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路24:13-35
《路加福音》24章13节至35节记载了去往以马忤斯路上两个门徒的信仰之旅。当主耶稣被钉于十字架时,门徒心中那个弥赛亚拯救以色列的殷切盼望也随之破灭,但复活的主却悄然靠近在信心低谷的门徒,他甘愿隐藏荣耀,化作平凡旅伴;他点燃真理之火,又在擘饼时被门徒认出的瞬间隐去。这趟从耶路撒冷出逃又折返的旅程,是门徒信心成长的必经之路。
一、破碎的盼望与同行的救主
一个黄昏,在去往以马忤斯的路上,主耶稣的两个门徒脚步沉重,垂首疾行。彼时,他们正承受着双重痛苦:失去导师的悲恸与弥赛亚梦想的幻灭。他们口中“素来所盼望”的,却被祭司长和官府“定了死罪,钉在十字架上”,为此他们满心愁苦。这也是不少基督徒常有的挣扎:企图将神旨意局限在自己的期盼和计划之中。所以,当耶稣被钉于十字架时,他们心中那个“要救赎以色列民”的弥赛亚也一同死去了。
然而,这恰是神拆毁人造祭坛的起点。我们常常如这些门徒一样,将信仰建立在对神作为的狭隘预设上,就像去求医治的乃缦,当事情和自己想象的不同时,便要拂袖而去。当神不按我们的剧本行事时,我们能否仍承认他是神,将主权放在他手中?抑或会像痛失亲人的马大般抱怨:“主啊,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
当门徒陷于至暗时刻,“耶稣亲自就近他们,和他们同行”。荣耀的主以平凡旅人的姿态靠近他们,并且屈尊出现在尘土飞扬的乡间小路上,陪伴困惑者穿越灵命的低谷。神的同在从不囿于光明顶峰,更多的是在幽谷深处悄然同行。我们常以为信心的高潮在于看见神迹,却不知真正的神迹是宇宙主宰愿放缓脚步,与迷惘者同行于平凡的小路上。他愿进入我们最隐秘的失望,陪伴我们穿越生命中的死荫幽谷。
二、圣经真理与擘饼的启示
“他们的眼睛迷糊了”不仅是生理现象,更是灵眼昏花的暗示。两位熟读律法与先知书的门徒,竟未察觉圣经上关于弥赛亚的预言正在应验。直到复活的主“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参路24∶27)。这看似迂回的方式,实则蕴藏了极深的智慧:先以圣经真理点燃心灵,再揭开复活真相。被忧伤蒙蔽的眼目,需先经真理光照;遭现实捆绑的心灵,要先被圣言释放。
我们常以情感替代真理,用经历替代启示。主却要我们回归圣经根基,让这一永恒真理——基督必受害,后进入荣耀——重塑认知。门徒需要摒弃对弥赛亚的错误期待,真正的信心必须经过理性的光照与神话语的修剪。
当耶稣受邀入席,“拿起饼来,祝谢了,擘开,递给他们”,门徒双目豁然明亮。这擘饼的动作与最后晚餐时如出一辙,却显于寻常农家桌前。我们追逐轰动的神迹,神却偏爱在平凡中启示自己。此刻,那分开红海的手正擘开普通的大麦饼,那唤醒拉撒路的声音正轻声为门徒祝祷。当门徒认出复活之主时,他却忽然不见了——因为真信心的目标并非抓住可见之主,而是让心灵的眼睛被开启,在万物中看见神掌权的印记。
三、火热的心与折返的脚踪
当门徒“立时起身回耶路撒冷”时,他们在去往以马忤斯的路上完成了从逃亡者到福音使者的逆转。二十五里困惑来路化作新生归程,先前的迷茫已转为心里火热的确信。这条从灰心失望转向承担使命的道路昭示:复活大能不在空坟墓的石头上,而在破碎者重燃热忱的足迹中。
门徒带回的不仅是复活喜讯,更是被更新的使命意识:火热之心从不沉溺于个人属灵体验,反催人成为福音使者,向世界宣告“主果然复活”了。这让我想起某次查经小组中,一位母亲含泪分享:当女儿重病时,她曾在医院的病房中经历着以马忤斯式的绝望,直到某夜读到《路加福音》24章的经文,顿时大得安慰,明白主的同在从不因环境而改变,正如他始终陪伴门徒走完那条困惑之路。从那一刻起,平安和喜乐重新回到她的心中。我们为她的灵命成长而感恩,群体信心也如火被挑旺。
与基督相遇必催生见证共同体——两个门徒回到耶路撒冷的众门徒中分享见证,个人性的启示经历终要汇入群体性的信仰宣告。这对个人主义盛行的当代信徒是非常必要的提醒:我们蒙召是要将燃烧的心火化为照亮他人的火炬。
或许此刻的你正行于去往以马忤斯的黄昏小径:理想破碎、信仰困惑、侍奉疲乏??但复活的主正调整步伐与你同行,他的道要驱除心中冷淡,他的饼要开启属灵眼睛。不必惧怕信仰途中的迷惘,因我们永远在行走,却始终被同行;不断在寻找,却早已被寻见。愿你我皆在平凡路途中遇见那非凡同行者,直至人生黄昏化作永恒黎明的曙光!
(作者系金陵协和神学院《教材》副主编)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