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哥林多前书十一23—29
引言
圣餐是基督教信仰中最神圣的礼仪之一,是主耶稣基督亲自设立的教会传统。在哥林多前书11章中,保罗针对当时哥林多教会混乱的圣餐礼仪发出严厉的警告,并重新阐释圣餐的核心意义,使他们晓得圣餐的神圣性。今天,我们也需要明白:圣餐绝非形式化的宗教仪式,也不是普普通通的一顿饮食;而是关乎生命联结的属灵奥秘。每一次掰开的饼与举起的杯,都在提醒我们:这是主用祂的生命所立的约,是教会群体对救恩的宣告,也是每一个基督徒省察己心的时刻。今天让我们回到圣经,学习如何正确的领受圣餐,让神圣的仪式成为我们的祝福。
一、圣餐的起源
1、圣餐源于主耶稣
从林前11:23节可以看出圣餐的传承非常特别。保罗说:“他传给信徒的是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这说明圣餐不是人的自我想出来的,并非是人的发明,而是主耶稣在被卖的那一夜亲自设立的。那时,耶稣明明知道即将受苦、被害,却依然郑重地定下了圣餐的仪式。
主耶稣把圣餐的意义和做法教给门徒,就像传递一把火炬,让信仰的核心代代相传。保罗接过这火炬后,把圣餐的教导带到外邦人中,尤其是哥林多教会。当时外邦文化和犹太文化差异很大,保罗需要解释圣餐的意义,让不同背景的人都能明白,让圣餐跨越地域和文化的限制,成为所有基督徒共同的信仰纽带。就像如今一样,全世界各地、每一个地方文化差异都那么大,但我们却同守圣餐,共同在基督里。
2、饼与杯的象征意义
当主耶稣拿起饼,祝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看似非常简单的举动,背后蕴含着深刻而多层面的意义。从日常生活的角度看,饼是当时人们维持生命的基本食物,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耶稣以饼象征自己的身体,如同饼一样分裂、破碎,是为了救赎人类的生命。正如祂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耶稣基督的牺牲成为我们灵魂的食粮,是我们信仰的源泉,生命在基督里被滋养。就像我们每天需要饼来维持身体的活力一样,灵命也需要主耶稣的身体所成就的救赎来获得永生的力量。
从精神层面看,饼的擘开象征主耶稣身体在十字架上的破碎。这是一种痛苦而伟大的牺牲,主为我们承受了鞭打、戏弄、钉十字架等残酷的刑罚,他的身体被撕裂,为的是承担人类的罪恶。每一次我们看到饼被擘开,都应该深刻地联想到主耶稣所遭受的苦难,这不仅是一种记忆的唤起,更是一种我们心灵里面灵魂的触动,让我们对主的牺牲充满敬畏和感恩。
从教会的角度来看,饼是被分享的食物,象征主耶稣的身体是为了全人类而牺牲的,无论种族、性别、社会地位如何,所有的信徒都能通过信仰来分享主耶稣身体所带来的救赎。就像此刻的我们,每一个人的背景、社会地位各不相同,但却能一同的在此领受圣餐。教会就是一个分享主耶稣身体所带来的生命力量的团体,大家在这里共同成长,彼此扶持。林前10:17节记载:“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一个身体,因为我们都是分受这一个饼”。当我们在教会中共同领受圣餐中的饼时,实际上也是确认我们作为基督身体一部分的身份,是属于基督的身体,教会是彼此扶持,在基督里面合一的团体。
主耶稣拿起杯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在旧约时代,血具有特殊的意义,动物的血被用于祭祀,以求得神的赦免,这是一种预表,乃是指向耶稣基督的宝血所带来的救赎。主耶稣的血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洗净人类一切罪恶的神圣力量,不同于旧约中动物的血只能暂时遮盖罪恶,而耶稣基督的宝血能够彻底洗净罪恶,使人在神的面前被视为无罪之人,藉着基督的宝血我们可以被称为义人。故此,主耶稣的血所立的新约是一种全新的关系构建。旧约强调律法的遵守,人们只能通过遵守律法来与神建立关系。然而,人类由于自身的软弱,无法完全遵守律法,而新约则基于神的恩典和主耶稣基督的牺牲。通过主耶稣基督的宝血,与神之间的关系才得以重建,这种关系不再依赖于人类自身的律法遵守,而是建立在对主的信仰之上。在圣餐中,杯中的“酒”象征耶稣基督的宝血,每一次领受圣餐时,我们都被提醒要铭记主耶稣基督宝血的伟大救赎意义,是天父对人类爱的表达,也是人们获得永生的希望所在。
“饼”与“杯”的象征意义在救赎历史中经历了意义的演进。在旧约中,有诸多预表指向饼与杯在圣餐中的意义。例如,在逾越节的仪式中,以色列人要吃无酵饼和羊羔的肉,羊羔的血要涂在门框上,以此来躲避耶和华神的击杀,预表着主耶稣作为逾越节的羔羊,身体如同无酵饼一样纯洁,祂的血为人类带来救赎。旧约中的吗哪也是饼的一种预表,吗哪是神在以色列人旷野漂流时所赐的食物,象征着神的眷顾和供应。主耶稣将身体比作饼,如同吗哪一样,是生命的粮和灵魂的滋养。
随着救赎历史的发展,在新约中,“饼”与“杯”的象征意义不仅是预表,而是直接与主耶稣基督的牺牲和救赎联系在一起。通过圣餐,每一个基督徒都能直接参与到对主耶稣牺牲的纪念当中,与主耶稣建立起一种更加亲密的关系,在灵里与主相交的关系。这种升华体现了神伟大救赎计划在历史进程中的逐步展开和完成。从旧约的预表到新约的实现,“饼”与“杯”的意义不断地深化,成为了基督教信仰核心教义的重要体现。
二、圣餐的意义
1、对主耶稣死的纪念
主耶稣的受死在基督教信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救赎本质涵盖了人类存在的多个维度(灵性:罪得赦免、新生命;道德:树立榜样、改变行为;社会维度:促进和谐、服务社会;永恒维度:永生的盼望、改变生命意义)。从人类的堕落状态来看,由于始祖亚当和夏娃的犯罪,人类陷入了罪恶的深渊。罪恶给我们带来了死亡、痛苦、道德败坏等一系列恶果,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被切断了,失去了永生的权利。然而,主耶稣基督的死成为了人类救赎的转折点,他的死是一种替代性的牺牲,代替人类承受了神对罪恶的愤怒,以他以无罪之身承担了人类的罪孽。在十字架上,主承受了巨大的痛苦,身体被鞭打、被钉穿,血为人类流淌,他的死打破了罪恶的权势,为人类重新与神和好开辟了新的道路。
正是通过主耶稣基督的死,神的公义与慈爱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神的公义要对罪恶进行惩罚,而神的慈爱又促使神拯救祂所爱的人类。主耶稣基督的死满足了神公义的要求,同时也彰显了神的慈爱。因着耶稣的宝血洗净了人类的罪恶,所以使我们在上帝的面前可以被视为无罪之人。这种救赎本质不仅是理论上的,更是在每一个基督徒生命中得到切实的体现。故此,我们这些信主的人从罪恶的生活中被拯救出来,获得新生命,与神建立亲密的关系,享受神的爱和祝福。
“圣餐”是一种强有力的纪念主死的方式,在多个方面纪念着主耶稣的死。在仪式层面,圣餐中的饼被擘开,直接让我们联想到主耶稣的身体在十字架上被破碎;杯中的酒则使我们想起主耶稣的血为我们流淌。这种视觉上的联系不断地让我们想起主为我们死亡的场景。圣餐仪式中的动作,如擘饼、举杯、祷告等都具有庄严性和神圣性,这些动作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进一步强化我们在神面前的省察和悔改。
在灵性层面,圣餐是一种我们灵里与主相遇的时刻。当我们领受圣餐时,不仅是在进行一种仪式,更是在内心深处回忆主耶稣的牺牲。这种回忆激发我们内心的感恩之情,感恩主耶稣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同时,也会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意识到罪恶,从而更加珍惜主耶稣基督给予我们的救赎。
“纪念”是为叫我们不要忘记耶稣基督的死,主的这个吩咐和要守逾越节的目的是相通的,都是在告诉人们:要常常纪念。“圣餐”不单是纪念主的死,还有一个更加积极的目的:“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意思就是将圣餐仪式传下去。圣餐本身就是表明主耶稣的死的仪式,故此,圣餐不单是纪念主耶稣的死,还有对主再来的盼望。
2、对主再来的盼望
主的再来是基督教末世论的核心教义之一,有着坚实的圣经依据。在圣经的多处经文中都提到了主再来的信息。太24:30节:“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表明主耶稣基督将会再次降临。主再来是神救赎计划的最终完成阶段。神在创造人类之后,因着人类的堕落而开始了救赎的计划,这个计划贯穿了整个旧约和新约的历史。主再来将是这个计划的顶点,届时他将审判活人和死人,将义人带入永生,将恶人投入永火之中。这一审判基于神的公义,每个人都将根据我们的行为和信仰接受审判。主再来的目的是完成神的救赎计划,建立一个全新公义的世界,没有罪恶、没有痛苦、没有死亡的新天新地,成为神与人类永远同住的地方,这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
因此,我们每次领受圣餐时,不仅是纪念主的死,也是期待主的再来。在圣餐仪式中,我们内心深处怀着对主再来的期待,这种期待是一种强大的动力,激励我们在现世的生活中积极做好准备。主随时可能再来,所以要过一种讨神喜悦的生活,遵守神的诫命,积极传扬福音,用基督的爱关心他人,为迎接主再来而努力。因此,圣餐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我们对过去主耶稣之死的纪念和对未来主再来的盼望。所以,我们要不断地祷告,与神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寻求神的指引。同时,要积极参与教会的活动,与肢体一起共同期待主的再来。我们要珍惜时间,因为主再来的时间不确定,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以主耶稣的爱为榜样,用爱对待他人,用善良对待世界。
三、正确领受圣餐
1、不按理领受的危害
林前11:27记载:“无论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这样的行为具有极其严重的后果。圣餐是我们与神建立特殊联系的重要方式。“饼”和“杯”分别象征着主耶稣的身体和宝血,这是神通过主耶稣基督给予人类最伟大的礼物。不按理领受圣餐,意味着我们没有正确对待神所赐的这份礼物和救恩,是对神救赎计划的轻视,表明我们没有真正理解主耶稣基督牺牲的意义为何,也没有尊重神的爱和慈悲。这种行为破坏了我们与神之间本应通过圣餐建立的亲密关系。玛1:7-8记载:“你们将污秽的食物献在我的坛上,且说:‘我们在何事上污秽你呢?’因你们说,耶和华的桌子是可藐视的。你们将瞎眼的献为祭物,这不为恶吗?将瘸腿的、有病的献上,这不为恶吗?你献给你的省长,他岂喜悦你,岂能看你的情面吗?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主耶稣的身体和宝血是为救赎人类做出的牺牲。不按理领受圣餐,就是在否定耶稣基督救赎工作的价值。我们若把象征着主耶稣身体和宝血的饼和杯当作普通的食物和饮料,就根本没有认识到它们背后所蕴含的神圣意义,这是对主耶稣基督的极大冒犯。这种冒犯不仅是对主耶稣的不尊重,更是对整个基督教信仰核心的藐视,因为主耶稣的救赎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石。约壹1:8-9记载:“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同时,不按理领受圣餐在教会和个人灵命成长方面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在教会方面,圣餐是教会合一的象征,若不按理领受圣餐,可能会破坏弟兄姊妹之间的属灵合一,导致肢体之间的分裂和不和谐。圣餐是教会对外见证基督的重要仪式,如果不按理领受,也可能会使教会的见证失去力量,甚至让外界对教会的属灵生命产生质疑,失去见证的力量。圣餐也是体现教会纪律的一部分,若不按理领受,则是轻视教会的权威和教导。
在个人灵命成长方面,我们若不按理领受圣餐会阻碍我们与神的亲近关系。圣餐是我们在灵命成长过程中获取力量和滋养的重要途径。不按理领受圣餐意味着我们放弃与神亲近、领受神祝福的机会,会导致灵命变得干枯,缺乏信仰的活力,陷入灵性的迷茫和困惑之中,在信仰生活中失去方向,更难以在道德和灵性上不断成长和更新。所以,有些肢体领受完圣餐就觉得有力量了,被更新了,这就是在神的里面获取的力量和更新。
在教会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按理领受圣餐的实例值得我们警惕。有些基督徒在领受圣餐时没有省察自己的罪,只是把圣餐视为一种形式化的宗教仪式,内心缺乏敬畏与悔改。他们或许因习惯而参与,或因群体压力而随众,却未真正意识到圣餐的神圣性。这种轻率的领受方式,表面上看似虔诚,实则是对主的救赎之恩的亵渎。保罗在林前11:29节中警告:“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如果我们以不洁的心领受饼和杯,不仅无法获得属灵的滋养,反而会招致神的管教,。
2、省察己心的重要性
保罗在林前11:28节中强调:“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省察己心是领受圣餐前必不可少的预备步骤,核心在于以诚实和谦卑的态度面对我们的神。首先,省察要求我们直面内心的罪。圣餐是纪念主耶稣的牺牲,而他的宝血正是为洗净我们的罪而流的。如果我们隐藏罪孽,拒绝承认自己的过犯,便是对救恩的轻忽。省察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圣灵的光照下,逐一地检视我们的思想、言语、行为,承认一切不符合神心意的部分并悔改,藉着圣餐与神重新和好。其次,帮助我们重建与神、与人的关系,不仅修复与神的垂直(纵向)关系,也修复了与肢体的水平(横向)关系。正如主耶稣教导的“彼此相爱”的命令一样,省察促使我们主动寻求和解、饶恕与包容,使圣餐真正成为“合一的宴席”。最后,省察深化我们对圣餐意义的理解。当我们以敬畏和感恩的心领受饼和杯时,圣餐不再仅仅是仪式,而是与主相遇的契机,在灵里与主相遇,属灵生命得到深深的滋养。每一次省察都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主耶稣为我们牺牲的代价,激发我们以更新的生命回应主的圣爱。
四、结语
正确领受圣餐是基督徒灵命成长的必修功课,也是教会持守纯正信仰的关键。唯有以省察己心的态度领受圣餐,才能避免“干犯主的身、主的血”,并真正领受这神圣仪式中蕴含的恩典、祝福与力量。愿我们每一次擘饼举杯时,都心怀敬畏,纪念主恩,仰望主来,活出与蒙召之恩相称的生命。愿我们效法保罗的劝勉:“总要自己省察”(林前十一28),以清洁的心领受饼杯;效法基督的舍己,“凭爱心行事”(弗五2),在世上活出圣餐所宣告的合一与使命。如此,“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一个身体”(林前十17),直到主在荣耀中再来,叫我们“在他圣洁的国里有份”(路二十二30)。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