自身的行为换取救赎,如行善、积德等。
 
  那么,人真的能靠行为为自己赎罪以至于止息神的怒气吗?保罗在信中又是怎么说呢?
 
  “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3:23)。
 
  “就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罗3:10-12)”
 
  这样看来,一个与生俱来的罪人怎能有资格为自己赎罪呢?
 
  按神的公义来说,祂要审判世人的罪,按祂的慈爱而言,他要拯救一切属于祂的百姓,因此,神就自己设立基督为中保、为祭司,借着他在十字架上的代死,挽回了神对罪人的怒气。
 
  “挽回祭”有“施恩座”,“挽回的地方”,“满足神怒气的祭物”之意;那能成为挽回祭的必须是一位完全的神而又是一位完全的人。人类都是由亚当而出,所以都被称为男人的后裔,唯有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借着圣灵感孕,由童贞女马里亚所生,因此,也只有他被称为女人的后裔,成了一位完全的人:
 
  “所以,他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为要在神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来2:17)。
 
  这也恰恰彰显了神完美的智慧。
 
  其实挽回祭的真理早已在旧约里就有启示,当挪亚全家出了方舟后,挪亚就筑了一座坛,用各类洁净的牲畜、飞鸟为燔祭献给神,神是怎样回应的呢?
 
  “耶和华闻那馨香之气,就心里说:“我不再因人的缘故咒诅地(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也不再按着我才行的,灭各种的活物了”(创8:21)。
 
  定意不再审判,是根据献祭已蒙悦纳,所有旧约献祭本身都甚有限,“断不能除罪”。它所表明的是那位真正的挽回祭,就是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他比旧约的祭物更美,因他是用自己的身体为祭献上(路22:19);旧约大祭司一年一次带进至圣所的是牛羊的血,为自己和百姓的过错献上,而他献上的是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并借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来9:7、12; 罗3:25)。
 
  论到挽回祭的功效时,我们都知道旧约和新约虽然都是用血立约(来9:18),但功效完全不同,因旧约是用牛羊的血立的,新约却是基督用自己更美的血立的,在逾越节的宴席上,当耶稣设立圣餐时,他说:
 
  “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路22:20)。
 
  希伯来书的作者说到基督的血时说,旧约祭司所上的血是多次的,而基督献上的却只有一次(来9:25);他血的功效不单洗净新约中信徒的罪,也照样赎去了前约之时人所犯的罪过,便叫蒙召之人得着所应许永远的产业(来9:15)。
 
  论及挽回祭的范围时,它超越了犹太民族,叫普世一切相信的人共享,正如约翰在他的第一封书信里说的那样:
 
  “他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单为我们的罪,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约壹2:2)。
 
  基督不但挽回了神今生在我们身上的忿怒,更要救我们脱离将来的忿怒(帖前1:10)。
 
  一切蒙爱的人应当知道,当你享受这位完美的挽回祭给你带来的喜乐平安时,你要感恩,并不是你配得,乃是出于神的爱:
 
  “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约壹4:10)。
 
  三、悔改与神的忿怒
 
  今天教会面临的危机实在叫人痛心,也许是因为对神的爱慈和公义之教义的片面理解,使得信息顾此失彼,教会只讲慈爱,不讲公义;只讲救恩,不讲审判;唯恐一讲到罪、悔改、公义、忿怒、审判,就会让人跌倒,一讲惩戒就会带来纷争,故此,悔改之道的信息如鳞毛凤角,少之又少。
 
  这种反常的现象很叫人吃惊,因它与圣经的教训背道而驰,无论是旧约里的先知或新约里的使徒,甚至耶稣的传道之初(太4:17、可1:15),悔改的信息都是放在最首要的位置上。
 
  如先知以西结面对顽梗不化犯罪百姓,大声疾呼:
 
  “……主耶和华如此说:回头吧!离开你们的偶像,转脸莫从你们一切可憎的事”(结14:6);又喊:“以色列家啊,你们转回,转回吧!离开恶道,何必死亡呢”(结33:11)?
 
  施洗约翰看见许多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来到约旦河边要受洗,就痛斥他们:
 
  “……毒蛇的种类!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太3:7-8)。
 
  五旬节的那天,彼得讲的第一篇信息也亦然:
 
  “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徒2:38)。
 
  保罗在雅典城的时候,告诉雅典人说:
 
  “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候,神并不监察,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因为他已经定了日子……按公义审判天下”(徒16:30~31)。
 
  可见,悔改与神忿怒的信息何其重要,对于一个不认识自己本来面目及不知将要临到可怕审判的人,这样,怎能令他(她)回转,而投奔到基督的庇护所?
 
  不可否认,今天教会传福音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该怎样向非基督徒传递这方面的信息?
 
  论及罪,它是一个不受欢迎的话题,很是叫人反感,往往听后只叫人拂袖而去,使得许多本来热衷于传福音的信徒,从此失去信心,停止了传福音。在非基督徒看来,只要一个人走的正行的好,遵纪守法,从来没杀过人,也不偷不抢等,天地良心,何罪之有?
 
  那么,信徒、该如何去接触非基督徒,消除或减少他们抵触的心理,以达到传讲罪的信息,使对方乐意听你说呢?首先,传福音者必须要清楚自己的软弱和有限,不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从耶稣的传道之初,在旷野受撒旦试探起直到他的使徒四处传扬福音,无不是依靠圣灵能力的(路4:13~14;徒1:8),在此前提下,笔者在此提供两个以圣经为原则方法,共大家参考。
 
  1、言传身教
 
  “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6)。
 
  笔者认为,有时候“身教”往往比“言教”的效果更好,尽管你讲的头头是道,而你的生活、人品、生命却失去了见证,一些了解你的人,认为你的行为比他们(她们)更败坏,这样,你怎能向他们(她们)讲罪、讲神的公义、神的忿怒及将来的审判呢?
 
  彼得在他的书信里说:
 
  “你们在外邦人中,应当品行端正,叫那些毁谤你们是作恶的,因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在鉴察的日子(“鉴察”或作“眷顾”)归荣耀给神”(彼前2:12)。
 
  彼得在这里告诉一个基督徒胜过别人毁谤的最好方法,不是用口来争辩,而是用一种自身美好的见证,信徒若不是有真实的善行,绝难以改变他们的成见,消解他们的误会。因此,为使他人回转,离弃罪恶,信服福音,就得祈求神赐下悔改的心,先来改变自己,用美好的见证来得到非基督徒的认可,使得传福音的工作畅通无阻。
 
  2、需要智慧(知识)的言语
 
  “这人蒙圣灵赐他智慧的言语,那人也蒙这位圣灵赐他知识的言语”(林前12:8)。
 
  信徒传福音热心是没错的,但仅仅有热心而没有见识是不够的(太24:45、路12:42、如:传福音的人没有尊重其它宗教,当他(她)告诉一个异教徒说,信耶稣的人有永生,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约3:36);又如:朋友,你需要信耶稣,因你是一个有罪的人等。其实这几句话没错,都是圣经上的话,那为什么当他们(她们)听后会嗤之以鼻,拂袖而去呢?问题是在于传的人,首先,这些人认为,信耶稣的人太武断了,说只有信耶稣才有永生,顿觉自己的信仰受到了排斥,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故此,笔者认为,传福音的人,有必要去了解其它一些宗教的书籍,也要指出他们(她们)宗教的伟大之处;使得他们放下抵触之心,乐意的亲近直至听你说。
 
  其次,笔者觉得,保罗的传福音方式很值得我们借鉴,他先从自身的的见证开始,如他一次在殿中被抓时,面对一群迫害他的犹太人,他首先找到了一个辩论的共同点,然后告诉他们,意思是说你们今天要迫害我是为你们祖宗信仰的缘故,像我从前迫害基督徒一样,以为是为神大发热心,直至在在大马色的路上蒙光照后,才发现自己从前所做都是错的......(徒22;1-21);又如保罗在公堂之上,面对亚基帕王的审问,他再次复述了自己悔改蒙恩的经过(26:1-23),以上保罗两次的分诉,使得对方默默聆听至结束。
 
  对于那些认为传福音难的人,是否采用这种方法试试,让听的人首先知道你也和他们(她们)一样,是个有限的罪人,都需要基督的救赎,就像保罗那样说:
 
  “‘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然而我蒙了怜悯,是因耶稣基督要在我这罪魁身上显明他一切的忍耐,给后来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样”(提前1:15-16)。
 
  结语
 
  神是慈爱的,但祂又是极其圣洁公义的,祂万不以有罪为无罪的,论及祂的慈爱,祂怜悯世人,以宽容忍耐的心等待世人悔改(罗2:4、彼后3:9),然而,对那些刚硬不悔改的人,定必在神所定的日子,站在白色大宝座前,接受羔羊忿怒的审判(启20:11)。
 
  今天的教会,悔改的信息要首当其冲,不能迟缓,因为现今的世界比挪亚、罗得的时代更加败坏,教会必要像先知以西结那样,急切的向这个世代发出呐喊:
 
  “......转回吧!离开恶道,何必死亡呢?”
 

  TAG:忿怒 挽回祭 悔改

【作者简介】 刘长川,雅博网编辑:16岁受洗归主,25岁被神恩召服事至今。现全职于广东利河伯归正教会,负责教牧工作;广东传道人。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安息日的盼望  上一篇:以耶和华为神的,那国是有福的 打印文章   录入:liuchangchuan   责任编辑:溪水鹿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