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 会

作者:麦雅各     来源:每周牧函 时间:2025-08-02 10:06:54
 
67f58a6c5cc9399d27264ee7a9c5e856.jpg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想藉《牧函》与大家讨论一下关于基督徒参加聚会的问题。有人曾问过一个问题(或许也是不少人想要问的问题):“基督徒一定要参加教会的聚会吗?”答案是:原则上是一定要的。为什么是原则上呢?因为的确有些人在客观的条件上不允许,此属例外。
 
        我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参加聚会,而是要从根本上明白为什么要参加聚会。因为我觉得有些人看上去很积极地参加教会的各种聚会,各种活动,其实他并不一定明白,参加教会聚会的正确原因是什么;相反地还很有可能动机不正确也不一定。这就成为一个很遗憾的现象,因为如果参加聚会的动机不对,他就无法从中得到当得的益处了。
 
      《圣经》曾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提醒:“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原文作‘看见’)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来10:25)甚至主耶稣也亲自说过:“因为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太18:20)
从《使徒行传》的记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初期教会是非常看重聚会的。感谢神我们有机会去到埃及、土耳其、约旦等地,看到早期教会在被逼 -/迫的情况下,他们在各种条件恶劣的处境中坚持聚会的考古遗址,看过之后很令人动容。因此问题来了,为什么基督徒的聚会那么重要呢?
 
        在继续讨论之前,我们也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有些基督徒,特别是华人基督徒,不太积极参加聚会呢?
 
        当然,首先是参加聚会需要付一定的代价。特别是周间工作比较忙,周末想要休息、处理家务、外出购物等;或有小孩要忙于各种课外活动、补习等等客观原因。当然也有一些人感觉教会里关系过于复杂,不好相处,因此为避免麻烦,选择少参加或甚至干脆不参加聚会。对于我们华人而言,还有一种影响我们的说法,特别是在知识分子或自以为比较清高的人的心中,觉得聚会是下等人的表现,因为儒家很看重“君子善其独也”的观念。所以,在华人的心目中,高贵有城府的人往往是某种意义上的“隐士”,如诸葛亮出山之前,远离大众,这也导致了中国人接受佛教的出家到深山老林里去修行,或各自在家中吃斋念佛,很少强调要聚会的原因,这些都可能成为影响我们参加聚会的因素。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为什么《圣经》是如此看重聚会呢?《圣经》看重当然也就表示是神看重了。早在旧约《圣经》中就有这样重要的宣告:“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因为在那里有耶和华所命定的福,就是永远的生命。”(诗133:1-3)神为什么如此看重圣徒的聚集呢?最基本的原因是:“……因为 神就是爱。”(约壹4:8)而爱是必须在关系中体现出来的,神丰富的爱是要在更多元的关系中表达出来,因此,圣徒的聚会就是神的爱的具体体现。
 
        自从始祖亚当犯罪之后,罪恶就成了人类无法凭自身力量能摆脱的破坏力。其实罪就是违背神的律法而破坏关系的行为。《圣经》说:“但命令(即律法)的总归就是爱……”(提前1:5)又说:“……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罗13:8)所以,一切罪恶,都是出于非神圣之爱的源头;换句话说,罪恶基本都是出于人的自私。
 
        那么这与聚会有什么关系呢?大有关系。
 
       首先,聚会实际上就是神一切创造和救赎大工的最终目的,正如主耶稣所应许的话说:“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约14:2-3)这就是永远的不再分离的聚会!今天我们在地上教会的聚会,就是要为天上永远的聚会作准备的。
 
       《圣经》把教会比作基督的身体(参弗1:23等经文),《哥林多前书》中把基督徒与教会比作肢体与身体的关系。
 
       其实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爱在真理中分工合作的有机整体。正如《以弗所书》所描述的:“全身都靠他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弗4:16)教会就是基督把我们如同肢体,各按自己的功用安排得合适而放在一起,为要使我们“在爱中建立自己”。
 
        我们当然知道,肢体是不能离开身体而单独存活的。这比喻就使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基督徒参加教会聚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记得小时候在农村,有人为了参加聚会,要翻山越岭走几个小时的路程,有时候要自行车骑行几十里路!这正是《圣经》的呼召,基督大爱的吸引,又是互动的基本需求。
 
        相对那种情况,我们今天的条件已经好得太多了,因此正常情况下也没有理由不定期参加教会的聚会。除非我们里面没有基督的生命,也没有祂的爱,那是极其危险的。愿我们常常彼此勉励!
 

        注:此文转自张牧师的每周牧函,获权转发。 

 

  TAG: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上一篇: 温柔的人有福了 打印文章   录入:澳洲紫薇   责任编辑:嘟嘟接力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5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