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如何对待女儿的委屈

作者:奇妙故事     来源:雅博网作者 时间:2017-11-30 01:07:22

 [titlepic]一位妈妈如何对待女儿的委屈

    最近澳洲传媒报道了一个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也给人们带来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
 
    有天放学,女儿乐喜Lexi流着泪回家,向妈妈霍莉Holly讲述了她的委屈:原来霍莉14岁的女儿乐喜乘坐校车回家,放学后的同学们非常开心,乐喜跪在座位上给好朋友编起辫子来。由于跪在车座上有违学校规定,所以当校车女司机发现时,向乐喜发出了警告。不过,这位司机的反应显然太过激了,她开到一半把校车停了下来,当着所有孩子的面,大喊大叫地训斥这位女孩长达十多分钟,并用不堪入耳的话羞辱这位女孩,不断在语言上折磨乐喜。
 
    这位妈妈听了后非常震惊和愤怒,一个成年人怎么可以当着那么多同学、朋友的面,如此羞辱她的女儿?难过得说不出话的妈妈过了一会,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就问女儿:你想用一个“激进”的方法去报复这位女司机吗?闷闷不乐的乐喜点点头。原来这位妈妈的“激进”方案是给这位女司机带去自家烘焙的饼干,并且给她一个拥抱。霍莉觉得:校车司机非理性的愤怒,或许是个人生活中的烦恼所致,或许还有一些别的原因…。妈妈告诉女儿:我们用爱来回应这位校车司机的过激言行,这也许会有助于改变她的态度,也是对她的一种安慰。
 
    于是母女俩高高兴兴地开始烤起了甜饼干,精心装在一只垫著红毛巾的洁白竹篮里。第二天早上,乐喜又上了校车,给昨天恶言恶语的女司机送上了她和妈妈亲手做的小礼物。毫无准备的司机接过饼干,心好像即刻融化了,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她从内心深处对早天的过激言辞很后悔,觉得自己太愚蠢了。看的这一场面,这位司机如此的感动,还没等乐喜主动送上拥抱,她已经向少女提出了这个要求:“我可以给你一个拥抱吗?”一大一小都流下了感动眼泪,赢得了车上同学的热烈鼓掌,校车在一派感人的祥和气氛中驶达了学校。
 
    带着爱心的一些小饼干,就这样“化干戈为玉帛”了。说来简单也不简单的经历,让乐喜和妈妈体会到:无论问题多棘手,理解对方,加上善意的表达,带着真诚的爱心,都是最棒的解决方式。后来有传媒的记者采访了母女俩,这位妈妈告诉记者:我是一位基督徒,对于父母来说,最不愿意听到的事情就是孩子在学校受到霸凌。孩子受到委屈,也是父母亲最难过的。按照平常人的处世原则,家长给出的建议往往会南辕北辙,其实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这位基督徒母亲引用了圣经里耶稣的教导,用爱来回应孩子们在学校受到的委屈,其实是最朴实和最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世界各地的很多学校都存在校园霸凌现象,有的来自同学,有的来自教师、学校工作人员,甚至同学的家长,这令很多家长和孩子不安,甚至恐惧。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种类也非常多。尽管校方一再着手控制,z /-府教育部门也有严格的法规,但校园霸凌事件时有发生。作为孩子的家长如何智慧地处理这些问题,非常重要。
 
    我们大儿子二十多年前刚来澳洲时完全不懂英文,面对人地两生的环境,小孩子已经感到压力非常大了。可是同学中还有一位非洲裔的孩子,老是欺负他,经常追着打他。儿子几乎不肯上学了,因为他不懂英文,不知道去老师和校长那里怎么说。当时我又要工作,又要学习,非常忙。我们为儿子祷告,也鼓励孩子祷告:求主保守不被人欺负。终于有一天我请假几小时,在学校放学时,由儿子陪同找到了这位同学。开始我装作非常严肃地告诉他:你以后再追打我儿子,我把你的胳膊都折了。那同学非常紧张,后来我就拍拍他的肩膀,告诉他只是开个玩笑。我对那同学说:大家在一起读书玩耍,应该都是好朋友,不能欺负人。说着我还送给他一套中国京剧脸谱的纪念品,和这位小朋友握握手。后来这位非洲裔的同学不但没有再欺负我儿子,他们还成了好朋友,课间在一起玩耍,还教我儿子学习英文。所以解决这类随时都可能发生的事情,要用智慧,绝对不能抱着“不吃眼前亏”的态度,“以牙还牙”。
 
    不幸的是就在两个星期之后的这个小学里,又发生了一件事情:两位同学在玩滑梯的时候,一位同学推了另一位同学,导致该同学摔了一个跟头。等到放学时摔跟头同学告诉了家长,他妈过去照着同学的脸就是一巴掌。而被打的另一位同学回家哭诉,家长带了几位朋友,次日把对方家长的车子砸了,最终警察出面才平息这场恶性事件,其实原来根本没有什么大不了事情,因着人的一时血气方刚,使得事态朝很危险的方向发展。
 
    所以圣经的教导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就像前面这位基督徒妈妈,在女儿受到委屈和羞辱时,安静下来,想到用爱的举动来安慰人。不但感动了所有的人,我相信因着这个爱,这位女司机今后再也不会那么训斥孩子了。而这位基督徒母亲的平凡生活见证,在“脸书”(Facebook)等社交传媒上广为流传,得到网友的一致肯定。更棒的是她在公众传媒上告诉大家她是一位基督徒,她会借着圣经教导的真理来处理日常的矛盾和纠纷,也让人们看到事情会变得更容易,社会也会变得更和谐。
 

  TAG:

【作者简介】 奇妙故事:雅博网作者、蒙恩基督徒。曾经在大陆当过知青,工人,工程师和大学老师。80年代末来澳洲留学,后定居澳洲,当过工人,工程师和GIS应用高管,运行过连锁分店。四代基督徒家庭,从小信主,89年受洗,一直参与教会事奉,对新时代“网络事工”有特别的负担。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爱我,你就要成全我!”  上一篇:孩子性教育不能再等待 打印文章   录入:奇妙故事   责任编辑:香膏飘逸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