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的劝诫

作者:阿斗     来源:雅博网作者 时间:2017-07-07 05:56:45

 1.jpg

  经文 申6:4-5;利19:18

  我们前面提到了身为基督的使者,需要按照主的心意,带领求助者经历基督改变的大能。基督的改变能力怎么能临到受助者,借着话语的传递是最有效的方式。圣经中多次提到主内弟兄姊妹需要彼此劝诫。主耶稣对门徒殷切吩咐,使徒写的书信都充满了劝诫的话语。通常我们很难把爱与劝诫联想在一起。一想到「当面质问」(confrontation)或是「指责」(rebuke)总是想到怒气冲冲地兴师问罪。我们从来没有想到透过合乎神心意的指责,可以让我们借此看清自己属灵的盲点,利用这个机会修正自己的缺失。在一个「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时代,已经少有肢体间善意劝诫的事发生,这种真诚相待的关系是难能可贵的。首先我们要借着两段经文来看看神在勉励信徒彼此劝诫上有什么心意。者两段经文就是旧约诫命中最大的两条,也是所有诫命的总纲。

  (1)劝诫是根源于对最大诫命的顺服:「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申6 :4-5)我们为何要彼此劝诫?原因是神要求我们尽一切的努力顺服祂,全心全意地爱祂。当我们知道神是个公义、慈爱、圣洁的神,岂不当尽力按照祂对我们的命令去行。我们当今信徒之间存在着不合乎圣经方式的彼此劝诫,很多的因素是我们追求其它的事物胜过于神。当我们不愿去劝诫,原因是我们怕得罪人、我们只管自己的事、我们不敢冒着失去朋友的危险。当我们以自我的私意去劝诫时,是我们依照一己的成见去判断人,因为害怕失去面子,为了要维持自尊,而站在高姿态挑别人毛病。这都是错误的劝诫方式。圣经中要求肢体间彼此劝诫,最大的原因是为了爱神的缘故。约翰一书说:「爱神的、也当爱弟兄,这是我们从神所受的命令。」(约壹4:21)我们会有个误解,以为爱弟兄就 要凡事都要包容他,不当去劝诫他。但是保罗怎么说的?保罗在歌罗西书命令信徒:「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诫,心被恩感歌颂神。」(西3:16)爱神的心会催促我们以神的爱,劝诫弟兄姊妹,去按照神的心意而活,不要偏离神的心意。不爱弟兄的人才会任凭他任意而行、自生自灭。

  (2)彼此劝诫的动力根源于第二大诫命:「总要指摘你的邻舍、免得因他担罪。不可报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国的子民,却要爱人如己。我是耶和华。」(利19:18)这段诫命是神对我们发出的呼召,神要我们爱人如己,却也要我们彼此劝诫。你是否会觉得讶异?劝诫与爱人竟然能连在一起。我们会有这个误解是源自于今天的社会,已经把爱人,定义为宽容他人的一切言行,包括犯罪的行为。认为人际相处之道就是与人为善,彼此礼貌对待,不要得罪人。即使遇到不合理的事出现,为了不要造成不愉快,即使看见了也要闭口不言。这是对「爱人」这个词片面的看法。我们选择明哲保身,莫管闲事,事实上是因为我们对那当事人缺乏爱。不要误解前面的话为,真爱就当鲁莽地冒犯别人,这不是我的意思。圣经责备人为了保护自己,面对人犯罪时闭口不言的情形。以西结书中要求先知对恶人、义人发出警戒:「我何时指着恶人说:他必要死;你若不警戒他,也不劝戒他,使他离开恶行,拯救他的性命,这恶人必死在罪孽之中!我却要向你讨他丧命的罪!倘若你警戒恶人,他仍不转离罪恶,也不离开恶行。他必死在罪孽之中!你却救自己脱离了罪!再者,义人何时离义而犯罪,我将绊脚石放在他面前,他就必死;因你没有警戒他,他必死在罪中,他素来所行的义不被记念!我却要向你讨他丧命的罪!倘若你警戒义人,使他不犯罪,他就不犯罪;他因受警戒就必存活!你也救自己脱离了罪!」(结3:18-21)如果我们看见人面临堕入罪中的危险,却不肯以爱心来发出劝告。那不是对此人的尊重,乃是对他的危险冷眼旁观。如果我们看见了人偏离了神在祂身上美好的心意,落入彷徨迷失的困境,我们却袖手旁观,正代表着我们对他的冷淡心态,视他人的祸福与我无关。这不是圣经中说的爱。

  劝诫是我们在肢体关系中的道德责任,前面的利未记经文中说:「总要指摘你的邻舍」意思就是「总要坦白地指出邻舍的错误」,好让他不要继续留在错误当中,受到悲惨的后果。劝诫不是让我们当个居委会的大妈,站在道德制高点,专门检查人的缺失,对他人的行为指指点点。劝诫的行动是存在与被劝者相互的关系里面,就是视这人为我的邻舍,与我是血肉相连的主内肢体。不是随便街上遇到个人就揪出来,批斗一番。规劝者与被劝者是存在着主内肢体的关系,并且因着我们连于基督,彼此相爱,才会以真诚的心发出劝诫。为何我们要去劝诫主内肢体?因为主内肢体之间,存在道德上互相扶持的责任。使徒要求我们要相互规劝,活出主耶稣在我们身上重生我们的心意。既然如此,我们在发出劝诫之前,必然先要花上心血与规劝的对象建立关系;先花上时间为他祷告,再带着爱心相劝。这才不会让善意的规劝变成咄咄逼人的指责。

  主内劝诫是教会成长必须的

  「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 15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弗4:14-15)

  保罗在以弗所书中教导信徒,既然在教会中互为肢体,彼此之间有相互劝诫的责任。基督赐下五样造就人的属灵恩赐,为了要装备众圣徒,使他们各自善尽其当有的职分,建立基督的身体整全的功能。我们今天的教会还有许多不完全的地方,因为我们仍然活在诸多无神思想、异端邪教搅扰的世代。许多弯曲悖谬的思潮,想要来掳走我们,随从他们败坏的风气。教会中有属灵幼稚的信徒,像小孩子不明事理,容易被谎言欺骗,听从那些错误的道理。我们彼此互为主内的肢体,能够眼睁睁地看着人掉入火坑而不救吗?见到人有跌倒的危险,发出劝诫是理所当然的事。而且是主内肢体间相互看顾保护的责任。就如在街上见到人被欺负,愿意见义勇为、拔刀相助一样。主内肢体更当彼此相顾。

  我们不单要有愿意劝诫的心,同时也当注意自己劝诫的心态。 15节经文要求我们劝诫的方式必须出自于对肢体的爱心。也就是愿意见到肢体得到益处,从迷途中被挽回,从软弱得刚强,属灵上更健康地成长,灵里更加兴旺爱主。而不是存著论断的心态,要他自惭形秽、羞愧难挡、以至于失去重新站起来的信心。后者的劝诫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骄傲自大的私心。不但不能真正从错误中挽回迷途羔羊,反而使其坠入万劫不复之地。我们施行劝诫的人千万不要落入这种错误的自义心态中。

  劝诫人与神和好的责任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18一切都是出于神,他借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又将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19这就是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并且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20所以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借我们劝你们一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神和好。」(林后5:17-20)

  圣经当中除了让我们向主内肢体发出劝诫,我们也可以扩大劝诫的对象,为愿意听我们建议的慕道友。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应当借着福音向慕道朋友发出劝诫的话语。这行动的目的主要不是指出他的罪,纠正他的行为。而是将基督拯救的恩典传达给他。这时候就更需要将恩典,与爱清楚地传讲出来。恩典与爱是福音的主调,但是也不能忘记我们为什么需要恩典?我们怎么才能得到基督的赦罪之恩?如果不是基督为我们舍命,付上赎罪代价,我们任凭有再大的本领,也无法脱离罪的辖制,最终难逃罪的刑罚。所以,在讲基督舍命的爱,与赦免之恩的同时,也要让慕道友知道罪的可怕。为了不要让慕道友遭遇尚未听清楚救恩,就被劈头责备一顿的弊病。我们最好以自己的例子来讲述罪的主题,我们在不认识主前,都是有罪的人。可以用自己悔改的经过,来唤醒慕道友同样有求赦免的需要。我们不过就是蒙恩的罪人,若不是主耶稣赦免我们,我们还是会留在犯罪堕落的命运中,无法自拔。先发出爱与恩典的信息,再告诉他罪对人的生命的破坏性,与主耶稣赦罪的大能。若我么愿意认罪悔改,就能够脱离罪的辖制,得到赦罪的恩典,以及随之而来的丰盛生命。

  在劝诫的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能忘记,主耶稣的爱与恩典是人能够回转的基础。保罗在罗马书中告诫犹太人不要轻忽,神的恩慈是为了领我们悔改,不是让我们掉以轻心:「还是你藐视他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他的恩慈是领你悔改呢?」(罗2:4)他向哥林多教会也发出悔改的呼召:「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林后5:14-15)我们向人发出劝诫,目的是让人被主耶稣得着,回到主的爱中,罪得赦免,归回真道。因此,劝诫的内容主要不是代替神来定他的罪,而是让他知道主耶稣对他的期待,我们在圣经灵光照之下,看见神公义圣洁的标准。让圣灵在他的心中动工,知道自己所作的事,是得罪神的。需要来到神面前求赦免。同时我们也当宣告主愿意赦免人罪的应许。当我们愿意承认自己的罪时,约翰一书说:「我们若认自己的罪、 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1: 9)主的应许何等宝贵,这对我们愿意认罪悔改的人,是何等释放的好消息。主耶稣愿意挽回罪人,赦免他的罪,赐他新生命,这就是福音最珍贵之处。

  感谢主,当我们有回转归正的心,主耶稣更新了我们的生命,让我们脱去旧人,穿上新人。就好像脱掉一件肮脏的旧衣服,换上一件主耶稣为我们预备的洁白义袍。既然我们领受了主所赐的新生命,就当活出新生命当有的样式来。这就是主耶稣要带领我们走的道路,我们不单罪得赦免,更从主那里得到属灵的新生命,有能力胜过罪的引诱。这是我们一生属灵成长的过程,也就是成圣的道路。称义的方法完全凭借神的恩典,人无法增添什么。成圣的道路同样需要恩典,但是人却要以顺服的心,不断靠着圣灵的帮助,治死肉体私欲,这就不是丝毫不费力,自然而然达成的。许多信主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在罪中打滚,有的人认为,只要心中没有罪咎就好了,就可以放胆去做。一旦犯了罪,就用逃避的方式,以为只要不承认所犯的是罪,就没有罪了。所以,一旦人不承认圣经中有客观的公义圣洁标准,一切都让主观感受来判断,许多的恶果就出现了。同性恋的人还引经据典辩称那不是罪。赖恩犯罪的理论也在一些教会广受欢迎。这些都是不合乎圣经的错误理论。

  我们在教会中仍然需要传讲圣经中客观的公义标准。除了公义的信息,同时也传扬恩典的信息,犯罪的人能够寻求主面,让罪得赦免。认罪悔改是一个蒙恩之人一生要继续不断追求的道路。不是一步登天,称义就立即成圣,那是对成圣观念的误解,把地位成圣、与实际成圣混为一谈。因信称义的基督徒千万不要忽略成圣的道路,那是每一个人都当去行的,并且一生不断追求,直到见主面。只顾称义、忽视走成圣道路的结果,必然会引致道德上的松懈与废弛。我们已经看见多少自称立即成圣的人,却走上一直犯罪却不悔改的道路,那是让人心痛的结果,我们一定要警惕这种情形发生。

  平衡的福音观是同时重视称义与成圣,两者不能分开。一旦称义必然要继续走成圣道路。追求圣洁的生活,称义的地位与实际活出来的生活需要相称。虽然不能一步到位,乃是抱着一生追求下去的决心,永无止息的心态。同样地,也不能只要求成圣的行为,却没有在基督面前求赦罪的恩典,没有称义,就没有属灵新生命,是不可能有成圣的力量。两者需要兼顾,不能走极端只强调其中一面,那是很容易走偏的。愿每一位基督体都能一步一步走成圣的道路,越来越能活出主圣洁的形象。

 

  TAG:爱心 劝诫

【作者简介】 阿斗:雅博网作者,电机专业,罗格斯大学毕业。原为信号处理高级工程师,现已退休,全心服侍主。20岁读本科时在团契信主,一直在团契及教会带职侍奉。八年前接受神学装备,之后一直参与圣经教导的工作、担任华神地区联络人、并在多家教会讲道。作品发表于网上博客《阿斗杂记》。

赞助商链接

下一篇:无非是人所能受的  上一篇:神的供应很奇妙 打印文章   录入:雪鸽   责任编辑: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 Posts
  • 赞助商链接
  • 热门文章
footer logo
Copyright © 雅博网 2023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雅博网手机版 | 联系邮箱:godyabo@163.com
版权声明:凡来源处注明为“本站原创、雅博网作者、原创投稿雅博网”的文章需经本站同意才允许转载(转载时需注明来自雅博网),否则即被视为侵权行为。
对于非本站原创的文章可以允许转载,但是原作者与来源不可更改。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及读者投稿,如果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或文章报道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