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出埃及记 16:1-4、31-35
引言
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吃一些没吃过的食物呢?这就是以色列人在旷野的经验,当然他们无从选择,如果不吃这不知名的食物,就要挨饿。原来吃下这不知名的食物,背后有神要教导他们一个属灵的教训。
冒险的美食家? - 这究竟是何食物?
我们先看看这是什麽食物,有自然界的解释说这是一些植物的甜质,这白色小圆形的甜质是来自树上,也会跌在地上,并且晚上出现,太阳一出就融化,味道也类似蜜糖。所以这植物产生的物质就是吗哪。但它也有跟吗哪不同之处,这种植物产生的物质是糖,在西奈半岛只有在雨季后才有限量地生产。我认为以色列人不可能连续四十年吃糖而不会有健康问题,这植物所产生的糖是接近糖浆多过食物,所以这个说法不可取。
圣经如何形容吗哪呢?请打开你的圣经:「以色列人看见了,不知道是甚麽,就彼此说:「这是甚麽?」」(出十六15上)原来吗哪就是「这是什麽」的意思?在申命记也这样说:「将你和你列祖所不认识的吗哪赐给你吃,」(申八3上)圣经一直强调,这是他们不知道的食物。而刚才的解释就说这是西奈阿拉伯游牧民族所吃的食物,若是这样,他们怎麽会不知道?就算一开始不知道,后来的人也应该知道的。诗篇如何形容吗哪呢?「天上的粮食……大能者的食物,」(诗七十八24-25)我们先问「大能者」指谁?如果指的是人,那就是英雄伟人,但也可能是很有能力的一匹马,也可能是天使。在这裡应该指天使,因为经文说「天上的粮食」,因为这裡的大能者是天上的,所以应该是天使。而希腊文的七十士译本就翻译成「天使」,所以诗篇以诗体的方式来表达这个信息,表明吗哪不是我们日常的食物。如果你请朋友来吃饭,你自己都不知道你煮出来的菜是什麽,你就说「这是吗哪」就可以了!
吗哪与创造天地的记载
回到今天的经文,看你手上的圣经,你就会明白它说的是什麽。在第六和第七节,有晚上和早晨,然后第八节又有个晚上和早晨,十二节也有晚上和早晨,十三节也有晚上和早晨。说了这麽多「晚上、早上」,你想到什麽?上主创造天地。二十一节就讲到每天早上,希伯来文是「在早上,在早上」,类似中文的「天天」,代表每个早上。二十二节提到第六天,二十七节提到第七天。这样数算之下,整个框架是第一天到第七天,有四次提到「晚上和早上」,有一次讲「每日早上」,有一次讲「第六天」,有一次讲「第七天」。
作者要表达什麽呢?我想他要读者想到上主创造天地的七天。吗哪好像一个新的创造,每天出现都是新的食物,吗哪也是如此,是一个新的创造,这就很符合诗篇七十八篇和其他形容吗哪的经文,吗哪是一个每天可以吃的真正的食物,神创造一个新的食物让他们每天可以吃。这是一个伟大的神蹟,对我来说这比过红海和十灾更伟大,因为你要连续四十年供应食物给这麽庞大的人群,是一个没有人能做到的伟大神蹟,正因为没有人能做到,所以神每天要创造新的食物。
新约的吗哪 - 上主创造的供应
后来的以色列人是记得的,在第二圣殿时期,他们渴望新的出埃及和新的旷野经验,才能进入应许之地。而他们也提到新的吗哪,就是弥赛亚回来的时候会给他们新的吗哪,这个思想一直持续到主耶稣来到他们当中。他们判断弥赛亚的一个条件是看他能否提供吗哪,新约裡提到喂饱五千人,这有弥赛亚的意义。四福音的读者会理解,作者要表达耶稣就是喂饱五千人的弥赛亚。
不过这裡出现一个问题,整个事情就好像变成觅食的感觉。耶稣也说:「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蹟,而是因吃饼吃饱了。」(约六26下)耶稣的话一针见血,接着祂说:「不要为那会坏的食物操劳,而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操劳。」(约六27上)耶稣接下来指出他们的祖先在旷野是吃吗哪,但今天祖先们已经死了。所以耶稣提醒他们,不要把重点放在食物,反而把重点放在永恆属灵上。接着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必永远活着。」(约六48、51)这裡有肉体的食物和属灵的粮食,耶稣叫他们不要注重肉体的粮食,要注重属灵的粮食。
这对我们有个教导:上主会供应我们。根据今天的经文,上主会创造我们没见过的东西来供应我们,但我们不应该把重点放在供应的食物方面,而是放在属灵方面。我讲一个教书的例子,我们很老套地说,修一个课目不是为了分数,读书不是为了分数。但这是真的,我们修读课目是为了知识,如果把焦点放在分数,我们只会想考试考什麽,那麽会读少一些东西。有的人为了考钢琴,一整年只练考试才演奏的歌曲,拿到了卓越的成绩,但不会弹其他的歌。上主赐给我们的祝福不也是如此吗?重点不应该只放在祝福本身,而是我们要追求属灵方面。追求分数是没问题,但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上主祝福我们,供应我们肉体需要是没问题的,但重点应该放在上主的教导和属灵方面。
知足于上主的供给
我们回到经文,十六到十八节又教导我们另一件事:「你们每个人要按自己的食量收集,各人要为帐棚里的人收集,按照人口数每个人一俄梅珥。」(出十六16)那麽是「一俄梅珥」,还是「每人的饭量」?经文接下来说:「以色列人就照样去做;有的收多,有的收少。」(出十六17)大家想清楚,什麽叫「多」?是什麽标准来衡量多少呢?在上文十六节,写的是「一俄梅珥」,但同样在上文也提到「按自己的食量收集」。我们继续看经文:「用俄梅珥量一量,多收的没有馀,少收的也没有缺;」(出十六18上)这裡有两个可能性,一个是神蹟,不论拿了多少,最终都是一俄梅珥,这是神蹟的解释。一个不是神蹟的解释也可以,不论拿了多少,最后量的还是一俄梅珥。经文记载:「各人都按着自己的食量收集。」(出十六18下)究竟是一俄梅珥还是自己的食量?因为作者在三十六节解释一俄梅珥有多少,所以读者也应该不知道,我们也不晓得。一俄梅珥大概是二点二公升,最大的可乐瓶子是二公升。如果吗哪是米,那麽大约是两公斤。我们一般买五公斤的米,但他们一天吃两公斤的米,是多还是少呢?
我解释下,「按自己的食量」是不能量化,并且今天和明天的胃口可能不同。我认为这是一般的描述,每个人拿的是自己吃多少,给个数字就是一俄梅珥。高大魁梧的会多拿,年老的可能会拿少点。经文怎麽说?用俄梅珥的量器来量,每个人得到一俄梅珥。上主不让他们这样收集,因为吗哪过了一晚就坏了,这是供应给他们的每日粮食。
这教导我们什麽呢?每天相信上主的供应,要知足和分享,因为你多拿了后,知道这食物不能过夜,所以你会分享给别人。以色列人在旷野过简朴的生活,只不过是被逼过这样的生活,但有人在当今的社会选择过简朴的生活,甚至成为一股潮流 -- 可能为了多点时间陪伴家人,享受生活,或纯粹简化物质生活。但纯粹简化的生活不是一个属灵的生活,不然穷人就很属灵了,难道有一部手机的人,比有两部手机的人更属灵吗?简朴的生活是一个属灵的生活,一定是出于属灵的原因。神要以色列人在旷野过一个简朴的生活,都有属灵的原因,如果我们出于属灵追求而简朴生活,也是出于属灵原因,譬如事奉神,用那些钱来服侍别人,诸如此类。
在平常的日子过简朴生活
简朴生活的定义是什麽呢?以色列人在旷野无法囤积物质,那对我们来说,什麽是简朴呢?我在美国时读过一篇《简朴生活》的文章,作者写道自己生活简朴到只剩下五十双鞋子,而当时我连三双鞋也没有。简朴生活标准是什麽呢?我提倡比较务实的「更加简朴的生活」,出于属灵追求,把我们目前的生活水平再简化,多出时间和物质来分享给别人和事奉神。
我们很熟悉申命记第八章第三节的下半部分,但上半节很重要:「他磨炼你,任你飢饿,将你和你列祖所不认识的吗哪赐给你吃,使你知道,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申八3)上半节指出上主刻意让他们受苦和经历磨练,今天出埃及记的经文看到,他们无法供应自己的食物,甚至自己会吃什麽也不知道,要跟从上主的指导,强调他们的无助和完全依靠神。
试想,当我们面对困难时,我们会问「神有没有听祷告?」当一个人没饭吃或经历很大的痛苦,他怎麽会想这麽多?经文提点我们要思考,这个经验是否是上主要我们学习的?并且不只是经历那负面经历的那一刻而已,甚至我们如何经历上主的供应而脱离那个困境,这本身也是一个教导。那是不是苦难是一件好事,我们应该求更多苦难?吗哪的经验是一个旷野的经验,不是一个平常的经验,在旷野没食物而吃吗哪。当他们进入迦南地之后就不吃吗哪了,约书亚记第五章十到十二节就说他们进入迦南地,守逾越节之后的第二天就吃当地的出产,吗哪在第二天就停止降临了。从吗哪停止之后,他们要自己耕种收割,要为下一个季节做准备,而不是走出去祷告求神供应,他们要辛苦耕种才有粮食。
究竟旷野是日常生活,还是进入迦南地是日常生活呢?他们去迦南之地,还是留在旷野呢?今天也是如此,我们迈向的是应许之地的生活,而不是旷野的经验,旷野可能代表我们生命某个时刻需要每天依靠神。我读神学时真的试过,当时我跟神说:「我宁愿多点工作,吃多点。」当你工作多时,可能你就反而想做少点,赚少点但可以轻鬆点。吗哪代表苦难的日子,我们不应该正常化这些日子。有的人说要凭信心而活,这是对的,但除非我们的事奉收入微少,我们不应该这样过日子。真正的过日子就好像是在迦南地的日常生活。
在困难的日子,我们必须要信靠上主,我们要知足,帮助别人。
追求成熟的知足
还有一点,来到新约马太福音一节很熟悉的经文:「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太六11)释经书对这节经文有很多讨论,我认为这个跟吗哪的记载有关,这节经文是吗哪记载的祷告版。我认为这也有末世的意思,犹太人认为弥赛亚会带着吗哪回来,所以「供应每日的食物」有弥赛亚的意义,但重点在每日知足。主祷文是不是教导我们不要为将来计划呢?究竟这句祷文如何教导我们生活呢?我们需要有个平衡,一方面要知足,一方面要为未来计划。
首先,我们思考无法量化的「知足」,每个人需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但马来西亚和香港的基本收入是不同的,可以看保罗书信:「只要有衣有食,我们就该知足。」(提前六8)如果你想要多一点就满足,那就不是知足,而是现在就知足。因为当你认为你再多一点就知足,等你多了后会觉得再多点才知足,你永远都不会知足的。你要停在有衣有食就知足,但这也有问题。那麽是不是要为将来计划呢?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后要为生活计划耕种。看他们的智慧文学:「懒惰人因冬寒不去耕种,到收割时,他去寻找,一无所得。」(箴二十4)这裡斥责懒惰人不耕种,还有很多类似的经文教导我们为将来计划。
「知足」是否跟「进步」相反呢?如果前人很「知足」,我们也不会有今天。如果一个学生满足自己成绩刚好合格,那麽为什麽他要追求优良的成绩呢?这是知足吗?贪婪会带来腐败,但某类的知足会让这社会停顿。要如何拿捏呢?我们要多加一样,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是神的好管家,要好好管理神给我们才能和财富。所以知足不是一切,也要从「做好管家」来取得平衡,我们要知足和做神的好管家。管家的比喻告诉我们,不论得到多少,我们都要做好管家。要为我们的物质财富和能力本事做好管家。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读书的能力,那麽刚好合格是对的,但如果一个可以拿到优等成绩的学生,他却拿了合格的分数,那麽他就不是一个好的管家。神给我们某些才干,我们就要好好去使用。如果懒惰,我们就不能说知足。如果有人结婚生孩子,然后每天凭信心生活而不工作,并且很知足。我会指责这样的人,因为他有妻子和孩子所带来的责任,所以不只是知足,并且也是责任和做一个好管家。
吗哪的原则: 每天听从神的指导来生活
还有一样,如果我们透过犯罪才能提升自己,那就是贪婪,违反了刚才的吗哪的原则,吗哪就是每天听从神的指导来生活,他们不能乱来,因为偷偷留到第二天的吗哪会变坏,但我们今天可以,一个学生可以透过作弊拿到好成绩,我们也可以想尽方法去拿我们得不到的东西,那就变成贪婪,而不是知足。一方面我们要做好管家,另一方面也要跟从神的话语。上次提到,一个人寻求神的旨意就是跟从祂的话语,祂的话语可以过滤我们很多选择。我们很多时候自欺欺人,:「我不是贪,我是得到应得的。」我们因此需要守望者,需要一个爱我们和会提醒我们的属灵的人,虽然忠言逆耳,但愿意提点你的人。
我用奥古斯丁来结束今天的信息,他这样讲禁食:「有时候我们需要禁止合法的喜乐,使我们操练,可以抵抗不正当的快乐。」他指的是吃。吃本身没错,不吃的原因就是操练自己的意志力,让有天面对不合当的事,我有意志力去抵抗。这样的禁食就是一种属灵操练,当然禁食是自愿的受苦,是为了属灵操练,但神都可以给我们一些不自愿的受苦。很少人会自讨苦吃,但神可以带我们经历苦,就像禁食一样,是一个属灵操练,操练我们的信心。「现在没钱了,下一餐都不知道吃什麽。」那就祈祷,上主听我们的祷告,我们学习信靠神。学习爱心是最难的,一定有不可爱的人在我们身边出现,让我们也操练爱心。这些操练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属灵的人,所以我们经历这些所谓的旷野路程,当我们需要吃吗哪时,我们要学习依靠神、知足、帮助别人。
讲员: 黄福光博士
TAG:吗哪 日用的饮食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