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造就你,必不忘记你

作者:溪水鹿     来源:生命季刊 时间:2013-04-22 09:46:42

   你是我的仆人,我造就你必不忘记你。我涂抹了你的过犯,像厚云消散;我涂抹了你的罪恶,如薄云灭没。你当归向我,因我救赎了你。

  ——以赛亚书44:21-22

  我出生于安徽省的一个小城,小城以北宋欧阳修的散文《醉翁亭记》著名。我从小爱好中国文学,唐诗、宋词、古文小说看了不少,我是在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下成长的。我从来没有读过圣经,也没听说过圣经。

  小学快毕业时,中国改革开放,有很多新东西忽然流行在我们这个封闭的城市里,年轻人穿起了喇叭裤,烫起了卷发,戴上了蛤蟆镜和走私来的电子手表。我们班上也有一个同学,他忽然成了同学中的“亮点”,因为他脖子上戴了一个十字架,我们围着他观看这个希奇的“洋货”,跟他关系不好的人,想摸一下都不可能。他戴着十字架在女生面前摇来晃去,神气的样子让我羡慕得不得了。

  我爸没事的时候,给厂里人免费修一些钟表,他的工具箱里有一些焊锡,只要在煤炉里烧一下,这些锡就会熔化。我来家后,先和泥巴并在泥巴上刻出一个十字架形状的凹槽,将这块泥巴晒干,再把锡熔化,倒在十字凹槽内,不一会儿,一个小十字架就成形了,冷却之后,我小心地拿出来,好喜欢,用锉刀把表面凸出的部分锉得光滑发亮。心想,这一下我也可以在女生面前炫耀一下了。可是,我做成的这个小十字架上做不出一个穿线的洞,没法戴在脖子上,只能给几个同学看一看,心里好失落,晚上睡觉前,把它看了又看,只好放在枕头边。后来,又有一个别的班的学生戴了一个十字架,他的十字架上隐隐约约刻画一个人挂在上面,我们就更希奇了,不知道为什么十字架上面有一个人。

  因为爷爷是地主,爸爸的大哥是国民党,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到了台湾,我们家在文g e和文g e后期一直处在一种被压抑的状态,加上我从小多病,母亲车祸险些丧生,我一直是在一个沉闷、忧郁的心情下长大。因为这样的环境,我从小就慢慢养成了一个倔强的性格,冷眼看世界,这种性格也形成了我孤芳自赏和桀骜不驯的人生态度,下决心在同学中成为一个中心人物,如果成不了中心,我宁可远离他们,去寻找我自己的世界。在学习上我追求好的成绩,我的骄傲自负和孤僻在同学们中是出了名的。

  经过一年的复读,1987年我考进了大学,来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但这座城市的美“美”不进我的心里。虽然我的学院坐落在这如画的风景中,但我心里却异常苦闷,因为我渴望的爱情我得不到,我所爱慕的一个女孩子得不到,我时常给远方的她写信,向她倾诉,但她最后不再回一封信。

  1989年,经历了那些难忘的“日子”,我们这一代“象牙塔”内的人,理想和抱负彻底破碎,同学们的人生一下子失去了方向,有的喝酒发泄,有的打牌颓废,有的追星唱歌。我忽然发现,这并不是我理想中的大学,我想像的大学生活是同学们在草坪上围坐在一起,人与人之间没有隔阂,诉说着自己青春的理想,尽情地欢歌笑语。

  因为我不善于言谈交往,自我中心,一直是独来独往,所以,我时常处在苦闷和抑郁中。一有时间,我就扒在寝室阳台上苦思冥想,望着夜空深处和远处如烟的孤峰丛林,不知道自己这辈子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高中时我的目标是上大学,现在大学上了,又能怎么样呢?又要忙着下一个目标,要忙着毕业,下一个目标达到了,又要接着下一个,尽头是什么呢—坟墓。鲁迅讲过的一个故事没有错,一个小孩生下来了,人们来祝贺,有人说他会发财,有人说他能当官,最后有人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死,他虽然说了真话,但结果遭到一阵暴打,被人赶了出去。我觉得这个人讲的确实没有错,无论我们怎么在世上忙,最后都是要死的。

  大伯从台湾回大陆探亲,给我们家族每一个人都带了小礼物,我得到了一块石英表,不多久,就在学院浴室里被人偷了。放假回家,我的祖母把大伯给她的那块表给了我,我特别珍惜,表的牌子是“DearChristian”,回到学院,我查了一下字典,才知道是“亲爱的基督徒”的意思,这是我第一次从字典里知道世上还有“基督徒”这个名称。

  因为没有学习目标和动力,我也经常不上课,后来,学习的压力和重担我担不动了,即将毕业那一年,在学院里,因为感情上的受挫,信念的破灭和过去人生所犯的罪在心里的追讨,我压力太大,精神崩溃了。

  放假时,我奇迹般地从千里之外回到了家,父母看到我不对劲,联合亲戚们把我送入医院,在医院里我得到了及时的治疗,一位和我们家族关系好的医生对我说:“你要读《圣经》”。我说:“我只知道《诗经》、《易经》,《圣经》是什么?”因为他是党员,他没有对我说什么,但从他口中我知道了还有一本《圣经》。

  经过一年的休学,我回学院学习,因着老师对我的同情,我顺利地毕业了,分配到了皖南。单位卫生所里的一位女医生把我带进了教会。去了一次,就不想去了,坐在那里听不下去,因为吃了药,总想睡觉。回来和单身汉们在一起,看到他们无非就是打麻将、喝酒、看录像。我厌倦这样的生活,我想人活着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一年后,因为孤单,我又回到了这个家庭教会。这一次是我主动来的,我喜爱上了这里,弟兄姊妹们对我很友善,为我祷告,我也加入了唱诗班,老仆人看到我在这座城市里是一个人,就为我介绍了一位主内美貌的姊妹,我深深地爱上了她,并不真心地追求信耶稣,说真话,我对圣经不太相信,一看创世记里有一条会说话的蛇,就把圣经当作童话,看到主耶稣行的那么多的神迹,就心里说,这不过是民间传说。心里整天想的就是和女朋友在一起。

  她看到我每天服药,就问我怎么了?我怕失去她,就没有对她说出我的真实病情。我们很快谈婚论嫁,她怕我吃药不利于下一代,就要我把药停了,我很自信,把药停了。当时,有一件事要回父母家,在父母家,我的病复发了,几个月后,她得知了我的真实病情,就一纸诉状,把我告到法院,要求离婚,我从医院来到法院,在法院签了字,然后,继续回家住院。

  那个时候,我经历了人生的最大痛苦,我眼前出现的世界都变成了灰色,看到的房子是灰色的,树是灰色的,人是灰的,最怕看到就是一对一对的情侣。我很麻木,眼神也很呆滞,头脑僵化,加上药物的作用,动作僵硬迟钝,我简直就成了一具活着的“尸体”。在父母面前,我整天不说话,那个时候的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一觉睡死过去,再也不要醒来。对我最残忍的一件事就是:当我早晨醒来时,发现自己还活着。

  经过近一年的治疗,我慢慢得到了恢复,回到了皖南,我来到教会,在教会被人当作病人,没有人关心,我又没有从心里真心相信耶稣。最后一次聚会,看到一位小姊妹特别爱慕一位很帅的小弟兄,热情地和他说笑,看到这一幕,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心想,我这辈子都没有结婚的机会了。于是,我离开了教会,而且,这一离开就是十年。

  单位里的人都知道我是个病人,教会我不去了,像我这种病人已经没有机会成家了。然而,经过一位在火车上碰到的素不相识大妈的牵线,我认识了我的妻子,她父母都因癌症去世,唯一的哥哥也因车祸去世,寄居在叔叔家,我第二次和叔叔、婶婶见面就对他们讲了我的真实病情和经历,他们支支吾吾不想让我和妻子(当时是女友)交往下去,我也没有强求,但妻子看见我是孤苦伶仃,人又老实,就暗地里和我来住,再加上她和婶婶的关系出了问题,在叔叔家呆不下去了,就搬过来和我住在了一起。我们很快领了结婚证,回到父母家,父母给我们举办了一个简单的婚礼,结婚的时候,她的娘家人一个也没有来。在我们新婚的晚上,她可能觉得自己的命苦,在无奈之下,选择我这样的一个病人,背过脸,轻声地哭了起来。

  我们生活在一起,儿子很快出生了,日子过得很艰辛,工资一发下来,第一件事就是给儿子批发奶粉。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我的身体恢复的越来越好。

  我从小喜爱文学,写了一些回忆文章和人生感悟,发表在本市日报上。大学时读了一遍《红楼梦》,我潜下心来再读这本书。因为时间多,我连着读了八遍,也买了很多“红学”方面的书进行研究。正像“红学”书中所评说的,《红楼梦》这本书没有一个明显的主题,有人说是“情场忏悔”,有人说是“官场黑暗”,有人说是“还泪说”,又有人说是“家族兴衰”,内容纷繁,没有方向,也许作者本人就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所以,他也没有办法给人指出人生方向。

  但书中有两句话看后却一直记得很清楚,一句是林黛玉对袭人说:“大观园里,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这句话小到一个家庭中的婆媳关系之间,中到公司与公司之间,大到国与国之间都说尽了,这句话也把中国历朝历代的更替兴亡说尽了。我很感叹,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我是一个失败者,我自认为我谁也压不倒,我也不想去压什么人;但这个社会就是你不压别人,别人就会压你,所以,为了自己不被人压,你就要学会去压人,你为了更成功地压别人,就必须要加入一个圈子,一起压别人。

  另一句话就是王熙凤和秦可卿各自都说过的“曲终人散,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当我休学后回到学院上学时,留在了下一个年级,我所认识一个系里的同学都毕业走了,校园里很难看到熟悉的面孔,同学们都各奔东西,只丢下我一个,那个时候真的感到什么是孤单和散场。所以,小到夫妻、朋友,大到人生社会都像是一场宴席,无论是凡夫俗子,还是千古风流人物,曲终人散,每个人最后都要退席,都要散伙;在人生的最后,大家又都要离开这个世界。我看透这一切,又不得不面对这一切。所以,看了这本名著,心里面依然很悲观,我不知道活在世上到底是追求什么,就这样,十年的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2005年的夏天,我39岁,经常一个人坐在阳台上遐想。我想的很多,主要还是想自己的人生。马上就要进入40岁了,人都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而我到今天却一事无成,我的下半生又将如何度过呢?我看着梧桐叶,想到了梧桐叶上的虫子,又想到了蝴蝶,不知为什么,我心里忽然有了一个灵感,也有了一股力量,于是,我捕捉到了这个灵感,写出一篇人生的感悟,题目叫《四十作茧欲成蝶》,内容如下:

  夏季连续火热。一日,风凉,坐阳台上,忽然听到夏季清风穿行梧桐叶中,沙沙阵阵,心中一阵震颤。这声音好像儿时记忆中,走在松林中的小道,那个久违了的松涛声。一下,风声把我带回了童年。猛然醒来,想道:我此时应该是坐在阳台上,听着夏风,看着欢快舞动的树叶啊!处在现实中的我,蓦然回首,时光飞逝,此时的我,已年近四十了。

  最近一年多来,我经常沉浸于对过去的回忆中。哲人说过,活在记忆中的人是因为想逃避眼前的现实,现实对这个人来说,好像成了一座挡在他面前的山。他退却了,不想再拼命向上爬了,想回避了;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他累了,更准确地说,他的心累了,想停下来思考一下走过的人生,回顾一下过去:童年的天真,少年的单纯,青年的冲动,直到今天心灵追求的停滞。人生好像在这里该作一次茧,该化一次蛹了。

  翻开树叶的背后,偶尔会看见一只发白而且体态臃肿的大青虫,它静静地卧在叶茎上,难得看见它动一动。好像它也停了下来,回顾和思考。第二天,你若再去看时,可能它已成茧了。

  江南有一种果子,没成熟之前,青涩,周身长满了尖刺,鸟雀不敢近食。成熟的季节,刺变软了,果子乌黑透着红,连着软刺一口吃下,甘甜流着红汁。

  一个人,年轻时的锐气,浑身的尖刺,棱角分明。经过一次一次人生激流的涤荡、冲刷、翻滚,圆润了,软化了,规矩了,入道了,以至于成熟了。

  作茧自缚,这是一句让人不愿接受和喜欢的成语。但有谁会想到,今天的作茧,是为了明天的化蝶呢?没作茧之前,你的人生是“爬”的人生,艰苦、劳累、矛盾和这样的人生相伴;而破茧成蝶后,朋友,你有没有想过,你的人生将是“飞”的人生,是游刃有余的人生,是俯瞰大千世界的人生呢?

  此时,我的面前好像挡了一座大山,也许该停下来作茧了,如何去作呢?走进一片竹林,隐入一个角落,或者,“躲进小楼成一统”,思考一下人生,总结一下人生。无论如何,朋友,请记住,今天的作茧是为了明天的化蝶;今天的作茧是为了明天拥有一个和谐、自由、飞舞的人生。

  经历了人生的波折和打击之后,我的人生一直过得很消极,不想再付出而要努力得到什么,已没有理想和追求,虽然我的文章有积极的一面。当时的我不知道挡在我心里的那座山是什么,我也自以为这样反省一下,就可以飞跃这座山,就可以“入道”了;今天认识主后,才知道那座山是我一生越不过去、也解决不了的“罪山”。文章结尾,我又希望,不靠着对世界的谄媚,靠着自己仅有的一点所谓的“正直”,就能够获得一个飞舞的人生。我渴望有一个飞的人生,但当时的我,真实的心理是那样的消极,而我却写出这样的文字,因为我知道这只不过是我的一个梦,是我的一个渴望,是我心灵的一个需求。梦只能走入虚幻的世界才能实现,梦只能自己一个人做才能完成。所以,我要一个人躲进竹林,躲进角落,躲进小楼,远离世界,靠着个人的修行走进梦幻人生。

  几天后的晚上,在睡梦中,我感到我的心好累,我的心在悲哀中无力地呻吟,好像要接近死亡。忽然,我的心在一片光的世界中,到处都是光,这个光的颜色是金黄色的光,是比金黄色还要金黄的光,有很强的亮度,我能感到这个光中有很大的力量,把我穿透,我的上下、前后、左右全是光,我融化在这一大片光中。但我内心深处有一种深深的委屈,这种委屈的情绪使我努力地要从这个光中硬挣脱出来,好像一个在外漂泊受到伤害,受尽委屈的小孩,一下看到自己的父亲,不是扑向他,而是眼中含着泪,倔强地转过头去。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我一下子猛然惊醒,我安静地躺在床上,在黑暗中感到好安详,好宁静,好像时间停止了,我感到身上好轻松,好像漂浮在自己的肉体之上。我心想我是不是要死了,是不是看到了我灵魂的光?没过两天,我在睡梦中,又一次融化在这片光中,当我意识到了我在光中的时候,我猛然惊醒,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是来自那位神的光,是我以前没有真正信的神的光,虽然我离开他已经十年了,但他没有忘记我,他来找我了。

  第二天晚上,我费力地从书橱里翻出一本《圣经》,打开新约,一个意念要我念,我顺服了这个意念,从晚上六点开始读,从罗马书到启示录。我读读停停,我十年没读过一页《圣经》,读的过程中,有一种强烈的吸引在我心里升起;读到深夜,我心里有一种极强的感动,又像是受到了一个急迫的命令,就是要清除掉家里肮脏的光碟,我感到这是一个不可违抗的命令,犹豫了一下,我把它们放进垃圾袋,深夜丢进楼下的垃圾堆里。

  我联系上一位原来在教会认识的老姊妹。她了解我过去的情况,给了我远牧师弟兄的见证光盘。因为他的经历和我们在大学里的经历有相似的地方,都是经历了那个最难忘的日子,所以,他的讲道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被他的讲道深深地感动,流着泪跟他决志。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每天晚上在家跪在主耶稣面前祷告认罪,把自己从小到大所有能想起来的罪都认在主面前。这段经历,我已经在文章《主啊,我需要你的话语》(《生命季刊》59期)上详细地讲述了。感谢主,藉着这段时间的认罪祷告,我经历了主,也真实地经历了主耶稣对尼哥底母所讲的“重生”(约翰福音3:1-12),我里面也真真实实有了一个圣灵同在的新生命。

  我回到教会,又回到了这个爱的大家庭中,弟兄姊妹们从开始对我的不了解,到今天对我从内心的接纳,我经历了主的恩典和主内肢体的爱。2006年7月1日,我受洗了,我从水中出来,在众人面前,我失声哭了起来。当时受洗的弟兄姊妹们都看着我,站在那里默默地为我祝福;我之所以哭,是因为这一条回家的路,我走得太艰难了。

  在教会,我又经历了饶恕别人后心里所得到的释放。当我在教会中看到前女友时,心中是那么地恨她和不饶恕她,我当时与她是那么地水火不相容。后来,一位不知情的漂亮姊妹在圣灵的感动下,在我听道的记录本上写下了“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4-15)。因着对主话语的顺服,也在弟兄姊妹们的代祷和帮助下,我在祷告中不断地祝福她的婚姻,祝福她的家庭。渐渐地,我从仇恨苦毒的“毒钩”中脱钩了,我也把她从我心里的牢房释放了出来。这下,我解脱了,完全的自由,好轻松。后来,我也想到,她嫁人,是为了要找一个依靠,不是要找一个病人。而且,这件事,是我有错在先,是我没有把真实病情告诉人家,我实在不该恨人家。

  我虽然是学理工科的,但我读过一些中国古典文学,从小就受这些书的影响,所以,从个人的角度,以圣经为标准,谈一些个人的观点。

  中国古典文学的第一个特点是不能告诉读者人生的意义,因为写书的作者本人就不知道人生的意义。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古典诗词,但里面大都是一些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玩弄辞藻之类的文字游戏,这些不能给人指出人生方向。

  第二个特点,缺乏感恩思想。冯梦龙的《三言》、《二拍》,里面不过是一些传奇故事,人间是非,淫乱,因果报应等,《三国》里又是讲如何用计策使人上当,要别人的性命,成王败寇,曹操连给他治头痛病的华佗都杀,草菅人命,没有丝毫感恩。感父母恩的文学作品更少,虽有岳母刺字,但没看到岳飞向母亲感恩的只言片语。这是因为中国人历来不知道向谁感恩,就是有一点感恩,也感错了对象,就像《红楼梦》中的贾政、贾元春一样,感恩到了皇帝身上。

  第三个特点,缺乏饶恕,缺乏胸怀,中国文人大都孤芳自赏,自命清高。没有看到一个人得罪了另一个人,另一个人如何从心里饶恕他并且爱他,看《三国》的人,他怎么可能去饶恕人。因为孙悟空未被请赴蟠桃会,他就把人家的宴席搅得一塌糊涂,学他的人心胸怎么可能不狭小,睚眦必报。

  第四个特点,看了中国古典文学之后,不能使人心灵的伤痛得到医治。这是中国古典文学最缺乏的。虽然有感人的作品,但感动人之后,不能使读者内心深处的伤痕得到抚平和医治,只能使人凄凄惨惨戚戚。失恋的人,看过林黛玉,更悲痛,更叹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本人出了问题。作者本人就是一个需要被医治的“病人”,是一个灵里面不健康的“病人”。他的灵魂本身就劳苦愁烦,叹息不止,扶不起来,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充当“医生”的角色,用他写出来的作品去安慰别人,医治别人,扶持别人呢?他的是非恩怨只能影响更多的看他作品的人。

  第五个特点,没有向上仰望,不认识上帝。中国古典文学内容是平面俯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爱恨情仇,仅有一些因果报应佛教思想。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最后的剧情结束,要么出家遁世,归隐山林,要么以死了结,凄惨收场。

  在古典文学陪伴下成长起来的我,自私自利,心胸狭窄,骄傲清高,不懂饶恕。在我的记忆中,我连给自己的父亲倒一杯水,给母亲打一盆洗脸水的经历都没有。我也没有朋友,没有人诉说心里话。犯了那么多的罪,最后,“罪”的包袱太重,心理问题太严重,精神上出了问题。

  1993年进教会时,我是那么地骄傲,自以为是个大学生,带着女友聚会,一边听道,一边嚼着口香糖;被传道人要求站起来为众人读一段圣经,一只手插在口袋里,一边摇晃着身子。那个时候,我不知道什么叫敬畏,更不知道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和流血跟我有什么关系,很少读圣经,不懂得什么叫认罪。但“他未将我造在腹中,他已晓得我”(耶利米书1:5)。在我少年时,用锡块作小十字架时,他已喜悦我;在大学时,我没有人生追求,他藉着我的祖母给我一块“DearChristian”牌手表时,就定意要呼召我。所以,神让我经历苦难,他要让我知道:他是可以把我摆在死荫之地的神,也是可以让我躺卧在青草地上的神;他可以把我摆在患难中,也是可以把我摆在祝福中。他要让我在经历苦难之后,懂得敬畏;因为“他撕裂我,也必医治;他打伤我,也必缠裹”(何西阿书6:1)。经过人生的苦难,我知道他是因为爱我,才管教我,使我今天顺服而成为他的仆人(虽然是个无用的仆人)。他对我说:“你是我的仆人,我造就你必不忘记你。我涂抹了你的过犯,像厚云消散;我涂抹了你的罪恶,如薄云灭没。你当归向我,因我救赎了你。”(以赛亚书44:21-22),今天读了圣经更知道,他在创世以前就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他虽然管教我,把我放进“干旱疲乏无水之地”,但他并没有忘记我,时候一到,他就来寻找我,一步一步地把我带进了神的国度。

  我39岁归主。我人生的38年,就像那个在毕士大池边病了38年等待着水动的瘫子,他在池边一直低着头盯着水面,紧紧地凝视每一刻的动静,以求得到医治。我像他一样,低着头在世上努力地寻求着“世界的水”,可以医治我的“灵里瘫痪”、可以解我心中的“渴”,却一直没有寻见,直到遇见了主。主的恩光照进了我的灵魂,我的心和主碰到了一起,我抬头仰望主,聆听着主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约翰福音7:37-38)“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翰福音4:13-14)我喝了,大口大口地喝,我心灵中的“渴”解了,我的灵“站”了起来,我不再瘫倒在世界上。当我站起来抬头仰望着十字架上的主时,我才知道我所喝的不是“水”,我喝的是十字架上主耶稣所流下的鲜血,当我灵里的眼睛看到这个画面时,我的双眼溢满了泪水。

  过去我是一个精神错乱的病人,若不是主拯救我,赐我家庭,赦免我罪,医治我的病,我一定会离家出走,流落在街头。因为“他从灰尘里抬举贫寒人,从粪堆中提拔穷乏人”(诗篇113:7)。使我今天能以文字事奉主,成为讲台事奉的一员,又有机会在唱诗班以歌喉赞美主耶稣。主说的话一点也没有错,“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医治你的一切疾病。他救赎你的命脱离死亡,以仁爱和慈悲为你的冠冕”(诗篇103:3-4)。我这样一个病人今天能站立在主面前,能在教会事奉主,正是一个神迹。从我身上,人们应该能看到什么是“十字架的大能”,什么是神的“拯救”。

  我深知报答不了主恩,因为主的恩典太大,我也无法回报。我这一条生命是主所救的,唯有把这生命完全献活祭归给主,背着十字架来跟随他,成为一个事奉他的人。我在教会里,唯有多多帮助别人,成为别人的帮助和需要,用自己的经历安慰别人,把他们引到主面前,使自己成为主所使用的人,成为一个忠心为主的人。唯愿一天见主面时,主能对我说:你这又忠心,又良善的仆人。

  我在《四十作茧欲成蝶》文章中最后说:今天的作茧是为了明天的化蝶;今天的作茧是为了明天拥有一个和谐、自由、飞舞的人生。这样的人生,地上不会有,这样的人生,天上才会有,这样的人生,只有生命属天的人才会有。主啊,我愿意在十字架上与你同死,同埋葬,同埋葬在坟墓的“茧”里,在你里面孕育出一个新生命,与你一同复活,破茧成为一只天国的“蝴蝶”,带有你圣灵印记,飞舞在你自由、荣耀、大光的国度里。

  哈利路亚,荣耀归主名!

  溪水鹿中国大陆基督徒,现参与教会的讲台事奉。

  TAG: 造就    忘记 

【作者简介】 溪水鹿:雅博网编辑,水工环地质高级工程师,1993年第一次来到教会,2005年重生,重生后,2007年因主耶稣爱的感动,被神带领,以文字事奉主,陆续在《雅博网》《生命季刊》《生命与信仰》《海外校园》与《举目》等基督徒网站和基督徒期刊上发表文字,2010年参与家庭教会讲台事奉,讲台主持人,唱诗班男中音。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浪子回头.  上一篇:我的内在之路 打印文章   录入:离箭红尘   责任编辑:离箭红尘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