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做先知成为一种尊荣和权势的象征,那么隐藏的骄傲会在不经意间吞噬先知属灵的生命。
有些旧约先知具有人性弱点,虽然在一开始顺服上帝的旨意并且完成了计划,但是在人生后期没有谨慎行事,从而摔了跤。他们是先知,的确在与神同行中得力,可是如果不自我反省,一样堕入罗网。
这也告诫我们,在与神的关系中要保持纯然谦卑,因为昨日的胜利,可能会造成今日的溃败。
(摩西和巴兰是先知,基甸是士师,因为他们都在上帝的指引下带领以民征途,所以把他们放在一块谈。)
1.摩西:怒气与不服从摩西是以色列人的领袖,被神拣选带领他们出埃及。然而,即便是一位伟大的先知,也在关键时刻显露了人性的弱点。
事件背景在旷野中,以色列民多次抱怨缺水,神指示摩西“吩咐磐石出水”(民数记20:8)。但摩西因愤怒斥责百姓,并用杖击打磐石两次,水虽流出,但他违背了神的命令。
人性弱点摩西的问题在于怒气和自以为是。他被百姓的抱怨激怒,没有完全遵循神的话语,而是用行动表达了自己的情绪。
这种愤怒使他失去了谦卑和信靠。后果神责备摩西“没有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为圣”,因此摩西失去了进入应许之地的资格(民数记20:12)。虽然摩西一生忠心事奉神,但这一刻的失控表明人性中的脆弱,最终没能进入迦南地。
2.巴兰:贪婪与妥协巴兰是一位外邦先知,虽有神的启示,在巴勒面前祝福了以色列人,而不是咒诅他们,却最终因贪婪而违背神的旨意。
事件背景摩押王巴勒因惧怕以色列人,派使者请巴兰来咒诅他们。神明确指示巴兰不可咒诅以色列人,因为他们是蒙福的。但巴兰因贪恋财物和荣耀,多次试图探寻神是否改变心意(民数记22-24)。
人性弱点巴兰的问题在于贪婪和心存侥幸。尽管他表面上顺服神的指示,实际上却屡次试图通过妥协达到自己的私欲。他的心并未真正与神对齐。
后果最终,巴兰教唆摩押人用引诱和偶像崇拜使以色列人陷入罪中,让以民行邪淫和吃外邦神的供物,导致神的审判。巴兰也在战乱中丧命(民数记31:8)。他的贪婪使他从先知沦为神的敌人。
3.基甸:惧怕与自负基甸起初是一位谦卑且胆怯的人,在神的呼召下成为以色列的士师。然而,他在胜利后逐渐显露出人性的软弱。
事件背景基甸凭着信心依靠神,仅用三百人击败了米甸大军。他在事后拒绝成为王,表面上宣称神才是以色列的王(士师记8:23)。但他随后制作了一个以弗得,成为百姓膜拜的对象。
人性弱点基甸的问题在于自负和属灵混乱。他虽拒绝王位,但通过制造以弗得享受了类似王的尊荣。并且他如君王般拥有多个妻子且生了七十多个儿子。
他的行为表明,他在荣耀归神和自我满足之间摇摆不定。后果以弗得象征因为信神而带来的尊荣,代替了神本身,成为以色列人的网罗,使百姓陷入偶像崇拜。基甸的后代也因内斗和血腥争夺权力而陷入混乱(士师记9章)。
总结与反思摩西因怒气失去理智,未能完全顺服神的指示。巴兰因贪婪而妥协,将先知的职分变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基甸因自负和享受王的尊重,使百姓拜“以弗得”偶像。
这些人物的失败提醒人们,即便是蒙神拣选的人,若不能克服人性的弱点,最终仍可能偏离神的道路。真实的信仰不仅在于外在的顺服,更在于内心的谦卑和敬畏。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不在于职位,即使先知或士师的职位也如此。就如耶稣并没有把自己看为大,而是把自己比作仆人。
每一位神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使命,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更进一步讲,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不在于信仰,即使信神的人也如此。如果因为自己信神,而把自己高看于其他人之上,那也犯了骄傲的罪。
信神只为了向内不断净化和强壮自己。再扩大讲,社会上很多人因为个人才能和聪明的脑子在社会上拥有了一定的权利和影响力。
大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人有明星、企业家和政客。如果她们沉溺于自己的地位,而忘了社会责任感,那么会带给人不良的行为示范和历史灾难,从而影响普通人的命运。
小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人有医生和老师。医生如果沉溺于自己的医术而医坏了病人,很多医生并不会因此自责和道歉,从而引发医闹事件;老师如果因为收到了好处,而偏袒蛮横的富二代,那么就是对弱势学生的欺压。
这样的例子更具有现实意义,告诉我们一时的得到并不是永远的保障,要时时谦卑和活在当下,才能活出生命。人都是有弱点的,如果我们能清晰地看待自己,就能更好地避免诱惑和远离凶恶。
TAG:旧约 先知 人性 弱点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