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时空理解亚伯拉罕与所罗门两种生命路径

作者:龙山     来源:作者原创 时间:2025-11-07 07:30:51

 

微信图片_20240101173402.jpg

信心的当下:跨时空理解亚伯拉罕与所罗门两种生命路径

  龙山

  引言:在时间的此岸

  若信仰的全部价值,都必须寄托于死后或遥不可及的未来,那么对于行走在今生、饱尝时空局限与世间痛苦的我们而言,它是否显得过于苍白?如果一位信徒无法在此时此地体验到平安,那么关于永世的应许,又如何能成为他内心真实的安慰?

  这正是信仰必须直面的最尖锐拷问。我们今日的探讨,正是为了确认一个伟大的真理:真实的信心,具有突破时空限制的大能,能让我们在“已然”的今生,就真实地品尝“未然”之永世的滋味。 圣经中的两位巨人——亚伯拉罕与所罗门,以其截然不同的生命轨迹,为我们清晰地勾勒了这两种境界。

  一、 所罗门的路径:在“拥有一切”中咀嚼虚空

  所罗门王站在人类智慧与经验的顶峰。他拥有神所赐的极大智慧、无穷的财富和至高的权柄。他进行了一场人类历史上最极致的探索:用被造界的一切美好事物——知识、享乐、成就——来填满人心。

  然而,他得出的结论是石破天惊的:“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传道书1:2)我们所领受的关键亮光在于:所罗门的虚空感,并非源于“缺乏”,恰恰源于“饱足”。这是一种在极致拥有后的深刻幻灭。他揭示了一个致命的悖论:以自我和欲望为中心的“得到”,其本质就是“失去”。

  欲望的无限循环:每一个欲望的满足都转瞬即逝,并催生新的、更大的欲望。人如同追逐风,永无餍足之日。

  得到即失去:当你得到某物,你便失去了拥有其他万种可能性的想象空间。这种“得到”本身,就是一种“失去”。

  所罗门的伟大,在于他以超凡的智慧进行了终极的反思,为全人类验证了一条死路:离了神,一切的“得”终将归于“失”。他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敬畏神,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传道书12:13)

  然而,他的生命也揭示了一个更深的悲剧:人可以靠智慧认识真理,却未必有能力靠己力行出真理。 反思性的智慧可以指明泉源的方向,却无法给人走到泉边并畅饮其活水的能力。这正是人性的普遍光景:我们常常“感悟到了真理,但是行不出真理”。

  二、 亚伯拉罕的路径:在“信靠”中“拥有万有

  与所罗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信心之父亚伯拉罕。他的信心之路,揭示了另一种“得”的维度。

  亚伯拉罕的信,起点不是反思,而是关系——是对那位呼召他的、看不见之神本身的信靠。尤为重要的是,亚伯拉罕的信,是在他已然拥有世人眼中“丰盛”(财富、地位)之后,发生的一种“超越”。他的信心,不是因一无所有而“病急乱投医”,而是他在拥有人生顶配后,看清这一切不足以满足灵魂,从而选择顺服一个更崇高的应许。

  这信心的巅峰,体现在献以撒的事件上(创世记22章)。当神要求他献上独生的爱子、他一切产业和应许的承继者时,亚伯拉罕的举动诠释了何为“信心之得”。在那一刻:

  他放手了人眼中最确凿的“拥有”(儿子以撒)。

  他相信那使无变有、叫死人复活的神(罗马书4:17)。

  因此,他在看似失去一切的行动中,体验到了真正拥有一切的确据——那就是神自己。

  这就是信心的奥秘:亚伯拉罕的信,使他与生命的源头本身联结在一起。 当他拥有神,他就拥有了一切。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罗马书11:36)。这种“得”,不是得到更多的外物,而是得着一种“永不失去”的关系和身份。这种信,本身就是永生,因为永生就是认识独一的真神(约翰福音17:3)。

  三、 信心的突破:当下即永恒

  基于以上对比,我们触及了核心:真正的信心,能让永恒的实况侵入暂时的现实,使我们在当下就品尝永生的滋味。

  主耶稣所说的“出人意外的平安”(腓立比书4:7),正是这种信心的产物。它不是问题解决后的平静,而是在风暴中,因灵里与神同在而产生的、超越环境理解的笃定。当我们凭信心祷告、敬拜时,我们就是在操练进入这“永恒”的维度。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老家的情感会变化,因为我们的终极归属感已从“属地”的家乡,转向了“属天”的家乡(腓立比书3:20)。这并非冷漠,而是生命重心在灵里被提升后的自然结果。我们也更能理解新天新地,那并非简单的毁灭,而是整个受造界在基督里的救赎与更新,万物都将脱离败坏的辖制,回归神造之初的和谐(罗马书8:19-21)。

  四、 实践:如何从“反思”走向“信靠”?

  那么,我们如何从“所罗门式的反思”走向“亚伯拉罕式的信靠”?

  1. 在祷告中转向:当为某个渴望或失去而焦虑时,操练这样的祷告:“主啊,我承认我渴望得到XX,但我更渴望得到你。我相信拥有你,我就拥有了一切。愿你的同在成为我今日的满足。”

  2. 在顺服中操练:识别一件神所喜悦但自己肉体不愿做的小事,靠着“我拥有基督,所以我愿意给出去”的信心去行。

  结语:安息于源头的生命

  愿神帮助我们,让我们的信心不再只是对教义的认同,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状态——一种在时空的此岸,就能因安息于永恒的源头,从而活出真正的自由、平安和丰盛的生命。

  祈祷:

  永在的神,我们的产业我们的福分,我们感谢你!求你使我们的心脱离一切“所罗门式”的虚空追逐,将我们完完全全地带到“亚伯拉罕式”的信靠之中。愿我们的满足不在于环境的顺逆,不在于拥有的多寡,只在于你自己。愿我们的信心,成为接通你永恒国度能力的导管,让我们在世上,却能活出属天的光辉。奉主耶稣基督得胜的尊名祷告,阿们!

  特别声明:

  本文所述观点仅为对信仰与爱之关系的思考,不代表任何宗教机构立场。所有关于信仰的探讨,都应以尊重个体选择、促进心灵自由为前提。我们坚信,真正的灵性成长源于内心的觉醒与爱的实践,而非外在规条的强制。愿每个寻求真理的灵魂,都能在自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本文所阐述的核心论证,首先源于笔者在灵修祷告中,受圣灵光照所得的领受与确信。其思想脉络与逻辑框架,完全出自个人长期的思考与寻求。在成文过程中,为求更清晰地表达这一领受,笔者在祷告中进行了文字上的整理与组织,并借鉴了通用的写作辅助工具以润色表述。然而,文章的全部观点与最终定稿均出自笔者本人,并经过恳切的祷告确认。

  笔者深知,一切真理的亮光皆源自上帝。若此文内容能带来任何启迪,愿所有的颂赞都全然归给我们在天上的父神。

 

  TAG:跨时空 理解 亚伯拉罕 所罗门 生命路径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上一篇:约拿 -- 我还是死了吧! 打印文章   录入:龙山   责任编辑:吴建梅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